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新太平山:太平山俱樂部與楓葉

2023/11/0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時序進入秋季,臺灣的各個高山地區都陸續進入楓葉季,為一整年蓊鬱的山頭增添了點橘紅色。今年的楓葉季我幸運地搶到太平山莊的一個背包客床位,於是計畫了一趟搭國光客運到太平山森林遊樂區的兩天一夜旅程。但除了飽覽高山楓葉景緻之外,曾經是臺灣三大官營林場之一的太平山也留下了豐富的林業文化資產,例如這一天來到的太平山俱樂部。

火紅的紅葉為太平山染上了秋天的氣息

火紅的紅葉為太平山染上了秋天的氣息

前往太平山

1750路太平山公車採用特別的車身彩繪

1750路太平山公車採用特別的車身彩繪

前往太平山的1750路線公車是往返園區的唯一的大眾運輸工具,每天只有一班車經由羅東,往返宜蘭與太平山,上午7:40從宜蘭出發大約2.5小時可以抵達太平山。原本興高采烈地把車票訂好,沒想到2022年第20號颱風尼莎颱風與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帶來豪大雨,聯絡蘭陽溪上游的台7線公路崩塌,連帶造成公車停駛。我一度考慮是否要自己開車經由沒有中斷的宜51線上山,所幸在出發前公路總局搶通便道,又能搭公車上太平山。

平日上山的公車在羅東出發之後,表定只會停靠三星、見晴步道口和終點太平山。公車抵達售票口之後,遊樂區的人員上車和大家收門票,接著抵達中間解說站讓大家下車休息10分鐘。中間在過去是從鳩之澤上山的索道發送點,位置大約在鳩之澤和蘭台的中間因而得名,不過現在除了一台靜態陳列的蒸汽集材機,已經看不出以前伐木時代的樣子。休息時間之後,公車便繼續開往太平山。

坐看雲起時:太平山俱樂部

太平山俱樂部是日本時代林場的聚會與旅宿空間

太平山俱樂部是日本時代林場的聚會與旅宿空間

早年太平山除了林業開發之外,登山活動也相當興盛,位於太平山聚落次高位置的原太平山俱樂部便是當時的旅宿設施之一。太平山俱樂部在戰後作為官方的招待所,過去曾經接待過總統等達官顯要,在轉型為遊樂區之後又做為接待團體旅客的房間和食堂,2005年再轉為文史館展示太平山的老照片。不過在2012年蘇拉颱風對園區造成地層滑動,讓俱樂部產生傾斜與結構損壞,林務局耗費十年的時間投入資源修復與布展後,終於在2022年9月布展完成重新對外開放,並採取時段限額與專人導覽模式維持參觀品質。

太平山俱樂部的建築大致可以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半部的建築為一層樓,內部舖有大片的榻榻米,再用日式的拉門隔出一個個空間,可以視情況彈性使用。南側的走廊在日本建築語彙中稱為「緣側」,指的是房間的拉門到屋簷下、圍繞在房屋周圍的通路,相較於地面大約有半個人的高度,又可以「雨戶」再分隔出內外。導覽員特別介紹這條緣側剛好面對著山景,透過拉門上的玻璃窗一覽無遺,令人身心舒暢起來。在拉門的旁邊還有一個小空間,可以收納木板(也就是「雨戶」),颱風來的時候可以沿著軌道推出來抵禦強風大雨,真的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空間利用巧思。

西半部的建築設有兩層樓,過去是接待重要貴賓的空間,因此不但另外設有獨立的玄關,東西兩半部的建築在平時還會以暗門與暗廊分隔,只有相關人員可以經過。在展示陳列上,園方參考戰後招待所的氛圍進行布置,像是在榻榻米上放置洋式的沙發,恰好凸顯日本人和戰後漢人對於榻榻米使用方式的不同。而在服務人員使用的空間中,策展團隊以太平山的自然史為主題,展示了日本時代植物學者撰寫出版的文獻以及相關植物標本,帶參觀者回到那個博物學興盛的年代。


由伐木聚落轉型旅宿區的新太平山

說起太平山的開發歷史可以追溯到1914年太魯閣戰爭結束,臺灣總督府統一了全島山地原住民部落後,開始針對宜蘭濁水溪(今蘭陽溪)上游森林進行資源調查,並在1916年成立營林局宜蘭出張所規劃林場經營。事業地的原住民語發音用日語表記為「ビンノフ」(音近「眠腦」),意思是茂盛的森林,後來則定名為「太平山」。其由來一說是因為五年理蕃計畫結束,天下歸於太平,另一說則認為當地自然景觀壯麗、森林資源豐富,因此取名太平山是對於國家與山脈的祝福。

沿著山坡而建的太平山聚落

沿著山坡而建的太平山聚落

現今太平山的據點是在1937年從神代山和加羅山一帶轉移過來,後者為舊太平山,前者則被稱為新太平山。新太平山聚落為現場辦公室的所在,伐木工人依著山坡形成聚落,建築一層一層地排列著,每層之間由中央樓梯串聯,道路呈現魚骨狀分布。隨著林木產量減少,太平山林場於1977年著手轉型為森林遊樂區,過去是聚落的區域被改建為旅宿區,雖然到房間得要爬一階又一階的樓梯,但平時一開放網路預約還是經常塞車。過往聚落的建築幾乎已不復見,據說只剩下員工宿舍可能還是林場時代的建築物,對公眾開放的日本時代建築物只剩下太平山俱樂部。

離開太平山俱樂部來到中央樓梯,有一座寫著「太平山原始森林公園」的牌樓,位於樓梯盡頭的是過去聚落的信仰中心──鎮安宮。鎮安宮的位置是過去的太平山神社,長長的樓梯便是神社都會有的參道,從格局來看剛剛的牌樓倒蠻像是從鳥居改造而來。戰後的國民黨政府執行相當嚴格的去神道教政策,神社被拆除改建為寺廟,祭拜的神祇也改為鄭成功。林清池前輩在《太平山開發史》一書中說明祭拜鄭成功是戰後太平山林場初任幹部們與村長的構想,希望藉由鄭成功反清復明的事蹟,來鼓勵員工團結而努力生產。


順遊步道:鐵杉林國家步道

從鎮安宮繼續往森林走,可以沿著環形的檜木原始林步道走一圈,享受沐浴在芬多精的森林浴。體力足夠的話,則可以繼續往更深山前往鐵杉林國家步道,從檜木原始林步道上的起點走到終點觀景平台的路程大約1.3公里。太平山因為地理環境因素水氣相當充足,在中午前後到觀景平台還有機會可以看見整片的雲海,也能眺望山形呈現酒桶形狀的大霸尖山。

從觀景台旁邊還有一條被稱為太加縱走的山徑,可以通往舊太平山一帶的加羅山和加羅湖。不過這條山徑的狀況仍維持相當原始的森林,如果沒有足夠的登山裝備和行前準備建議到觀景平台就可以回頭。期待未來某一天做好準備了,或許就能再從這裡出發去尋找消失在森林中的舊太平山聚落吧!


更多太平山相關:
【時光土場】羅東林鐵舊線踏查(天送埤=土場):車站篇
【時光土場】羅東林鐵舊線踏查(天送埤=土場):隧道篇
【時光土場】拜訪新太平山:太平山俱樂部與楓葉
【時光土場】迷霧森林鐵道:見晴懷古步道漫遊
【時光土場】太平山最後的運材軌道:蹦蹦車與茂興線舊線踏查

參考資料:
旅人書店,宜蘭文化俱樂部|蘭陽工業中樞地-太平山林業(上)
林清池,《太平山開發史》(1996)

探訪時間:2022.10.
完稿時間:2022.12.
本文原刊於時光土場Blogger

31會員
105內容數
隨著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本國鐵分拆民營化已超過三十年的歲月。這段期間不少國鐵時代的路線與車輛一一退場,成為我這個平成人類未曾參與到的旅行經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日本旅行,我希望能在旅途中回味那些逝去的鐵道元素,抓住過去的鐵道風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