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菜的滋味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飲食散文是台灣文學很受歡迎的類型,代代都有優秀的作品。不過,早年的飲食散文作家多為男性,且平常不下廚,大多紀錄四處吃喝的心得,或追憶昔日家鄉菜的好味道。如今飲食作家男女都有,且多半廚藝精湛,不再只是「說得一口好菜」。

我喜歡王宣一的《國宴與家宴》,這本不到一百五十頁的小書,收錄五篇散文和兩篇序文,以及部份菜餚的食譜,還有多幅繪圖,就像她筆下的江浙菜,精微細緻,餘韻不絕。書中的國宴指的是父親宴請的朋友,氣氛比較嚴肅。親朋好友年節生日聚會之類,則是家宴。至於平日、週末親友來訪的餐敘只是便飯,甚至孩子的同學朋友一併招待。由於母親出身浙江海寧世家,海派好客,餐桌永遠豐盛富足,在台灣物資不豐的年代,想必親友對王家的餐桌留下許多甜美回憶。

王宣一為藝文記者、作家,聲名大噪始於同名的《國宴與家宴》一文,甫在某報副刊刊登,大受歡迎,旋即有出版社邀稿、邀約出食譜之類。王宣一從此被歸類為飲食作家,日後甚至成為知名餐廳顧問。王不時去該餐廳吃飯,檢驗餐點品質,據說某次點了清炒蝦仁,她吃一口皺眉,「大廚不在」,再吃一口,「二廚也不在」,立刻放下筷子衝去廚房罵人。

《國宴與家宴》為讀者介紹江浙菜的特色。紅燒、清燉燜煮是江浙菜常用的烹調方式,多以豆瓣醬油、冰糖和雞高湯調味,少用香料和其他調味料,乍看赤油濃露,吃起來甜甜鹹鹹。許多名菜經由多道加工,肉中有魚,魚中有肉,味道眾多繁複。王以《紅樓夢》的茄鮝為例,茄子讓農婦劉姥姥一口吃不出來,實因以核果、蘑菇、新筍、雞胸肉、五香豆乾等多種食材,去煨去蒸去燜做出來的,一口茄子隱藏了多種滋味。惟以現今的眼光,似有過度烹調之弊。江浙菜在南洋不普遍,嗜辣的本地人,倘若吃江浙菜每道都沾沾參峇,恐怕吃不出其中的細緻深沈。當然,江浙菜亦有炸響鈴、清炒蝦仁這些強調快炸快炒的菜色。

王雖追憶母親國宴家宴的風華,卻與母親的烹調理念未必相同,比如她喜歡將大塊材料直接上桌,香菇一朵朵、干貝不撕碎,讓親友一眼看見好料。母親卻嫌粗魯,太招搖像暴風戶。兩種不同風格沒有對錯,只是美學選擇。王也佩服家婆在貧窮年代,「想辦法用最便宜的材料做出好吃的菜」,盡力餵飽一家大小。只要肯花心思、廚藝精巧,美味絕非大戶人家的專利。

王宣一不諱言她做菜時有失手。也坦言學不會家婆的拿手菜白斬雞,看來即使愛做菜會做菜,亦有不拿手、學不好的菜,與坊間婆婆媽媽無異,讀來相當親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 Ping Chen的沙龍
21會員
393內容數
YI Ping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日前,和先生參加在雞場街舉辦的「鄉音考古」有聲書推介禮。兩位民間藝人拿汀河水娘(福建南音)、呂秀鸞(閩南童謠)的現場表演十分精彩。如有資源,應該為兩位長輩分別錄製專輯,讓她們的演出呈現較為完整的面貌,也便於流傳推廣,同時留下紀錄,畢竟熟悉民間口傳藝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乍聽福建南音,我覺得很熟
Thumbnail
2025/04/28
日前,和先生參加在雞場街舉辦的「鄉音考古」有聲書推介禮。兩位民間藝人拿汀河水娘(福建南音)、呂秀鸞(閩南童謠)的現場表演十分精彩。如有資源,應該為兩位長輩分別錄製專輯,讓她們的演出呈現較為完整的面貌,也便於流傳推廣,同時留下紀錄,畢竟熟悉民間口傳藝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乍聽福建南音,我覺得很熟
Thumbnail
2025/04/24
詩詞中屢屢出現的蘋、蘋花、綠蘋、白蘋、靑蘋等等,理論上都是同一種植物。南北朝以後的文人,常將「蘋花」或「白蘋」用在詩中以寄寓情思。如南朝鮑照《送別王宣城》詩:「既逢青春獻,復值白蘋生」、唐劉長卿《負謫後登干越亭作》詩:「秦臺悲白首,楚澤怨青蘋」、唐杜審言《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詩:「淑氣催黃鳥,晴
Thumbnail
2025/04/24
詩詞中屢屢出現的蘋、蘋花、綠蘋、白蘋、靑蘋等等,理論上都是同一種植物。南北朝以後的文人,常將「蘋花」或「白蘋」用在詩中以寄寓情思。如南朝鮑照《送別王宣城》詩:「既逢青春獻,復值白蘋生」、唐劉長卿《負謫後登干越亭作》詩:「秦臺悲白首,楚澤怨青蘋」、唐杜審言《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詩:「淑氣催黃鳥,晴
Thumbnail
2025/04/18
熟悉三國故事的讀者,或許記得的盧。的盧為白額馬,從額頭到牙齒,有白毛或白斑,古人均名為的盧,《相馬經》等書多有紀錄,但想必白馬例外。可見的盧為統稱,並非個別馬匹的名字。的盧為烈性快馬,堪稱名駒,然而向有妨主(對主人不利)之名,歷代有不少相關故事。 的盧故事最有名的,首推躍馬檀溪。話說劉備初至荊
Thumbnail
2025/04/18
熟悉三國故事的讀者,或許記得的盧。的盧為白額馬,從額頭到牙齒,有白毛或白斑,古人均名為的盧,《相馬經》等書多有紀錄,但想必白馬例外。可見的盧為統稱,並非個別馬匹的名字。的盧為烈性快馬,堪稱名駒,然而向有妨主(對主人不利)之名,歷代有不少相關故事。 的盧故事最有名的,首推躍馬檀溪。話說劉備初至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老家在霧社經營小飯館兼旅宿(沒曾想民宿是我家開了先河) 店裡主要是傳統早點:現磨豆漿、杏仁茶、油條、包子……(無燒餅 無烤爐之故) 中午和晚上是擔擔麵、米粉、粿條(河粉)或湯或乾, 並不賣湯品只供清湯(免費的),可能是人手不足忙不過來? 也不賣飯品但接受合菜訂單 顧客通常是工程測量隊, 這些人是
Thumbnail
老家在霧社經營小飯館兼旅宿(沒曾想民宿是我家開了先河) 店裡主要是傳統早點:現磨豆漿、杏仁茶、油條、包子……(無燒餅 無烤爐之故) 中午和晚上是擔擔麵、米粉、粿條(河粉)或湯或乾, 並不賣湯品只供清湯(免費的),可能是人手不足忙不過來? 也不賣飯品但接受合菜訂單 顧客通常是工程測量隊, 這些人是
Thumbnail
林文月《飲膳札記》出版近二十年,為飲食文學的佳作,好書不妨再三回味。她自幼家境優渥,自然嘗過不少佳餚美味。林文月自述婚後才開始學做菜,在繁忙的教書、研究、家務之間,雖有幫傭歐巴桑協助,生活想必忙碌,她卻在鍋鏟間鍛鍊出足以宴客的廚藝,可知確實喜歡下廚,而巧手蕙心,更是不在話下。 十九篇文章十九道菜,
Thumbnail
林文月《飲膳札記》出版近二十年,為飲食文學的佳作,好書不妨再三回味。她自幼家境優渥,自然嘗過不少佳餚美味。林文月自述婚後才開始學做菜,在繁忙的教書、研究、家務之間,雖有幫傭歐巴桑協助,生活想必忙碌,她卻在鍋鏟間鍛鍊出足以宴客的廚藝,可知確實喜歡下廚,而巧手蕙心,更是不在話下。 十九篇文章十九道菜,
Thumbnail
飲食散文是台灣文學很受歡迎的類型,代代都有優秀的作品。不過,早年的飲食散文作家多為男性,且平常不下廚,大多紀錄四處吃喝的心得,或追憶昔日家鄉菜的好味道。如今飲食作家男女都有,且多半廚藝精湛,不再只是「說得一口好菜」。 我喜歡王宣一的《國宴與家宴》,這本不到一百五十頁的小書,收錄五篇散文和兩篇序
Thumbnail
飲食散文是台灣文學很受歡迎的類型,代代都有優秀的作品。不過,早年的飲食散文作家多為男性,且平常不下廚,大多紀錄四處吃喝的心得,或追憶昔日家鄉菜的好味道。如今飲食作家男女都有,且多半廚藝精湛,不再只是「說得一口好菜」。 我喜歡王宣一的《國宴與家宴》,這本不到一百五十頁的小書,收錄五篇散文和兩篇序
Thumbnail
前言 因為文學私塾的緣故,我認識了飲食作家劉書甫老師。詳情請看 這篇 和 這篇。他的成名作《細味臺中》已經絕版了,但是我還是在圖書館預約到了他的《喫心地》,紅色封面版本的,非常雅緻。文字和攝影都是劉書甫,書封上一段話:「那是一間店,是一扇窗,或一張椅,能引渡日常,熟成故事,吐納風景….
Thumbnail
前言 因為文學私塾的緣故,我認識了飲食作家劉書甫老師。詳情請看 這篇 和 這篇。他的成名作《細味臺中》已經絕版了,但是我還是在圖書館預約到了他的《喫心地》,紅色封面版本的,非常雅緻。文字和攝影都是劉書甫,書封上一段話:「那是一間店,是一扇窗,或一張椅,能引渡日常,熟成故事,吐納風景….
Thumbnail
不知什麼時候起,洪愛珠的這本《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就不斷映入我眼簾,不時見人猛薦此書,書店排行櫃上也總有那印紅身影。無怪〈美食關鍵詞〉的Liz會說這是2021年飲食界與文壇的現象級作品。
Thumbnail
不知什麼時候起,洪愛珠的這本《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就不斷映入我眼簾,不時見人猛薦此書,書店排行櫃上也總有那印紅身影。無怪〈美食關鍵詞〉的Liz會說這是2021年飲食界與文壇的現象級作品。
Thumbnail
這個月水逆,兩件事讓我情緒不佳,一個是家裡19歲的老貓離世,另一個就是黔園歇業。我父母是當年從對岸過來的那批人,家裡還蠻常在假日吃小館,而黔園就是其中之一。 我看韓良憶老師、王宣一老師的書,裡面常提到秀蘭小館,在父親晚年時,曾問過他有沒有去過,父親淡淡地說被請客時去過一兩次,但菜味太清淡,他沒有很喜
Thumbnail
這個月水逆,兩件事讓我情緒不佳,一個是家裡19歲的老貓離世,另一個就是黔園歇業。我父母是當年從對岸過來的那批人,家裡還蠻常在假日吃小館,而黔園就是其中之一。 我看韓良憶老師、王宣一老師的書,裡面常提到秀蘭小館,在父親晚年時,曾問過他有沒有去過,父親淡淡地說被請客時去過一兩次,但菜味太清淡,他沒有很喜
Thumbnail
辦公室搬到台電大樓附近以後,因著開會需要,想找會後能聚餐的店面,想到了這間【醉紅小酌】,主要是廣式料理,又稱粵菜,不過我對粵菜不熟,就由朋友幫忙點菜,這裡就記錄一下這次吃了那些餐點,應該算是店內的經典,品嚐一下附近館子的滋味。
Thumbnail
辦公室搬到台電大樓附近以後,因著開會需要,想找會後能聚餐的店面,想到了這間【醉紅小酌】,主要是廣式料理,又稱粵菜,不過我對粵菜不熟,就由朋友幫忙點菜,這裡就記錄一下這次吃了那些餐點,應該算是店內的經典,品嚐一下附近館子的滋味。
Thumbnail
我是生在台北的寧波人,家裏小時候吃的,便是古典的寧波菜。 假如某天你經過一個小鎮,見一小館子,只賣幾樣你熟悉的家鄉菜,那會是多麽的教人感動啊......
Thumbnail
我是生在台北的寧波人,家裏小時候吃的,便是古典的寧波菜。 假如某天你經過一個小鎮,見一小館子,只賣幾樣你熟悉的家鄉菜,那會是多麽的教人感動啊......
Thumbnail
吃一頓彭園居然讓我想起了這麼多事...文化差異帶給我的種種美好回憶,我小時候的台灣,還是有兩個大不同文化體的台灣,一個是本省文化、一個是外省文化,這兩個文化的生活方式天差地遠,包括飲食也是。
Thumbnail
吃一頓彭園居然讓我想起了這麼多事...文化差異帶給我的種種美好回憶,我小時候的台灣,還是有兩個大不同文化體的台灣,一個是本省文化、一個是外省文化,這兩個文化的生活方式天差地遠,包括飲食也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