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草》:晴日靜好時,回看彼時風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準備啟程去臺北,出發前的時間不足以看完一本小說,就找來國中時買的散文集《浮生草》重讀。緣於近日心境,本考慮讀《湖濱散記》,後來決定讀當代作品便作罷。


少女時期,我有意模仿清麗淡雅的文字風格,才買下這本散文集,但年紀太輕,只能字面上理解每個篇章,並不解「浮生」之意,也無法對作者柯裕棻筆下的眾生相寄予同理同情。

十年後再讀,作為一個學會為生活焦慮、為五斗米折腰的成年人,忽能咀嚼出字裡行間的意思來。

raw-image


乍看本書目錄,便予我輯名文雅華美,但篇章瑣碎似無任何道理可言的印象。

細讀每篇文章,似乎正是這樣,分類沒什麼邏輯,似乎是根據寫就時間粗略按照時節編排的樣子。

於我,這是無傷大雅的,緣本書如同柯裕棻所說,它關於的只是「日常生活與女子瑣事」,而日常生活與女子瑣事何嘗不是如此?

它們何等瑣碎,何等凌亂,何等沒有道理,又何等需要我們賦予其意義。



可講求微言大義的讀者,或許也能從中領悟一些宏大的意旨來,如同柯裕棻在序言裡寫道:


「一般而言,讀書寫作等事是文人的前臺表演,而生活瑣事則為後臺微不足觀的背景。但我怎麼看都覺得,寫日常瑣事的那些其實是生活的表層文字,他們工整而冷靜;有關讀書寫作的這些則非常熱切,是裡層文字。這些更貼近自我,更往內心深掘,它們其實非常私密。」



日常生活與女子瑣事實有可觀之處,它們不但與個人的生命史有關,甚至能描繪出一個時代部分的圖景。

比如柯裕棻在〈讀書二三事〉裡,試圖描述「民國風情」是怎樣的生活情調與文學風格,並且將這些「過小日子」的雅致文章還原至那個「國家動亂朝不保夕,許多人高呼救國救民」的時刻看待,那麼,民初知識分子將「家常俗事人情」入文反而需要勇氣。

對此,她也自問:

「我也不知道在那樣艱難的條件下,我會不會有心思寫喝茶小事或是花鳥蟲魚小物。我十分納悶,究竟需要怎樣的豁達或了悟才能在亂世裡寫淡雅的小品文呢?那樣的氣度我應該是沒有吧。」(頁53)


這讓我不免聯想到,當今年輕人追求「小確幸」,或許也有相似的脈絡。

人們的生活雖然相對富足安穩,卻處於人類史上變化最快的時代,至今仍有許多問題未解,從小處看是個人何以在時代中安身立命,從大處看則攸關於人類社會的存亡。因此,部分絕望或失望的人們,只好滿足於「過小日子」。

不過,「小日子」式的生活不免遭致批判,或說是逃避現實,或說是胸無大志,可是在某些情境下,人們應當有追求並過好「小日子」的自由。



再說這本散文集,作者筆下的小日子亦不能簡單以「文青療癒文」視之。

跟隨作者的眼睛,走訪臺北的街道巷弄,眼見小店小吃攤等人事物,或窩在書房圖書館咖啡廳,寫作閱讀沉思,我都感覺她的關照非常特別;她以旁觀者之姿書寫,在某些事件與情境中,她確為旁觀者沒錯,但寫及自己的事,她竟也能像旁觀者一樣保持距離。

柯裕棻自己也說,這些文字「時而冷靜時而熱切」,而網路上有人評論,如果將張愛玲置於當代的臺北,寫出來的文章或許就像柯裕棻這樣,比如這段話:


「午後陽臺日光燦爛不可逼視,白色蝴蝶在欄杆外翻飛,底下是臺北市的車流囂囂。蝴蝶的影子被日光拉長了,撲翅撲翅,疊到我身上,臉上,閃呀閃的。它彷彿映上了我的靈魂。我卑微地感到榮寵了。」(頁61)

(我覺得也有點像簡媜早期的文風;柯裕棻的寫作是否受張愛玲影響,我不大確定,但這本散文集起碼有兩篇文章談及張愛玲)。



我猜測,那位評論者的意思或許是,用美麗的方式寫生活的骨感,用冷靜而悲憫的態度面對人生的悲歡,細膩、寬容而蒼涼,毫不樂觀卻終不致絕望。而有些文學的美學觀點即,現實人生已如此不易,不必再細細刻畫其醜陋與苦痛。



不得不說,我讀完《浮生草》,整個人變得有些多愁善感,而我確實因此注意起平常生活中刻意忽視的未解之題;它們既不好看,也不體面,卻未曾在我的生命中消失過。

但如果沉浸於某種狀態,有助於人們聚焦對生活人事物的體察,其實也不錯。
這本散文集聚焦於臺北生活,北漂了好幾年的我,讀來感到親切;至於鄉村與山林,可見於她的另一本散文集《洪荒三疊》。

最後,我認為本篇書評很適合以柯裕棻序言裡最後一句話作結:

「此刻安坐著心平氣和翻看稿子,一切看似理所當然。可是仔細想想,這些時而冷靜時而熱切的文字真是難得——實在沒有比晴日靜好時回看彼時風雨更心平氣和的了。」



avatar-img
45會員
10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鴿白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想讀長篇小說,卻想享受深刻的故事與精巧的文字,加上你剛好又是個奇科幻迷的話,那麼我推薦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的短篇小說選──《風的十二方位》。本書由勒瑰恩自選十七個短篇,收錄自我點評與花絮、起源與軼事等,其中有些「起源故事」奠定了她後來幾部長篇小說的基礎。
死神流露的茫然,其實就是《偷書賊》這部小說的核心:「我想說的是,我不斷地高估人類,也不停地低估他們,我想說的是,我很難給人類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我想要問她(莉賽爾),同樣是人,怎麼有人如此邪惡,又有人如此光明燦爛呢?人類的文字與故事怎麼可以這麼具有毀滅性,又同時這麼光輝呢?(頁477)」死神的茫然,
湯本香樹實最厲害的莫過於將如此沉重的主題寫得輕盈而療癒。這不免讓我聯想到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小說美學觀點:生命存在的沉重必須以輕盈的態式來承擔。 總之,我認為正是基於這般輕逸的藝術技巧,才讓湯本香樹實的作品讀來那麼雋永,不只觸動小孩,也能感動大人。
說到宮澤賢治(1896~1933),許多人首先想起的是他那首著名詩作「不輸給雨」。而宮澤賢治在三十七年歲月中,一共創作了數百首詩歌和大約一百四十篇包含童話的散文。 但老實說,閱讀宮澤賢治的作品有一些門檻,如果不夠了解他,無法輕易進入其作品。
首先,人們認為愛的問題主要是「被愛」,而非「去愛」,因此解決之道是提升自身魅力。 再來,人們假定愛的問題是「對象」的問題,而非「能力」不足;比起去愛,找到值得愛的對象更難。最後,人們混淆了「墜入」情網的經驗與長久「在愛中」的狀態,才會誤以為愛沒什麼好學。然而,佛洛姆的看法截然不同,他將愛視為一種能力
本書主要的內容是近代到當代日本兒童觀的演變和影響,因為許多關鍵觀念從歐美引進,當然也少不了對歐美社會與文化「土壤」的著墨。於今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制度和價值觀,形成的歷史原來那麼短;而它們不是自然而然的,實際上是被建構而成並環環相扣的。
不想讀長篇小說,卻想享受深刻的故事與精巧的文字,加上你剛好又是個奇科幻迷的話,那麼我推薦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的短篇小說選──《風的十二方位》。本書由勒瑰恩自選十七個短篇,收錄自我點評與花絮、起源與軼事等,其中有些「起源故事」奠定了她後來幾部長篇小說的基礎。
死神流露的茫然,其實就是《偷書賊》這部小說的核心:「我想說的是,我不斷地高估人類,也不停地低估他們,我想說的是,我很難給人類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我想要問她(莉賽爾),同樣是人,怎麼有人如此邪惡,又有人如此光明燦爛呢?人類的文字與故事怎麼可以這麼具有毀滅性,又同時這麼光輝呢?(頁477)」死神的茫然,
湯本香樹實最厲害的莫過於將如此沉重的主題寫得輕盈而療癒。這不免讓我聯想到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小說美學觀點:生命存在的沉重必須以輕盈的態式來承擔。 總之,我認為正是基於這般輕逸的藝術技巧,才讓湯本香樹實的作品讀來那麼雋永,不只觸動小孩,也能感動大人。
說到宮澤賢治(1896~1933),許多人首先想起的是他那首著名詩作「不輸給雨」。而宮澤賢治在三十七年歲月中,一共創作了數百首詩歌和大約一百四十篇包含童話的散文。 但老實說,閱讀宮澤賢治的作品有一些門檻,如果不夠了解他,無法輕易進入其作品。
首先,人們認為愛的問題主要是「被愛」,而非「去愛」,因此解決之道是提升自身魅力。 再來,人們假定愛的問題是「對象」的問題,而非「能力」不足;比起去愛,找到值得愛的對象更難。最後,人們混淆了「墜入」情網的經驗與長久「在愛中」的狀態,才會誤以為愛沒什麼好學。然而,佛洛姆的看法截然不同,他將愛視為一種能力
本書主要的內容是近代到當代日本兒童觀的演變和影響,因為許多關鍵觀念從歐美引進,當然也少不了對歐美社會與文化「土壤」的著墨。於今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制度和價值觀,形成的歷史原來那麼短;而它們不是自然而然的,實際上是被建構而成並環環相扣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不常看亦舒的小說,偶然會看一本,對我來說是簡單易入口的愛情小說,不過由始至終喜愛的就只有《朝花夕拾》那一本,其他很多看的時候覺得喜歡,但是不久就忘記內容。 最近看了亦舒的短篇小說集《家明與玫瑰》,這應該是我看的第一本亦舒短篇小說集,因為我之前看的都是長篇小說。 第一篇《病人》讓我驚艷,可是往後
Thumbnail
因為已經向圖書館續借了三次,最後通牒近在眼前,於是最近正在狂讀(讀的時候狂,沒讀的時候不狂)村上春樹的遊記小說,之所以解釋成「小說」,是因為在旅行中遇到如此多的問題與意外,實在讓我好奇主人翁接下來的故事發展。 僅僅是為了逃避日常瑣事的出走,有誰不曾這樣呢? 就算遠行不比生活雜事輕鬆,需要面對的甚
大家們有相似見的: 張愛玲懂得享受微風中的籐椅、吃鹽水花生;芥川龍之介表明「為使人生幸福,就得喜愛日常的瑣事,雲之光、竹之搖曳、群雀之聒鳴、行人之容顏⋯⋯。」 但張愛玲也說華美襲袍裡有蝨子,芥川認為要喜愛瑣事,便也得微妙的受苦。 記得國中札記上寫,某日放學歸途抬頭見電線上站著成排的麻雀,內心一
Thumbnail
《是花季的關係》是華文作家張西今年最新的短篇小說集,裡面寫出了三個年齡相仿女生徐安、陸真、盧品涵,在不同的人生際遇與選擇中各自摸索著自己成長道路與轉變的過程。她們在一次次不同的機遇、人生歷程與感情的探尋中,紛紛綻放成型態各異而同樣繽紛的模樣。
Thumbnail
概略說明:讀完沉靜,文筆圓滿,情節不懂。讀時白開水,讀完山泉水。
蘇軾《蝶恋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讀起《潮本》,可能不會(或建議不要)先入為主地視為一本散文集,即使靜心翻閱,這些字非但沒有抹去散文與其他文類的邊界(譬如小說、詩),而是徹徹底底留存在「不(試圖)虛構」。袒露地展現事物的同時,也把作者的形象展露出來,也可以說是十足散文。與其說是展露或呈現,毋寧說是事物本身的現身、閃現。意思是,儘管今
Thumbnail
最近都是利用瑣碎的時間來看書,每次可能都會看個10分鐘左右後便會去處理其他的事物,說也奇怪,儘管是如此,似乎看書的節奏並沒有因此變的已見緩慢,甚至似乎有一點因為有了這難得的10分鐘閱讀時間因此變得更加珍惜。 如果問我自己的話,我覺得我不是一個屬於溫柔的女性,如果要用某種角色來比喻的話,『花木蘭』
Thumbnail
在張西平緩優柔的傾訴裡,日常細細的喃喃會像柔柔微風或流金的暖陽,緩緩滑過起皺的日子,一切的毛躁混亂便被熨平,平整並且溫熱。
Thumbnail
这是读的苏枕书的第一本散文集,不论什么时候读都别有一番风味。流连于她笔下的四季之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冬有落雪,春则落英缤纷,好一幅京都浮世绘。用的是朴素的书信体,让人想起从前写信的岁月,从前车马邮件都慢,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他就懂了。可是那些印迹应该散落在天涯了。 虽然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不常看亦舒的小說,偶然會看一本,對我來說是簡單易入口的愛情小說,不過由始至終喜愛的就只有《朝花夕拾》那一本,其他很多看的時候覺得喜歡,但是不久就忘記內容。 最近看了亦舒的短篇小說集《家明與玫瑰》,這應該是我看的第一本亦舒短篇小說集,因為我之前看的都是長篇小說。 第一篇《病人》讓我驚艷,可是往後
Thumbnail
因為已經向圖書館續借了三次,最後通牒近在眼前,於是最近正在狂讀(讀的時候狂,沒讀的時候不狂)村上春樹的遊記小說,之所以解釋成「小說」,是因為在旅行中遇到如此多的問題與意外,實在讓我好奇主人翁接下來的故事發展。 僅僅是為了逃避日常瑣事的出走,有誰不曾這樣呢? 就算遠行不比生活雜事輕鬆,需要面對的甚
大家們有相似見的: 張愛玲懂得享受微風中的籐椅、吃鹽水花生;芥川龍之介表明「為使人生幸福,就得喜愛日常的瑣事,雲之光、竹之搖曳、群雀之聒鳴、行人之容顏⋯⋯。」 但張愛玲也說華美襲袍裡有蝨子,芥川認為要喜愛瑣事,便也得微妙的受苦。 記得國中札記上寫,某日放學歸途抬頭見電線上站著成排的麻雀,內心一
Thumbnail
《是花季的關係》是華文作家張西今年最新的短篇小說集,裡面寫出了三個年齡相仿女生徐安、陸真、盧品涵,在不同的人生際遇與選擇中各自摸索著自己成長道路與轉變的過程。她們在一次次不同的機遇、人生歷程與感情的探尋中,紛紛綻放成型態各異而同樣繽紛的模樣。
Thumbnail
概略說明:讀完沉靜,文筆圓滿,情節不懂。讀時白開水,讀完山泉水。
蘇軾《蝶恋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讀起《潮本》,可能不會(或建議不要)先入為主地視為一本散文集,即使靜心翻閱,這些字非但沒有抹去散文與其他文類的邊界(譬如小說、詩),而是徹徹底底留存在「不(試圖)虛構」。袒露地展現事物的同時,也把作者的形象展露出來,也可以說是十足散文。與其說是展露或呈現,毋寧說是事物本身的現身、閃現。意思是,儘管今
Thumbnail
最近都是利用瑣碎的時間來看書,每次可能都會看個10分鐘左右後便會去處理其他的事物,說也奇怪,儘管是如此,似乎看書的節奏並沒有因此變的已見緩慢,甚至似乎有一點因為有了這難得的10分鐘閱讀時間因此變得更加珍惜。 如果問我自己的話,我覺得我不是一個屬於溫柔的女性,如果要用某種角色來比喻的話,『花木蘭』
Thumbnail
在張西平緩優柔的傾訴裡,日常細細的喃喃會像柔柔微風或流金的暖陽,緩緩滑過起皺的日子,一切的毛躁混亂便被熨平,平整並且溫熱。
Thumbnail
这是读的苏枕书的第一本散文集,不论什么时候读都别有一番风味。流连于她笔下的四季之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冬有落雪,春则落英缤纷,好一幅京都浮世绘。用的是朴素的书信体,让人想起从前写信的岁月,从前车马邮件都慢,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他就懂了。可是那些印迹应该散落在天涯了。 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