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昆士蘭大學報告人腦fMRI觀測神經活動之測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DIANA序列

DIANA序列,原名Direct Imaging of Neuronal Activity ,意旨透過磁振造影直接顯示神經活動。DIANA序列於2022年由韓國研究團隊提出,並在老鼠身上獲得與局部場電位相關的訊號。該技術與傳統磁振造影使用的EPI序列不同,不一次掃描整張影像之資料點,反之,一次僅掃描K空間中的一條線,因此其TR僅需5ms。接著,透過不斷重複的刺激來逐步掃描整張影像。在假設每次重複刺激的反應相同的情況下,DIANA可以藉此取得極高的時間解析度。


研究重點

來自澳洲昆士蘭大學的研究團隊,近期於Imaging Neuroscience期刊(前NeuroImage編輯團隊設立之期刊),發表將DIANA序列應用於人腦之可行性。實驗團隊共進行了五次實驗,前兩次實驗僅一位受試者,而後三次實驗則將多位受試者的訊號平均。研究結果顯示,DIANA序列在前兩次實驗,顯示出了大腦受到雜訊視覺刺激後,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反應,唯這個反應不太穩定。在實驗三的情況,同樣使用雜訊刺激,將多位受試者的訊號平均就可以看到穩定且極快速的反應。然而,在實驗四、五使用一般圖片,則沒有看到反應。研究團隊認為,使用DIANA觀測人腦反應的確是可行的,唯需要在實驗參數與實驗刺激都需要經過調整,使之達到最佳化。


思考

其實,從磁振造影的角度來看,我自己認為DIANA序列應該仍舊觀測到的是血液動力學的相關訊號,而非直接的神經訊號。在去年2022年發表的論文中,雖有證明DIANA訊號與傳統的BOLD訊號不同,但有可能僅是因為短TR與短TE所造成的BOLD對比下降所導致。在BOLD對比下降的情況下,可能DIANA訊號會更接近於腦血容積。但無論如何,DIANA的提出,讓fMRI的時間解析度大為提升,對於神經科學家來說,研究一些低階且原始的神經活動,會是一個很有用的利器。


論文:

https://doi.org/10.1162/imag_a_00013


圖片來源:

擷取自論文 https://doi.org/10.1162/imag_a_00013


#神經科學

#神經造影

#功能性磁振造影

#神經活動

#神經科技

都說千金難買早知道,大腦是我們最重要也最複雜的器官,你了解多少呢?本專題將持續關注神經科學的大小事,期望透過分享這些新聞、故事,讓神經科學走入大眾,而這些科技其實離我們不遙遠。歡迎各位訂閱與贊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神經科技新創公司Precision Neuroscience,近期收購一間微機電工廠,期望購透此次收購能提升其旗下大腦電極的製造效能與品質。
阿茲海默症與其病理 在阿茲海默症患者中,腦類神經元多可發現類澱粉蛋白的沉積,因此類澱粉蛋白斑塊的形成,一直被認為是導致阿茲海默的主要原因。然而,近期越來越多研究發現,某些人儘管大腦有類澱粉斑塊的形成,卻仍保有較為完整的認知功能,這種情況稱為認知韌性。此篇研究簡述MIT研究員對於認知韌性的新發現。
人類大腦計畫 人類大腦計畫(Human Brain Project)是由歐盟「未來新興技術」計畫所資助的大型旗艦計畫,始於2013年,歷時十年,於上週9/30日正式結束。十年間,歐盟共補助6.07億歐元,於超過500名研究人員參與,涵蓋19個不同國家的155個研究機構。本文將簡介其研究成果。
神經科技新創公司Precision Neuroscience,近期收購一間微機電工廠,期望購透此次收購能提升其旗下大腦電極的製造效能與品質。
阿茲海默症與其病理 在阿茲海默症患者中,腦類神經元多可發現類澱粉蛋白的沉積,因此類澱粉蛋白斑塊的形成,一直被認為是導致阿茲海默的主要原因。然而,近期越來越多研究發現,某些人儘管大腦有類澱粉斑塊的形成,卻仍保有較為完整的認知功能,這種情況稱為認知韌性。此篇研究簡述MIT研究員對於認知韌性的新發現。
人類大腦計畫 人類大腦計畫(Human Brain Project)是由歐盟「未來新興技術」計畫所資助的大型旗艦計畫,始於2013年,歷時十年,於上週9/30日正式結束。十年間,歐盟共補助6.07億歐元,於超過500名研究人員參與,涵蓋19個不同國家的155個研究機構。本文將簡介其研究成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目前這個地球正在整體提升頻率中!人與人的相處是會互相影響的,也就是「量子力學」與「能量糾纏」等現象。以下運用幾個簡單的訓練可以撫平大腦中,無意損壞的部分! 壹、經常冥想或是祈禱     研究顯示經常冥想或祈禱有助於紓解壓力與提升腦部功能。經常冥想的人,腦
Thumbnail
每個人身上都會有獨一無二的振動頻率,而我們的振動頻率快慢,大多是取決於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收到那些來自外在的資訊刺激,然後經由我們每個人的信念系統濾鏡下產生的情緒振動,或者我們吃進去的東西、使用在自己身上的東西也都會影響我們自身頻率振動快慢。
Thumbnail
是什麼讓人們在面對癌症等危及生命的疾病時具有更強的復原力?科學研究人員認為,迷走神經活動可能有助於增強癌症患者的健康和延長壽命,以及提升心臟健康和增加對失智症的抵抗力。 什麼是迷走神經?迷走神經是副交感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負責休息、生長和修復。最近的研究顯示,迷走神經活化程度較高(以較高的心率
Thumbnail
感知器是一種基本的神經網路模型,用於二分類問題。它模擬了人腦神經元的工作原理,通過調整權重和偏差值來達到預測和分類的目的。 感知器流程 輸入 資料的輸入: 輸入層接受資料的輸入,每個輸入對應一個特徵,還有一個固定的偏差神經元。 資料經過每個神經元時,會乘上相應的
Thumbnail
卷積神經網路(CNN)是一種專門用於影像相關應用的神經網路。本文介紹了CNN在影像辨識中的應用,包括圖片的組成、Receptive Field、Parameter Sharing、以及Pooling等技術。通過本文,讀者將瞭解CNN在影像辨識領域的優勢和運作原理。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自主神經的傳遞路徑(Autonomic Pathway)、交感神經系統(Sympathetic Pathway)、副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 Pathway)、淚腺的自主神經支配…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系列研究的第二個實驗,用以檢驗冥想練習對注意力的影響。通過認知心理學的行為實驗以及神經機制的研究,作者發現對於沒有冥想經驗的人,經過短暫的正念引導練習後,執行注意力會有所提升。此外,研究還指出神經質的人格特質對此具有調節作用,提供了詳細的研究過程和結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神經覺對人類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它介紹了神經覺在生理和心理層面的運作,以及過去經驗如何形塑了我們的神經覺。透過練習和觀察來探究個人神經覺的特點,並提出了回想過往並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故事的練習。
Thumbnail
這篇要來分享關於「頻率」這件事,談到頻率,不免就要順便談談「吸引力法則」,現在訪間已經有多書籍、影片都有詳細描述吸引力法則的運行方式。它並不是什麼怪力亂神也不是什麼偽科學,實則吸引力法則是個再科學不過的量子力學,同頻相吸的概念而已。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目前這個地球正在整體提升頻率中!人與人的相處是會互相影響的,也就是「量子力學」與「能量糾纏」等現象。以下運用幾個簡單的訓練可以撫平大腦中,無意損壞的部分! 壹、經常冥想或是祈禱     研究顯示經常冥想或祈禱有助於紓解壓力與提升腦部功能。經常冥想的人,腦
Thumbnail
每個人身上都會有獨一無二的振動頻率,而我們的振動頻率快慢,大多是取決於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收到那些來自外在的資訊刺激,然後經由我們每個人的信念系統濾鏡下產生的情緒振動,或者我們吃進去的東西、使用在自己身上的東西也都會影響我們自身頻率振動快慢。
Thumbnail
是什麼讓人們在面對癌症等危及生命的疾病時具有更強的復原力?科學研究人員認為,迷走神經活動可能有助於增強癌症患者的健康和延長壽命,以及提升心臟健康和增加對失智症的抵抗力。 什麼是迷走神經?迷走神經是副交感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負責休息、生長和修復。最近的研究顯示,迷走神經活化程度較高(以較高的心率
Thumbnail
感知器是一種基本的神經網路模型,用於二分類問題。它模擬了人腦神經元的工作原理,通過調整權重和偏差值來達到預測和分類的目的。 感知器流程 輸入 資料的輸入: 輸入層接受資料的輸入,每個輸入對應一個特徵,還有一個固定的偏差神經元。 資料經過每個神經元時,會乘上相應的
Thumbnail
卷積神經網路(CNN)是一種專門用於影像相關應用的神經網路。本文介紹了CNN在影像辨識中的應用,包括圖片的組成、Receptive Field、Parameter Sharing、以及Pooling等技術。通過本文,讀者將瞭解CNN在影像辨識領域的優勢和運作原理。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自主神經的傳遞路徑(Autonomic Pathway)、交感神經系統(Sympathetic Pathway)、副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 Pathway)、淚腺的自主神經支配…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系列研究的第二個實驗,用以檢驗冥想練習對注意力的影響。通過認知心理學的行為實驗以及神經機制的研究,作者發現對於沒有冥想經驗的人,經過短暫的正念引導練習後,執行注意力會有所提升。此外,研究還指出神經質的人格特質對此具有調節作用,提供了詳細的研究過程和結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神經覺對人類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它介紹了神經覺在生理和心理層面的運作,以及過去經驗如何形塑了我們的神經覺。透過練習和觀察來探究個人神經覺的特點,並提出了回想過往並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故事的練習。
Thumbnail
這篇要來分享關於「頻率」這件事,談到頻率,不免就要順便談談「吸引力法則」,現在訪間已經有多書籍、影片都有詳細描述吸引力法則的運行方式。它並不是什麼怪力亂神也不是什麼偽科學,實則吸引力法則是個再科學不過的量子力學,同頻相吸的概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