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光是書名就是無比寫實的一句職場註解。在經歷無數個負責關辦公室電燈及冷氣的夜晚後,想必許多人最終都拖著疲憊的步伐及帶著渙散的眼神,在某個忍無可忍的平日,送出那張代表「我不玩了」的離職申請單。個人社群媒體上,也不時看到加班加個沒日沒夜的臉友玩笑道,買了這本書後,還真想把它直接放在辦公桌上最明顯的地方,有意無意「明示」主管及組員,再這樣操下去真的就是time to say goodbye。
人人都說職場如戰場,明劍亮晃晃,暗箭也難防,刀光劍影來回在每場會議與滑不到底的email信件串中,不管怎樣總得時時刻刻繃緊神經,打起精神對外向客戶笑言軟語,對內安撫主管老闆,同時抱持感恩戴德的心跟供應商祈求多一點的幫助。要如何在職場上好好生存,打怪升等,而不是自己一直掉血,最後game over重啟賽局,是門大學問。《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可說是作者威廉血汗眼淚的結晶,總結他走跳職場十餘年的人生經驗,用54則自身故事道破職場應對精髓,讓你不管在「找工作、新鮮人入職場、工作中的心態、瀟灑揮手道別、選擇下一段職涯」5大階段中,都能獲得當頭棒喝般的啟發。
找工作:追求遠大夢想不如追求階段性目標,能累積實力才是王道
光是從找工作伊始就開始迷茫,這可怎麼辦呢?作者建議,工作盡可能圍繞興趣出發,做一件再辛苦自己都甘願的任務,品嘗何謂成就感及成長的滋味。專業的培養都需要時間,找到方向才是職涯的首要目標。剛上路的新手,與其將心思放在虛無飄渺的遠方,更建議腳踏實地,在每段職涯的開始便先設定好預期成就,完成階段性目標,逐步累積能量與實力,這才是邁向夢想最實際的道路。過程中,挫折與憤懣難免,但要記得,若能把爛工作也做好,就是本事的展現。
另外,好機會縱然珍貴,但也需評估自身現有能力是否能承擔。對的人在不對的時間相遇,結局也終是互相道別,職位也是如此。「我好像太早來了。」是作者在進入自己夢想的公司後,卻發現無法跟上公司要求而被迫離職時,與主管最後面談,主管詢問作者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嗎,作者給出的回答。這段經歷加上往後隨著作者資歷及能力漸長而獲得其他挖角機會,讓作者語重心長提醒,有時碰上好機會,其實不一定要立即伸手抓取。寧可不強求,保留與對方看對眼的緣分,等自己心理素質及專業能力都備齊後,再來挑戰也不遲。
新鮮人生存法則:要學會求援、求穩、求典範
許多人進入職場,或許求好心切,或許拿不準可以求援的標準,怕自己開口會造成別人的麻煩或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廢,所以悶著頭自己苦力蠻幹,消耗無數時間心神,成果若OK便安全下莊,但若出包那就需要大家緊急救火,天崩地裂。所以作者強調,求援不是偷懶,要學會善用資源讓關關難過關關過。職場做事原則是,先求穩,再求好。能把一件事做好10次、20次不夠,能做100次都不出大錯才是實力。若非得自己處理不擅長的事情,則至少力求達標,可透過例如把不擅長的工作項目拆分成細小的流水帳,降低處理它的心理壓力。
另外,作者提醒,有時候太快獨當一面,可能意味即將進入停滯期。有些公司環境給得了空間,卻給不了成長,這是因為職場上缺乏一個值得追隨、學習的典範監督。這讓你在業務執行上,乍看之下好像無人看守瘋狂得分,但無人指導的自由,只是讓你發揮既有所知,做不好時沒有人能立刻點出缺失,就算成功完成任務,也沒有個教練能跟自己討論如何精益求精。若想當個格局大的人,即便是在業界龍頭公司,也不要安逸於眼前職場給予的條件。找尋典範追隨,讓自己不要被停滯期綁住,消耗心力,才能不斷進步。
職場之我要活下去:與人為善保平安,解決問題為上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我更偏好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就會有權力利害關係。想在職場上保平安,與人為善是首要功課。作者提醒,釋出善意,讓每個人都樂於與你共事是非常重要的職場能力。尤其對上司,有如婆媳關係,處不來對自己毫無好處,假若有想在公司持續待下去的動力,學習對不合理的事情妥協,輸了局面但贏得信任會是你的收穫。而說到信任,作者也強調職場上絕不能輕忽承諾,別人的時間更是時間。時間管理失當是最常見的信用缺口,請謹記不要食言而讓自己被大家心裡的小本本畫上一個叉叉。
當然,職場上人際糾葛,大多是來自業務執行上的是是非非。職場上的是非對錯已太多,雖然當下怒火中燒,但請說服自己職場上誰對誰錯並不重要,公平正義先放一旁,能以大局為重、好好解決問題才是實力展現。另外,面對原本不擅長的事情,若能好好完成,就是一次自己能力的成功開發。作者云,有本事擔起公司交付的職責,無關喜好都能處理得游刃有餘,那便是過人之人。
沒有不委屈的工作,工作也必定遭遇委屈。但若是太委屈,作者提醒,工作不是唯一,不是接受超時超量的工作就是敬業的表現。人是血肉之軀,不是機器,壞了可沒那麼容易修復。更糟的是,看看那些過勞死的新聞,那會是來生再見的悲劇。
離職轉身:帶著清空的心與感謝,瀟灑走一回
到底什麼時候該選擇從一個職場上撤退呢?作者認為,一個對自我職涯抱有理想的人,通常不怕辛苦,只怕虛度光陰,因此當發現自己待在公司空有耗損,沒有成長時,就是該告別的時刻。我們在抵達理想前,有時迷途繞了遠路是難免的事,只要冷靜以對,回頭想想每份工作是否都有完成自己擬定的階段性任務,那麼離職就是功成身退。
當走到離職這步,代表一個人覺得,他對工作所投注的心力可能沒有收到等比的回饋(無論是心靈面或是物質面)。遺憾也好,不甘心也罷,我非常喜歡作者給的忠告:「清空座位時,請務必連心一起。從決定離職的那一刻起,接下來你所做的努力都要跟更好的未來有關,怨懟與憎恨是變相的留戀。」最後的溫柔是手放開,請對自己溫柔一點,無論過往有多少不平,都請帶著學習到的東西,感恩看待,揮別過去,放眼未來,繼續為自己好好努力。
迎向未來:興趣會是轉換跑道的一盞明燈
職涯就像是一次又一次的輪迴,現今已經很少人能在第一份工作就一往情深,從一而終。在追求職涯的過程中,面臨工作瓶頸或是想轉換跑道,都是很常見的轉職思考。作者提醒,平時千萬別因為工作忙碌就犧牲興趣,因為興趣可能會是你轉行的一條活路。想讓職涯轉個彎時,從興趣延伸的工作著手,或許能讓你越做越上手,進而確立新的職涯方向,也不再成為最後下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