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羅泰雅族的遷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整理自頂定牧師口述

我們如何在這個部落安身立命呢?其實他不只是有法則,他是有生活定律在的。而且這個生活定律,就是我們講的gaga。很多人都講規範,我覺得規範並沒有辦 法敘述gaga的精神。gaga的精神,我用兩個主要的核心,一個就是依據,第二個就是長者或者是耆老的智慧的傳承。這兩個東西其實維繫整個泰雅族。不管你是從後山遷徙到那羅,或者是日據時代,被日本人遷到那羅居住的。

 

我們最先到那羅的社群,大概是邱家,然後是李家、謝家,之後是葉家。基本上是日本人從玉峰遷徙下來到那羅的。因為邱家的他們的血統比較屬於強悍的一個社群,我們講的斯納基,那我們是馬里光。馬里光是泰雅族社群裡面比較柔和的民族,那比較強悍的大概就是我們這邊三部落,跟張家這邊四部落就比較強悍一點。這個其實是跟他的民族性有關。所以他們來的時候,不太受日本人的教育。日本要有一批人來帶動整個那羅所有農耕事務的開發或者是教導,所以他拉了一批比較聽話的,就是願意去學這些技術的部落社群。所以一開始在那羅開始蓋那個石頭屋,石頭屋只有我們馬里光才有。然後日本人教我們挖田、種稻,以及水田的製作。這些都是日本人用皇民化的做法,來教導我們後來進到那羅的這一批人。

 

其實現在梯田還在,學校上方都還有。我們的梯田不大,不會像我們竹東以南,台中那邊那個梯田,他們那個要大器具才能夠耕作的。我們的梯田是一個人就可以耕作的,你從山壁插秧,插完已經是懸崖了,我們的梯田的特色是長而窄。我們依據土地的坡度來製作水田。很遺憾的,我們這邊最漂亮的應該是學校對面五部落的梯田,但是整個河床都已經被賣掉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周麗華的沙龍
1會員
81內容數
聽見-原鄉部落將邀請新竹縣尖石鄉那羅部落的耆老談談泰雅先人的生活智慧,包括食物、穿著、房子、交通演變、娛樂、水電等,取法自然的方法。此外,也會談談在地特色的植物、動物、地理景觀、風俗民情、教會信仰等,以及對土石流、祭典、喝酒文化、殺豬文化、族語傳承的看法。歡迎對原民文化、部落發展有興趣的人收看!
周麗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05
整理自美春口述       在傳統泰雅文化中,在提親或是感恩節才會喝酒,現在的喝酒文化已經看不到泰雅的文化之美了。我小的時候在拉拉山,18歲以前沒有看過喝酒的人。18年歲以後商店越來越多,因為水蜜桃產業帶動觀光,大家生活越來越好,有的人很勤勞,但是也有的人很懶惰,只在家裡喝酒。18歲左右,喝
2023/12/05
整理自美春口述       在傳統泰雅文化中,在提親或是感恩節才會喝酒,現在的喝酒文化已經看不到泰雅的文化之美了。我小的時候在拉拉山,18歲以前沒有看過喝酒的人。18年歲以後商店越來越多,因為水蜜桃產業帶動觀光,大家生活越來越好,有的人很勤勞,但是也有的人很懶惰,只在家裡喝酒。18歲左右,喝
2023/12/05
整理自美春奶奶口述     民國72年我嫁到那羅來,那時候一部落只有一個人當警察,一個人當牧師,其他的男人都是挖煤礦的,沒有人在種植東西。那時候的飯食跟現在差不多,而且雜貨店就在家旁邊,可以買東西,大家都用瓦斯煮東西。那時候學生比較多,大概有100到300人。我先生總共做了11年的挖礦工作,他們已
2023/12/05
整理自美春奶奶口述     民國72年我嫁到那羅來,那時候一部落只有一個人當警察,一個人當牧師,其他的男人都是挖煤礦的,沒有人在種植東西。那時候的飯食跟現在差不多,而且雜貨店就在家旁邊,可以買東西,大家都用瓦斯煮東西。那時候學生比較多,大概有100到300人。我先生總共做了11年的挖礦工作,他們已
2023/12/05
整理自美春奶奶口述     我是桃園復興鄉拉拉山的泰雅族人,在那邊居住了27年。我的家鄉是高山,平坦的地方不多。媽媽非常勤勞,有種玉米、地瓜、芋頭和小米等等。我們的主食就是這些。小米的品種有黏性的也有沒有黏性的,顏色有白色、黃色的還有一種紅色的。媽媽烹調小米的方式,可以做主食以及點心。另外一個主食
2023/12/05
整理自美春奶奶口述     我是桃園復興鄉拉拉山的泰雅族人,在那邊居住了27年。我的家鄉是高山,平坦的地方不多。媽媽非常勤勞,有種玉米、地瓜、芋頭和小米等等。我們的主食就是這些。小米的品種有黏性的也有沒有黏性的,顏色有白色、黃色的還有一種紅色的。媽媽烹調小米的方式,可以做主食以及點心。另外一個主食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它的特殊之處,正是它毫不特殊,你大可說資本主義摧毀傳統人文價值,也能描述臭白浪流弊汙染泰雅族的文化精神,但說到底,就是一些人,共同生活的剪影罷了。
Thumbnail
它的特殊之處,正是它毫不特殊,你大可說資本主義摧毀傳統人文價值,也能描述臭白浪流弊汙染泰雅族的文化精神,但說到底,就是一些人,共同生活的剪影罷了。
Thumbnail
我們如何在這個部落安身立命呢?其實他不只是有法則,他是有生活定律在的。而且這個生活定律,就是我們講的gaga。
Thumbnail
我們如何在這個部落安身立命呢?其實他不只是有法則,他是有生活定律在的。而且這個生活定律,就是我們講的gaga。
Thumbnail
「這些歷史因由我都聽過了,那幾張老照片也看過了」 在山下部落聽kaka Sra對於七腳川事件的簡報時,是一個自屏東長途拔涉的燠熱午後,我打起精神坐正,想聽事件後裔的當代文化工作者,會怎麼談論這個「事件」。 哥哥講七腳川的脈絡,從清代的加禮宛事件談起,談到對噶瑪蘭、對薩奇萊雅的抱歉,談到原諒和選擇
Thumbnail
「這些歷史因由我都聽過了,那幾張老照片也看過了」 在山下部落聽kaka Sra對於七腳川事件的簡報時,是一個自屏東長途拔涉的燠熱午後,我打起精神坐正,想聽事件後裔的當代文化工作者,會怎麼談論這個「事件」。 哥哥講七腳川的脈絡,從清代的加禮宛事件談起,談到對噶瑪蘭、對薩奇萊雅的抱歉,談到原諒和選擇
Thumbnail
《不一樣的月光》像是遷徙的回流、鮭魚的返鄉 ,找回朝向故土的路是值得慶祝的成果,然而地理上的回歸卻還遠不及精神上越拉越遠的距離。藉由十年後的《哈勇家》導演拋出的問題是:即使回到了荒煙蔓草的祖居地,但因為現代社會入侵而造成的心靈出走又該如何安歸?
Thumbnail
《不一樣的月光》像是遷徙的回流、鮭魚的返鄉 ,找回朝向故土的路是值得慶祝的成果,然而地理上的回歸卻還遠不及精神上越拉越遠的距離。藉由十年後的《哈勇家》導演拋出的問題是:即使回到了荒煙蔓草的祖居地,但因為現代社會入侵而造成的心靈出走又該如何安歸?
Thumbnail
那個面對無情現實,壓力如雪一般降落,卻總是靠著GAGA相互支撐的《哈勇家》
Thumbnail
那個面對無情現實,壓力如雪一般降落,卻總是靠著GAGA相互支撐的《哈勇家》
Thumbnail
獲得2022金馬獎六項提名的電影《哈勇家》,是以生活在高山泰雅族,三代同堂哈勇一家人的故事。剛從紐西蘭打工回家的阿莉,就遇上家中土地所有權不公的問題,父親巴尚決定參選鄉長討回公道,動員全家人,但大筆的選戰開銷卻讓家庭關係越發緊繃,甚至無法團結,而到選舉過了結果出來後,一家人的感情又該何去何從?
Thumbnail
獲得2022金馬獎六項提名的電影《哈勇家》,是以生活在高山泰雅族,三代同堂哈勇一家人的故事。剛從紐西蘭打工回家的阿莉,就遇上家中土地所有權不公的問題,父親巴尚決定參選鄉長討回公道,動員全家人,但大筆的選戰開銷卻讓家庭關係越發緊繃,甚至無法團結,而到選舉過了結果出來後,一家人的感情又該何去何從?
Thumbnail
淺談:臺灣 #泰雅族 # --織布、靈魂登上彩虹橋 泰雅婦女說:「把生命織在裏面」,這是深泛於泰雅族人間的榮耀。廣探臺灣原住民中,泰雅族是被多數公認織布技術相當精湛的族群。
Thumbnail
淺談:臺灣 #泰雅族 # --織布、靈魂登上彩虹橋 泰雅婦女說:「把生命織在裏面」,這是深泛於泰雅族人間的榮耀。廣探臺灣原住民中,泰雅族是被多數公認織布技術相當精湛的族群。
Thumbnail
 事件的非恆常性,僅管帶來了痛苦的體現,但這個烙印在身體上的轉變——從織布的身體轉為外出捕殺的身體,僅管貌似搖動了舊有的傳統性別分野,但這個「搖動」,亦即因事件而導致開啟了這個鬆動的「時機」,是否能成為「從此改變傳統規範」、成為真正能體現在後代身上,而不只是在「時機」過後便又消逝的「搖動」
Thumbnail
 事件的非恆常性,僅管帶來了痛苦的體現,但這個烙印在身體上的轉變——從織布的身體轉為外出捕殺的身體,僅管貌似搖動了舊有的傳統性別分野,但這個「搖動」,亦即因事件而導致開啟了這個鬆動的「時機」,是否能成為「從此改變傳統規範」、成為真正能體現在後代身上,而不只是在「時機」過後便又消逝的「搖動」
Thumbnail
2014年11月30號是我第一天到山上野桐工坊工作的日子 很清楚那天上午,我姐跟姊夫開著車跟在我機車後面,來到我山上住的房子,那是一間很破舊的房子,兩層樓,那是工坊幫我們外地人找到的租屋處(是的,當時在山上還是得付房租的,一個月好像兩千還兩千五?),距離上班地點走路只要一分鐘,那是部落村民的一間舊房
Thumbnail
2014年11月30號是我第一天到山上野桐工坊工作的日子 很清楚那天上午,我姐跟姊夫開著車跟在我機車後面,來到我山上住的房子,那是一間很破舊的房子,兩層樓,那是工坊幫我們外地人找到的租屋處(是的,當時在山上還是得付房租的,一個月好像兩千還兩千五?),距離上班地點走路只要一分鐘,那是部落村民的一間舊房
Thumbnail
播種祭這天族人得比太陽還早起,在天光朦朧之時,就叫醒小孩一起來到田地裡,墾地、鬆土、然後播下稻種。這些稻種是陸生旱稻而非水稻。老人家說播種就是要小孩子(還尚未抽過煙的)一起參與,有孩子們歡笑繃跳的土床上稻種才長得好,而大人們親自拉著孩童的手,一起將掌上的種粒播進耙鬆的泥土縫隙裡,也有教育幼苗的意思
Thumbnail
播種祭這天族人得比太陽還早起,在天光朦朧之時,就叫醒小孩一起來到田地裡,墾地、鬆土、然後播下稻種。這些稻種是陸生旱稻而非水稻。老人家說播種就是要小孩子(還尚未抽過煙的)一起參與,有孩子們歡笑繃跳的土床上稻種才長得好,而大人們親自拉著孩童的手,一起將掌上的種粒播進耙鬆的泥土縫隙裡,也有教育幼苗的意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