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教育體系問題與現況

更新於 2024/11/14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one has learned in school.– Albert Einstein
不興其藝,不能樂學。
無目的讀書是散步而不是進步-胡適
“Never confuse education with intelligence. You can have a PhD and still be an idiot.” - Richard Feynman
依我看來,中國的教育,不但不能救國,簡直可以亡國-胡適
教改成功了嗎?升學主義教育的反思與願景
走過20年教改的台灣,真的改變了嗎?

在開始之前,我想先問問你幾個問題


一、你在高中學習到的知識,還記得多少?

a.全部都記得 b.記得至少一半 c.記得少於一半 d.幾乎全忘了


二、若你想學一項新的知識或技能,會以什麼方式學習?

a.翻閱書本 b.手機查詢 c.思考探索 d.親身實踐


前概

距今大約100年前,義務教育的系統產生了,這個相對新穎的制度啟迪了當時人們的認知、知識與文化,也在時代演變與社會發展下產生了一系列的怪象與不適用的情形。


在近期,教育的制度其實早已被數次的質疑與討論過,但終究沒有本質上的改變,因為它非常複雜難解。


我是一名20歲的大學生,Sophi,我從國中開始質疑到整合,過了約莫6年的探索,我今天想以一名學生的角度分析,並提出教育制度的問題與現況,使其納入大眾視野之中

(主要聚焦在高中時期)



問題與現況

第一,教材選擇


共同的教育應該帶給人們基礎知識常識,但在高中的學生們在學些什麼?


蘭亭集序、散曲、史記、二項分布、三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生態系、細胞分裂...各國的地理與氣候、各國的歷史、法規和條例

https://www.learnmode.net/knowledge/version


各類的專業知識都有價值與意義,但脫離生活範圍的知識,則不適用於教育於全部的學生們,更不能夠作為常識進行教學,因為當教育脫離了學習者本身須知的與想知的內容時,則這些學習大多數在未來不構成實質意義,且無法被利用的知識終將會被忘記。


高中,這種類義務教育,最困難的就是選擇什麼成為教材,因為每名學生們已具有基本常識,在適性、喜好皆不同的情況下,學校該如何提供學生們課程?


高中生的教材,迫於實施難度並未因材施教,而是選擇了延伸既有常識,但過度的延伸會導致功能限縮,不具有實質效益,更不該被人們過度重視。



當時在高中,我時常想像,學習這些的用意是什麼,我會不會在未來能夠用到,既然大家都說用不到,那我們又為何而學?



第二,配套措施


現今大學的升學率為96.4%有五種主要的升大學的管道分別為「個人申請57.6%」、「考試分發25.7%」、「繁星推薦16.7%」、「特殊選才<1.5%」

https://myfutureclass.com/108-multiple-entrance

https://udn.com/news/story/6925/6756947

除了特殊選材外,其他管道都以成績作為主要指標進行篩選



高中在配套安排上有一個邏輯謬誤,教育體系讓學生們在三年中注重學習和考試,令學生無法完成自我探索與職業認識;然而在大考結束後,學生卻要面對畢生的志向選擇,這個邏輯衝突是非常明顯的。


現今,許多學生還迷迷糊糊地便進入了大學,進入了四年的職業搖籃,獲得一技之長;但倘若這一技之長在未來無法使用,則是四年的時間、精力與資源的浪費。

(畢竟大多數人們進入大學就是為了找工作方便)


根據求職網調查顯示
54.6%的大學生表示選錯科系
68%的工作者表示做非所學

https://www.yes123.com.tw/admin/white_paper/article.asp?id=20200723162136


作為一個大學升學率接近100%的社會而言,這個教育系統的良率是非常低的

這些數字,是作為政府與教育部需要看到並重視的。



第三,社會風氣

前情提要 : 升學主義下的反思與願景

現在社會正在經歷一場轉變,評量方式從制式化考試分數跳脫至更多面向的表現和能力

升大學參考的指標,也從全科分數轉向成所選定科目成績,職場注重的也漸漸不再只有學歷,而是更多元的成就與經歷。


新創的108課綱制度,也已邁入第四年


我是當時的新制度火車頭,雖然整體風氣沒有太多變化,但我相信是在往好的方向前進的,也謝謝你們的服務。


升學主義

以上提出的不合理的現象皆能歸咎於升學主義


在過度競爭和時代發展下,教學內容變得更縮限,更不具團體授課的效益,功能也更限縮,考試更刁鑽,學生也以應試為目標學習;在大學廣設的情況下,所有學生擠進大學


學歷在先前之所以能夠判斷人的高低,是因為當時尚未廣設大學,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才很稀少,而能進入的都是大學的都是菁英


但現在不是如此了,政府現在應該更重視社會中的【產業平衡】,而非讓學生們認為只要升學就能有成功與勝利的人生,因為時至今日,升學並非成功的保證。


隨著少子化併校、大學廣設,人人都有大學可以讀的今天,升學主義其實早就不適用了但卻依然地正在被推崇著。


我想問,所謂的頂尖大學與低端大學,它教育學生的知識,難道會有分級嗎?

將學習的場域進行高低分級,這意思是知識有高低之分嗎?


即便擁有著同樣的知識、科系,卻僅因為大學校名的不同,使人們有了價值觀上的差異


升學主義的後患(based from me)


世界在近50年內經歷了大幅度的改變,網路資訊來臨之後,知識唾手可得;未來人們對聰明的定義與看法必然會出現改變,只是時間問題


當學生無法應付大量的書本和刁鑽的試題,學生們發現最佳的應付方式就是靠背誦

在過去,能夠引述書中知識,能夠被認定為聰明;可在教育普及化、網路普及、AI的未來到來時,現代人們需要具備更多面的【開創能力】而非單一的【學習能力】


人們對教育、對學習的實施方式到另時也會需要不小程度的改變,這是必然。


背誦不能長久使用,更不是真正理解知識的正確方式,它只是在團體授課下由於無法帶領每位學童理解知識,急而滿足考試的手段罷了。


現今人們盲目的推崇升學,使學生過勞、習慣了背誦,校名的價值與他們的努力將隨著少子化的併校而消失;這其中,損失的是學生們創造的能力,職業的認識,自我的認識,也或多或少的阻止了學生們進行觀察、假設、應證的機會,拓展人類知識版圖的機會,伴隨著大量普及的實施方式,和AI時代的到來


這不禁讓我想像了未來,也曾感到或多或少的難過與瀕臨抓狂。


總結

義務教育,從十五歲結束,而大學從十八歲開始;在間隔的這三年之中,學生們的在忙些什麼?他們並沒有學會什麼,也沒有時間去知悉有價值的事物,但他們十分的忙碌,並壓力龐大。

他們拼命記下知識,搶著獲得第一名進入大學,被灌輸著升上大學、考上頂大就能夠獲得成功的人生;如此拚命、如此努力,他們卻不清楚自己的志向,相信著讀書帶來的安全感能夠解決一切,但事實是否如此?


此刻,或許就是如此吧。



後記


我很希望我能夠一炮而紅,因為我對我所想與所講的話有一定程度的自信與正確性

但現實有時很殘酷,哈哈


+

在我高中時期有做了一個專題,是在探討台灣與芬蘭教育的差異

當時設立了一個問卷調查,總共有172名的學生參與,詢問對於教育環境,他們的狀況與看法,如果這篇文反應不錯,我可以再發上來給大家直接看數字最快最直接。


以上,我是Sophi,潛力無限,經歷不少苦難,要浮出水面了。

avatar-img
2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1. 誤解Abduction與其他推理方法的區別 - 在台灣,Abduction通常被翻譯為「溯因推理」,是基於事實回溯出背後可能的原因,以找到最佳解釋「事情發生背後機制」的過程。然而,許多學生誤以為Abduction僅僅是「發想法」,未能理解其實質是提出假說並尋找證據驗證。 - 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份必修課程的期末報告,選擇了一篇關於台灣教育體系下電競制度和選手生涯規劃的論文進行討論。該篇論文有電子全文,在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網站都能找到資料,可以多多利用。最後提到了新北電競基地提供的免費課程和活動,有興趣請見粉專。
Thumbnail
在我無意見看見網路上有人討論三模的國文寫作時,讓我特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題目設計更是引人入勝。首題以一場關於失敗實驗的小遊戲為核心,讓我不禁反思,為何台灣的學生在全球範疇中展現最高的「害怕失敗」指數?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胡適:依我看來,中國的教育,不但不能救國,簡直可以亡國 ~愛因斯坦: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 教育的制度 早已被數次的質疑與討論過,但終究沒有本質上的改變,因為它非常複雜難解 那是什麼樣的問題與狀況,才會使人們不斷出現批判卻不被改善?
Thumbnail
臺灣媒體的下限能有多低 前幾天看了 Youtuber, 錫蘭Ceylan 的影片標題「為台灣媒體的下限能有多低?」我之前從來沒看過他的影片,也沒有看台灣媒體寫他的文章,看完後覺得他講話很有條理,邏輯也很清晰,一一回擊並解析了媒體對他與其他網紅如何的斷章取義、標題殺人,三個月前我也寫過要對網路上的資
Thumbnail
臺灣教育體制中,高中生在不了解自己的興趣的情況下,往往只為了升學而考取一所大學。 不管是高中老師還是家長,都不斷的告知自己的孩子,你要把分數考高,才能選擇自己想要的學校。 但在學測或指考結束後,孩子們就要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想好決定自己未來一生的學校與科系。
Thumbnail
  我是一名來自新竹的台灣高三生,目前正在為指考做出最後一搏,但是每當看到選物中晦澀難懂的符號,我都只能氣得直剁腳,然而真正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三年前那段不忍回首的回憶...   由於我基測的失利,軍人家庭出身的父親氣得不可接受,母親也是掩面痛哭,當時仍就讀初中的我心中不由得感到自卑,因此高中奮
Thumbnail
這些學生申請自學之後,如果遇到經費的問題,如何解決? 他們這幾個家庭真正經濟比較有難題的只有汪汪。他們經濟上比我都還要富裕哈哈。 汪汪來講的話真的沒有(經費問題),汪汪我們用共享資源來處理,剛好有老師會彈琴願意分享,其他要學的東西剛好不太需要用到錢。 阿嘉(繼父是計程車司機,媽媽開卡拉OK)的話就需
Thumbnail
108課綱的初衷是讓學生有更多元化的學習選擇,適性發展自己的興趣;實際上,卻產生了諸多問題,帶個為一次看完問題背後的問題。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1. 誤解Abduction與其他推理方法的區別 - 在台灣,Abduction通常被翻譯為「溯因推理」,是基於事實回溯出背後可能的原因,以找到最佳解釋「事情發生背後機制」的過程。然而,許多學生誤以為Abduction僅僅是「發想法」,未能理解其實質是提出假說並尋找證據驗證。 - 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份必修課程的期末報告,選擇了一篇關於台灣教育體系下電競制度和選手生涯規劃的論文進行討論。該篇論文有電子全文,在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網站都能找到資料,可以多多利用。最後提到了新北電競基地提供的免費課程和活動,有興趣請見粉專。
Thumbnail
在我無意見看見網路上有人討論三模的國文寫作時,讓我特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題目設計更是引人入勝。首題以一場關於失敗實驗的小遊戲為核心,讓我不禁反思,為何台灣的學生在全球範疇中展現最高的「害怕失敗」指數?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胡適:依我看來,中國的教育,不但不能救國,簡直可以亡國 ~愛因斯坦: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 教育的制度 早已被數次的質疑與討論過,但終究沒有本質上的改變,因為它非常複雜難解 那是什麼樣的問題與狀況,才會使人們不斷出現批判卻不被改善?
Thumbnail
臺灣媒體的下限能有多低 前幾天看了 Youtuber, 錫蘭Ceylan 的影片標題「為台灣媒體的下限能有多低?」我之前從來沒看過他的影片,也沒有看台灣媒體寫他的文章,看完後覺得他講話很有條理,邏輯也很清晰,一一回擊並解析了媒體對他與其他網紅如何的斷章取義、標題殺人,三個月前我也寫過要對網路上的資
Thumbnail
臺灣教育體制中,高中生在不了解自己的興趣的情況下,往往只為了升學而考取一所大學。 不管是高中老師還是家長,都不斷的告知自己的孩子,你要把分數考高,才能選擇自己想要的學校。 但在學測或指考結束後,孩子們就要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想好決定自己未來一生的學校與科系。
Thumbnail
  我是一名來自新竹的台灣高三生,目前正在為指考做出最後一搏,但是每當看到選物中晦澀難懂的符號,我都只能氣得直剁腳,然而真正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三年前那段不忍回首的回憶...   由於我基測的失利,軍人家庭出身的父親氣得不可接受,母親也是掩面痛哭,當時仍就讀初中的我心中不由得感到自卑,因此高中奮
Thumbnail
這些學生申請自學之後,如果遇到經費的問題,如何解決? 他們這幾個家庭真正經濟比較有難題的只有汪汪。他們經濟上比我都還要富裕哈哈。 汪汪來講的話真的沒有(經費問題),汪汪我們用共享資源來處理,剛好有老師會彈琴願意分享,其他要學的東西剛好不太需要用到錢。 阿嘉(繼父是計程車司機,媽媽開卡拉OK)的話就需
Thumbnail
108課綱的初衷是讓學生有更多元化的學習選擇,適性發展自己的興趣;實際上,卻產生了諸多問題,帶個為一次看完問題背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