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計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總是有意無意地對某人產生敵意,明明對方就沒得罪你,但你就是無意中在比較,較量,計較自己跟他的差異。

*一直把某某人莫名的當成目標,總覺得自己樣樣都好,為何..他就是樣樣運氣比你好....

*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有意無意腦海中浮現某個人,而那個人就是跟你一樣,一般般的學歷,甚至..還比你差,卻..樣樣都比你順利..

*明明..對方從來沒有傷害你,但你總是應要把自己跟對方比,她到底..憑什麼人見人愛,明明..什麼都沒做,比起我什麼都做到付出到灰燼,也不被人看見?

*嘴巴說什麼都不計較,骨子裡卻是連一丁點的灰塵都要計較。

*你計較的不是什麼大事,很多時候都是小事,而這些小事都足以惱火,讓你熱火沸騰,莫名有氣。

*你比較的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不過就是自己過不去的坎,而為何過不去,你自己也不知道。

*總怕別人只看到別人做事,深怕自己做的事不被看見,硬是要強調自己做了多少事,多麽忙,花多少時間,做多少工作。

這些在生活中就是讓你無數次掀起了比較和計較的細胞。

在你被計較和比較蒙住了雙眼時,你並沒有看到你計較的對方,比較的對方,到底做了什麼你做不到的事,或什麼樣的改變和努力,若你一直停留在原地,那很快的就會被人趕上,曾經..你自以為傲的能力,其實人人都能做得到。

當你的執念深到連你自己都看不到你自己,那麼你就會一直周旋在比較和計較的兩個圈圈中,繞過來又轉過去,有如身陷地獄般痛苦,每天活著都是折磨,十分求死。

其實你不懂,那些..你看不起,或總是想比較或計較的人,他們要的其實很簡單。就只是朝著一個你認為在簡單不過的目標,去完成。再往下一個目標,繼續努力,在完成。就~這麼簡單。

你的計較和比較是因為你無限擴張,開了太多目標線,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想比,以致做得七七八八,自然..你更是越覺無力,又時時無法放下比較的心,一再痛苦再痛苦。

越是看到別人越好,越想要比些什麼,或做些什麼,還是拿出點什麼來,一較高下。時常就是發現,別人好像不用吹灰之力,輕巧的什麼都得到,可自己卻是怎麼努力卻得不到...

到後來,不僅人憔悴,心也累,只要一閉上眼,就會看到比較的人出現,揮不去也甩不掉,你不知道你為何會這樣,而你..就是這樣了。

除非,你找回自己,看見自己在哪裡,明白自己有什麼,有人說~眼裡只看見別人,卻永遠看不見自己。這句話著實令人痛苦。

說到底,這種人無法被人喚醒,只能自己喚醒自己

只能告訴你發生什麼事,卻無法明確的告訴你方法在哪裡,因為方法..在你心裡。若你不肯打開自己的心,那就永遠留在計較與比較這兩個圈圈,讓旋渦一直攪拌你。

除了無限閱讀外(但很多人..是不閱讀,也不願閱讀的),你選擇的朋友也很重要(這些人的朋友都是一起沈淪的),你捨棄不了這些朋友是因為他們跟你一樣,也是在比較和計較,這樣你是逃不開的。還有,就是寫下來,寫下你會的,不要總拿自己劣勢去比較他人的優勢。

如若,你能在閱讀或朋友間,選擇一個目標先完成,自然..你就能慢慢走出來,也許你後來依舊還是會比較,但心態上會比較健康,你會是向他看齊,甚至想辦法超越他,並非沒有意義的比較或計較。

刻意練習,過程是很奇妙的一段旅程。箇中經驗需自己親身體會,沒人可以幫你,因為你不會想聽,但,一定要告訴自己~聽聽自己的聲音,聽聽自己的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eau的沙龍
96會員
1.1K內容數
以青春為由,寫出不成熟感情的喜怒哀樂微小說故事。故事內容純屬虛構,歡迎對號入座。
bea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4
別因忙於內耗忘了你的目標,別因內耗忘了你原先該走的路,別因內耗把時間蹉跎了。 因為內耗,便在鑽牛角尖裡浪費時間,這一來二去的該去做的事沒做,該睡得覺沒睡,忘了你的下一步是什麼,因為內耗在你的心裡面、身體裡佔滿全部。 沾染內耗,無法消除時,藉由運動,可以暫時除去內耗在心裡的份量。 沾染內耗,一定
2025/05/04
別因忙於內耗忘了你的目標,別因內耗忘了你原先該走的路,別因內耗把時間蹉跎了。 因為內耗,便在鑽牛角尖裡浪費時間,這一來二去的該去做的事沒做,該睡得覺沒睡,忘了你的下一步是什麼,因為內耗在你的心裡面、身體裡佔滿全部。 沾染內耗,無法消除時,藉由運動,可以暫時除去內耗在心裡的份量。 沾染內耗,一定
2025/04/30
不哭不哭,眼淚是珍珠。 剛出生的嬰兒,哇哇大哭的來到這世上。他哭,告訴這世界,我來了,我誕生了。 小孩時期,學爬,學走路,學騎腳踏車,跌倒了,摔了,總是一個勁地大哭,他哭,因為疼。 漸漸長大後,什麼時候,你不再嚎啕大哭,是為什麼? 因為你長大了,長大不可以隨便哭,長大了,該懂事了。 因為你
2025/04/30
不哭不哭,眼淚是珍珠。 剛出生的嬰兒,哇哇大哭的來到這世上。他哭,告訴這世界,我來了,我誕生了。 小孩時期,學爬,學走路,學騎腳踏車,跌倒了,摔了,總是一個勁地大哭,他哭,因為疼。 漸漸長大後,什麼時候,你不再嚎啕大哭,是為什麼? 因為你長大了,長大不可以隨便哭,長大了,該懂事了。 因為你
2025/04/28
事情,如果不是發生在你身上、你身週,你並不會太多注意,或在乎。 朋友拜川普之賜,特別缺人手,平常就已經缺工的現在,在大家經濟蕭條的當下,缺工,大家都在找工作嗎? 有人想工作想的無奈,但是年齡被淘汰。 有人不想工作,也不能說不想工作,而是那種工作無聊,或是麻煩,所以不想工作。 工作,對你而言,
2025/04/28
事情,如果不是發生在你身上、你身週,你並不會太多注意,或在乎。 朋友拜川普之賜,特別缺人手,平常就已經缺工的現在,在大家經濟蕭條的當下,缺工,大家都在找工作嗎? 有人想工作想的無奈,但是年齡被淘汰。 有人不想工作,也不能說不想工作,而是那種工作無聊,或是麻煩,所以不想工作。 工作,對你而言,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比較來比較去的成就,好像又只是一場空呢😂
Thumbnail
比較來比較去的成就,好像又只是一場空呢😂
Thumbnail
當我們更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往什麼方向邁進,面對來自身邊的人的比較時,就能夠做好「課題分離」,從令人不快的言語中,挑出那些能夠讓我們成長的養分。
Thumbnail
當我們更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往什麼方向邁進,面對來自身邊的人的比較時,就能夠做好「課題分離」,從令人不快的言語中,挑出那些能夠讓我們成長的養分。
Thumbnail
在你成長的路上,會一不小心就出現「比較」心態嗎? 愛比較的背後,或許訴說的只是你對現況的不滿、你對更好未來的渴望、你對嚮往生活的期待,只是當「別人有、你還沒有」的心態出現時,就會更多了一層「嫉妒」的情緒在裡面,如果又加上「他憑什麼」的不平衡心態時,讓單純的「嚮往、渴望」多了更多複雜的情緒在裡面
Thumbnail
在你成長的路上,會一不小心就出現「比較」心態嗎? 愛比較的背後,或許訴說的只是你對現況的不滿、你對更好未來的渴望、你對嚮往生活的期待,只是當「別人有、你還沒有」的心態出現時,就會更多了一層「嫉妒」的情緒在裡面,如果又加上「他憑什麼」的不平衡心態時,讓單純的「嚮往、渴望」多了更多複雜的情緒在裡面
Thumbnail
條件不對等、已定的現實差異既無法改變,他人的優勢也無法轉移。比較的心態無可厚非,卻並非不可自我控制做避免。
Thumbnail
條件不對等、已定的現實差異既無法改變,他人的優勢也無法轉移。比較的心態無可厚非,卻並非不可自我控制做避免。
Thumbnail
人總免不了愛和他人比較,非得比個孰高孰低,從小時候讀書開始就比成績,到出社會後比工作薪水、家庭婚姻等等,什麼都能比⋯⋯
Thumbnail
人總免不了愛和他人比較,非得比個孰高孰低,從小時候讀書開始就比成績,到出社會後比工作薪水、家庭婚姻等等,什麼都能比⋯⋯
Thumbnail
為什麼不需要比較 很多研究顯示,使用社交媒體所造成的憂鬱,遠高於快樂。這當中有極高比例來自於「比較」心理。 身為人好像很難不比較。但我們仔細去想,「比較」通往的一定是死路。因為,不論外貌、財富、能力......,永遠有比我們更勝一籌的人,困在比較之中,每個人都是輸家,沒有贏家。
Thumbnail
為什麼不需要比較 很多研究顯示,使用社交媒體所造成的憂鬱,遠高於快樂。這當中有極高比例來自於「比較」心理。 身為人好像很難不比較。但我們仔細去想,「比較」通往的一定是死路。因為,不論外貌、財富、能力......,永遠有比我們更勝一籌的人,困在比較之中,每個人都是輸家,沒有贏家。
Thumbnail
如果你問我,有什麼事是一直很想擺脫但卻擺脫不了的,「比較」絕對是我的答案之一。 好多事情都可以激起我的比較心,當旁邊的人表現得比較優秀的時候、當別人口中讚美的對象不是我的時候、當實質上的肯定沒有發生在我身上的時候,我常都會有「我是不是表現得很糟糕」的念頭出現,好像「沒有受到肯
Thumbnail
如果你問我,有什麼事是一直很想擺脫但卻擺脫不了的,「比較」絕對是我的答案之一。 好多事情都可以激起我的比較心,當旁邊的人表現得比較優秀的時候、當別人口中讚美的對象不是我的時候、當實質上的肯定沒有發生在我身上的時候,我常都會有「我是不是表現得很糟糕」的念頭出現,好像「沒有受到肯
Thumbnail
這社會總充斥著許多比較,從社群媒體、大眾心態還有家庭與同儕間,也就是社群中的社會期待,而每個社群都有其定向指南,舉例來說就讀某科系就得找該科系相關工作,或是成為一位功成名就的人;或是應該擁有什麼(外在物質)才是厲害又新潮。這些總總都告訴著我們,在還沒抵達終點之前「永遠都還不夠,要再更多更好!」
Thumbnail
這社會總充斥著許多比較,從社群媒體、大眾心態還有家庭與同儕間,也就是社群中的社會期待,而每個社群都有其定向指南,舉例來說就讀某科系就得找該科系相關工作,或是成為一位功成名就的人;或是應該擁有什麼(外在物質)才是厲害又新潮。這些總總都告訴著我們,在還沒抵達終點之前「永遠都還不夠,要再更多更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