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日記D110 》只是在廣大夢想之海中尋找機會

2023/09/1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歡迎光臨「遊睦市中心」。很遺憾,還沒有任何有影響力的行動,第一個專題及文章,就是放棄。但是,短暫的放棄並不是真的放棄,希望在未來,還能用其他方式跟大家見面!現在,希望大家能平靜的看待這整份「放棄日記」:)

2023/09/18 天氣晴 情緒:無奈、悶

今天是放棄堅持做居住正義議題的第一百一十天

大家好~有幾天沒見了吧!

今天一早就跟社宅合作社案的主管開了近期工作追蹤及第二期規劃的工作會議

但越來越感受到,這樣的專案,也不會是筆者心之所向,甚至覺得會跟之前林口社宅的訪視員計畫一樣被腰斬

為什麼呢?

因為這幾週觀察下來,整項專案筆者只能用「雜亂無章」來形容

  • 除了前面提過的,主管是個抱怨狂魔外,整項專案完全沒制度可言
  • 筆者提了不只十次要建立制度,培訓課程要有系統、照顧需求者要做個案管理、社區共享活動也能舉辦,為了讓更多人知道我們...每一次主管都用各種理由否決,說我們沒人力做到有系統的課程(那就多聘一位專門做教育訓練的專員呀);說我們不需要做到個案管理那麼深入,只要做好媒合就好;說我們現在的人力只要做好現有的種子人力就夠了,不要再辦廣發性的活動增加負擔
  • 從上一點可知,我們有很多工項,其實做好細向分工就可以調整雜亂無章的狀況,但都要寫下一期計畫了,主管也不只一次強調如果我們需要人力可以直接寫在計畫書上,住都一定會給我們人事費,但他就是死不讓筆者在計畫書上多寫一個人力,每次在前面那些細項討論出來後,都會說:我們就做我們兩個做得到的就好,多聘一個也是養個閒人
  • 要自己開課程,上的課也完全沒有為「弱勢」想過他們日常中是否能達成,如:備餐課,教大家要吃一些高檔且不普及的食材才是真正的健康飲食,油全換橄欖油、不要吃飯要吃泡過的應嘴豆紅扁豆、要吃酪梨羽衣甘藍等蔬果等等...但我們要服務的對象是社宅內的弱勢住戶,提供的服務是備餐不是供餐,也就是要陪受助者家庭去買菜或用他們的錢去買菜烹調,我就問,對這些弱勢家戶來說,要怎麼達成這些「奢侈」的飲食習慣?
  • 最後是主管很「鄙視」專業,用這麼重的詞,是因為要開備餐培訓課程,主管說他自己上就好,換來的是開課前一週才招生,來的人看起來都不是未來會繼續提供服務的人,都是覺得像一般社區活動那樣來玩的,筆者提出這個現象,並且表示可能是我們的課程不夠有系統讓大家重視這件事,主管則覺得不需要太系統,外面那些有系統的收費都很高,教的內容也都很表淺,還不如自己教,想到什麼就教、想什麼時候開課就開,比較隨性,不需要外聘,浪費錢還要配合對方的時間,並且主管總覺得證照很不需要,自己生活經驗就能是專家了,說那些營養師、營養學教授傳遞的健康飲食觀念都不正確,自己獲得的知識才是最正確的...之類的鄙視證照專業的言詞

⌂⌂⌂ ⌂⌂⌂ ⌂⌂⌂

筆者也不是不能理解,畢竟主管在瑞典生活了30幾年,台灣的社會習性生態多少會讓他很不習慣

只是筆者也因為又感覺到再次在林口社宅碰壁,也再次覺得林口社宅明明就有很好的發展潛力,為什麼主管機關都不能好好篩選廠商跟擬定好的專案標規?

從一開始的訪視員,出發點也是好的啊~結果最後還是走向解散,而且才執行一年多,不也是因為執行廠商沒有完善的訪視及輔導機制跟專業背景(當然內部溝通共識也有問題啦),如果執行單位是個能提出完善機制的團隊,至少不會那麼快陣亡

不過也是因為經歷過一大堆亂七八糟或莫名其妙結束的專案

筆者養成了「跟專業請教」的勇氣及動力,也是用這樣的方法,努力「在廣大夢想之海中尋找機會」:

幾個月前,社會福利基本法剛通過,就因著其中有將社會住宅納入社會福利一是,向社會福利總盟的前輩們請教,最後竟然還獲得了秘書長親自家筆者的賴做更深度的討論

前幾週,筆者透過朋友的推薦,知道了台大社工系的一位副教授,也是有在社會住宅議題做研究,於是主動寄信請教關於社福「進入」居住領域而非單純進駐這件事的觀點,進行了一點小交流

再來就是這幾天發生的,筆者從 5% DESIGN ACTION 社會設計平台 建置的 go action網站中,看到有一家建設公司,似乎正在或已經建立居住照顧平台,其中的內容寫的是希望尋找能在社區中提供共好服務的夥伴,由於筆者在這個網站中直接報名成為夥伴並沒有獲得回應(大概是幾個月前的事了),所以這幾天還是對這件事念念不忘,筆者就主動去該建設公司網站,找到「聯繫我們」的專區,填寫筆者想要跟貴公司交流他們提到的社區共好服務專案,並且也許有機會合作的訊息,雖然還沒獲得回應(因為是六日才發生的),但也是一大努力吧?

放棄日記一直以來都是紀錄筆者在放棄做居住正義時,比決定放棄前加幾百幾千倍努力在實踐自己居住正義行動,為的是不讓別人說筆者「沒努力過就放棄」

所以,現在的筆者是只要看到有可能的機會、有可能合作的對象,都會很厚臉皮的寄信、傳訊息、甚至打電話去請教、交流

當然做這些事情的最最最深層的起心動念,也只是希望筆者真的是命中註定要在居住議題服務一輩子,也就是說,希望透過這些密集的請教交流,能夠真的遇到筆者在居住議題的伯樂,他可能是學校老師、某個非營利組織、某個社區服務組織、或某間公司

「遊睦社會行動」,是希望為現代遊牧民族,提供友善的心理支持、社區關係連結培力、實踐居住正義的團隊。然而,在多年無任何進展的無奈下,創辦人決定短暫放棄,但是既然都堅持了三年,不僅是要花很多時間放棄,更希望在最後還能留下點什麼,於是這本「放棄日記」就誕生了,在這裡,將會看到團隊的成立及放棄的過程與結果,一起見證遊牧終點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