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B選項》:面對失親後的悲傷與重生

2023/11/1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擁抱B選項》的主筆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是一名普世價值中的女強人,是FACEBOOK的執行長。然而,她無法掌控她的摯愛的死亡:丈夫突然心臟病發身亡。

本書的內容,即是她如何在這樣的驚愕與悲傷中,帶著兩名稚子(5歲和7歲),走出傷痛,重新開始。當她痛哭著說想要丈夫在身旁,朋友說,「A選項已經不存在了,就從B選項開始吧!」

新家規:尊重自己的感受、學會感激

雪柔遇到如此重大的打擊,第一個新的家規是和孩子約法三章:尊重自己的感受。想哭的時候就要找個地方好好的哭一頓,不要憋著,不要壓抑。開會開到一半、上課上到一半,需要哭的時候,就去專門的地方流淚。

第二個新家規是分享感激的事情。雪柔不希望他們每天都活在負面的氛圍裡,因此要開始分享感激的事情,大大小小的都可以。

裡面有一個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有一晚是返校之夜,當雪柔焦慮著到底要去女兒的教室還是兒子的教室(以前都是和先生一人去一邊),她接到醫生的電話,她的乳房有黑點需要檢查。那晚她無法面對兒女,她說不出你們喪父後,現在也可能喪母。晚上雪柔的母親陪她禱告,她請母親重複其中幾句話好幾次。次日她做了檢查,是假陽性,她是健康的。她說她之前有多悲傷,現在就有多感激自己能活下來。

「我學到當人生將你拖向水底,你可以奮力一蹬,破出水面,再次呼吸

除掉阻礙復原的3個P

人在遇到失去或痛苦事件的時候,有三個P會阻礙人復原:

1.    問題個人化(personalization):認為都是自己的錯。

2.    普遍性(pervasiveness):認為生活各個層面都會受影響。

3.    永久性(permanence):認為事情造成的衝擊永久持續。

雪柔起初也陷入了這三個陷阱,認為丈夫過世是自己的錯,是自己沒有逼他照顧好健康,認為生活每一個環節都糟糕了,認為永遠都不可能好了。

但雪柔漸漸發現,經歷負面打擊的時候,會高估事情的負面影響。在一開始的階段也許無法脫離陷阱,但雪柔周遭有一個很好的扶持系統,她身邊的人非常愛她、幫助她重新思考:這件事情看起來糟糕,但都是可以復原的。

對「韌性」的追求:如何忍受痛苦?

失去丈夫的雪柔,第一時間打電話給13歲時母親自殺的閨密,請求她說「你的孩子會沒事的。」她太擔心自己的孩子了。但是,大數據顯示,孩子的韌性很強。

韌性十足的孩子有一些共通點:他們感覺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並知道如何從失敗中學習,覺得自己很重要,知道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強項。雪柔知道孩子的可塑性很高,她必須要在能努力的方向努力,例如,讓孩子覺得自己很重要。比如說,求助是建立韌性的核心之一。當孩子可以自在地求助時,表示他們知道自己 很重要。

除了這些特點之外,還要懷抱「希望」。發生空難而倖存的人們,面對被放棄搜救的消息,他們沒有放棄希望。即使是最後過世的那些人,也沒有放棄希望。對未來的想像,會幫助人們忍受現在的痛苦。

「幽默」也能提升韌性,在手術前觀賞喜劇的病患,對止痛藥的要求會少25%。能共同歡笑的伴侶比較可能維繫婚姻。從生理上來看,幽默會降低心跳速率,並放鬆我們的肌肉。

如何維繫有韌性的婚姻關係

在長期的愛情中建立韌性的關鍵是:注意和另一半的互動。有一個實驗,心理學家預測哪些夫妻會在未來六年離婚時,達到83%的正確率。關鍵就在於夫妻間的談話通常都從「吸引對方注意」開始。86%的夫妻互動時會轉向彼此,他們在六年內還在一起,而六年間離婚的夫婦只有33%的時候會轉向彼此。

「大多數夫妻爭吵的原因都不是金錢或性,而是沒有回應對方設法連結感情的邀請。」

讀後感

本書和市面上的心靈雞湯有些不同。市面上的書作者多半是專家,引的是別人的例子,而本書的作者雪柔寫的是親身經歷,以自身的經驗,分享了許多增加韌性的方法,以及她如何應用這些方式來度過悲傷。

同樣作為2個幼兒的媽媽,當讀到她形容自己和兩個孩子如何哭天搶地的過程,以及精神如何恍惚、難以接近再也沒有丈夫的床舖等畫面,我忍不住也流淚了。雪柔能當上臉書的執行長,顯然不是什麼柔弱的女人,但這些都是外在的。妻子失去丈夫、稚子失去父親,家庭失去支柱,年紀輕輕就成了孤兒寡母,沒有經歷的人真的很難想像那是怎樣的難關。

我也曾多次想像,無所不能的丈夫如果發生事故,我會如何面對?但其實人的韌性比想像中堅強,潛力也是很大的。曾經我也一度以為,若先生不在家,我是無法一打二的。但當先生確診、多日無法行動時,我拖著剛退燒的身體,仍能居家辦公、打理三餐,並照顧兩個幼兒,和包辦所有家務。

當然,我們不希望發生不幸的事情,使我們必須獨自面對。但讀了這本書之後,更加認識到人生的無常,以及從平日就要增加韌性的必要。願神祝福雪柔和她身邊的人!

 

36會員
43內容數
教育的目標是什麼?人人都有資格講教育,人人也都能講得好,但是否都能貫徹始終、達成目的?我認為教育是讓下一代的心中有這些美好的事物:「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反對。」(加拉太5章22-23節)。為達目標,我們學習、刻苦、忍耐、溫柔。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