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有一個「3不孩子」嗎?不知道、不清楚、不想講:培養開放對話的教育方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家長們都曾經經歷過這樣的場景:當你試圖和孩子建立一個深入對話時,孩子卻總是回答「不知道」或保持沈默。這對於建立親子關係和促進孩子的思考能力都是一個挑戰。但別擔心,這並不是無法克服的問題。我們一起探討如何引導孩子積極回應問題,培養開放對話的教育方式。

raw-image


瞭解孩子的回答背後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當孩子回答「不知道」或保持沈默時,背後通常有多種原因。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感到壓力,擔心給出錯誤的答案,或者他們尚未充分思考問題。有時,這也可能是一種避免對話的方式,因為他們可能對問題感到尷尬或不喜歡這個話題。

愛因斯坦曾說過:“判斷一條魚的智慧,不能只看它的爬樹能力。” 這句話強調了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能力和優點。當孩子回答問題時,我們應該試圖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而不僅僅關注他們是否給出正確答案。提問開放性問題,鼓勵孩子表達他們的獨特觀點,這有助於他們感到被接納和尊重。

raw-image


創造開放的對話環境

加拿大傳記作家馬利·斯特拉希爾曾說:“問問題是知識的開始;得到答案是理解的進展。” 這句話強調了提問問題的重要性。當孩子回答問題時,我們可以鼓勵他們主動提問更多問題,以深入探討主題。這不僅擴展了他們的知識,還培養了批判性思維和好奇心。

為了幫助孩子更主動地參與對話,我們可以創造一個開放、安全的對話環境。這包括:

1. 尊重和接納:確保孩子知道他們的回答不會受到批評或責難。無論他們給出什麼樣的答案,都要表示尊重和接納。

2. 提出開放性問題:避免問只需要「是」或「不是」答案的問題。相反,嘗試提問那些需要思考和描述的問題,以鼓勵孩子進一步思考。

3. 給予思考時間:不要急於追問。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來思考問題,不要催促他們立刻回答。

raw-image


使用啟發性對話技巧

啟發性對話技巧可以幫助孩子更深入地思考和回答問題。這些技巧包括:

1. 反射性提問:當孩子回答「不知道」時,你可以試著反問一個更深入的問題,幫助他們思考。例如,「如果你知道的話,你會怎麼回答呢?」

2. 分享你的想法:你可以開始分享你自己對問題的看法,然後邀請孩子分享他們的想法。這可以讓他們感到更加自由地表達自己。

3. 使用故事和情境:有時,將問題置於一個故事或情境中,可以幫助孩子更容易地理解和回答。例如,「如果你是這個故事中的主角,你會怎麼做?」

raw-image


鼓勵批判性思考

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鼓勵孩子發展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這包括質疑、分析和評估信息,而不僅僅是提供答案。當孩子學會思考更深入的問題時,他們將能夠更有信心地參與對話,並表現出更多的思考深度。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教育是品格的塑造,而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

當孩子回答「不知道」或保持沈默時,這是一個教育機會,而不是障礙。通過創造開放的對話環境,使用啟發性對話技巧,並鼓勵批判性思考,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更好的思考能力,同時促進了親子之間的更深入對話。最重要的是,讓我們記住,孩子的回答背後通常有更多情感和思考,我們的目標是幫助他們展現出來,並一同成長。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請點一個喜歡,或追蹤我。

你也遇過孩子不願回答問題的時候嗎?你是怎麼處理的?留言分享你的經驗吧!


avatar-img
15會員
47內容數
孩子在慢慢的成長,他是第一次當孩子,我也是第一次當爸爸。與孩子相處的方法不是數學題,有標準公式,這是一段旅程,享受並用心觀察沿途的風光,孩子是我的旅伴,也是這段旅程中最美的風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閱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位父母都曾經面臨過這種情況:當你和孩子逛街時,他們突然看到一個令他們著迷的玩具,然後開始吵著要買下它。這是一個常見的場景,導致每當要走過玩具店等地方時,總是心驚膽跳,但如何應對這種情況,以及如何教導孩子關於金錢和價值觀的重要課題,卻是每個父母都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
每位父母都曾面對孩子的固執、情緒化和挑剔,這些表現讓我們感到困惑,有時甚至感到挫折。但是,讓我們想一想,這些行為是否只是表面現象?是否背後隱藏著更深刻的情感訴求?我來分享一下,孩子的行為,揭示它們背後的真正含義。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或許將成為改善親子關係、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灌輸知識,更是培養孩子全面的思維能力和品格。兒童哲學作為一種教育方法,主要可以幫助孩子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世界,這正是為什麼要教孩子兒童哲學的原因。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讚美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過度的讚美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後果。當讚美變成唯一的價值依據,孩子可能會過度依賴外界的認可,而忽略了內在的需求與價值。
教養的藝術是一場平衡的旅程,虎爸虎媽的教育模式引發了廣泛的討論。究竟這種方式是否是培養堅韌孩子的成功之路,或者僅是導致焦慮和自我價值問題的源頭?
在育兒的旅程中,母乳餵養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令人感動且引發許多討論的議題。這種天然的連結,不僅是營養的交流,更是愛的表達。然而,在母親的角度看待母乳餵養只是一面,父親們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參與其中,為孩子的成長注入溫暖與支持。
每位父母都曾經面臨過這種情況:當你和孩子逛街時,他們突然看到一個令他們著迷的玩具,然後開始吵著要買下它。這是一個常見的場景,導致每當要走過玩具店等地方時,總是心驚膽跳,但如何應對這種情況,以及如何教導孩子關於金錢和價值觀的重要課題,卻是每個父母都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
每位父母都曾面對孩子的固執、情緒化和挑剔,這些表現讓我們感到困惑,有時甚至感到挫折。但是,讓我們想一想,這些行為是否只是表面現象?是否背後隱藏著更深刻的情感訴求?我來分享一下,孩子的行為,揭示它們背後的真正含義。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或許將成為改善親子關係、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灌輸知識,更是培養孩子全面的思維能力和品格。兒童哲學作為一種教育方法,主要可以幫助孩子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世界,這正是為什麼要教孩子兒童哲學的原因。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讚美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過度的讚美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後果。當讚美變成唯一的價值依據,孩子可能會過度依賴外界的認可,而忽略了內在的需求與價值。
教養的藝術是一場平衡的旅程,虎爸虎媽的教育模式引發了廣泛的討論。究竟這種方式是否是培養堅韌孩子的成功之路,或者僅是導致焦慮和自我價值問題的源頭?
在育兒的旅程中,母乳餵養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令人感動且引發許多討論的議題。這種天然的連結,不僅是營養的交流,更是愛的表達。然而,在母親的角度看待母乳餵養只是一面,父親們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參與其中,為孩子的成長注入溫暖與支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孩子長大後,他們會開始問很多問題,這是一個學習和思考的過程。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問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培養他們的邏輯能力。本文提供了一些方法來引導孩子的提問與思考,這對未來教育將是很有幫助的。
Thumbnail
在親子的日常交流中,如何避免對話成為一場單向的詢問會?當我們詢問孩子:「今天過得怎樣?」時,經常只換來一句「還好」。 但實際上這不是孩子不想分享,而是我們的提問方式未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本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簡單而具體的問題,開啟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化繁為簡,打開孩子心扉
Thumbnail
在親子溝通的旅程上,我們常誤以為連珠炮般的提問能解開孩子心中的謎團,卻忽略了「傾聽」才是搭建心靈橋樑的鑰匙。 本文揭示了一個簡單卻強大的真理:透過真誠的傾聽與肯定回應,我們不僅能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更能賦予他們表達自我的力量。 邀請您一起探索,如何透過每一次的對話傾聽,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無間。閱
Thumbnail
每次試圖了解孩子的心事,卻總是遭遇冷漠或逃避?或許問題不在於孩子不願開口,而是我們未能捕捉到他們「準備好說話」的時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忘了,溝通的藝術不只是如何談話,更在於耐心等待那個對的時機。 深入了解如何尊重孩子的說話時機,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可能就藏在那些靜默的間隙中。閱讀全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試圖與孩子深入交流,卻發現對話總是一成不變、缺乏連結?關鍵之一可能在於「問題的提法不夠明確」。 一個好的問題,能打開孩子心扉的大門,引領對話進入新的層次。從「今天學校怎麼樣?」到「你今天遇到了什麼讓你覺得有趣的事?」的轉變,可能就是你們溝通方式的革命。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
Thumbnail
思考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潛意識所沉潛的能力。是確實以自己的腦袋思考的能力,不是別人提供現成的答案,不是接受「標準答案」就好,而是思考出一個自己能接受,自己提出答案的能力。但是,這樣的孩子會不會不受老師歡迎?會不會被成人標上孩子在頂嘴的標籤? 如果是這樣,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們為什麼問這麼多問題,以及幼教的教學方式。著重在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Thumbnail
在育兒的旅程中,我們常常面臨一個難題:該直接給出答案,還是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這個問題其實不只是一個教育方式的選擇而已,它更是一種對孩子未來能力培養的投資。 因為當我們給予孩子答案時,雖然立刻解決了問題,但這種做法卻可能在無形中削弱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心。所以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孩子長大後,他們會開始問很多問題,這是一個學習和思考的過程。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問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培養他們的邏輯能力。本文提供了一些方法來引導孩子的提問與思考,這對未來教育將是很有幫助的。
Thumbnail
在親子的日常交流中,如何避免對話成為一場單向的詢問會?當我們詢問孩子:「今天過得怎樣?」時,經常只換來一句「還好」。 但實際上這不是孩子不想分享,而是我們的提問方式未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本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簡單而具體的問題,開啟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化繁為簡,打開孩子心扉
Thumbnail
在親子溝通的旅程上,我們常誤以為連珠炮般的提問能解開孩子心中的謎團,卻忽略了「傾聽」才是搭建心靈橋樑的鑰匙。 本文揭示了一個簡單卻強大的真理:透過真誠的傾聽與肯定回應,我們不僅能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更能賦予他們表達自我的力量。 邀請您一起探索,如何透過每一次的對話傾聽,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無間。閱
Thumbnail
每次試圖了解孩子的心事,卻總是遭遇冷漠或逃避?或許問題不在於孩子不願開口,而是我們未能捕捉到他們「準備好說話」的時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或許忘了,溝通的藝術不只是如何談話,更在於耐心等待那個對的時機。 深入了解如何尊重孩子的說話時機,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可能就藏在那些靜默的間隙中。閱讀全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試圖與孩子深入交流,卻發現對話總是一成不變、缺乏連結?關鍵之一可能在於「問題的提法不夠明確」。 一個好的問題,能打開孩子心扉的大門,引領對話進入新的層次。從「今天學校怎麼樣?」到「你今天遇到了什麼讓你覺得有趣的事?」的轉變,可能就是你們溝通方式的革命。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
Thumbnail
思考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潛意識所沉潛的能力。是確實以自己的腦袋思考的能力,不是別人提供現成的答案,不是接受「標準答案」就好,而是思考出一個自己能接受,自己提出答案的能力。但是,這樣的孩子會不會不受老師歡迎?會不會被成人標上孩子在頂嘴的標籤? 如果是這樣,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們為什麼問這麼多問題,以及幼教的教學方式。著重在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Thumbnail
在育兒的旅程中,我們常常面臨一個難題:該直接給出答案,還是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這個問題其實不只是一個教育方式的選擇而已,它更是一種對孩子未來能力培養的投資。 因為當我們給予孩子答案時,雖然立刻解決了問題,但這種做法卻可能在無形中削弱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心。所以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