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于2024.01.17
2024年1月14日我第一次見到小學五年級的小開,小開長得一副聰明相,白白淨淨,也非常帥氣,說話也非常有條理,而且侃侃而談,反應非常迅速,頗有小大人的模樣,跟他一番對話下來,覺得這個孩子應該至少算是聰明的孩子。
我們聊著對於下學期週五下午及週六上午課後照顧班的課程有甚麼想法與建議時,小開頗為認真地思考著,他說:「週一至週五我都要上安親班,從四點一直到九點,因為我寫功課都要寫很久,週五根本無法到社區來。我比較喜歡數學與自然,所以我希望週六可以幫我加強數學與自然,當然如果有體育更好,因為我想當運動員,我在練跆拳道跟羽球。」聽他這麼一說,我非常驚訝!但也很快想到可能的答案,於是我就問了小開與身旁的媽媽一些問題,果然結果就如同我猜測的那般。
小開在學校的成績很差,這跟他對話時表現出來的對答如流有些矛盾,同時學校老師經常跟媽媽抱怨小開上課非常容易分心,很愛講話,想到甚麼就說甚麼,常常說話不經大腦,經常惹惱同學與老師,一節課都要被老師叫十幾二十次名字,容易分心又多話讓學校老師很頭痛,同時國語文程度非常差,不僅閱讀速度很慢,寫字更慢,到了五年級了還是經常寫錯字或者有些字根本不會寫,每次寫作業或考卷都非常緩慢,作業經常遲交或根本沒有完成。媽媽很早就已經受不了小開了,於是就只好送到安親班,結果每天學校四點放學到安親班開始寫作業,也都要安親班老師一直盯著才有可能寫完,幾乎每天都要在安親班待到九點關門才能完成作業。
我之所以會遇見小開其實是因為縣政府的合作案,下學期週五與週六會到一個偏鄉的社區發展協會輔導與協助當地的課後照顧班,而我希望在過年之前先了解課後照顧班孩子的狀況與需求,如此才比較能夠設計符合孩子需求的課程與活動,原本沒有想到會碰到小開這樣特殊需求的孩子,不過想想也不令人意外,因為本來特殊需求孩子的出現率就不低,只是沒有預料到這麼快就碰到了,這樣的情況更讓我憂心在偏鄉特殊需求孩子的處境恐怕比在都會區更加艱難與不被理解。
於是我再次詢問媽媽對於小開狀況的了解程度,有沒有發現異狀,以及小開是否有鑑定,媽媽表示其實她很早就發現小開跟其他孩子有一些不同,尤其上小學之後更加明顯與嚴重,學校老師也曾建議帶到醫院檢查或通報教育處鑑定輔導及安置委員會鑑定,但是因為婆婆堅持反對做檢查與鑑定,因此一直都沒有到醫院檢查與鑑定,同時媽媽也有很多的擔心,擔心會不會有標籤的問題,別人會不會認為孩子有問題,也擔心如果服藥會不會有副作用,會不會影響發育,甚至還擔心若服藥會不會影響投保保險……等各式各樣的擔心。
當然家長有上述這些擔心都是正常的,其中當然有一些誤解,於是我就將一些誤解跟媽媽解釋清楚,尤其是最擔心的標籤的問題,如果擔心孩子因為教育單位鑑定被標籤的話,其實另外一個比較建議的管道是家長自己帶孩子到醫院兒童心智科或小兒神經科去做相關的鑑定與檢查,不管是學習障礙(L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情緒及行為障礙(EBD)、亞斯伯格(AS)、妥瑞氏症(TS)……等,都可以在醫院檢查與鑑定,同時檢查結果如果家長不希望別人知道也可以不要告知學校與老師,因為醫院絕對會保密病歷的。但是至少家長可以知道孩子的狀況究竟是如何,同時鑑定與檢查也可以知道孩子的特質與教養方式可以如何調整,或者需要服用藥物或做其他治療(如語言治療、職能治療……等),也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狀況,才能更有效的協助孩子,也可以避免標籤的困擾與擔心。
另外我跟媽媽說如果孩子到醫院檢查之後可以找到適合的方法協助孩子,即使經醫師評估之後孩子需要服用藥物,但是卻能夠讓孩子的學習更加專心與有效率,長期研究也證實服用藥物對孩子的發育與成長並不會造成影響,也消除了家長的顧慮,這樣的話媽媽會不會考慮讓孩子去做檢查呢?媽媽聽完之後也有些鬆動,當然說服媽媽比較容易,但是說服其他家庭成員可能就需要媽媽更努力了,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或許也無法成功。
但是,我也請媽媽不用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即使沒有到醫院檢查,我們還是可以透過一些適合孩子的方法去協助孩子,至少我就會一些簡單的協助方法,當然如果可以到醫院檢查或鑑定,我們可以知道更多孩子的狀況,更能幫助孩子,也能在教育上爭取更多孩子應有的權益,但是即便沒有檢查與鑑定,我們還是可以透過其他的方法了解孩子與幫助孩子,所以未來是比較樂觀的,因為至少我們是理解孩子的,不會對孩子做出不當對待的。
理解家長的擔心與猶豫本來就是社會工作者的工作,同時澄清家長對於很多事情的誤解也是社會工作者的責任,最後,協助家長找到一個可行與可接受的方法更是考驗社會工作者的能力。所以,你知道為什麼媽媽不讓小開做鑑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