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教養』世代斷裂 VS. 長輩上身

更新於 2023/08/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由於臺灣的產業升級與教育擴張,「五年級」後段班或「六年級」前段班的世代體驗了臺灣快速的工業化與民主化,也普遍經歷代間的社會流動。

他們通常是家族中的第一代大學生,其中不少人有機會出國留學;他們的父母很少有人讀過大學,絕大多數務農、務工或做小生意。

我覺得七年級前段班應該也有類似的體驗,只是相對比較倒楣,一出社會工作就先碰到金融海嘯。

家中經濟較為充裕的則是在臺灣經濟起飛的過程中,藉由中小企業累積財富,因而得以轉化為下一代的「文化資本」或是「跨國流動」的機會。

有些中小企業的老闆沒受過太多教育,也能成功賺到錢,所以不見得會這麼重視「文化資本」;但「經濟資本」是可以傳承下去的,這點無庸置疑。

這些經歷「向上流動」的中產階級家長,被主流社會歸為「勝利組」的父母,卻感嘆自己「沒有童年」,成長過程多浸淫在嚴酷的升學競爭與課業壓力中。

由於休閒生活與課外活動受到智育學科的擠壓,導致成人後「不知道自己有甚麼嗜好、到底喜歡甚麼東西」。

許多人也將自己的失落童年歸咎於傳統的家父長權威與疏離的親子關係,父母或因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照顧或陪伴孩子,或受到文化框架的拘束,鮮有情感交流或親密接觸,甚至用體罰等嚴厲方式進行管教。

以上論述,深有同感;我以為只有自己的童年是這樣,但看完作者的說明後,才知道自己並非個案,而是在那個時空背景下,還算普遍的現象。

中產階級父母傾向使用「世代斷裂」的親職敘事,來強調自己的養育方式有別於當年父母的權威形象或打罵教育。

雖然崇尚領導、小孩中心的密集親職,並且努力地跟前一世代的觀念與做法進行斷裂,但這些父母也承認在無意識的層次,其實有著許多原生家庭慣習的延續與體現,原生家庭的養成經驗,往往在我們身上銘刻了無意識、自然化的慣習。

經歷「代間流動」與「世代斷裂」的中產階級父母,其教養實作有兩個重要目標,卻可能相互矛盾。

  1. 為了彌補過去的失落童年,補償心靈受創的內在,他們視「快樂童年」為重要的教養益品,有助維護下一代孩子的情緒安全。
  2. 為了保障孩子的經濟安全或階級優勢,父母試圖在日常教養實作中,將職場培養的「階級技能」或「文化資本」傳遞給下一代,儘管家庭物質資源豐富,也要象徵性地克制孩子的欲望。
原生家庭的慣習並非都是不好的觀念或做法,現代父母要能自己辨識優劣,去除壞的、保留好的部份;所以說當父母也是需要學習的,要扮演好這個角色不容易。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鼓勵孩子獨立自主、質疑權威、成為他自己,卻又暗暗期待他們聽話乖巧、自律規矩、為家庭著想。父母們經常面臨不同「教養目標」的拔河:只要孩子快樂長大、自由探索,還是希望他功成名就、翻轉階級? 中產階級父母經歷「代間流動」的階級經驗,因而衍生親職敘事與教養實作、理念與慣習之間的矛盾 (自我矛盾)。
以前都聽人說「教育改變人生」或「教育翻轉」等說法,在現代高等教育如此發達的台灣,是不是還有這神奇的魔力呢? 因為不同的學習機會而帶來生活環境的轉變,以及同儕的多元化組合,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翻轉的原因。如果要期待教育能翻轉人生,那可能就得再想想你的生活環境是否真的有被改變,眼界是不是真的提高了呢?
就我自己來看台灣目前現況,「文化資本」轉變為「經濟資本」的效率並沒有這麼高,也就是說教育翻轉階級的現象並不顯著,這也有可能是因為高教普及的關係,導致「選擇產業或科系」的重要性高於其他軟性能力。文化資本的累積需要經濟資本上的協助與推動,正向循環就是文化資本、經濟資本與社會資本相輔相成「代間累積」。
臺灣青少年教養的調查資料顯示,勞工階級父母傾向「聽天由命」,專業白領則強調「人定勝天」。但不分階級的「臺灣家長」都非常重視學校成績,差別在於勞動階級偏重「智育」,借重市場外包;中產階級更強調「雜食學習」,包括才藝的發展與西方文化資本(如英文、遊學)的培養。
經歷了「代間階級流動」、甚至空間流動 (留學、外派工作) 的中產階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積極運用跨國流動的資訊、資源與機會,渴望下一代能開展更全球化的未來。對經濟、文化或社會資本豐沛的家庭來說,全球化的浪潮便於他們進行更多樣的教育投資與地理移動;對於資本不足的家庭,全球化可能是危險的海嘯。
階級如何形塑人們的親職態度與教養方式,又如何影響子女的成就與發展? 不同社經地位的家庭在資源上的落差,不止於金錢、經濟資本的多寡,或是教育、文化資本的高低。階級經驗也形塑了人們的價值品味、生活方式、生命敘事,以及對於風險與不安全的情緒感受,從而衍生父母在「教養風格與實作」上的差異。
我們鼓勵孩子獨立自主、質疑權威、成為他自己,卻又暗暗期待他們聽話乖巧、自律規矩、為家庭著想。父母們經常面臨不同「教養目標」的拔河:只要孩子快樂長大、自由探索,還是希望他功成名就、翻轉階級? 中產階級父母經歷「代間流動」的階級經驗,因而衍生親職敘事與教養實作、理念與慣習之間的矛盾 (自我矛盾)。
以前都聽人說「教育改變人生」或「教育翻轉」等說法,在現代高等教育如此發達的台灣,是不是還有這神奇的魔力呢? 因為不同的學習機會而帶來生活環境的轉變,以及同儕的多元化組合,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翻轉的原因。如果要期待教育能翻轉人生,那可能就得再想想你的生活環境是否真的有被改變,眼界是不是真的提高了呢?
就我自己來看台灣目前現況,「文化資本」轉變為「經濟資本」的效率並沒有這麼高,也就是說教育翻轉階級的現象並不顯著,這也有可能是因為高教普及的關係,導致「選擇產業或科系」的重要性高於其他軟性能力。文化資本的累積需要經濟資本上的協助與推動,正向循環就是文化資本、經濟資本與社會資本相輔相成「代間累積」。
臺灣青少年教養的調查資料顯示,勞工階級父母傾向「聽天由命」,專業白領則強調「人定勝天」。但不分階級的「臺灣家長」都非常重視學校成績,差別在於勞動階級偏重「智育」,借重市場外包;中產階級更強調「雜食學習」,包括才藝的發展與西方文化資本(如英文、遊學)的培養。
經歷了「代間階級流動」、甚至空間流動 (留學、外派工作) 的中產階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積極運用跨國流動的資訊、資源與機會,渴望下一代能開展更全球化的未來。對經濟、文化或社會資本豐沛的家庭來說,全球化的浪潮便於他們進行更多樣的教育投資與地理移動;對於資本不足的家庭,全球化可能是危險的海嘯。
階級如何形塑人們的親職態度與教養方式,又如何影響子女的成就與發展? 不同社經地位的家庭在資源上的落差,不止於金錢、經濟資本的多寡,或是教育、文化資本的高低。階級經驗也形塑了人們的價值品味、生活方式、生命敘事,以及對於風險與不安全的情緒感受,從而衍生父母在「教養風格與實作」上的差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固定每個月會去的剪頭髮的髮廊,設計師跟我分享了他女兒最近發生的事。設計師的小孩目前是小學二年級,從小就送去何嘉仁的幼稚園學英文,上了小學以後很自然的也在何嘉仁的課後安親班就讀,但最近卻因為事件而離開了何嘉仁,故事的輪廓是 ... ​ 「老師,可以借我削鉛筆機用嗎?」
Thumbnail
這次要和大家分享怎麼用Procreate做出這隻拼貼的小青蛙,會說明如何呈現紙張的質感和陰影,學會以後可以去搜集或掃描不同的紙張素材,再把加上顏色和明暗,就能做出各種質感的拼貼作品喔✂️
Thumbnail
我看完之後,是覺得對「教養」這件事感覺好像沒有傳言中的那麼恐怖了,因為就像藍教授開宗明義說的,反正不管怎麼做,都會出現「非預期結果」 反而看完會覺得,只要經濟資本、文化資本、陪伴時間,這三個條件有夠,好像也不會出多大問題
Thumbnail
線上課程與實體有本質上的差異,並不是把「實體課搬到線上」,不同媒材之間需要「轉譯」。我的心得是,目標明確地一次帶走一個觀念,最適合線上課程。
Thumbnail
漢字與羅馬字拼寫比較 台語的文字書寫紀錄至少可以追朔到十九世紀末期。 同一個語系的戲劇劇本如《荔鏡記》《金花女》《蘇六娘》《同窗琴書記》都是至少在大明帝國時期就已經流傳在廣東的潮州到福建南方的戲劇。 對台灣影響較大的為《荔鏡記》和《同窗琴書記》,前者演變為歌仔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固定每個月會去的剪頭髮的髮廊,設計師跟我分享了他女兒最近發生的事。設計師的小孩目前是小學二年級,從小就送去何嘉仁的幼稚園學英文,上了小學以後很自然的也在何嘉仁的課後安親班就讀,但最近卻因為事件而離開了何嘉仁,故事的輪廓是 ... ​ 「老師,可以借我削鉛筆機用嗎?」
Thumbnail
這次要和大家分享怎麼用Procreate做出這隻拼貼的小青蛙,會說明如何呈現紙張的質感和陰影,學會以後可以去搜集或掃描不同的紙張素材,再把加上顏色和明暗,就能做出各種質感的拼貼作品喔✂️
Thumbnail
我看完之後,是覺得對「教養」這件事感覺好像沒有傳言中的那麼恐怖了,因為就像藍教授開宗明義說的,反正不管怎麼做,都會出現「非預期結果」 反而看完會覺得,只要經濟資本、文化資本、陪伴時間,這三個條件有夠,好像也不會出多大問題
Thumbnail
線上課程與實體有本質上的差異,並不是把「實體課搬到線上」,不同媒材之間需要「轉譯」。我的心得是,目標明確地一次帶走一個觀念,最適合線上課程。
Thumbnail
漢字與羅馬字拼寫比較 台語的文字書寫紀錄至少可以追朔到十九世紀末期。 同一個語系的戲劇劇本如《荔鏡記》《金花女》《蘇六娘》《同窗琴書記》都是至少在大明帝國時期就已經流傳在廣東的潮州到福建南方的戲劇。 對台灣影響較大的為《荔鏡記》和《同窗琴書記》,前者演變為歌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