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蘋果橘子經濟學》的觀念來看感情中依附類型的重要性--如果改變自己不容易,那就找個好對象

2023/07/1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蘋果橘子經濟學》說了什麼?

最近重讀了美國經濟學家李維特(Steven D. Levitt)以經濟學的角度對社會現象的思考的暢銷書《蘋果橘子經濟學》(Freakonomics: 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書內用簡單有趣的筆觸,說明透過經濟學的觀點看待社會事件,從看似龐雜的統計數字中,找到可能的關聯,並試圖解決真實世界中的謎團。例如:
墮胎合法化如何降低十五年後的犯罪率?
什麼樣的制度設計讓小學老師與相撲選手作弊?
理想父母的條件是什麼?
毒販為何窮得只能跟母親住在一起?
這本書裡面介紹的各種案例,告訴我們有時候答案並不像表面顯示的那樣,但透過適當的統計數據及推論方法連結,能夠為社會現象或社會問題找到更合理的解釋。
《蘋果橘子經濟學》

你是什麼比你做了什麼重要

《蘋果橘子經濟學》的一章「怎樣才算理想的父母?」讓我印象最深刻,父母往往都充滿了焦慮,覺得自己是不是做了什麼、沒做什麼,會不會因此導致小孩成績變差、未來不如人......等。從經濟學家透過各項統計,推論出來的結果卻可能跌破一般人或親子教養專家的眼鏡:與學童考試成績相關的因素中,父母「是」什麼,比父母「做」什麼還重要。
父母教育程度高、社經地位高、母親生第一胎在三十歲以上、父母餐與學校家長會、家裡有很多書,都是學童成績較好的相關指標,重點在於父母「是」什麼。
而家庭關係親密、母親在小孩出生後到上幼稚園前沒有上班、小孩參與學前輔導、小孩常看電視、父母幾乎天天唸書給小孩聽、父母會定期帶小孩上博物館、小孩常挨打等,都是與學童成績好壞無關的指標,前述這些指標都是父母「做」了什麼。
內心旁白:終於不用為了沒唸書給小孩聽感到自責了。

戀愛關係和你本身是什麼大有關係

前面講了這麼多《蘋果橘子經濟學》的論述,繞了一圈又扯回來感情話題。
能不能有好的感情關係,跟個人本身的因素非常相關,過度強調技巧卻忽視個人特質,就如同前面說的強迫型教養父母,恐怕是適得其反。
這邊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學上的依附理論及依附類型。

什麼是依附理論?

根據維基百科上「依附理論」的說明,依附理論(英語:attachment theory)是關於人類個體之間關係的心理學、演化論和行為學理論。
在依附理論中,與依附相關的嬰兒行為主要是在壓力情況下尋求接近依附對象。嬰兒會依附於那些在與他們的社交互動中敏感和反應靈敏的成年人,並且在大約六個月到兩歲的這段時間裡,他們會在幾個月內保持一致的照顧者身份。在這個時期的後期,孩子們開始使用依附人物(熟悉的人)作為探索和返回的安全基地。撫養者的反應導致依附模式的發展;這些反過來又會導致內部運作模式,這些模式將指導個人在以後的關係中的感受、想法和期望。
嬰兒時期與主要照顧者的依附關係會影響到未來的人際關係

有哪些依附類型?

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

一個安全型依附的小孩在陌生情境中,當主要照顧者在身邊的時候可以自由地探索環境,和陌生人互動,當主要照顧者離開時可能會難過哭泣,當主要照顧者回來時,小孩會很快地靠近照顧者尋求安撫。安全依附有助社會及情緒的發展,嬰兒才能適應與親人分離致力於探索環境。

焦慮矛盾型依附(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

此類型的小孩即使當主要照顧者就在身旁時,面對探索和陌生人時依然會感到焦慮。當照顧者離開時,小孩會非常的沮喪;當照顧者回到身旁時,小孩又變得很矛盾,明明想跟照顧者保持親近卻充滿憤怒,當照顧者開始注意他時又會想要反抗。

迴避型依附(Avoidant attachment)

此類型的小孩會迴避和忽視主要照顧者的存在,在照顧者離開或回來不表現出情緒。照顧者在時不去注意;照顧者離去亦顯不出緊張痛苦;照顧者去而復返非但不表示高興,反而迴避或很慢才向前迎接;陌生人出現時無特殊反應。小孩不會去探索環境不管誰在那裡。小孩面對對待陌生人和照顧者是一樣的。不管誰在這個環境,也沒有太多的憤怒

依附類型和談戀愛的關係?

黃瑽寧醫師的文章(親子天下雜誌97期 2018-01-01出刊),解釋了依附關係是什麼?並且進一步說明嬰兒時期的依附關係,會進一步影響親子間的依附關係,再進一步影響談戀愛時的親密關係:
康乃爾大學的哈姍教授(Cindy Hazan)與加州大學的沙弗教授(Phillip Shaver),比照三種嬰兒依附關係,對應到戀愛的男女關係中,發現彼此之間也具有高度的關聯性。
他進一步說明:
人生中第一個親密關係,就是和父母之間所建立的親情,若走向焦慮依附型,或逃避依附型,將來長大之後,有很高的機率,會用相同的親密關係模式,面對交往中的男朋友、女朋友、丈夫、或是妻子。從這個角度來思考,現今性教育的倫理課題當中,或許就是少了這一塊關鍵的拼圖。
也解釋了如何把過往和父母親建立的依附關係,投射在成長後與他人嘗試建立親密關係的過程中:
當青少年第一次愛上異性時,還是會無法克制地,把過往的依附關係模式,從記憶深處翻出來投射而出。行為可以被教導,界線可以被規範,但潛意識中對愛與親密關係的渴望或恐懼,卻是騙不了人。而所有愛情中最深層的痛苦,都是來自對依附關係的失望和傷害所造成的。
看完上面這麼長的論述,感情穩定長久的秘訣呼之欲出:具有安全型依附特質的人,通常能夠有良好且長久穩定的感情關係。
這類型的人並不是多會說話、技巧多好或是多會賺錢等等,而是本來這種類型的人對於感情關係就有較高的穩定度,能夠有自信地去對待並回應對方的一切舉止。而這種具有安全感、能適應變動的特質,也能夠成就長久穩定的感情關係。
具有安全型依附特質的人,通常能夠有良好且長久穩定的感情關係。

如果不是安全型依附的人怎麼辦?

理論上,要改變依附類型不容易,這是基於幼時與照顧者的互動經驗所印刻在大腦內的互動模式。在未來的關係中需要很有意識地去留意自己的各種言行舉止,並且在有負面情緒反應出現時,思考自己是否啟動了被拋棄的迴路,因而有攻擊或逃避的行為,再調整出更好的回應方式。光看完這段文字就累了,更別說實行,這需要長久且有意識地訓練,才能改變。
除了調整自己,當然也要考慮一個巴掌拍不響,那找一名安全型依附的對象就是非常重要的了。
也就是說,若要覓得長久穩定的感情關係,在尋找對象時,要先關閉自己的生物本能雷達,將優生學(外型、智力)、經濟力(財力、事業)等因素都暫且放一邊,觀察對方屬於什麼種依附類型。這不是很容易,因為安全依附型的人對一切不太有過激的反應,通常會讓人遺忘他/她的存在。有一些反面指標可以看出來這個人不是安全依附類型:
▼奪命連環叩
▼言行不一致
▼拒絕透露自己的真實感受
▼過度討好
不曉得看到這邊的讀者,腦子裡是否有浮現出一些前任的影像呢?

結語

這篇從《蘋果橘子經濟學》聯想到戀愛關係,主要是想談談感情關係中很大的因素是一個人本身是什麼,而不是做了什麼。所以強化自我、投資自己、調整心態,這種看似要花很多時間的事情,反而才是有好的感情關係的長久之計。至於鍛鍊說話技巧、研究約會策略等等,或許有一時的效果,但對於維持長久穩定的關係助益就不高了。
祝福大家都有順心自在的感情關係。
如果你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話,歡迎追蹤「感情教練」專題,以便在最新文章出來時收到通知。
▲更多感情問答,歡迎加入打造戀愛體質Facebook粉絲頁
覺得文章實用的話,歡迎訂閱追蹤專題、打賞,或是留言分享心得討論!我會持續更新。您的支持將會是我在被兩個幼娃惡整之餘的信心動力。
有感情問題想要訴苦?歡迎寫信給我([email protected]),或加Line聊聊,讓我當你傾聽的窗口。
參考資料
1.親密關係中的依附類型測驗
https://meetype.com/attachment-test
2.逃避型依附
https://superquiz.do/avoidant-attachmen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4會員
121內容數
分享德國生活、創作及閱讀心得、感情疑難雜症問事。 職場戀愛小說為付費單元,其他都開放閱讀,歡迎留言交流想法。 合作邀約請來信:[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