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會議|2023閱讀紀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工作於大企業中的通路單位

「開會」的頻率之高

除了內部,也需要跟客戶開會

而在新冠疫情居家期間更是達到會議次數巔峰


開會次數如此頻繁正常嗎?

開會應該也是有竅門的吧


raw-image


書中有幾項我覺得很不錯

簡化為我自己的筆記如下圖

raw-image

左邊是我覺得很不錯的idea,右邊是書中對於會議的四種分類

召集人=主持人

最了解會議主題,可以貼著主題控場與控制時間,不論是鼓勵發言,或是讓大家冷靜一下,甚至設置偏題擱置區,待討論或者另外需與其他單位請教討論,都是有經驗召集人才能勝任的工作。

當天才給予紙本內容,並默讀內容15分鐘

這個很酷

亞馬遜有個產品是『AWS』——雲端

但他們開會用「紙本」
Why?


重點在於「當天」給予資料

大多數人都是輕裝進會議室,當場拿到資料,最方便的就是紙本

而會議開始的閱讀15分鐘

彷彿就像走進考場,拿到題目,靜下心來,開始掃瞄題目

會議似乎就是一場腦力運動


會議結束才是Q&A時間

正確來說是主要內容報告完才讓與會者逐頁發問

這其實也很不錯

常常我們的會議超時原因之一是

講著報告中,常有人舉手發問

而講者認真回答問題

但其實,翻到後面就有答案了…

此時,講者又會再重複講一次內容

(這其實也是開場默讀15分鐘的好處,避免沒重點的發問)

(這也是主持人控場的原因,避免講重複的內容)

提供會議紀錄給與會者

會議記錄,就是一個可以事後觀看的「文件」

即使因假沒出席會議,也可以得知會議討論的事項與結果

對於不同單位一起參加會議的更是需要會議紀錄

避免大家對於「工作分配」或「決議事項」的認知不同


也可經由每一次的紀錄去省思需改進之處

也許是每次都超時,就要找到縮短時間的方法

也許是開會次數太頻繁,就要找到減少開會時間的方法

也許是會議內容重複,就要找出重複的原因


先有「紀錄」當基礎,才能找出「高效」的方法


書中說明得更為仔細

也有談到亞馬遜不用「簡報」的原因

是本內容很實用的書


推薦指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lue Little的沙龍
1會員
7內容數
Blue Littl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9/14
是本很適合「家長」的工具書 書中先講述作者從藝術小白對於職場的影響 進而走向看畫之於現實生活的心路歷程 看「畫」能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再用很多研究成果支持「看畫」的優勢, 最後實際實施孩童的看畫=賞識思維教育 到底長期下來會有什麼樣的成效呢?
Thumbnail
2023/09/14
是本很適合「家長」的工具書 書中先講述作者從藝術小白對於職場的影響 進而走向看畫之於現實生活的心路歷程 看「畫」能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再用很多研究成果支持「看畫」的優勢, 最後實際實施孩童的看畫=賞識思維教育 到底長期下來會有什麼樣的成效呢?
Thumbnail
2023/09/12
有一陣子很迷謝哲青 被他翩翩公子的舉止、內斂廣泛的言談、信手捻來的歷史、藝術、及各種言之有理吸引 我也是愛閱讀之人,但是卻記不住,讀過就忘 很想知道謝哲青的記憶秘訣是什麼
Thumbnail
2023/09/12
有一陣子很迷謝哲青 被他翩翩公子的舉止、內斂廣泛的言談、信手捻來的歷史、藝術、及各種言之有理吸引 我也是愛閱讀之人,但是卻記不住,讀過就忘 很想知道謝哲青的記憶秘訣是什麼
Thumbnail
2023/09/11
「我是人生整理師」書名讓我懷有美麗的誤會是「整理」「人生」的書籍 再看看副標題:死亡清掃、遺物整理、囤積歸納 才讓我恍然大悟內容的走向 而實際閱讀才發現 內容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刺激」數倍 多數為台灣角落一隅的真實故事 括號內是我自己閱讀的想法 貧窮邊緣的孤獨死 (不分世
Thumbnail
2023/09/11
「我是人生整理師」書名讓我懷有美麗的誤會是「整理」「人生」的書籍 再看看副標題:死亡清掃、遺物整理、囤積歸納 才讓我恍然大悟內容的走向 而實際閱讀才發現 內容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刺激」數倍 多數為台灣角落一隅的真實故事 括號內是我自己閱讀的想法 貧窮邊緣的孤獨死 (不分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以前看到有書或是課程教人家怎麼開會,心裡都忍不住OS疑問:「這也需要學習?」隨著開會次數增加,這才發現台灣人真的很愛開會,矛盾的是會開的越多,就越不會,因為多數的開會都是無效,到底怎麼樣開會才能精準又快速呢?
Thumbnail
以前看到有書或是課程教人家怎麼開會,心裡都忍不住OS疑問:「這也需要學習?」隨著開會次數增加,這才發現台灣人真的很愛開會,矛盾的是會開的越多,就越不會,因為多數的開會都是無效,到底怎麼樣開會才能精準又快速呢?
Thumbnail
開會次數如此頻繁正常嗎? 開會應該也是有竅門的吧
Thumbnail
開會次數如此頻繁正常嗎? 開會應該也是有竅門的吧
Thumbnail
焦點集中,透過七個實用步驟,讓您的會議效率飛速提升,同時節省更多寶貴的工作時間。
Thumbnail
焦點集中,透過七個實用步驟,讓您的會議效率飛速提升,同時節省更多寶貴的工作時間。
Thumbnail
動不動就開會浪費時間,只會削弱團隊戰力,損失團隊績效。最後倒楣的,還是主管自己。
Thumbnail
動不動就開會浪費時間,只會削弱團隊戰力,損失團隊績效。最後倒楣的,還是主管自己。
Thumbnail
會議在專案或是團隊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小至學生時期的各種報告,大至主管與公司的會議,都有舉行「會議」促成雙方或是多方的共識,但是你知道一個很簡單的會議,其實也是有很大的學問嗎?
Thumbnail
會議在專案或是團隊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小至學生時期的各種報告,大至主管與公司的會議,都有舉行「會議」促成雙方或是多方的共識,但是你知道一個很簡單的會議,其實也是有很大的學問嗎?
Thumbnail
沒有效率的開會,是件痛苦的事情 開會是件技術活 不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上走跳,開會總是避不可了的事情,小至中午要吃什麼,大到跨好多部門一起討論議題,總是需要開會。 會開會,做事有效率,會議總能準時開始和結束,受人感激。 懂開會,會議上進退有度,懂禮貌,讓你走跳有風,令人喜歡。 但今天,我是來講講怎麼有
Thumbnail
沒有效率的開會,是件痛苦的事情 開會是件技術活 不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上走跳,開會總是避不可了的事情,小至中午要吃什麼,大到跨好多部門一起討論議題,總是需要開會。 會開會,做事有效率,會議總能準時開始和結束,受人感激。 懂開會,會議上進退有度,懂禮貌,讓你走跳有風,令人喜歡。 但今天,我是來講講怎麼有
Thumbnail
亞馬遜「文件優先」的文化,在業界已算是廣為人知。大家從科技媒體聽到的只有「開會前先讀文件」這樣的重點而已,但其實「文件優先」的文化不只是讓會議的效率更高,更讓亞馬遜的工作產出比其他人有著更高的完成度...
Thumbnail
亞馬遜「文件優先」的文化,在業界已算是廣為人知。大家從科技媒體聽到的只有「開會前先讀文件」這樣的重點而已,但其實「文件優先」的文化不只是讓會議的效率更高,更讓亞馬遜的工作產出比其他人有著更高的完成度...
Thumbnail
談起會議,如果你的腦海裡浮現的還是那個千篇一律的畫面——會議室、人、輪流報告和冗長討論,那你可能還稱不上真的懂開會。 依據會議目的、規模的不同,每種會議預期獲得的產出也不同。舉例來說,藉由召開「決策執行」類會議,人們得以傳達企業策略、推動業務,並了解團隊進度;但是,當企業計畫推出新商品時
Thumbnail
談起會議,如果你的腦海裡浮現的還是那個千篇一律的畫面——會議室、人、輪流報告和冗長討論,那你可能還稱不上真的懂開會。 依據會議目的、規模的不同,每種會議預期獲得的產出也不同。舉例來說,藉由召開「決策執行」類會議,人們得以傳達企業策略、推動業務,並了解團隊進度;但是,當企業計畫推出新商品時
Thumbnail
根據《聰明人的開會技巧》所引述的數據,美國每年大約會舉辦超過一千一百萬次的會議,更慘的是多數人大約將四分之三的工作時間用在會議上。而每個需要參加會議的人,通常希望可以在會議中全方位展現自己的分析表達和領導能力,甚至藉此讓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當然,也有人希望會議愈少愈好,可全身而退,不被指派任務。
Thumbnail
根據《聰明人的開會技巧》所引述的數據,美國每年大約會舉辦超過一千一百萬次的會議,更慘的是多數人大約將四分之三的工作時間用在會議上。而每個需要參加會議的人,通常希望可以在會議中全方位展現自己的分析表達和領導能力,甚至藉此讓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當然,也有人希望會議愈少愈好,可全身而退,不被指派任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