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子女】助人原型

更新於 2024/10/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愛中昇華」【父母與子女】助人原型

第一種助人發生在父母和子女之間,此種助人形態於母親和孩子之間最早發生。父母給予,子女接受。父母是大的、優越的、豐盛的;孩子是小的、缺乏的、貧窮的。 

但因為父母和子女之間有深刻的愛緊緊相連施與受對他們來說幾乎是沒有上限。孩子期望從母身上取得所有的東西,父母也準備好要給予孩子他們的一切。因此,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裡,子女的期望和父母的供給必須要有次序。 

不過其中的次序,只存在於子女年幼之時。孩子長大一點之後,父母要為孩子設下界限,讓孩子在有限的範圍內經驗挫折,促使他們成熟 

raw-image

父母這樣做是因為對子女的愛比較少了嗎? 
不為孩子設下界限的父母,比較稱職嗎?
還是說這樣的父母對小孩有所期望,希望他們能順利步入成年生活,更可說是比較稱職呢? 

許多孩子對於父母設下界限,感到相當不高興,因為他們比較想要留在原本完全依賴的狀態中。但如果父母挫折子女的期望,就能幫助子女從依賴當中成長,一步一步邁向自立。 

唯有如此,小孩才能成長走入成人的世界,最後終於在成人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從一個接受者,轉變為一個給予者。 

 ~摘錄自「在愛中昇華」by 伯特.海寧格


raw-image


avatar-img
83會員
718內容數
📌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語言文字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精神家園,於是,不論我們行了多遠的路,靈魂總有可棲之處。 享受獨處,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 iamk.cc/WfQ82C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熵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一個人際間的互動,目的無他,僅在於提醒我們原是同一個生命。 每一段人際關係都是「神聖相遇」的具體呈現,不論我們認為這個關係重要與否,它都可能發展為一個「神聖相聚」的經驗。 所以,你可以說,我接納你,如你所是。
你活在單獨的世界 -- 赫拉克萊特斯(Heraclitus)說:   人是健忘又粗心的;即使在清醒的時刻   對周遭所發生的事,也猶如沉睡般地渾然不覺。   他們所在的地方,也就是他們不在的地方。
用正念找到回歸自我的方法。 任何時候,我們要麼生活在穩定的中心之中,要麼迷失在圍繞中心的迷霧中。 當我們陷入內心的朦朧迷霧時,我們就默認了自己意識較低的版本。 我們變得受到情緒、環境、慾望和誘惑的控制。在這個地方很容易忘記自己是誰並被困住。 忘記自己是誰並被困住
當我們談論“為什麼”時,我們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我們內心深處會想知道:“為什麼?”將會如何演變。 我意識到我對文字充滿熱情。閒暇時,我會坐下來在紙上塗墨。我沒有成為一名作家的目標。只是我在閒餘時間就只想做的事。
如果,它們真的是你的激情的話 那麼,就不是你 想要做  而是你 需要做  如果你不做 那就像你沒法呼吸,沒有空氣,沒有食物,沒有水 它是你活下去的唯一的選擇
情緒是運動中的能量,中斷其流動可能會導致各種疼痛。 發生這種情況的主要方式有兩種: 1. 當情緒出現時予以否認 2. 執著且不放開情緒 無論你選擇什麼,它們都會產生相同的結果——阻力。抵抗會導致痛苦,所以最好盡可能地控制它。我自己已經多次看到這種情況,所以我想與你們分享...
每一個人際間的互動,目的無他,僅在於提醒我們原是同一個生命。 每一段人際關係都是「神聖相遇」的具體呈現,不論我們認為這個關係重要與否,它都可能發展為一個「神聖相聚」的經驗。 所以,你可以說,我接納你,如你所是。
你活在單獨的世界 -- 赫拉克萊特斯(Heraclitus)說:   人是健忘又粗心的;即使在清醒的時刻   對周遭所發生的事,也猶如沉睡般地渾然不覺。   他們所在的地方,也就是他們不在的地方。
用正念找到回歸自我的方法。 任何時候,我們要麼生活在穩定的中心之中,要麼迷失在圍繞中心的迷霧中。 當我們陷入內心的朦朧迷霧時,我們就默認了自己意識較低的版本。 我們變得受到情緒、環境、慾望和誘惑的控制。在這個地方很容易忘記自己是誰並被困住。 忘記自己是誰並被困住
當我們談論“為什麼”時,我們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我們內心深處會想知道:“為什麼?”將會如何演變。 我意識到我對文字充滿熱情。閒暇時,我會坐下來在紙上塗墨。我沒有成為一名作家的目標。只是我在閒餘時間就只想做的事。
如果,它們真的是你的激情的話 那麼,就不是你 想要做  而是你 需要做  如果你不做 那就像你沒法呼吸,沒有空氣,沒有食物,沒有水 它是你活下去的唯一的選擇
情緒是運動中的能量,中斷其流動可能會導致各種疼痛。 發生這種情況的主要方式有兩種: 1. 當情緒出現時予以否認 2. 執著且不放開情緒 無論你選擇什麼,它們都會產生相同的結果——阻力。抵抗會導致痛苦,所以最好盡可能地控制它。我自己已經多次看到這種情況,所以我想與你們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世上有無條件的愛,就只有孩子對父母的愛 父母為子女付出,含辛茹苦養活子女,那是應份的事,把他們帶到這個世上,理應有能力照顧好他們,這是作為父母之本,不需常常被歌頌父母如何偉大。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有條件的,期望他們聽教聽話,懂得感恩,甚或乎要求他們追逐世間的功利,長大成才,供養父母。相反,孩子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上一輩的父母總是威嚴十足,說一是一,孩子絕對不敢提出異議,他們跟父母有很強烈的從屬關係,必須聽命於父母,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這樣的親子關係通常不會太親密,尊敬大於關愛,威嚴蓋過暖意。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當時覺得家人就是這麼一回事,供我飲食,照顧起居,而父母也認為能填補肚子就好,心靈的需要有沒有被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世上有無條件的愛,就只有孩子對父母的愛 父母為子女付出,含辛茹苦養活子女,那是應份的事,把他們帶到這個世上,理應有能力照顧好他們,這是作為父母之本,不需常常被歌頌父母如何偉大。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有條件的,期望他們聽教聽話,懂得感恩,甚或乎要求他們追逐世間的功利,長大成才,供養父母。相反,孩子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上一輩的父母總是威嚴十足,說一是一,孩子絕對不敢提出異議,他們跟父母有很強烈的從屬關係,必須聽命於父母,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這樣的親子關係通常不會太親密,尊敬大於關愛,威嚴蓋過暖意。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當時覺得家人就是這麼一回事,供我飲食,照顧起居,而父母也認為能填補肚子就好,心靈的需要有沒有被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