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or not to be_能讀體育班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東方社會的成長背景下,大多家長常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想法。先不論對錯(雖說世間本就少有非黑即白的正確答案),但我想流傳多年的金句,或多或少也是有道理在的。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身邊永遠不缺恨不得將這句用跑馬燈的方式黏在衣服上的家中長輩或是學校師長,而叛逆的我必定不從大人所願,導致家人曾數度考慮要把我丟到體育班給教練管教。

現在回首,還好當初不讀體育班。這不是要diss體育班,完全不是,絕對不是。

以下將用各方立場切入分析他們的想法及體育班現況。就生理結構及台灣體育社會角度,高中期間屬關鍵期,若高中時運動表現不錯,未來走上職業選手的機會將大幅提升。反之,若表現平庸,未來多是從軍、 私立大學、進入職場等。

在這個環境下,各方想法是:

教育部

了解到高中時期是關鍵期,教育部建立了黃金計畫。在黃金計畫中,除了基本的教練外,還找了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或防護員、營養師諮詢、運動心理諮商老師等幫助有潛力奪牌選手(但僅限部分專項)。不僅如此,也安排教師進駐國訓中心(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左訓的前身),目的就是希望選手不要荒廢學業。
在基層端,教育部也建議專長課時間不宜超過三小時(國中小屬規定、高中屬原則),並且編列經費,進行段考前衝刺課程(俗稱抱佛腳課程或是補救教學)。目的都是希望學生除了專長訓練之外,也能維持課業水準。

那老師怎麼想呢?

教師端

體育班與普通班授課時數不同,相同科目卻要濃縮在較短的授課時數內上完,想必教材一定要另外準備。體育班學生常因比賽緣故請公假,不僅影響進度、也影響授課靈活性(如:分組上台報告無法全到,或是公布事項須不斷重複)。體育班學生外務多(常要準備比賽報名、公假等教練交辦事宜),導致晚到或遲到進教室頻率較普通班高,教師控管班級相對不易。再加上學生程度落差大(除了當初入學時的學科程度外,也因各專項比賽頻率不一,所以缺課率也高低不一,久了程度落差也加劇)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授課負荷量定會比普通班大上許多。

到這裡還未提到學校端或是教練端的支持與否...

教練端

教練因考績等壓力,必須讓選手(學生)奪牌數越高越好。也因此當比賽及段考時段同時接近時,教練有不能輸的壓力,自然會選擇比賽為主而壓縮考前讀書時間。當然,有人會說:「考前抱佛腳讀書也不一定能抱得到什麼,不如多練習奪牌機會比較高。」但就教練的角度會覺得重要性:訓練>讀書,這件事不可否認,也可以理解。致使教練與教師逐漸產生隔閡。

教師覺得體育班難管、教練覺得學校不支持體育班,那學校呢?

學校端

因為體育班學生體格好,下午又沒有學科課程,偶爾會希望學生協助學校做點勞力活。另外,因為體育班學生在班上時間較低(公假比賽、無暑輔等)導致對學校及班上歸屬感較低,造成學校紛亂機率較高。但部分學生能幫助學校奪牌,對學校產生貢獻。學校可說是又愛又恨。

那世俗眼光是?

社會端

「不會讀書才去體育班啦」、「體育班是學校亂源啦」、「體育班學生就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啦」、「讀體育有用嗎?能吃嗎?」這部分應該不用我多說...

既然如此,為何家長還是會讓自己的小孩讀體育班呢?

家長端

踏查得到的結果多是:「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對體育有興趣,想要支持他」、「家裡沒人顧,去讀體育班,教練會幫忙管孩子,順便提早熟悉群體生活」、「成績不好不然走體育看看」。當然也有部分原因是:「就是要跟某某教練學,他帶出很多國手!」

至於主角本身又是怎麼想的呢?

學生端

「不喜歡讀書也讀不好書,普通班考不上,但用體育班身分可以這個學校。」「因為之後要從軍,先進體育班了解群體生活。」
但更多的是:「國中教練叫我來的。」、「因為我也不知道我能去哪裡。」

進入體育班,學生有三方大人要遵從:教練,班導,教師。

假設下周要比國手選拔,學生非常焦慮。教練給他壓力,希望他能更專注練習;學生給自己壓力,希望自己能選上,因而失眠。班導念他為什麼沒穿制服?又遲到?他因為失眠差點睡過頭,早上趕晨操(差點被教練罵)不僅來不及買早餐、來不及上大號更別提服裝儀容的問題。同時,下周要段考,任課老師考前趕進度完全聽不懂,加上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根本聽不進去;或是小考測驗考得一蹋糊塗被老師念為了這麼簡單都不會。下午專長課,因為壓力表現失常也被教練罵。之後因為補考勢必增加教務處行政作業。又考不好,教務處又安排補考,再再增加行政作業。這只是三方大人的各自要求。若遇到衝突的話...

因為接近比賽教練要他跑公假單,導致延誤上課,而任課老師問為什麼上課遲到?學生該如何回答?因為下課問老師問題所以教練集合晚到,被教練問為什麼集合遲到?因為集體生活,所以沒時間洗衣服,而拿到學校洗,進而耽誤到上課時間,也被班導師問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做這件事?

因為學生真的沒其他時間了。。。

被師長們到處嫌棄、討厭,正值發展的青少年還能喜歡自己嗎?為了應付大人們的要求,體育班學生早已忙到焦頭爛額,往往會忽略自己的性格成長,或是利用搞怪的方式展現自己,造成負面循環。我認為體育班學生難搞不能都怪他們。

總結

先排除應不應該設立體育班,專任教練水準等制度面的問題,單就「體育班學生所需承擔的事」就不是一個青少年該承受的範圍。因體育班在校園內占少數,生活作息又與普通班不同,因此常被忽略(因公假訓練部分校園活動無法參加),或是被貼上特定標籤(體育班學生很喜歡惹事)三方大人應互相合作、一起討論對「學生」較好的教學方法。像是:教練只讓學生報名一些重要盃賽以避免跟段考撞期、教師多調整授課方式及進度、學校針對各項目賽期安排段考時程、班導除了關心學生秩序整潔,也多關心訓練狀況...等。我知道這些都很粗淺,而且沒錢的事為何要為了少數族群(體育班學生)而多做這麼多工?吃力不討好。

分析下來很灰心,但如果大家都願意改變一點點,影響的力量是會很大的。不少人聽到體育班心中會覺得「噢...」,但聽到音樂班會覺得「喔~喔~」,這種成見還待多數人想辦法一起改變。

資料來源:

運動場上學到的9堂經濟學;作者:保羅·歐耶爾(Paul Oyer);譯者:張明心
2022年7月初版。
作者所見所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紀漁弦的沙龍
25會員
119內容數
做為一名運動防護員,將職場上的各種大小事、甘苦談、未來趨勢以寫作文章方式分享給大家也分享給自己。如果對運動傷害防護有興趣的人快點進來看。
紀漁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3
我剛出社會工作的時候,也因為不知道要怎麼跟教練互相配合,焦慮、煩惱很久。也是因為遇到了有緣的教練(當然也有遇到無緣的教練),有機會瞭解教練的想法,也才寫了這篇。就是因為互不了解,所以如果有一方不願意溝通,那就註定無法溝通了⋯⋯為了合作順利,我會盡量主動多跟教練聊天
Thumbnail
2025/03/23
我剛出社會工作的時候,也因為不知道要怎麼跟教練互相配合,焦慮、煩惱很久。也是因為遇到了有緣的教練(當然也有遇到無緣的教練),有機會瞭解教練的想法,也才寫了這篇。就是因為互不了解,所以如果有一方不願意溝通,那就註定無法溝通了⋯⋯為了合作順利,我會盡量主動多跟教練聊天
Thumbnail
2025/03/23
教練:最氣的就是防護員要選手休息。他(選手)沒有自己主動跟我說他受傷,練習看起來也正常啊,到底為什麼要休息?這樣拉起來的體能就會沒了,這樣怎麼比賽?
Thumbnail
2025/03/23
教練:最氣的就是防護員要選手休息。他(選手)沒有自己主動跟我說他受傷,練習看起來也正常啊,到底為什麼要休息?這樣拉起來的體能就會沒了,這樣怎麼比賽?
Thumbnail
2025/03/22
本文探討教練與防護員在選手訓練上的觀點差異,以及防護員如何有效與教練合作,提升選手訓練成效與預防運動傷害。文中提出幾個常見的教練與防護員之間的衝突點,並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2025/03/22
本文探討教練與防護員在選手訓練上的觀點差異,以及防護員如何有效與教練合作,提升選手訓練成效與預防運動傷害。文中提出幾個常見的教練與防護員之間的衝突點,並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國三畢業前的最後一場比賽, 聽說在完賽後、回到學校前,訓導主任先以廣播的方式, 公告周知了我獲得全縣第一名的消息。 我覺得自己慢慢變成像個運動員了, 卻也慢慢成了一個只會運動的莽夫而渾然不知,並且沾沾自喜著。 當同學還在為了升學拼命唸書的時候,我已經確定了去向。 畢業紀念冊上,國文老師寫
Thumbnail
國三畢業前的最後一場比賽, 聽說在完賽後、回到學校前,訓導主任先以廣播的方式, 公告周知了我獲得全縣第一名的消息。 我覺得自己慢慢變成像個運動員了, 卻也慢慢成了一個只會運動的莽夫而渾然不知,並且沾沾自喜著。 當同學還在為了升學拼命唸書的時候,我已經確定了去向。 畢業紀念冊上,國文老師寫
Thumbnail
前面講了一大推體育班學生的難處、學校端的想法及世俗的觀感....但還是沒回答 「能不能讀體育班?」這個問題就像在問「運動彩券能不能買?」能,也不能。(小賭怡情大賭敗家..)體育班所擁有資源(高中端)不僅在授課時數上與普通班不同,科目上也有所不同。多了選修:基礎運動按摩、運動防護...
Thumbnail
前面講了一大推體育班學生的難處、學校端的想法及世俗的觀感....但還是沒回答 「能不能讀體育班?」這個問題就像在問「運動彩券能不能買?」能,也不能。(小賭怡情大賭敗家..)體育班所擁有資源(高中端)不僅在授課時數上與普通班不同,科目上也有所不同。多了選修:基礎運動按摩、運動防護...
Thumbnail
在東方社會的成長背景下,大多家長常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想法。先不論對錯(雖說世間本就少有非黑即白的正確答案),但我想流傳多年的金句,或多或少也是有道理在的。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身邊永遠不缺恨不得將這句用跑馬燈的方式黏在衣服上的家中長輩或是學校師長,而叛逆的我必定不從大人所願,導致家人曾數度考
Thumbnail
在東方社會的成長背景下,大多家長常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想法。先不論對錯(雖說世間本就少有非黑即白的正確答案),但我想流傳多年的金句,或多或少也是有道理在的。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身邊永遠不缺恨不得將這句用跑馬燈的方式黏在衣服上的家中長輩或是學校師長,而叛逆的我必定不從大人所願,導致家人曾數度考
Thumbnail
青春期前定型 這裡開始,算講點比較不中聽的。 筆者經驗,可以塑形的階段是國中前,青春期後幾乎就改不了,女生又比男生早,所以許多常見的「刻板印象」,其實來自於生理狀態,還有社會的觀感。 像我們常見的男生數理強,女生則較弱,是真實的狀況嗎?以成績單來看確實是如此
Thumbnail
青春期前定型 這裡開始,算講點比較不中聽的。 筆者經驗,可以塑形的階段是國中前,青春期後幾乎就改不了,女生又比男生早,所以許多常見的「刻板印象」,其實來自於生理狀態,還有社會的觀感。 像我們常見的男生數理強,女生則較弱,是真實的狀況嗎?以成績單來看確實是如此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體制外教育蓬勃發展,不管是國際學校、實驗學校、森林小學⋯⋯等等,都可以稱為體制外教育,很多有條件的家長會跟隨小孩的性格和自己的理念去選擇更適合的教育體制,當支持該教育體制的家庭到達一定數量,甚至能發展出一套有規模的體系,近來很有名的華德福實驗國中小就是這樣。   基於每套體制都有不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體制外教育蓬勃發展,不管是國際學校、實驗學校、森林小學⋯⋯等等,都可以稱為體制外教育,很多有條件的家長會跟隨小孩的性格和自己的理念去選擇更適合的教育體制,當支持該教育體制的家庭到達一定數量,甚至能發展出一套有規模的體系,近來很有名的華德福實驗國中小就是這樣。   基於每套體制都有不
Thumbnail
我本身就是高職退休英文老師,大多數國中畢業生的選填志願順序,不外乎公立高中、私立前端高中、公立高職及私立高中職,除非有些學生在國中時期就有明確的性向,如美術天份,可能會直接選擇美工科或廣告設計科系,做為升學的第一志願者,否則大多數的高職學生都是在升學競爭下,不得不的第二志願或是第三志願選擇
Thumbnail
我本身就是高職退休英文老師,大多數國中畢業生的選填志願順序,不外乎公立高中、私立前端高中、公立高職及私立高中職,除非有些學生在國中時期就有明確的性向,如美術天份,可能會直接選擇美工科或廣告設計科系,做為升學的第一志願者,否則大多數的高職學生都是在升學競爭下,不得不的第二志願或是第三志願選擇
Thumbnail
在實驗教育的概念下成長,我從未真正踏入體制內的系統中,雖然偶爾會接收關於體制學校的片面資訊,但我長期以來都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一年體制內的經歷,讓我稍稍認識龐大體制教育的運作機制。希望能以自己的經歷出發,根據在宜中的觀察,審慎思考背後的原因,討論體制內教育的成果。另外,因為擁有體制內外教育的
Thumbnail
在實驗教育的概念下成長,我從未真正踏入體制內的系統中,雖然偶爾會接收關於體制學校的片面資訊,但我長期以來都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一年體制內的經歷,讓我稍稍認識龐大體制教育的運作機制。希望能以自己的經歷出發,根據在宜中的觀察,審慎思考背後的原因,討論體制內教育的成果。另外,因為擁有體制內外教育的
Thumbnail
走進媽媽這個角色後,我常捫心自問,該如何養育他們?!這是一個超大的命題!因為命題太大,不要說不同國家有不同的養育理念,就連台灣才區區2300萬人,你每問一個家長,就有一套自我的養育理念,有些南轅北轍,有些看似相似卻又不太一樣;我們從哪裡去吸取養育資訊呢?因著現代人工作、生
Thumbnail
走進媽媽這個角色後,我常捫心自問,該如何養育他們?!這是一個超大的命題!因為命題太大,不要說不同國家有不同的養育理念,就連台灣才區區2300萬人,你每問一個家長,就有一套自我的養育理念,有些南轅北轍,有些看似相似卻又不太一樣;我們從哪裡去吸取養育資訊呢?因著現代人工作、生
Thumbnail
回顧過去漫漫16年來的學習歷程,從公立小學、國中,一直到如今升上高中二年級,體制內的這條路我似乎走得平穩,依著所有師長家人的期待,從小到大都是他們最喜歡的乖乖牌學生,但其實只有我內心明白,自己從來就不只甘於平穩、庸庸碌碌地在上、下學間等待放學鐘聲響起,我想做一些更特別的事,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而不是
Thumbnail
回顧過去漫漫16年來的學習歷程,從公立小學、國中,一直到如今升上高中二年級,體制內的這條路我似乎走得平穩,依著所有師長家人的期待,從小到大都是他們最喜歡的乖乖牌學生,但其實只有我內心明白,自己從來就不只甘於平穩、庸庸碌碌地在上、下學間等待放學鐘聲響起,我想做一些更特別的事,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而不是
Thumbnail
孩子說「我大概知道哪裡有問題,也想了很久要怎麼做,也想要去練習但沒有時間,上課的時候老師說叫我坐在旁邊看別人。我想去那個卡住的點試試看我想的方法可不可以的時候,老師就會叫我用他建議的方式,可是他的方式我不敢嘗試,但我不想跟他說,說了他都說你就放手衝一次就一定沒問題。」
Thumbnail
孩子說「我大概知道哪裡有問題,也想了很久要怎麼做,也想要去練習但沒有時間,上課的時候老師說叫我坐在旁邊看別人。我想去那個卡住的點試試看我想的方法可不可以的時候,老師就會叫我用他建議的方式,可是他的方式我不敢嘗試,但我不想跟他說,說了他都說你就放手衝一次就一定沒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