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與堅持是事情帶給你的反應,不是你的個性

自律與堅持是事情帶給你的反應,不是你的個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認為一個能常年保持運動的人,算是一個自律、堅持的人嗎?如果是,那麼這個人能同樣常年保持閱讀、練習樂器、繪畫的行為嗎?

答案是不一定的。

能持續保持運動的,肯定他能從運動中得到樂趣、成就,促使他能享受運動帶來的滿足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想要享受運動帶來的滿足,因此即便想透過運動帶來的好處,像是減重、雕塑身材等,這種目標性的動機很難讓他一直維持運動習慣。

因此對一件事能堅持、能保持自律,很多情況都不代表那個人擁有自律與堅持的性格,只是他剛好遇到了能讓他投入,並持續下去的事情而已。

我能一直運動十年,但我可無法一直練習樂器十天,這樣我到底是容易放棄還是自律堅持的人呢?

同樣的,如果你持續一件事很久,那恭喜你找到了能讓你投入的事情,相反的,如果你一直三分鐘熱度,那也沒什麼關係,就只代表你還沒發現到能讓你打從心底想投入的事情罷了。

總之,如果無法堅持與自律,不要質疑自己,只是還沒遇到你打從心裡投入的事情而已。

avatar-img
fitness RED的沙龍
5會員
29內容數
建立好習慣,一步步改造自己的人生。無法意識到你的習慣,你就會被他控制,接著把他稱之為命運。我會分享各種習慣養成的技巧,以及我如何培養各種小習慣,透過養成這些習慣,將人生一步步往理想的生活邁進。無論是工作、健康、自我成長,都能透過習慣建立的方式,讓自己越來越滿意自己的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fitness RED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要養成一個習慣,最常聽見的說法就是你必須靠意志力以及自律才能培養出習慣。那麼當你回想起你現在所有已經建立的習慣,有多少是靠意志力或自律培養起來的呢? 最近在健身社團裡看到有人分享他健身的心得,他說許多人問他,一直保持健身習慣會不會很痛苦? 他說因為是他喜歡的事,因此長期健身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需要
這兩三個月來,我刻意的利用各種培養習慣的技巧來建立過去不曾有的習慣,而不像過去那樣順著本能來養成各種好與不好的習慣。 這當中我持續仍然進行的新習慣包含了冥想、每天拍一段自我對話、寫感恩日記,這些都順利的每日進行。 而像是看英文影片練聽力、寫英文日記等,卻在一個月後左右就慢慢的中斷了。 順利保
你是不是有過想建立某種習慣、行為,但覺得怎麼做都好像沒有效果,經過一段時間後好像在做白工一樣,然後心灰意冷,放棄了這個習慣? 但其實只要把我們所做過的一切視覺化、具體化,就會發現這整個歷程紀錄,以及我們平時很難發現的成果,都是能夠不斷激勵我們持續下去的動力來源。
你要養成習慣,但一想到要那麼累,就覺得討厭;你想吃得更健康,但一想到要吃那些你覺得索然無味的一餐,就感到痛苦;你想養成閱讀習慣,但一想到要看那麼多字就很煎熬。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大腦機制是天生排斥痛苦,趨向輕鬆,那些我們光是用想的就不想做的事情,就算勉強去做,也大多數都無法持續下去。 因此我們
下班了,犒賞忙碌工作一天的自己,最棒的就像是日劇「晚酌的流派」那樣,煮些自己喜歡的晚餐,將冰啤酒倒入上班前放進冰箱裡冰好的酒杯,一邊享受晚餐一邊大口啜飲著啤酒。之後我們繼續賴在沙發上繼續追著下一部影集。 真的是再好不過的生活了。 這種生活不差,也對你忙碌的人生完全交代得過去。 但如果我們把這些
心理學家榮格:「倘若無法意識到無意識,他就會指揮你的生活,然後你會稱之為命運。」 由於為了讓大腦不那麼疲於奔命,因此我們生活中大約有六到七成的行為都是靠著自動化、無意識的「習慣」來進行的。像是你從一早起床後盥洗、上廁所、吃早餐、上班等等,很多都是不用經過大腦思考,自然而然就完成的習慣流程。
要養成一個習慣,最常聽見的說法就是你必須靠意志力以及自律才能培養出習慣。那麼當你回想起你現在所有已經建立的習慣,有多少是靠意志力或自律培養起來的呢? 最近在健身社團裡看到有人分享他健身的心得,他說許多人問他,一直保持健身習慣會不會很痛苦? 他說因為是他喜歡的事,因此長期健身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需要
這兩三個月來,我刻意的利用各種培養習慣的技巧來建立過去不曾有的習慣,而不像過去那樣順著本能來養成各種好與不好的習慣。 這當中我持續仍然進行的新習慣包含了冥想、每天拍一段自我對話、寫感恩日記,這些都順利的每日進行。 而像是看英文影片練聽力、寫英文日記等,卻在一個月後左右就慢慢的中斷了。 順利保
你是不是有過想建立某種習慣、行為,但覺得怎麼做都好像沒有效果,經過一段時間後好像在做白工一樣,然後心灰意冷,放棄了這個習慣? 但其實只要把我們所做過的一切視覺化、具體化,就會發現這整個歷程紀錄,以及我們平時很難發現的成果,都是能夠不斷激勵我們持續下去的動力來源。
你要養成習慣,但一想到要那麼累,就覺得討厭;你想吃得更健康,但一想到要吃那些你覺得索然無味的一餐,就感到痛苦;你想養成閱讀習慣,但一想到要看那麼多字就很煎熬。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大腦機制是天生排斥痛苦,趨向輕鬆,那些我們光是用想的就不想做的事情,就算勉強去做,也大多數都無法持續下去。 因此我們
下班了,犒賞忙碌工作一天的自己,最棒的就像是日劇「晚酌的流派」那樣,煮些自己喜歡的晚餐,將冰啤酒倒入上班前放進冰箱裡冰好的酒杯,一邊享受晚餐一邊大口啜飲著啤酒。之後我們繼續賴在沙發上繼續追著下一部影集。 真的是再好不過的生活了。 這種生活不差,也對你忙碌的人生完全交代得過去。 但如果我們把這些
心理學家榮格:「倘若無法意識到無意識,他就會指揮你的生活,然後你會稱之為命運。」 由於為了讓大腦不那麼疲於奔命,因此我們生活中大約有六到七成的行為都是靠著自動化、無意識的「習慣」來進行的。像是你從一早起床後盥洗、上廁所、吃早餐、上班等等,很多都是不用經過大腦思考,自然而然就完成的習慣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