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菜的滋味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飲食散文是台灣文學很受歡迎的類型,代代都有優秀的作品。不過,早年的飲食散文作家多為男性,且平常不下廚,大多紀錄四處吃喝的心得,或追憶昔日家鄉菜的好味道。如今飲食作家男女都有,且多半廚藝精湛,不再只是「說得一口好菜」。

我喜歡王宣一的《國宴與家宴》,這本不到一百五十頁的小書,收錄五篇散文和兩篇序文,以及部份菜餚的食譜,還有多幅繪圖,就像她筆下的江浙菜,精微細緻,餘韻不絕。書中的國宴指的是父親宴請的朋友,氣氛比較嚴肅。親朋好友年節生日聚會之類,則是家宴。至於平日、週末親友來訪的餐敘只是便飯,甚至孩子的同學朋友一併招待。由於母親出身浙江海寧世家,海派好客,餐桌永遠豐盛富足,在台灣物資不豐的年代,想必親友對王家的餐桌留下許多甜美回憶。

王宣一為藝文記者、作家,聲名大噪始於同名的《國宴與家宴》一文,甫在某報副刊刊登,大受歡迎,旋即有出版社邀稿、邀約出食譜之類。王宣一從此被歸類為飲食作家,日後甚至成為知名餐廳顧問。王不時去該餐廳吃飯,檢驗餐點品質,據說某次點了清炒蝦仁,她吃一口皺眉,「大廚不在」,再吃一口,「二廚也不在」,立刻放下筷子衝去廚房罵人。

《國宴與家宴》為讀者介紹江浙菜的特色。紅燒、清燉燜煮是江浙菜常用的烹調方式,多以豆瓣醬油、冰糖和雞高湯調味,少用香料和其他調味料,乍看赤油濃露,吃起來甜甜鹹鹹。許多名菜經由多道加工,肉中有魚,魚中有肉,味道眾多繁複。王以《紅樓夢》的茄鮝為例,茄子讓農婦劉姥姥一口吃不出來,實因以核果、蘑菇、新筍、雞胸肉、五香豆乾等多種食材,去煨去蒸去燜做出來的,一口茄子隱藏了多種滋味。惟以現今的眼光,似有過度烹調之弊。江浙菜在南洋不普遍,嗜辣的本地人,倘若吃江浙菜每道都沾沾參峇,恐怕吃不出其中的細緻深沈。當然,江浙菜亦有炸響鈴、清炒蝦仁這些強調快炸快炒的菜色。

王雖追憶母親國宴家宴的風華,卻與母親的烹調理念未必相同,比如她喜歡將大塊材料直接上桌,香菇一朵朵、干貝不撕碎,讓親友一眼看見好料。母親卻嫌粗魯,太招搖像暴風戶。兩種不同風格沒有對錯,只是美學選擇。王也佩服家婆在貧窮年代,「想辦法用最便宜的材料做出好吃的菜」,盡力餵飽一家大小。只要肯花心思、廚藝精巧,美味絕非大戶人家的專利。

王宣一不諱言她做菜時有失手。也坦言學不會家婆的拿手菜白斬雞,看來即使愛做菜會做菜,亦有不拿手、學不好的菜,與坊間婆婆媽媽無異,讀來相當親切。

avatar-img
21會員
32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I Ping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先生曾向知名書法家彭老師學過一陣子,可惜他心有旁鶩,要閱讀、要彈古琴又要看電影,以致無法持續學習書法。還好我們與彭老師夫婦仍偶有聯絡,始終友好。 曾於彭老師家看到兩本張木欽的《荷蘭街口夕陽斜》,我借回沒題簽那本。偶然翻出這本書,自覺久假不歸不妥,但又有點捨不得。我跟先生商量,彭老師既然有兩本,我就
家人檢點日前至吉隆坡買的書。提及村上隆《藝術創業論》很有意思,可是書末年表不見村上隆早年的文學成績,有點奇怪,居然從作家華麗轉身為藝術家,實在厲害。我說村上龍拿過芥川獎吧,名頭這麼大,沒列上也太奇怪了。 書友曾送家人幾本村上龍的書,他全都看了。家人喜歡《希望之國》,多次推薦,惟我因對架空題材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蠋照紅妝。」蘇軾這首《海棠》絕句,相當知名。 一般詠物詩,尤其是詠花,多半著重在描繪形態姿容,如「錦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牡丹)、「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梅花)、「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桃花)等等。蘇軾此詩寫
大家似乎都有臉書,我亦從俗弄了一個。初始不會玩,覺得沒意思。先生好奇接去摸索,不知他從那裡找來一些朋友社團,然後開心地告訴我,這下有東西看了。我這才發覺臉書挺有趣。 逐漸和各地書友搭上線。部份為舊識,也有朋友的朋友,或早已忘了怎麼認識的,總之,書友的空中約會成了我日常的重要樂趣。可惜交遊不廣
日前,在社交媒體看到某知名書法家展示他和女兒的作品。儘管文字、構圖相同,女兒的書法稚拙有趣,書法家則筆法老練,都很棒,不過女兒之作更有韻味。我忍不住讚歎,真是雛鳳清於老鳳聲。 這句詩出自李商隱,稱讚的對象爲同年好友兼連襟,韓瞻的兒子韓偓。同年爲同一年考上科舉,士子之間的互稱。連襟則是姊妹丈夫的合稱
先生將《土的掌紋》與詩人手札秀給我看。《土的掌紋》是大馬詩人陳川興第一本現代詩集,一九八五年由詩人自費影印、裝訂出版,當時售出六十冊,送人二十冊,加起來一共八十冊。儘管裝幀不夠精緻,現今看來頗有樸拙之感,也許這便是詩人傳達的訊息。惟詩集左下角略略被白蟻蛀蝕,雖不礙閱讀,仍有點可惜。 詩集夾了一封詩
先生曾向知名書法家彭老師學過一陣子,可惜他心有旁鶩,要閱讀、要彈古琴又要看電影,以致無法持續學習書法。還好我們與彭老師夫婦仍偶有聯絡,始終友好。 曾於彭老師家看到兩本張木欽的《荷蘭街口夕陽斜》,我借回沒題簽那本。偶然翻出這本書,自覺久假不歸不妥,但又有點捨不得。我跟先生商量,彭老師既然有兩本,我就
家人檢點日前至吉隆坡買的書。提及村上隆《藝術創業論》很有意思,可是書末年表不見村上隆早年的文學成績,有點奇怪,居然從作家華麗轉身為藝術家,實在厲害。我說村上龍拿過芥川獎吧,名頭這麼大,沒列上也太奇怪了。 書友曾送家人幾本村上龍的書,他全都看了。家人喜歡《希望之國》,多次推薦,惟我因對架空題材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蠋照紅妝。」蘇軾這首《海棠》絕句,相當知名。 一般詠物詩,尤其是詠花,多半著重在描繪形態姿容,如「錦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牡丹)、「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梅花)、「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桃花)等等。蘇軾此詩寫
大家似乎都有臉書,我亦從俗弄了一個。初始不會玩,覺得沒意思。先生好奇接去摸索,不知他從那裡找來一些朋友社團,然後開心地告訴我,這下有東西看了。我這才發覺臉書挺有趣。 逐漸和各地書友搭上線。部份為舊識,也有朋友的朋友,或早已忘了怎麼認識的,總之,書友的空中約會成了我日常的重要樂趣。可惜交遊不廣
日前,在社交媒體看到某知名書法家展示他和女兒的作品。儘管文字、構圖相同,女兒的書法稚拙有趣,書法家則筆法老練,都很棒,不過女兒之作更有韻味。我忍不住讚歎,真是雛鳳清於老鳳聲。 這句詩出自李商隱,稱讚的對象爲同年好友兼連襟,韓瞻的兒子韓偓。同年爲同一年考上科舉,士子之間的互稱。連襟則是姊妹丈夫的合稱
先生將《土的掌紋》與詩人手札秀給我看。《土的掌紋》是大馬詩人陳川興第一本現代詩集,一九八五年由詩人自費影印、裝訂出版,當時售出六十冊,送人二十冊,加起來一共八十冊。儘管裝幀不夠精緻,現今看來頗有樸拙之感,也許這便是詩人傳達的訊息。惟詩集左下角略略被白蟻蛀蝕,雖不礙閱讀,仍有點可惜。 詩集夾了一封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近年來,台灣的出版社為因應或減少日本版權費的支出,熱衷投注於日文公版書(著名作家作品)的編譯,出現同一作家,出版社推出各自譯本的局面,這就給不諳日語的讀者多了比較譯本優劣的機會。在臺灣,北大路魯山人的藝術論並非主流讀物,其珍味食譜亦甚少出版,所以,出版社另闢蹊徑刊行他的美食王國圖譜,自然令美食家和日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說到食物,撇除掉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目的之外,對你來說,是否還有其他的象徵意義存在?對作者來說,食物封存的是和至親之間的美好往昔,童年母親的台菜手藝、岳母經典的江浙菜色、太太融會世界各地的多元創新料理,這些味覺經驗,連繫的是無可替代的情感。復刻記憶中的菜色,流露而出的是作者對摯愛的無盡思念。
上週六因為要處理一些事情,因此又再度去了一趟長沙。 老實說,太太本人對於辣椒料理實在是不怎麼喜歡,因此這一桌的紅色料理,單純的只是滿足老吳一個人的食慾。 但是對於熱愛吃辣食的老吳來說,每一道菜都是傑作
Thumbnail
《山家清供》原是林洪編寫的菜譜,林洪是泉州人,所以書中有不少閩菜的記載,維基上記載閩菜以鮮醇、香嫩、清淡為主,也重視刀工、講究作料,這也一一在書中有所體現,至於費勇這版本則是在原書上加譯加注,賦了更多意義的一部。
Thumbnail
書名雖然是民國太太的廚房,其實只高舉「民國太太」也不正確呢,張愛玲才不會以太太自居。
Thumbnail
跟《紅燜廚娘》是遲來的邂逅,大概是一直從其他作家處聽過這位作者,卻始終沒有讀過她的著作,直到最近。
Thumbnail
外子離開宜蘭北上就學工作,對外婆的拿手菜念念不忘。嘗試多次無果後,於一家小吃店品嚐到外子的童年回憶「西魯肉」,外子滿足的神情中看到兩顆鑽石在其眼眶裡閃閃發亮,這就是外子朝思暮想的「家鄉味」。
Thumbnail
國際川菜權威扶霞的飲饌起點 Fuchsia Dunlop (扶霞.鄧洛普).貓頭鷹出版.三版2023/02.鍾沛君譯. 推薦給: ❦ 好奇一個英國女子為何會瘋狂愛上中國菜,自詡為四川人的人! ❦ 想透過她人視角來了解中華料理奧妙之處的人 我終於吃(看)到這本《魚翅與花椒》了!2012年初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近年來,台灣的出版社為因應或減少日本版權費的支出,熱衷投注於日文公版書(著名作家作品)的編譯,出現同一作家,出版社推出各自譯本的局面,這就給不諳日語的讀者多了比較譯本優劣的機會。在臺灣,北大路魯山人的藝術論並非主流讀物,其珍味食譜亦甚少出版,所以,出版社另闢蹊徑刊行他的美食王國圖譜,自然令美食家和日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說到食物,撇除掉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目的之外,對你來說,是否還有其他的象徵意義存在?對作者來說,食物封存的是和至親之間的美好往昔,童年母親的台菜手藝、岳母經典的江浙菜色、太太融會世界各地的多元創新料理,這些味覺經驗,連繫的是無可替代的情感。復刻記憶中的菜色,流露而出的是作者對摯愛的無盡思念。
上週六因為要處理一些事情,因此又再度去了一趟長沙。 老實說,太太本人對於辣椒料理實在是不怎麼喜歡,因此這一桌的紅色料理,單純的只是滿足老吳一個人的食慾。 但是對於熱愛吃辣食的老吳來說,每一道菜都是傑作
Thumbnail
《山家清供》原是林洪編寫的菜譜,林洪是泉州人,所以書中有不少閩菜的記載,維基上記載閩菜以鮮醇、香嫩、清淡為主,也重視刀工、講究作料,這也一一在書中有所體現,至於費勇這版本則是在原書上加譯加注,賦了更多意義的一部。
Thumbnail
書名雖然是民國太太的廚房,其實只高舉「民國太太」也不正確呢,張愛玲才不會以太太自居。
Thumbnail
跟《紅燜廚娘》是遲來的邂逅,大概是一直從其他作家處聽過這位作者,卻始終沒有讀過她的著作,直到最近。
Thumbnail
外子離開宜蘭北上就學工作,對外婆的拿手菜念念不忘。嘗試多次無果後,於一家小吃店品嚐到外子的童年回憶「西魯肉」,外子滿足的神情中看到兩顆鑽石在其眼眶裡閃閃發亮,這就是外子朝思暮想的「家鄉味」。
Thumbnail
國際川菜權威扶霞的飲饌起點 Fuchsia Dunlop (扶霞.鄧洛普).貓頭鷹出版.三版2023/02.鍾沛君譯. 推薦給: ❦ 好奇一個英國女子為何會瘋狂愛上中國菜,自詡為四川人的人! ❦ 想透過她人視角來了解中華料理奧妙之處的人 我終於吃(看)到這本《魚翅與花椒》了!2012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