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庭教育功能喪失 教育部應規畫替代方案幫助孩子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如果你的父母是毒蟲,你在成長過程中會知道,你無法指望他們提供一切你需要的東西,但我真的很幸運,我遇到的老闆給了我所欠缺的東西。如果我的母親像我一樣幸運,我想她的人生會很不同。~崔維斯(星巴克店長)

少子化的洪流讓青少年人口近8年銳減81萬人,但少年法庭的案件不減反增,近三年,12~18歲青少年的平均年犯罪率更高達每年1萬人之多。(註1)

這讓人不禁要問,在高離婚率、高家庭教育失能率的現在,教育部能否為這類孩子規劃有效方案,讓他們能在正確的軌道上成長?

也許有人認為,要教育部為這類孩子規劃有效的政策實在是強人所難,但是,如果企業(如:星巴克)可以將一個迷途的青年帶回正軌,我們實在想不出教育部有什麼理由無法做到。

讓我們來看看星巴克崔維斯.李奇如何從一個脾氣暴躁的中輟生,蛻變為一個高情商的星巴克店長。

崔維斯生於一個父母皆嗑藥的家庭。自幼全家人在月黑風高的時候搬家是家常便飯。父母親若不是吸海洛因,就是吸安非他命。

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導致崔維斯16歲就輟學並進入工作職場。

崔維斯在職場發展得並不順利,因為他脾氣暴躁,情商很低。他經常對顧客發脾氣,也經常遲到、曠職。

他早上上班前會對著鏡子裡的自己狂吼,要自己振作一點。但是,當壓力到來,如:收銀機前隊伍排得太長、經理大聲斥責他時,他的手就會開始發抖,整個人開始無法呼吸。這種讓他感到無助的場景,讓他思考他的父母是否就是因此而吸毒?

但是,崔維斯對生活的無助因進了星巴克工作而改變,因為星巴克的課程教他如何生活、如何讓自己專心、如何準時上班,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更重要的是,星巴克的課程教他意志力。

為什麼星巴克要設計這類課程?因為他們希望,不管客人在踏入星巴克時是什麼樣的心情,皆能在員工遞咖啡和點心時感受到愉悅。

為了將星巴克塑造成一個讓客人感受到愉悅的地方,員工的情緒控管是關鍵。他們必須讓員工建立意志力的習慣迴路,幫員工設計多套應對顧客流程,教導員工如何面對壓力的轉折點,如何面對並安撫憤怒的顧客。(註2)

看到星巴克給予員工教育的成果,讓人不禁要問:如果連企業都能夠幫助低學習成就的青年走上正途,為何教育部做不到?

歸根究柢,教育部不是做不到,而是教育部的行為慣性是跟著民粹起舞,並將自己該負的責任推給第一線的教師。

如果教育部能多用「心」、用「腦」、用「教育專業」制定政策,也許,青少年的犯罪率就有下降的可能。

談到這裡,讓我不禁思考,或許,真正該去上星巴克課程的是教育部官員吧!

註1:「送個包裹拿五千!」青少年難擋誘惑犯罪率劇增 8年增47% (聯合新聞網)

註2:摘自《我們為何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第五章。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園嬿語的沙龍
104會員
202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綠園嬿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24
當大人發現孩子的價值觀錯誤時,用什麼工具導正較佳呢?就實務面,故事是很好的工具,因為人的大腦喜歡故事。當價值觀融入故事中時,能讓大腦放下戒心,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
Thumbnail
2024/06/24
當大人發現孩子的價值觀錯誤時,用什麼工具導正較佳呢?就實務面,故事是很好的工具,因為人的大腦喜歡故事。當價值觀融入故事中時,能讓大腦放下戒心,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
Thumbnail
2024/06/15
孩子未來的重要競爭力為何?答案是情商。只可惜,在許多家長的過度保護下,擁有玻璃心的孩子越來越多,情商越來越低,此狀況不管對孩子的人生或事業都十分不利。期許家長能學會放手,讓孩子一步步面對人生風浪,才能擁有好的情商和堅韌的意志。
Thumbnail
2024/06/15
孩子未來的重要競爭力為何?答案是情商。只可惜,在許多家長的過度保護下,擁有玻璃心的孩子越來越多,情商越來越低,此狀況不管對孩子的人生或事業都十分不利。期許家長能學會放手,讓孩子一步步面對人生風浪,才能擁有好的情商和堅韌的意志。
Thumbnail
2024/05/22
近幾年來,青少年自殺率逐年攀升。事實上,若青少年能自幼學習應對負面情緒的技巧,如:認知行為療法,應能有效紓解負面情緒,降低憂鬱風險和自殺率。
Thumbnail
2024/05/22
近幾年來,青少年自殺率逐年攀升。事實上,若青少年能自幼學習應對負面情緒的技巧,如:認知行為療法,應能有效紓解負面情緒,降低憂鬱風險和自殺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很多心理專業人員建議,孩子遇到這種控制慾強的家長,還是搬出去住以建立健康界限,只是部分適才適所的工作收入偏低或不穩定、加薪機會少,及租屋補助申請限制多,部分孩子擔心沒錢而不敢搬出去住;即使搬出去住,也希望多留些時間找回自我、調整身心,不急著生小孩影響生育率。 面對這種情形,您會如何優化......
Thumbnail
很多心理專業人員建議,孩子遇到這種控制慾強的家長,還是搬出去住以建立健康界限,只是部分適才適所的工作收入偏低或不穩定、加薪機會少,及租屋補助申請限制多,部分孩子擔心沒錢而不敢搬出去住;即使搬出去住,也希望多留些時間找回自我、調整身心,不急著生小孩影響生育率。 面對這種情形,您會如何優化......
Thumbnail
為什麼在少子化的潮流下,青少年的犯罪率不減反增?因為目前社會型態的改變造成家庭功能越來越弱。因此,如果教育部不努力在家庭教育下功夫,恐怕青少年的行為問題會更加嚴重。
Thumbnail
為什麼在少子化的潮流下,青少年的犯罪率不減反增?因為目前社會型態的改變造成家庭功能越來越弱。因此,如果教育部不努力在家庭教育下功夫,恐怕青少年的行為問題會更加嚴重。
Thumbnail
最近風傳媒的一篇報導指出,有錢人小孩上頂大的機率比較高。事實上,小孩能否享有好的教育,主要問題不是有錢與否,而是家庭教育和家長的心態。
Thumbnail
最近風傳媒的一篇報導指出,有錢人小孩上頂大的機率比較高。事實上,小孩能否享有好的教育,主要問題不是有錢與否,而是家庭教育和家長的心態。
Thumbnail
親愛的父母們, 當我們談到親子教養,爸爸們有時候可能會被忽視,但他們在建設愛與成長的親子世界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傳統上,我們把爸爸定位為家庭的經濟支持者,而母親負責關愛和教育。但現代社會的變遷已經改變了這種觀念,爸爸們在親子教養中的參與變得越來越關鍵。 現代爸爸不僅僅是經濟支持者,他們更是親
Thumbnail
親愛的父母們, 當我們談到親子教養,爸爸們有時候可能會被忽視,但他們在建設愛與成長的親子世界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傳統上,我們把爸爸定位為家庭的經濟支持者,而母親負責關愛和教育。但現代社會的變遷已經改變了這種觀念,爸爸們在親子教養中的參與變得越來越關鍵。 現代爸爸不僅僅是經濟支持者,他們更是親
Thumbnail
來到矯正學校的少年們,幾乎背負著不少條判決,而在目前的社會中,罪很常和惡綁在一起,罪惡感多半也藏在這群少年們的內心深處,孩子們幾乎從小在家庭、學校、社會都面臨許多挫敗或創傷經驗,潛藏內心的罪惡和羞恥感,讓他們看不見自己的好,便更努力向外追尋更大的影響力和破壞力,希望讓自己能被關注被肯定。
Thumbnail
來到矯正學校的少年們,幾乎背負著不少條判決,而在目前的社會中,罪很常和惡綁在一起,罪惡感多半也藏在這群少年們的內心深處,孩子們幾乎從小在家庭、學校、社會都面臨許多挫敗或創傷經驗,潛藏內心的罪惡和羞恥感,讓他們看不見自己的好,便更努力向外追尋更大的影響力和破壞力,希望讓自己能被關注被肯定。
Thumbnail
我重新看當年這篇心得,真的有夠羞恥的,大概是當時的狀態也不好,文筆開始進入很爛的意識流,自己都看不懂在寫什麼....... 後面有一大段抱怨童年瑣事的內容,文筆太糟糕了,只好先砍掉,剩下的還是有保留原味,再加個評語XD 2018: 書 : 教出殺人犯 / いい子に育てると犯罪者になります 教出殺人犯
Thumbnail
我重新看當年這篇心得,真的有夠羞恥的,大概是當時的狀態也不好,文筆開始進入很爛的意識流,自己都看不懂在寫什麼....... 後面有一大段抱怨童年瑣事的內容,文筆太糟糕了,只好先砍掉,剩下的還是有保留原味,再加個評語XD 2018: 書 : 教出殺人犯 / いい子に育てると犯罪者になります 教出殺人犯
Thumbnail
就像白沙媽遶境一樣,他們各自走過街頭、陌生朋友家、寄養家庭、中介教育、安置機構、少年觀護所,最終我們有幸在矯正學校相遇,這裡雖不似北港朝天宮豐盛熱鬧,且每位收容學生入校前無不感到緊張抗拒,不過相同的是,他們重新感受到家的溫暖。
Thumbnail
就像白沙媽遶境一樣,他們各自走過街頭、陌生朋友家、寄養家庭、中介教育、安置機構、少年觀護所,最終我們有幸在矯正學校相遇,這裡雖不似北港朝天宮豐盛熱鬧,且每位收容學生入校前無不感到緊張抗拒,不過相同的是,他們重新感受到家的溫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