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讓你在職場上卡住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因為嫉妒所以焦慮

燕燕來晤談的原因是她常在職場上出現焦慮症狀,面對主管時她常會焦慮到口吃甚至說不出話來,一開始主管體諒她是新人,對她交代事情時會特別放輕語氣,但時間久了,燕燕的焦慮狀況有增無減,讓主管對她的工作能力也打了折扣。

幾次晤談下來,她對自己的焦慮原因有更深的了解,其實她並不是每一次跟主管說話都如此緊張,而是有其他同事在場時才容易焦慮,原來燕燕的主管有兩個業務助理,而燕燕是比較資淺的一個,每當在會議上燕燕對主管報告自己的工作進度時,她心裡不由自主地在意起另一個助理的工作進度,深怕自己會因為表現不好而被開除

「嫉妒」是一個在心理治療中常會出現的議題,往往被表面上的憂鬱、焦慮、失眠困擾所覆蓋,很多人一開始晤談的時候關注的是自己在家庭、婚姻或職場人際關係上的困境,但隨著深入探索之後,就會發現背後的原因與「嫉妒」息息相關。

因為想要被愛,所以嫉妒

要從心理的角度看嫉妒,就得先從伊底帕斯情節說起,這是佛洛伊德最著名的概念之一,主要內容是每個人自小在潛意識中,會渴望獨佔異性雙親,而想把同性雙親除掉,如何消化與處理這樣的內在衝動是正常心理發展中重要的階段。

想獨佔愛的心理發展現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曾在網路上看過一些可愛的親子互動短片,例如:即使是還被媽媽抱在懷裡的小寶寶,就已經會和爸爸爭風吃醋,當他看到爸爸親媽媽一口,寶寶立刻就親媽媽一口,如果爸爸再親媽媽一次,寶寶就像深怕落後一樣,趕快再補親一次,或是小女孩會吵著要做爸爸的新娘,還有小男孩睡前哭著對爸爸說「我要你老婆陪我睡覺」!這些令人莞爾的互動其實就是孩子正在經歷伊底帕斯情節的過程。

既然是正常的心理發展歷程,那麼為什麼「嫉妒」對某些人來說會造成比較大的情緒困擾呢?在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若雙親能維持穩定且一致的夫妻與親子關係,孩子就能在此現實基礎上好好處理自己內在的渴望與衝突,逐漸成長到能消化對雙親的愛恨交織的感情,真正接受「父母彼此是一對,而我被排除在外」的事實,就能夠發展出從「第三者的位置」觀點來反思自己和他人互動的能力,他會從心底接受「自己所擁有的事物,以及自己所不能擁有事物」,這樣的能力讓人可以找到自己在關係或團體中的定位,並在其中感到舒適與安全

嫉妒讓你投入太多心力在他人身上

深受嫉妒困擾的人卻較難做到這點,他們無法安於自己的定位好好發揮,反過來總是注意著另外兩個人的關係,其中一個是他所愛或崇拜的對象,而另一個人是與自己競爭敵手,他對另外兩個人的關係總是充滿好奇和各種情緒

有時候他會瞧不起他的對手,但另一些時刻他會渴望擁有競爭對手的特質和能力。花費如此多的心力在別人的人際關係中,反而會影響本身的自信,讓他沒有充足的能量去經營自己與這兩個角色的關係

人際三角:幫你覺察自己是否因嫉妒而越界了

每個情境的人際關係都可以簡化成三角形,從「我」出發的兩條線代表我和另一個人的兩人關係,也是我可以施力的關係,在兩人關係裡我握有部分主導權,可以決定我想要互動的方式,是我可以經營的關係。

圖一

圖一

以上圖來說,我可以經營我與主管的關係(向上關係),也可以決定我和同事間的關係(平行關係),但是三角形的另外兩個點,他們之間的線與我不相交,也就是他人間的關係,這是我沒有選擇權,不能經營,也不該過度介入的關係。

圖二

圖二

如果你把注意力都花在與你無關的他人關係上,就像圖二,反而會造成你在自己有決定權的關係裡受到不良影響。受嫉妒困擾的燕燕就是如此,她常默默地關注主管和另一個助理的互動,看到他們兩個中午常一起吃飯,公事以外還有其他共同話題可以聊,她心裡就備感壓力,總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像同事一樣和主管親近,如果能力再不受到肯定,那麼自己很可能會被開除,這樣的壓力讓她每次跟主管對話時都像生死攸關的考驗,誰能在這種情況下不緊張到口吃呢?

競爭與合作的平衡

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需要保持「競爭」與「合作」間的平衡,過於「嫉妒」的人常只著眼於他人身上自己所沒有的優點,不但顯得缺乏自信,也會讓自己的人際關係陷入惡性競爭,缺少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反而會壓抑自己在工作上的能見度,因為除了需要競爭同一職位,或彼此利益衝突的情況之外,職場上更需要彼此合作,透過合作更能凸顯出自己在團體中的重要性,但嫉妒卻會讓人看不見這一點。

在心理治療過程中,燕燕慢慢地對自己的特色和優點有更多的了解,自然更用心於栽培自己,好好在工作上發揮能力,雖然她仍然把另外一位同事當成競爭對手,但當她對心裡的嫉妒有所覺察後,默默承認同事的聰明幹練讓自己非常欣賞,這是她渴望自己也能擁有的特質,她學著更正向、更坦然地面對競爭,當態度改變,她與同事之間的關係也從彼此較勁變成偶而能互助合作,這些改變讓主管對燕燕另眼相看,燕燕面對主管時的焦慮就迎刃而解,說話時就不再頻繁吃螺絲了。

「嫉妒」是人生中醜陋而美好禮物,表面上帶給我們很大的痛苦,但靜心反思你會發現「嫉妒」裡有著自己最深的渴望,在我們深深嫉妒的人事物裡,藏著我們對所愛之人的期望,和我們希望自己擁有的優點;「跨越嫉妒」的途徑需要回歸自己身上,了解自己缺點和限制,珍惜自己的優點與美好,才能真正在愛的關係中感到舒服自在,適得其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政旺-avatar-img
2023/08/11
無法介入主管和同事之間的關係,讓我想到阿德勒提到的課題分離,我們沒辦法管別人的情緒或想法,做好自己本分就對了!
avatar-img
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的沙龍
53會員
42內容數
很多人來晤談室處理關於職場的困擾,我在這裡分享一些大家在心理治療之後,自己在職場上的領悟與改變,如果能對正在閱讀文章的你有所助益,那就再好不過了!
2025/04/11
職場負面情緒渲染的影響與因應之道,探討如何辨識健康與不健康的職場團體氛圍,並提供避免被負面情緒影響的策略,例如保持獨立思考、釐清情緒來源和建立心理界線。
Thumbnail
2025/04/11
職場負面情緒渲染的影響與因應之道,探討如何辨識健康與不健康的職場團體氛圍,並提供避免被負面情緒影響的策略,例如保持獨立思考、釐清情緒來源和建立心理界線。
Thumbnail
2024/09/14
當人生邁入中老年,身體開始拖你後腿,大腦漸漸不管用,你無法像以前一樣敏銳、精準、有創意,過去獲得成功與成就感的方式,看來已經行不通。當眼前的路受阻,你是會用舊方式硬撐到底,還是能果斷轉換新方式呢?新時代的我們,可能無法過父母一樣的晚年,那麼該怎麼在新時代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下半場?
Thumbnail
2024/09/14
當人生邁入中老年,身體開始拖你後腿,大腦漸漸不管用,你無法像以前一樣敏銳、精準、有創意,過去獲得成功與成就感的方式,看來已經行不通。當眼前的路受阻,你是會用舊方式硬撐到底,還是能果斷轉換新方式呢?新時代的我們,可能無法過父母一樣的晚年,那麼該怎麼在新時代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下半場?
Thumbnail
2024/07/19
本文討論晉升期帶來的挑戰,包括成功後的焦慮與罪惡感、失去照顧和支持的害怕,以及孤獨感帶來的挫折。同時提出突破晉升期瓶頸的建議,包括排除他人情緒毒素,開創分享風格以及將自己的好分享出去的核心意義。
Thumbnail
2024/07/19
本文討論晉升期帶來的挑戰,包括成功後的焦慮與罪惡感、失去照顧和支持的害怕,以及孤獨感帶來的挫折。同時提出突破晉升期瓶頸的建議,包括排除他人情緒毒素,開創分享風格以及將自己的好分享出去的核心意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深受嫉妒困擾的人無法安於自己的定位好好發揮,總是注意著其他人,一個是他所愛或崇拜的對象,另一個是與自己競爭敵手,他會瞧不起他的對手,但另一些時刻他會渴望擁有競爭對手的特質和能力。花費如此多的心力在別人的人際關係中,反而會影響本身的自信,讓他沒有充足的能量去經營自己與這兩個角色的關係。
Thumbnail
深受嫉妒困擾的人無法安於自己的定位好好發揮,總是注意著其他人,一個是他所愛或崇拜的對象,另一個是與自己競爭敵手,他會瞧不起他的對手,但另一些時刻他會渴望擁有競爭對手的特質和能力。花費如此多的心力在別人的人際關係中,反而會影響本身的自信,讓他沒有充足的能量去經營自己與這兩個角色的關係。
Thumbnail
職場上常見的人際困境:被黑&被排擠 很多人因為職場人際關係來晤談室求助,被「上司黑掉」或「同事們排擠」是最常見的兩種類型,職場氣氛惡劣會讓人想離職逃避,是很需要看重並謹慎處理的議題。「被邊緣化」通常是被黑掉或排擠的前奏,該如何預防在職場上被邊緣化呢?
Thumbnail
職場上常見的人際困境:被黑&被排擠 很多人因為職場人際關係來晤談室求助,被「上司黑掉」或「同事們排擠」是最常見的兩種類型,職場氣氛惡劣會讓人想離職逃避,是很需要看重並謹慎處理的議題。「被邊緣化」通常是被黑掉或排擠的前奏,該如何預防在職場上被邊緣化呢?
Thumbnail
伴侶的優秀與耀眼開始讓他煩躁不安,他嫉妒對方世界裡除了他之外的所有人,以前他欣賞伴侶的人脈與真知灼見,後來他覺得這些亮點會勾引其他男人,所以他寧願對方變得孤僻且順從。 他讓伴侶不斷自我懷疑,最終變得沈默而黯淡,實際上他真的懂得怎麼愛人嗎?他的愛讓對方枯萎而不是茁壯。
Thumbnail
伴侶的優秀與耀眼開始讓他煩躁不安,他嫉妒對方世界裡除了他之外的所有人,以前他欣賞伴侶的人脈與真知灼見,後來他覺得這些亮點會勾引其他男人,所以他寧願對方變得孤僻且順從。 他讓伴侶不斷自我懷疑,最終變得沈默而黯淡,實際上他真的懂得怎麼愛人嗎?他的愛讓對方枯萎而不是茁壯。
Thumbnail
換一種角度看待同事,很多時候,我們經常關注對方的缺點,而忽略了他們的優點。因此,不妨多留意他人的優點,這樣我們看待情況的角度就會完全不同。 在職場上,我們經常遇到讓人討厭的人,對他們感到極度不悅,甚至希望與他們保持距離。但若這樣的人是你的老闆或客戶,你是否能夠放下成見,為了公司的目標而全力以赴呢?
Thumbnail
換一種角度看待同事,很多時候,我們經常關注對方的缺點,而忽略了他們的優點。因此,不妨多留意他人的優點,這樣我們看待情況的角度就會完全不同。 在職場上,我們經常遇到讓人討厭的人,對他們感到極度不悅,甚至希望與他們保持距離。但若這樣的人是你的老闆或客戶,你是否能夠放下成見,為了公司的目標而全力以赴呢?
Thumbnail
每當在諮商中談到嫉妒的話題,來談者總離不開難受卻又難以控制的焦躁與不滿的情緒。 其實在諮商中,最怕遇到這樣類型的案主,為什麼呢? 當我的案主對我說出:我沒有辦法,我就是會這樣想時⋯ 都會讓我心中警鈴大作,有意識到事情變的棘手起來。 為什麼? 其實會來會談的人,大多是有改變動機的,他們渴望生活有改善,
Thumbnail
每當在諮商中談到嫉妒的話題,來談者總離不開難受卻又難以控制的焦躁與不滿的情緒。 其實在諮商中,最怕遇到這樣類型的案主,為什麼呢? 當我的案主對我說出:我沒有辦法,我就是會這樣想時⋯ 都會讓我心中警鈴大作,有意識到事情變的棘手起來。 為什麼? 其實會來會談的人,大多是有改變動機的,他們渴望生活有改善,
Thumbnail
嫉妒的辦公室政治 在職場中的辦公室政治,其中一個部分就是要管理人類自然會產生的嫉妒,以及衍生的仇恨。 細部要怎麼操作,有很多書都已經提到技巧了,例如:把成功歸於與領導者共享榮光,或是把成功歸給運氣,這些把注意力轉移到對方身上的方法。
Thumbnail
嫉妒的辦公室政治 在職場中的辦公室政治,其中一個部分就是要管理人類自然會產生的嫉妒,以及衍生的仇恨。 細部要怎麼操作,有很多書都已經提到技巧了,例如:把成功歸於與領導者共享榮光,或是把成功歸給運氣,這些把注意力轉移到對方身上的方法。
Thumbnail
刺蝟法則是在說刺蝟的生物天性,在寒冷的天氣中,刺蝟為了要互相取暖而緊靠在一起,卻又因為彼此身上的刺痛讓牠們分開。太近會刺痛,太遠又會冷,在不斷地掙扎中,最後終於找到一個不會冷又不會痛的適當距離。將刺蝟法則運用在人際關係中就是心理距離效應,在組織管理中,領導者與夥伴建立下適當的關係界線。
Thumbnail
刺蝟法則是在說刺蝟的生物天性,在寒冷的天氣中,刺蝟為了要互相取暖而緊靠在一起,卻又因為彼此身上的刺痛讓牠們分開。太近會刺痛,太遠又會冷,在不斷地掙扎中,最後終於找到一個不會冷又不會痛的適當距離。將刺蝟法則運用在人際關係中就是心理距離效應,在組織管理中,領導者與夥伴建立下適當的關係界線。
Thumbnail
因為嫉妒別人有我們沒有,所以我們會改變自己,讓自己具備不斷前進的能力。
Thumbnail
因為嫉妒別人有我們沒有,所以我們會改變自己,讓自己具備不斷前進的能力。
Thumbnail
忌妒;妒羨;貪心;恨意 /阿德勒:認識人性
Thumbnail
忌妒;妒羨;貪心;恨意 /阿德勒:認識人性
Thumbnail
就如同其他情緒,嫉妒其實是很正常的反應,這無關乎我們個人的品性。在怎麼優秀、正直、善良的人都一定曾在人生的某些時刻有過嫉妒的感覺。真正會對你產生負面影響的是,你不去細究你為何有這嫉妒的感覺,而讓嫉度一直糾纏著你,使你變得憤世嫉俗,自怨自艾,無法繼續向前邁進。 所以到底該如何面對嫉妒或是減少嫉妒呢?
Thumbnail
就如同其他情緒,嫉妒其實是很正常的反應,這無關乎我們個人的品性。在怎麼優秀、正直、善良的人都一定曾在人生的某些時刻有過嫉妒的感覺。真正會對你產生負面影響的是,你不去細究你為何有這嫉妒的感覺,而讓嫉度一直糾纏著你,使你變得憤世嫉俗,自怨自艾,無法繼續向前邁進。 所以到底該如何面對嫉妒或是減少嫉妒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