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or not to be_不能讀體育班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面講了一大推體育班學生的難處、學校端的想法及世俗的觀感....但還是沒回答

「能不能讀體育班?」

這個問題就像在問「運動彩券能不能買?」能,也不能。(小賭怡情大賭敗家..)

體育班所擁有資源(高中端)

教育部針對體育班不僅在授課時數上與普通班不同,科目上也有所不同。多了選修:基礎運動按摩、運動防護學、運動貼紮學、體適能運動訓練...等(各校有些微不同)。在同齡小孩只能埋首參考書時,體育班學生可以先學到運動周邊知識,不僅習得自我保養技能,也能較其他人提早了解運動防護知識,挖掘興趣。

獨招、甄審、甄試

體育班學生比起普通班學生多了三條路:獨招、甄審、甄試。每年皆有根據不同專項釋放不同大學、科系、名額供體育班學生選擇。除了看學科跟術科成績(過往比賽成績)外,還有術科考試。有許多學校會開放名額給體保生:如:國立臺灣大學國際體育運動事務學士學位學程、國立清華大學運動科學系等。除了與體育相關的科系外,還有國立臺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企業管理組、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系等與體育無關的科系。當然,能上這些的學校的體育班學生,在體育成績方面不是比賽獲獎無數,也一定是該項目的佼佼者。只是要注意有些科系只固定開給某些專項,不是那個專項,運動表現再好,大學端就是不會收。另外,體育班學生也可以走普通班的升學管道,個升與分科測驗,變相比普通班多了更多升學管道。詳細可查甄審甄試申學輔導網

到這裡,大家應該會發現其中的貓膩。

選擇體育班與否的重點是:能不能善用這些資源。

我可能運動表現超強,是國手又有國際成績。但假設我想讀台大的哲學系,他沒開缺,最後也是只能利用個升或分科這些管道入校。當然,有體育表現優異能加分,但別忘了學科要跟普通班學生競爭,體育班學科的授課時數少普通班一大截,勝率有多少?又假如:我是手球國手,我國際成績也是強到自己會怕的那種,我想讀國體的運動保健學系,轉換跑道,用另一種身分在賽場上,或許甄審甄試或獨招有開缺,但就是沒有開手球項目的缺,你手球成績再好也用不到這個升學管道。

體育班很好,可以比普通班還要多升學管道。

但體育班也很爛,大學與科系是跟專項與競賽成績綁死的。

更別提因為學生的高中教練與某大學教練關係不好所以不能去讀,或是該項目冷門、不是重點項目也不是亞奧運項目所以沒有大學願意開缺,而無法利用體育班的優勢升學,這種窘境,體育成績再亮眼又如何?(當然,如果學生真的很厲害的話,必有私立大學願意開高額獎學金收你,但通常無法選擇國立大學)

談到這邊,還未提到大多數運動表現普普,學科成績也普通的體育班學生了...我也不知道該從何提起...這類學生未來大概就是從軍私立大學進入職場三條路...但如果家裡有礦就例外

先暫時撇除制度面的問題,體育班資源該如何運用才能對未來的棟樑(學生)有正向的影響?這不僅是體育班學生躲不過的課題,也是家長應提前了解,才不會步入死胡同造成悔不當初的局面。

如果,如果,如果真的很喜歡體育的話,可以裡用放學之餘找一對一教練或是參加俱樂部。但我更建議選擇有體育班的高中,較有機會跟體育班學生一起練習,甚至組團體,一起出去比賽,兩邊的利多都有機會吃到,只是會很辛苦就是了。

回歸上篇的一開始,為何我會說還好我沒有去讀體育班的原因?因為我認為以我的基因弱勢是無法在體育項目上脫穎而出的。與其當炮灰,不如繼續讀書當社會的小螺絲釘,對我來說是較佳的選擇。

若你來自體育世家,有良好的基因,也比別人擁有更多的資源,那很推薦讀體育班,利用這個資源能更容易讀到前段班的大學。但若不是...請審慎考慮。

運動場上學到的9堂經濟學;作者:保羅·歐耶爾(Paul Oyer);譯者:張明心
2022年7月初版。
作者所見所聞。

之後有空再提國中體育班(過早專項化訓練)是否合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紀漁弦的沙龍
25會員
119內容數
做為一名運動防護員,將職場上的各種大小事、甘苦談、未來趨勢以寫作文章方式分享給大家也分享給自己。如果對運動傷害防護有興趣的人快點進來看。
紀漁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3
我剛出社會工作的時候,也因為不知道要怎麼跟教練互相配合,焦慮、煩惱很久。也是因為遇到了有緣的教練(當然也有遇到無緣的教練),有機會瞭解教練的想法,也才寫了這篇。就是因為互不了解,所以如果有一方不願意溝通,那就註定無法溝通了⋯⋯為了合作順利,我會盡量主動多跟教練聊天
Thumbnail
2025/03/23
我剛出社會工作的時候,也因為不知道要怎麼跟教練互相配合,焦慮、煩惱很久。也是因為遇到了有緣的教練(當然也有遇到無緣的教練),有機會瞭解教練的想法,也才寫了這篇。就是因為互不了解,所以如果有一方不願意溝通,那就註定無法溝通了⋯⋯為了合作順利,我會盡量主動多跟教練聊天
Thumbnail
2025/03/23
教練:最氣的就是防護員要選手休息。他(選手)沒有自己主動跟我說他受傷,練習看起來也正常啊,到底為什麼要休息?這樣拉起來的體能就會沒了,這樣怎麼比賽?
Thumbnail
2025/03/23
教練:最氣的就是防護員要選手休息。他(選手)沒有自己主動跟我說他受傷,練習看起來也正常啊,到底為什麼要休息?這樣拉起來的體能就會沒了,這樣怎麼比賽?
Thumbnail
2025/03/22
本文探討教練與防護員在選手訓練上的觀點差異,以及防護員如何有效與教練合作,提升選手訓練成效與預防運動傷害。文中提出幾個常見的教練與防護員之間的衝突點,並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2025/03/22
本文探討教練與防護員在選手訓練上的觀點差異,以及防護員如何有效與教練合作,提升選手訓練成效與預防運動傷害。文中提出幾個常見的教練與防護員之間的衝突點,並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國三畢業前的最後一場比賽, 聽說在完賽後、回到學校前,訓導主任先以廣播的方式, 公告周知了我獲得全縣第一名的消息。 我覺得自己慢慢變成像個運動員了, 卻也慢慢成了一個只會運動的莽夫而渾然不知,並且沾沾自喜著。 當同學還在為了升學拼命唸書的時候,我已經確定了去向。 畢業紀念冊上,國文老師寫
Thumbnail
國三畢業前的最後一場比賽, 聽說在完賽後、回到學校前,訓導主任先以廣播的方式, 公告周知了我獲得全縣第一名的消息。 我覺得自己慢慢變成像個運動員了, 卻也慢慢成了一個只會運動的莽夫而渾然不知,並且沾沾自喜著。 當同學還在為了升學拼命唸書的時候,我已經確定了去向。 畢業紀念冊上,國文老師寫
Thumbnail
前面講了一大推體育班學生的難處、學校端的想法及世俗的觀感....但還是沒回答 「能不能讀體育班?」這個問題就像在問「運動彩券能不能買?」能,也不能。(小賭怡情大賭敗家..)體育班所擁有資源(高中端)不僅在授課時數上與普通班不同,科目上也有所不同。多了選修:基礎運動按摩、運動防護...
Thumbnail
前面講了一大推體育班學生的難處、學校端的想法及世俗的觀感....但還是沒回答 「能不能讀體育班?」這個問題就像在問「運動彩券能不能買?」能,也不能。(小賭怡情大賭敗家..)體育班所擁有資源(高中端)不僅在授課時數上與普通班不同,科目上也有所不同。多了選修:基礎運動按摩、運動防護...
Thumbnail
在東方社會的成長背景下,大多家長常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想法。先不論對錯(雖說世間本就少有非黑即白的正確答案),但我想流傳多年的金句,或多或少也是有道理在的。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身邊永遠不缺恨不得將這句用跑馬燈的方式黏在衣服上的家中長輩或是學校師長,而叛逆的我必定不從大人所願,導致家人曾數度考
Thumbnail
在東方社會的成長背景下,大多家長常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想法。先不論對錯(雖說世間本就少有非黑即白的正確答案),但我想流傳多年的金句,或多或少也是有道理在的。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身邊永遠不缺恨不得將這句用跑馬燈的方式黏在衣服上的家中長輩或是學校師長,而叛逆的我必定不從大人所願,導致家人曾數度考
Thumbnail
我在輔導學生升高中職的經驗中,有很多學生選校的理由是「家人建議」,或是「不知道未來要幹嘛」,甚至是「離家比較近」。也許很多學生無法明確知道自己未來想幹嘛,但一定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和「喜不喜歡」念那些學科課程。因為經過國中三年的洗禮,有些學生真的無法勉強,就要認真的去思考技職走向的學校。
Thumbnail
我在輔導學生升高中職的經驗中,有很多學生選校的理由是「家人建議」,或是「不知道未來要幹嘛」,甚至是「離家比較近」。也許很多學生無法明確知道自己未來想幹嘛,但一定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和「喜不喜歡」念那些學科課程。因為經過國中三年的洗禮,有些學生真的無法勉強,就要認真的去思考技職走向的學校。
Thumbnail
在台灣長大的孩子或許都有共同的印象,體育課滿滿不同的運動項目和考試,無論是800公尺跑步測驗、坐姿體前彎、三步上籃、排球發球、網球、游泳50公尺等,看似好像什麼運動都接觸了,但卻什麼也不擅長;看似好像有運動到,但最後無法持續把課堂所學作為終身強健體魄的興趣。
Thumbnail
在台灣長大的孩子或許都有共同的印象,體育課滿滿不同的運動項目和考試,無論是800公尺跑步測驗、坐姿體前彎、三步上籃、排球發球、網球、游泳50公尺等,看似好像什麼運動都接觸了,但卻什麼也不擅長;看似好像有運動到,但最後無法持續把課堂所學作為終身強健體魄的興趣。
Thumbnail
「運動可以當飯吃嗎? 運動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曾荃鈺老師在這門課拋出的第一個討論議題。 在課堂上,大約有 75% 選手認為「可以」,而 25% 選手認為「不行」。大家都說,體育圈封閉,而選手的出路,與封閉的環境息息相關。但封閉的環境,是安全?還是風險? 讓運動與社會產生連結,才能發揮影響力。
Thumbnail
「運動可以當飯吃嗎? 運動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曾荃鈺老師在這門課拋出的第一個討論議題。 在課堂上,大約有 75% 選手認為「可以」,而 25% 選手認為「不行」。大家都說,體育圈封閉,而選手的出路,與封閉的環境息息相關。但封閉的環境,是安全?還是風險? 讓運動與社會產生連結,才能發揮影響力。
Thumbnail
「家中小朋友未來將上小學,想請教老師該如何選擇體制內或體制外的學校?決策標準要考慮哪些因素?」這真是大哉問。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但不是很「難」回答,原因筆者之前在教育系列有講過,「說實話很傷人」,畢竟多數家長都是望子成龍。
Thumbnail
「家中小朋友未來將上小學,想請教老師該如何選擇體制內或體制外的學校?決策標準要考慮哪些因素?」這真是大哉問。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但不是很「難」回答,原因筆者之前在教育系列有講過,「說實話很傷人」,畢竟多數家長都是望子成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