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通,吸引力法則是人與環境思考「互動」的結果
大部分人可能會認為自己如今的處境都拜社會環境所賜。
那天想明白,為什麼有段時間我身邊的人素行這麼糟糕,不是在搞小把戲,就是一堆小聰明;後來有發覺,好像是因為我心裡一直想看看,這樣的人都在幹些什麼名堂,這種「意識」上的互動,會讓我不自覺對到有這類頻率的人。
這應該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人一出言,就立場偏頗、神智不清。
比方通常對騎重機就戴有色眼鏡批判的人來說,眼界所及就是「騎重機都猴子」一定不像他們這麼懂交通,然後引來邏輯也同樣缺陷的人,好證明他持有這樣的偏見是正確的;而非是存在「在他本人身上,眼裡只看的見這種人」的事實。
放眼很多二元對立議題都是這樣,攙和站邊其實都沒什麼意思。
...
有這樣的思考很重要:為什麼「得是你」?
不去鼓勵人要一直「做」些什麼的原因,是覺得自己的人生沒必要給大眾交代。
通常出社會,就有不少過來人得出結論:努力沒什麼用,要就要做對選擇;其實我有點看不明白「做對選擇」的涵義,因為大部分人這麼多年下來老早是神智不清的狀態:小地方行為就在放飛的人,還能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決策嗎。
還是說投對胎、醫牙電資、搞房地產就是對的選擇。
坦白說,比起努力,我確實比較傾向「命定」論,因為這些一開始的組成條件,比方說教養、資本、人際,有很大概率在現在,依然的跟我們思考相互動,甚至要到一定年紀才會發覺:原來過去的我其實一直都在一個框架內流動而已。
所以對於一些厭世的言論,我最想問對方的就是:有想過為什麼得是你嗎。
這題的思路是由「結果」去得出「過程」的
我在看學生圈,發覺他們似乎很少對「找工作」提出疑義。
就 ... 為什麼年紀到了要找工作,大概率會收到「需要錢」的回答,但實際上我是在問:為什麼「是你」要找工作;為了找工作這個字眼,你辛不辛苦、你付出的多不多,那你難道都不會想知道,促成自己得做這些事情的理由是什麼嗎。
這也不是存在論,而是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接受這個設定的。
所以先前才會說,為什麼我敢篤定將來生活順不順,與我是什麼學歷沒有關係,也與我通不通英文無關;還想的起來嗎,你把找工作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是不是就看不見離經叛道的選擇,吸引到的都是讓你覺得「好苦啊」的人。
你之所以辛苦,會不會是一直以來,都在當自己的加害者呢。
...
讀者可以如何 follow 到各種最新作品呢,記得先登入 Google,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