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her Duflo 或許不是最廣為人知的諾貝獎得主,但卻是經濟學上最年輕的獲獎人,同時也是經濟學獎50年來第二位女性。
其丈夫 Abhijit Banerjee 與她共同研究與開展 J-PAL 實驗,另一位得獎者 Michael Kremer 所在的 IPA (Innovations for Poverty Action) 亦是 J-PAL 長期合作夥伴。
這兩個團體皆致力於解決貧窮。1.
Duflo 的研究主要聚焦於發展經濟學和貧困問題。
她與丈夫的兩本著作,都有被中文翻譯,即《窮人的經濟學》和《艱困時代的經濟學思考》。
以科普來說,我偏好於經濟類遠勝於其他系列,因為更平易近人且與生活相關,不會有太多如:肽類激素、原秒光脈衝之類,如同在施放不可饒恕咒的名稱。當然哪怕實際上,這些科研題目每時每刻在我們生活之中,如移動遺傳因子或端粒酶。
他們的研究方法近乎田野實驗,在貧窮地區,以實驗為基礎,觀察導致貧困的根本原因,以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議。強調以科學方法和實證為基礎的方法,以改善全球社會和經濟問題。諾貝爾獎亦表彰他們在「減輕全球貧窮」方面所提出的實驗性方案。
Duflo 早期主修歷史,後與探討貧富不均的教授 Thomas Piketty 深談後,決定轉攻應用經濟學。2.
其與丈夫創立的實證發展經濟學實驗室 J-PAL(Abdul Latif Jameel Poverty Action Lab),致力於評估和推動有效性的社會政策,特別是針對減輕貧困的問題。迄今為止,由 170 多名 J-PAL 附屬教授組成的網路已在 81 個國家開展了超過 948 項評估,涉及五大面向。
教育: 例如學校補助金、教育技術的應用、師資培訓。
健康: 評估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式、疾病防治計劃的效果,以及促進健康行為的措施。
財務包容: 微金融的影響、儲蓄和信貸計劃的效果。
勞動市場:職業培訓、就業計劃和工資政策研究。
社會保護: 現金轉移計劃、社會福利項目。
這些實驗的目的是透過實證方法評估不同政策和介入的實際效果,對發展經濟學和社會政策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們的研究顛覆了許多對窮人「理所當然」的思惟。
多數人認為貧窮的發生是當事人的懶惰、能力不足或不具備理財觀念,一如山道猴子等。
但通過實證,發現處在貧窮狀態中的人和普通人在慾望、弱點以及理性的層面上,實際差別不大。
區別在於,貧窮的境遇,導致窮人接受信息的渠道受限,無法抓住機會,並在看似微小的錯誤下,產生惡性循環,跌入萬丈深淵。
換句說話來講,貧窮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是剛好窮人活在一個「貧窮」的環境而己。在這個環境裡沒有足夠信息與思考時間,令到他們作出正確的選擇。
Duflo曾經接種疫苗問題進行研究,即使投入大量成本宣傳疫苗能夠有效的防止傳染病,窮人的接種率只有 5% 左右。
即便疫苗成本極低,大家也知道接種疫苗是好事,家長仍反應因為忙於其他緊急事務,無法帶孩子前往。3.
通過和當地村落的溝通,她後來發現,這些貧窮的家長不願意帶孩童接種,因為帶兒童至醫療機構將花費半天時間,故他們不將此事視為優先事項,因為有其他更緊急的事情。
於是,她挑選了 120 個村落進行隨機對照試驗。
其中,作為對照組的村落,完全沒有任何干預措施。部分村落提供臨時站點於村落中,另一部分村落除了提供臨時站點,還發放少量糧食扁豆。結果相較於普及率6%的對照組,移動站點組提升了3倍接種率,額外發放扁豆的組別則達到6.5倍。
甚至在發扁豆的站點,因為接種的人數夠多,將每劑疫苗須支付的醫療成本從56美元降為28美元,其中的扁豆幾乎不佔成本。
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否接種疫苗也許並不會覺得怎麼樣,為保住性命花時間等待接種也是常態。
但是,對於窮人群體而言,由於注意力有限,他們需要擁有更強的意志力,用更高昂的成本(一頓晚餐),去理解政策是否對他有利,並在身邊無人有相關經驗下,冒險嘗試。
《On a plate》的故事,或許很多人都看過。4.
窮人並非懶散或自我放逐、選擇為惡,而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受限,能承受的風險比常人還低,就本質、智慧或意志力皆與一般人無異,只是貧窮的生活讓他們不相信長期投資,並在與惡為鄰中耗損心智,只要給予一點協助,改善思維習慣,同樣能參與社會,國家也能避免平白流失人力與花費更多資源處理安置。5.
作者的兩本書,《窮人的經濟學》我認為比較平易近人些,不用太多經濟學知識也能讀,主要目的是帶大眾理解貧窮影響的思維。
《艱困時代的經濟學思考》會涉及時局、美中關係,我有點懷疑他們是拿教材擴寫的,需要有一點經濟學基礎和世界地理與政治,比較能明白他們編列順序的理由,文筆還是相當幽默逗趣,但如果有強烈政治立場則須要三思自己是否適合閱讀。
1.瑞典皇家科學院新聞稿
https://www.kva.se/en/news/ekonomipriset-2019-2/
2.Thomas Piketty對於現代資本主義的運作方式,與結論也很值得一看,但是相較於Banerjee和Duflo的著作,我認為更硬核與需要做的功課更多,他是認真想要用進700頁幫我們進行經濟社會和歷史的補課。作品為《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和《資本與意識形態》。
3.exploring-economics所提供繪圖,來源自中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4BQE3K0SQ
4.《On a plate》可自由選擇英文與中文版
https://www.rnz.co.nz/news/the-wireless/373065/the-pencilsword-on-a-plate
https://www.dadas.com.tw/ingawei/38321/
5.關於思維習慣,我會在下集陪你讀書系列中由《你可以改變別人》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