和參加多場美國婚禮的朋友D,聊到我們各自參加過的台灣和美國婚禮習俗差異。與此同時,腦海中數算自己參加過的婚禮,相比我長輩對婚禮的看法,文化和代間差異,難免增加心中感慨。
我爸爸的想法我蠻喜歡的。是沿襲自阿公當時這麼看我父母結婚的講法,我阿公認為,主婚人是被邀請到新人的婚禮,所以婚禮怎麼決定,很大一部分在於新人。雖然我阿公在我有記憶以來,不幸過世沒能享退休清福,可是我很開心他的想法和教育,透過我爸爸對他爸爸的愛,流傳下來。
這樣自由選擇的浪漫,透過愛在我家庭裡被流傳下來。就我所知,台灣家長對孩子的愛是夠用的,慈愛的嚴父會管教他所深愛的兒子。
比較起美國和台灣,我不禁感慨。都是由移民組成的社會,都是年輕民主的國家,我們在重重社會問題中前行,都極需一個更大的價值體系。
「柔弱勝剛強」在華人觀念裡是重的,我們能等、善於等的天賦卻在國家發展遞進的過程迅速瀕危。這是趨勢,順順逆逆。順順溺溺。並且華人來到台灣,就不能再用中原那一套治理大國的蠻橫霸道,那畢竟是上古的事情。
聆聽的人少,碎嘴的人多。捧讀聖經箴言,我實在感激父母的擔憂,而緩慢調整自己的無奈,原來不僅僅是長輩老了煩憂無端,而是孩子永遠也要感到幸福,能有調整和長輩相處的分際界線,代表長輩安在能正常互動,在混雜公私領域的思潮脈絡下,許多事情我們能夠更加細緻的討論和解決。
家裡的事情和工作的事情如此不同。國家與社區不同,天國與國際不同。我雖然欣賞中華經典,卻無法推崇,因為這當中有太多執拗之處,裝大方,陽奉陰違,這些都違背聖經的教導。
買菜的人嫌菜,我對台灣是這樣熱愛。希望她更好是一個攏統的說法,容我多說幾句,這樣的好,啟迪明智是一個,使人敬畏神、追求真智慧,這是一個大方向。
我的知識含量不夠我解決宏大的問題,但我是這樣思考的:假設一個人要處理的領域有ABCD,當A搖動不確定性高,BCD至少暫時要穩住,這就像是攀岩3點不動1點動,穩定是基礎,想要再攀顛峰,運用奇招記得要看準時機,成功絕對沒有捷徑。
最近我稍微觀察台灣政治動態,持續為台灣選出合神心意的2024中華民國總統候選人禱告。並為每一個人有健全的人際關係來守望禱告,一個健康的社群能照護無數健康的身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