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分心原因大不同!5個策略!幫你改善孩子的生活表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你是否有遇過這樣的狀況?每天早上光是忙著幫孩子刷牙、餵他吃早餐就要花許多時間,總是趕著出門;平時陪孩子閱讀兒童讀本時,也發現他總是無法專心。甚至是接孩子下課時,也會從與老師聊天的內容中,發現孩子上課時容易分心坐不住,連帶影響到學習進度。

當孩子容易分心,不僅在生活起居會耗費更多時間,學習也可能出現問題,使父母加倍費心。

當孩子容易分心,不僅在生活起居會耗費更多時間,學習也可能出現問題,使父母加倍費心。

你是否有遇過這樣的狀況?每天早上光是忙著幫孩子刷牙、餵他吃早餐就要花許多時間,總是趕著出門;平時陪孩子閱讀兒童讀本時,也發現他總是無法專心。甚至是接孩子下課時,也會從與老師聊天的內容中,發現孩子上課時容易分心坐不住,連帶影響到學習進度。


別讓孩子的分心影響學習與生活!

近年來,心理學上有許多對於注意力(attention)的相關研究,發現注意力不足除了可能阻礙孩子的學習,導致跟不上同儕的學習進度外,也會擾亂課堂秩序,造成孩子無法融入團體,造成老師的困擾。除此之外也容易使親子的日常教養出現摩擦


可以說在充斥著刺激與 3C 產品的現代,這樣的問題是大多數家長的困擾!

手機、短影片帶有強烈的聲光刺激,容易使孩子對於刺激較弱的生活、上課感到無聊

手機、短影片帶有強烈的聲光刺激,容易使孩子對於刺激較弱的生活、上課感到無聊

一般而言,面對孩子的分心,家長總想立刻糾正,希望狀況馬上獲得改善,但這麼做往往會適得其反。因為分心往往是一連串原因所造成的結果,而不同的原因會產生不同的分心反應,所以唯有找出分心的源頭,才能對症下藥。


孩子的表現大不同,想改善分心就得先找到源頭!

在臨床上,我們會通常將孩子的日常表現分為缺乏動機理解困難缺乏效率持續力弱以及其他表現共 5 種,而不同的表現背後也是由不同的源頭所導致。

raw-image

除此之外,通常一個孩子可能會同時有 2~3 種不同的分心源頭,而且彼此會交互影響。


例如寫作業時,因為孩子缺乏效率使花費時間較長, 導致難以保持專注、持續力弱,連帶影響後面的作業越錯越多,越寫越久,最後每次寫作業都要花費 2~3 個小時。


所以身為家長的我們,必須先正確辨別孩童不同的分心表現、並尋找到背後的源頭後,才能用正確的策略來改善孩子的分心情況。


在家中,家長可以這樣做

一般而言,家長在家中,可以依循以下表格,先試著以具體的策略對症下藥,試著改變平時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改善孩子的分心情況。

raw-image

透過專業協助,更能對症下藥!

除了在家中可以透過上述策略,進行第一步的改善外,尋求心理師的協助也是另一種有效的方法!透過專業的協助,不僅能夠更準確的分析出孩子的問題外,也能夠以系統性策略,調配出最適合的課程,提供孩子最合適的引導。

raw-image

若您也碰到這些的教養問題,歡迎透過我們,立即獲得最專業的協助!


智諭潛能發展治療所

網址:https://www.zhiyutherapy.com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科大二街49號
電話 : 03-6571550
電子信箱 : zhiyu6571550@gmail.com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包含但不限於: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親職諮詢與討論。 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立即獲得協助! 孩子都有無限的潛力,只是少了正確的方法引導,現在就讓我我們一起探索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注意力是完成任務的重要條件,特別是對於孩子的學習和專注能力。本文分析影響孩子注意力的三個主要因素:人、環境和職能。瞭解孩子的個人狀態、所處環境的干擾,以及正在進行的活動如何影響他們的專心程度,可以有助於家長和教育者制定有效的策略,幫助孩子增強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注意力是完成任務的重要條件,特別是對於孩子的學習和專注能力。本文分析影響孩子注意力的三個主要因素:人、環境和職能。瞭解孩子的個人狀態、所處環境的干擾,以及正在進行的活動如何影響他們的專心程度,可以有助於家長和教育者制定有效的策略,幫助孩子增強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