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有感

2023/09/2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開卷有益

前言

家人聚餐,席間與小妹提起《終於來到不必討人喜歡的時候》,小妹已近六句,聽了書名頗有感觸,因此特別網購了兩本,一本送給內子。內子停停看看的看了近一個月,在裡面畫了不少重點,到現在還沒看完。但很有感觸,經常提及裡面所寫的和她的認知有些不同,例如書中強調的:

不必相守—合則留,不合則捨,多了誰,少了誰,都不會影響你追求幸福;

不必擁有—空間有限,時間寶貴,物質需要斷捨離,人際關係何嘗不是?

不必將就—不必委屈求全,不必勉強求圓,你有快樂的權利,偶爾自私何妨?

不必擔憂—別人的事讓別人自己去處理,做好準備,不完美又有什麼關係?

 

內子認為這樣子的想法和做法似乎很自我,很自私。

討論

作者有上述看法,並形諸於文,出版成書,這本身沒有對錯,她當然可以這樣想,這樣寫。但,書,出版了,跟作者就沒有什麼關係了。作者也許只是某種心境,某種情境之下,有了這樣的感觸,有了這樣的看法,換個心境或情境,她也許就不這樣想了,因為她一直在進步(或變化)當中;再者,書,出版了,其內容就有了自己的生命,與讀者做溝通和互動正是書中內容(你根本不了解作者,對吧?所以與你溝通互動的並不是作者。)讀者因著書中的文字,引發了自己的感觸和想法,書中文字和你的感觸形成了你自己獨特的經驗。你認同它也好,你不認同它也好,它都對你產生了某些影響,都促發了你內心中的某個區塊……,讀書,是為了挪動、促發,自己內心中隱微的潛藏著的知、情、意。那跟作者似乎沒什麼關係。再者,文字本身是死的,你沒去看它,你的心境對它無感,它一樣影響不到你,所以呢?促動你的是你已經準備好的心境,以及那個讓你有感的文字,因此,真正對你產生影響的,其實也不是文字,而是你自己。

影響你的正是你自己 

作者自我或自私嗎?書中的內容和文字引發你如此去想,其實作者本身也許不是如此,但你會如此認為,表示它引發了你內心的某些敏感的認知,也表示:你很可能還處在"討人喜歡"的時候。而由內子平時的為人處世來權衡,也確是如此。

開卷有益,它增長了我們的見聞,它擴張了我們的經驗,但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然而,這似乎僅限於心靈成長方面的書。)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