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自私的人嗎」五點不行善的原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善與惡的界線

我們都知道做善事很重要,氣候暖化問題很嚴重,但為什麼我們或是其他人,還是不願意做呢?

首先我們要先有一個認知,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善惡的天秤在我們心中是浮動的,比如早上在路邊看到乞丐捐款給他,下午買東西懶得帶購物袋所以買了塑膠袋。

有些人會說人在遇到狀況時,會做出非理性的行為,但作者以各種實驗證明,人是非常理性的動物,認知能力隨時都在精準運作與衡量。

本書《善行》的作者是德國經濟行為學家,透過許多社會實驗,分析人們不行善的原因,我整理五點與你們分享

行善成本與獎賞的落差

善行是有成本的,像是你捐款給公益團體,或是做環保。捐款的成本要花錢,做環保需要花時間。但你做善事的獎賞與成果是有時間上的落差,要未來才會實現。比如看到捐款被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或是氣候變遷減緩,都需要時間的發酵。

記下道德帳

什麼是記下道德帳?意思就是你做了一項好事,就認為可以做一件不那麼道德的事。比如有人買了「插電式混合車」,給大家的良好形象是—我是一個有環保意識的好人。但始終只會去加油,據說很多車主連車上的充電線都沒有拆封。

行善是因為快樂

我們常常會聽到人家說,做好事會很快樂,所以才去做。作者也設計實驗實際測試,做善事的確會快樂,但那是短期的快樂,比起有利益的好處,人們還是會傾向利益。

透過層層分散責任

像是一件衣服,從棉花栽種到紡織工廠,透過層層精細的分工,如果某個環節透過低廉、惡劣的環境與壓榨的工時,來雇用童工,被人檢舉或抨擊時,會以「我不知道」或是「這不是我們的責任」,品牌方可以輕鬆地撇除責任。

我不做,別人也會做

我們有時候不環保,可能會覺得氣候變遷與我們的關聯性不大,但作者提到每個人都很重要,就像總統選舉一樣,你為什麼會去投票,就是因為你雖然只有一票,但那一票也是很重要

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讀完這本書,我學到非常多知識,看世界的角度也更深了。其中作者講到媒體的問題,我認為很有道理。他說現在的媒體為了表示平等,過度在乎少數人的心聲,然而卻不斷播出少數人的意見,即使這些意見在客觀上是錯誤的

有些情況在科學界已經一致證實,但因為媒體集中播出少數甚至是偽科學的證明,反而誤導社會大眾,以為這是科學界大部分的共識,或是誤以為這是大眾認為正確的事,反而引向錯誤的決策。

非常推薦這本書給你們,看完你會對人性更加的了解,也會知道該怎麼做才會對世界更好,因為這個社會就是這樣,有些人自私,就會導致其他人的犧牲,我們應該走向「共善」、「互惠」才比較好

avatar-img
21會員
35內容數
你好,我是bk,我們都知道身體餓了需要進食,那靈魂如果感到匱乏了,該怎麼辦呢?這裡分享各種書籍,歡迎來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的靈魂養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靈魂養分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社群平台的流量操控 昨天看了百靈果的《小紅書演算法工程師-Nick》,這集的來賓顧名思義就是負責小紅書演算法的工程師,來聊聊傳說中的演算法。 有在經營自媒體的朋友,一定對「演算法」、「流量」、「按讚數」不陌生吧?尤其近期無論是ig等社群平台,流量皆慘澹到哀鴻遍野。 我認為節目中很有趣的是,工
『這篇貼文建議先收藏起來,因為對你肯定會有幫助。』。 生活中其實充滿咒語? 這本書《如何讓人聽你的》,光看書名會讓你感覺,好像要強迫別人專心聽你講話,有些霸道。但其實它的英文書名是《Magic Words》,可以翻成魔幻文字,或是有魔力的字眼,簡單來說就是咒語。 聽到「咒語」,你是不是以為
你覺得你是容易被別人影響的人嗎? 你每天所做的決定,像是早餐吃什麼、聽什麼音樂、看什麼電影,甚至是買什麼書,都是你自己「想」要的嗎?你或許會說,當然是我自己做主,完全不受他人影響。 但事實是,你的任何一個決定,都深深地受社會影響著。 像是你可能會聽現在最流行的歌、看現在最暢銷的書。那如果要深入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這是一本韓國翻譯小說,雖然是小說,但基底是真實事件—「濟州四三事件」。故事描寫小說家慶荷因為寫了一部關於屠殺的作品,開始會做惡夢。因此她決定與攝影師朋友仁善將她所做的惡夢拍成紀錄片,或許就能放下不再入夢。 然而因為仁善母親生病必須要照顧,所以計畫就不了了之。有一天仁善突然來電
如何能夠改變人,你需要知道的是,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別人的想法,除非他們自己願意改變。也就是要讓人自己想說服自己。 那麼要如何做到?首先要先知道為什麼人會不想改變,主要有以下五種障礙: ①抗拒心理②敝帚自珍效應③距離④不確定性⑤佐證 ①抗拒心理 媽媽叫孩子吃青菜,孩子偏不吃,因為他覺得被強迫,沒
可以改變別人嗎? 我們應該都有聽過一段話:「不要想改變一個人」。尤其在男女關係上,常常會看到兩性愛情專家會說:「你永遠沒有辦法改變一個人,你越想改變他成為你想要的樣子,越不可能實現,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這句話我以前深信不疑,所以常常遇到想改變別人的想法時,說個幾次對方無動於衷,我
社群平台的流量操控 昨天看了百靈果的《小紅書演算法工程師-Nick》,這集的來賓顧名思義就是負責小紅書演算法的工程師,來聊聊傳說中的演算法。 有在經營自媒體的朋友,一定對「演算法」、「流量」、「按讚數」不陌生吧?尤其近期無論是ig等社群平台,流量皆慘澹到哀鴻遍野。 我認為節目中很有趣的是,工
『這篇貼文建議先收藏起來,因為對你肯定會有幫助。』。 生活中其實充滿咒語? 這本書《如何讓人聽你的》,光看書名會讓你感覺,好像要強迫別人專心聽你講話,有些霸道。但其實它的英文書名是《Magic Words》,可以翻成魔幻文字,或是有魔力的字眼,簡單來說就是咒語。 聽到「咒語」,你是不是以為
你覺得你是容易被別人影響的人嗎? 你每天所做的決定,像是早餐吃什麼、聽什麼音樂、看什麼電影,甚至是買什麼書,都是你自己「想」要的嗎?你或許會說,當然是我自己做主,完全不受他人影響。 但事實是,你的任何一個決定,都深深地受社會影響著。 像是你可能會聽現在最流行的歌、看現在最暢銷的書。那如果要深入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這是一本韓國翻譯小說,雖然是小說,但基底是真實事件—「濟州四三事件」。故事描寫小說家慶荷因為寫了一部關於屠殺的作品,開始會做惡夢。因此她決定與攝影師朋友仁善將她所做的惡夢拍成紀錄片,或許就能放下不再入夢。 然而因為仁善母親生病必須要照顧,所以計畫就不了了之。有一天仁善突然來電
如何能夠改變人,你需要知道的是,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別人的想法,除非他們自己願意改變。也就是要讓人自己想說服自己。 那麼要如何做到?首先要先知道為什麼人會不想改變,主要有以下五種障礙: ①抗拒心理②敝帚自珍效應③距離④不確定性⑤佐證 ①抗拒心理 媽媽叫孩子吃青菜,孩子偏不吃,因為他覺得被強迫,沒
可以改變別人嗎? 我們應該都有聽過一段話:「不要想改變一個人」。尤其在男女關係上,常常會看到兩性愛情專家會說:「你永遠沒有辦法改變一個人,你越想改變他成為你想要的樣子,越不可能實現,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這句話我以前深信不疑,所以常常遇到想改變別人的想法時,說個幾次對方無動於衷,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萬物無本質善惡。 但在人類世界裡,大多數人想共同活下去,因此制定出秩序。 世界裡的關係: 人與人、人與非人。在這裡人有了不同的想法,大致可分為兩類 1. 人與萬物的本質無優劣之別、「尊敬萬事萬物」、互為主體、同理心與共感。 2.人本質上有優劣之分:人類優於動物,白人優於黑人,男人優於女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所有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個好人,這是因為「人類自我馴化」讓自己更友善。有團隊的時候,人類也會傾向團隊合作。如果我們真的天性善良,又怎麼會同時幹出「殘忍的事?」,怎麼看就怎麼矛盾!人類雖然擅於社交、同情,甚至會害羞,但為什麼也能殘酷到極致呢?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所提及的善是對自己有好處,而惡則是對自己沒有好處。 / 但是因為以上的文字,令我暫時停止思考「自己是善?是惡」的問題? / 因為我得到任何一個答案都會去否認 「你太善良了」「不是的,我經常會有一些不好的想法」「那麼你是個壞人」「我不是一個壞人」 - 但是不好的定義是什
從外在行為來看。 善者,會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令他人受惠,並感到快樂。就算自己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消耗,也心甘情願。 惡者,會做一些令自己受惠的事,或是令自己心情愉快的事,而不顧及別人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損失。 從認知上來看。 善與惡,這是被定義出來的。像是幫助別人,就是善。攻擊、傷害別人,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 「我們在自認為善良的情況下,所做出的不誠信之舉。」—《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 Dan Ariely 深入探討了道德與決策的相關議題,談及了人們在實際執行決策時的道德盲點,以及獎懲系統、改變組織等方面的應對策略。文章內容豐富,涵蓋了道德知覺、道德盲點、獎懲系統、改變組織等多個觀點。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到底誰錯誰對?誰又敢輕易下判斷? 人性是迷霧中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未知。我們掙扎求存。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萬物無本質善惡。 但在人類世界裡,大多數人想共同活下去,因此制定出秩序。 世界裡的關係: 人與人、人與非人。在這裡人有了不同的想法,大致可分為兩類 1. 人與萬物的本質無優劣之別、「尊敬萬事萬物」、互為主體、同理心與共感。 2.人本質上有優劣之分:人類優於動物,白人優於黑人,男人優於女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所有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個好人,這是因為「人類自我馴化」讓自己更友善。有團隊的時候,人類也會傾向團隊合作。如果我們真的天性善良,又怎麼會同時幹出「殘忍的事?」,怎麼看就怎麼矛盾!人類雖然擅於社交、同情,甚至會害羞,但為什麼也能殘酷到極致呢?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所提及的善是對自己有好處,而惡則是對自己沒有好處。 / 但是因為以上的文字,令我暫時停止思考「自己是善?是惡」的問題? / 因為我得到任何一個答案都會去否認 「你太善良了」「不是的,我經常會有一些不好的想法」「那麼你是個壞人」「我不是一個壞人」 - 但是不好的定義是什
從外在行為來看。 善者,會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令他人受惠,並感到快樂。就算自己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消耗,也心甘情願。 惡者,會做一些令自己受惠的事,或是令自己心情愉快的事,而不顧及別人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損失。 從認知上來看。 善與惡,這是被定義出來的。像是幫助別人,就是善。攻擊、傷害別人,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 「我們在自認為善良的情況下,所做出的不誠信之舉。」—《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 Dan Ariely 深入探討了道德與決策的相關議題,談及了人們在實際執行決策時的道德盲點,以及獎懲系統、改變組織等方面的應對策略。文章內容豐富,涵蓋了道德知覺、道德盲點、獎懲系統、改變組織等多個觀點。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到底誰錯誰對?誰又敢輕易下判斷? 人性是迷霧中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未知。我們掙扎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