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堂課人、事、 時、地、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第二堂課結束後,主講者發了一張邀請卡,邀請每個孩子到地震公園野餐,並且請每個孩子帶上邀請函到公園。

raw-image

『人、事、 時、地、物』,建立孩子對事物的關聯性,主講者利用邀請函的內容,讓孩子建立『人、事、 時、地、物』,人-自己、事-野餐、時-112/11/26、地-地點、物-野餐物品,後來也運用各式邀請函及描述事件內容,讓孩子們增加對事物關聯性

raw-image

一、在家時

1.一同閱讀時,可以請孩子尋找,『人、事、 時、地、物』相關內容,在一起去討論,讓孩子在閱讀過程中,習慣去尋找閱讀內容之關鍵字,了解讀本文章內容重點和主要內容是什麼。延伸討論題,例如『澎湖群島是台灣最大的離島』,他是用什麼標準去判定??因為條件本身如此,大部分島上居民是如何維持生活??島上的建築物容易有什麼情況發生??是為什麼??

2.要做旅遊準備時,讓孩子思考要做什麼?和A阿姨出去,我們大概要準備什麼?但是和B阿姨出去我們又要準備什麼?為什麼會有落差?是因為人物不同、事件不同或是地點不同?

在我們家裡,有三個姊妹,各自生下2個寶貝年齡差距不大,然而每個人性格不一樣,做事情謹慎度也不一樣,像是大姊比較散漫,容易忘東忘西,二姊會直接請孩子們自己準備事物,三妹本人我,會直接幫孩子做好,再用嘴巴提醒。孩子們就會記得跟誰誰出去要準備什麼,要注意什麼,跟哪個阿姨可以偷懶又能出去玩。

二、外出時

1.帶孩子去公園玩,讓他們思考A公園、B公園、C公園哪裡不一樣?相同地方又是哪裡?

我很常帶孩子到公園去玩,他們都可以知道哪個公園有盪鞦韆、好玩溜滑梯、沙坑等等,然而也知道哪個廁所位置及乾淨程度,我們需要多帶孩子走到戶外及習慣跟他們說明每個地方的不一樣之處,一次兩次他們就會習慣自己去觀察周圍事物。

2.為什麼一罐礦泉水,大賣場、7-11和登山步道上購買的價格會有不同??

這是我欠缺的部分,應該教導孩子慢慢去比價,因為地點關係,所以商品價格會有所差異。

『人、事、 時、地、物』主題為讓小朋友了解敘述內容重點拆解,了解其內容後,可帶孩子思考,形成原因背後之因素及條件,讓孩子了解用意。

提供以下YT影片:十年的一次偶遇,改變西藏女還一生,和孩子一起討論情境當下她做了什麼努力,形成原因及結果。在某個時間點遇到導演帶她去看西藏以外的事物,改變了他返回家鄉對事物的改變,帶入『人、事、 時、地、物』帶領孩子們去探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親子邏輯思維共學之路的沙龍
10會員
42內容數
親子生活花絮,歷歷如在眼前,慢慢寫下寶貴親子相處花絮
2025/02/28
這次的主題是讓孩子規劃自己的早晚餐並且自己做,對於家長來說,是非常的大的挑戰,在過程中要等待孩子,大人又不能插手,但又要教導,是非常耗時且考驗家長的耐性,還要接受孩子把環境搞得慘不忍睹,雖然讓孩子們自己整理,但最後還是必須自己清理(對於有再下廚的家長們應該可以很有畫面)。在過程中,我們
Thumbnail
2025/02/28
這次的主題是讓孩子規劃自己的早晚餐並且自己做,對於家長來說,是非常的大的挑戰,在過程中要等待孩子,大人又不能插手,但又要教導,是非常耗時且考驗家長的耐性,還要接受孩子把環境搞得慘不忍睹,雖然讓孩子們自己整理,但最後還是必須自己清理(對於有再下廚的家長們應該可以很有畫面)。在過程中,我們
Thumbnail
2024/11/30
每個人的人生會遇到許多問題,從一開始出生嬰兒期所面對的基本生理需求和發展挑戰,到了不同年紀遇到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法都需要更多新技能和不同的思考方式來解決問題。
Thumbnail
2024/11/30
每個人的人生會遇到許多問題,從一開始出生嬰兒期所面對的基本生理需求和發展挑戰,到了不同年紀遇到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法都需要更多新技能和不同的思考方式來解決問題。
Thumbnail
2024/11/18
探討瞭如何透過社會案例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描述影片中的情境,主講者引導孩子思考不同處理方式的選擇,包括面對問題、抱怨或等待他人行動。文章強調了學會處理問題的重要性,以及積極面對問題能帶來的成長,並鼓勵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技能。
Thumbnail
2024/11/18
探討瞭如何透過社會案例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描述影片中的情境,主講者引導孩子思考不同處理方式的選擇,包括面對問題、抱怨或等待他人行動。文章強調了學會處理問題的重要性,以及積極面對問題能帶來的成長,並鼓勵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技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事、 時、地、物』主題為讓小朋友了解敘述內容重點拆解,了解其內容後,可帶孩子思考,形成原因背後之因素及條件,讓孩子了解用意。
Thumbnail
『人、事、 時、地、物』主題為讓小朋友了解敘述內容重點拆解,了解其內容後,可帶孩子思考,形成原因背後之因素及條件,讓孩子了解用意。
Thumbnail
郭老師跟孩子們在基地附近的古道講解著環境,孩子們專注的眼神,真是令人欣賞,大大小小不畏風雨,穿上雨衣、雨鞋,就能自在的在自然環境中探索。
Thumbnail
郭老師跟孩子們在基地附近的古道講解著環境,孩子們專注的眼神,真是令人欣賞,大大小小不畏風雨,穿上雨衣、雨鞋,就能自在的在自然環境中探索。
Thumbnail
一路以來,團體日依著孩子的狀態不斷地調整,從一個老大,到探險隊夥伴們的出現,再到現在「雙老大制」! 當老大從一位變兩位,並不代表工作可以分擔一半,反倒是因為權責相等,需要花更多時間和另一位老大進行溝通協調。 ​ 除此之外,比較熟悉團體日運作的小組還讓他們抽一個專屬的「特殊任務」。
Thumbnail
一路以來,團體日依著孩子的狀態不斷地調整,從一個老大,到探險隊夥伴們的出現,再到現在「雙老大制」! 當老大從一位變兩位,並不代表工作可以分擔一半,反倒是因為權責相等,需要花更多時間和另一位老大進行溝通協調。 ​ 除此之外,比較熟悉團體日運作的小組還讓他們抽一個專屬的「特殊任務」。
Thumbnail
當大人擁有一對一的場合,卻不經意間以「說教」形式,來講述如此任重道遠的提示時,開口前若能先稍加了解對方的背景與經歷,或許才會讓對話更具意義。否則直接以籠統或教條式的說法來涵蓋一些概念,不僅說服力不夠,也會適得其反。立論基礎要能巧妙融入生活,不做過多抽象言喻,只須讓孩子真誠感受再循著順水推舟力道達成。
Thumbnail
當大人擁有一對一的場合,卻不經意間以「說教」形式,來講述如此任重道遠的提示時,開口前若能先稍加了解對方的背景與經歷,或許才會讓對話更具意義。否則直接以籠統或教條式的說法來涵蓋一些概念,不僅說服力不夠,也會適得其反。立論基礎要能巧妙融入生活,不做過多抽象言喻,只須讓孩子真誠感受再循著順水推舟力道達成。
Thumbnail
每當跟身邊的人分享自己帶著一、二年級的孩子一起走進田野上土地課時,許多朋友的回應都是:「他們年紀這麼小,真的學得到東西嗎?」 一開始,這樣的擔心,也曾存在在自己的心裡。直到後來,孩子們用行動展現了學習的主動性。
Thumbnail
每當跟身邊的人分享自己帶著一、二年級的孩子一起走進田野上土地課時,許多朋友的回應都是:「他們年紀這麼小,真的學得到東西嗎?」 一開始,這樣的擔心,也曾存在在自己的心裡。直到後來,孩子們用行動展現了學習的主動性。
Thumbnail
上週日(3/28)至 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擔任110年故事人培育講師,主題是「行.繪本走讀」。相較於去年10月在基隆市文化局的閱讀講座「讀繪本 遊台灣」,這個場次多了我對「走讀的意義」,也將走讀繪本分類,分享的繪本從11本增加到28本。 [繪本講座]讀繪本 遊台灣(20201031):http
Thumbnail
上週日(3/28)至 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擔任110年故事人培育講師,主題是「行.繪本走讀」。相較於去年10月在基隆市文化局的閱讀講座「讀繪本 遊台灣」,這個場次多了我對「走讀的意義」,也將走讀繪本分類,分享的繪本從11本增加到28本。 [繪本講座]讀繪本 遊台灣(20201031):http
Thumbnail
我們明天要去戶外教學耶!要準備水壺、帽子、穿運動服……  為了迎接戶外教學,孩子一回家就馬上跟爸爸、媽媽分享,積極地準備相關用品,開心地等待明天的到來。 在幼兒園,戶外教學的活動深受孩子的喜愛,對充滿好奇、喜歡新鮮事物的孩子來說,戶外教學時與同儕互動,一起發現、一起看見,都是相當珍貴的學習歷程。
Thumbnail
我們明天要去戶外教學耶!要準備水壺、帽子、穿運動服……  為了迎接戶外教學,孩子一回家就馬上跟爸爸、媽媽分享,積極地準備相關用品,開心地等待明天的到來。 在幼兒園,戶外教學的活動深受孩子的喜愛,對充滿好奇、喜歡新鮮事物的孩子來說,戶外教學時與同儕互動,一起發現、一起看見,都是相當珍貴的學習歷程。
Thumbnail
【環島女生和家庭】 那些來不及了解彼此的,就用下個景點交換吧!昨天你去的,今天換我去,我與你與他又將各自開始新的旅程。
Thumbnail
【環島女生和家庭】 那些來不及了解彼此的,就用下個景點交換吧!昨天你去的,今天換我去,我與你與他又將各自開始新的旅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