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A序列,原名Direct Imaging of Neuronal Activity ,意旨透過磁振造影直接顯示神經活動。DIANA序列於2022年由韓國研究團隊提出,並在老鼠身上獲得與局部場電位相關的訊號。該技術與傳統磁振造影使用的EPI序列不同,不一次掃描整張影像之資料點,反之,一次僅掃描K空間中的一條線,因此其TR僅需5ms。接著,透過不斷重複的刺激來逐步掃描整張影像。在假設每次重複刺激的反應相同的情況下,DIANA可以藉此取得極高的時間解析度。
來自澳洲昆士蘭大學的研究團隊,近期於Imaging Neuroscience期刊(前NeuroImage編輯團隊設立之期刊),發表將DIANA序列應用於人腦之可行性。實驗團隊共進行了五次實驗,前兩次實驗僅一位受試者,而後三次實驗則將多位受試者的訊號平均。研究結果顯示,DIANA序列在前兩次實驗,顯示出了大腦受到雜訊視覺刺激後,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反應,唯這個反應不太穩定。在實驗三的情況,同樣使用雜訊刺激,將多位受試者的訊號平均就可以看到穩定且極快速的反應。然而,在實驗四、五使用一般圖片,則沒有看到反應。研究團隊認為,使用DIANA觀測人腦反應的確是可行的,唯需要在實驗參數與實驗刺激都需要經過調整,使之達到最佳化。
其實,從磁振造影的角度來看,我自己認為DIANA序列應該仍舊觀測到的是血液動力學的相關訊號,而非直接的神經訊號。在去年2022年發表的論文中,雖有證明DIANA訊號與傳統的BOLD訊號不同,但有可能僅是因為短TR與短TE所造成的BOLD對比下降所導致。在BOLD對比下降的情況下,可能DIANA訊號會更接近於腦血容積。但無論如何,DIANA的提出,讓fMRI的時間解析度大為提升,對於神經科學家來說,研究一些低階且原始的神經活動,會是一個很有用的利器。
論文:
https://doi.org/10.1162/imag_a_00013
圖片來源:
擷取自論文 https://doi.org/10.1162/imag_a_00013
#神經科學
#神經造影
#功能性磁振造影
#神經活動
#神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