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挑戰:為什麼鏈接式知識管理不可行】

王啟樺-avatar-img
發佈於次原子想法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鏈接式知識管理在理論上聽起來很吸引人,

但在實際應用中卻面臨著根本性的挑戰。

鏈接的不穩定性,

使得依賴鏈接建立的知識圖譜在長期存續方面顯得脆弱。

相比之下,

內容本身的保存和遷移顯得更為可靠和持久。

▋挑戰1 - 鏈接的不可靠性

鏈接容易斷裂,

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隨著時間的流逝,

許多鏈接很快就會失效,

導致所謂的“鏈接腐爛”。

這使得依靠鏈接建立的知識管理系統無法長期穩定運行。

▋挑戰2 - 內容的長期保存

相對於鏈接,

筆記或文件本身的內容更容易被長期保存。

例如,

80年代的Word文檔在今天仍然可以打開和閱讀。

這種內容的穩定性遠遠超過鏈接。

▋挑戰3 - 數據遷移的困難

內容可以輕易地從一個平台遷移到另一個,

但鏈接式數據庫的結構,

卻難以被轉移或出口到其他系統。

這限制了知識的流動性和適應性。


面對這些挑戰,

你認為有哪些更好的知識管理方法?

讓我們一起探討和分享。

avatar-img
536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許多人認為筆記的過程非常直接: 從資料來源到筆記, 再到最終的成品。 然而,筆記的真實過程其實是更為動態和循環的。 在創作過程中, 新的想法不斷湧現, 這些想法需要被捕捉並重新整合到筆記中。 ▋關鍵1 - 動態循環 筆記不是一條單向街, 而是一個循環過程。 當我們從筆記中提煉出成
你都用哪些資料夾管理你的數位筆記呢? 你做筆記的目的可能有很多,但不外乎都是為了達成至少這三件事的其中一件事: 你想要「學會 (Learn)」某些話題 你想要「記得 (Remember)」某些細節 你想要「創造 (Create)」某些知識
你會怎麼將Efforts翻譯成中文呢? 我在美國讀博士與擔任研究員的這七年來,常常會聽到大家用Efforts來表達自己工作後的成果。 寫出來的文章,做出來的報告,完成的軟體,都可以視為Efforts。 而我認為Efforts在中文裡很棒的翻譯是「奮鬥」。
你會怎麼將Calendar翻譯成中文呢? Calendar在中文的翻譯是「曆法 」,在牛津字典的定義是「你每一天做的事情的紀錄 (a record of what you have to do each day)」。 務農的人,跟著農曆的安排,去做好每一天的事情,時候成熟了,就能歡喜收割。
你會怎麼將Atlas翻譯成中文呢? Atlas (阿特拉斯)是希臘神話中掌管耐力,力量與天文的泰坦神。在地球上,大西洋就是阿特拉斯之海,而亞特蘭提斯則是阿特拉斯之島。 Atlas在中文的翻譯是「輿圖」,在牛津字典的定義是「地圖冊 (a book of maps)」。
ACE 框架是 Nick Milo 在2023年8月中發表,即將在Linking Your Thinking Workshop 12重點討論的知識管理框架。 ACE 分別代表著Atlas (輿圖),Calendar(曆法)與Efforts(奮鬥)三個元素。
許多人認為筆記的過程非常直接: 從資料來源到筆記, 再到最終的成品。 然而,筆記的真實過程其實是更為動態和循環的。 在創作過程中, 新的想法不斷湧現, 這些想法需要被捕捉並重新整合到筆記中。 ▋關鍵1 - 動態循環 筆記不是一條單向街, 而是一個循環過程。 當我們從筆記中提煉出成
你都用哪些資料夾管理你的數位筆記呢? 你做筆記的目的可能有很多,但不外乎都是為了達成至少這三件事的其中一件事: 你想要「學會 (Learn)」某些話題 你想要「記得 (Remember)」某些細節 你想要「創造 (Create)」某些知識
你會怎麼將Efforts翻譯成中文呢? 我在美國讀博士與擔任研究員的這七年來,常常會聽到大家用Efforts來表達自己工作後的成果。 寫出來的文章,做出來的報告,完成的軟體,都可以視為Efforts。 而我認為Efforts在中文裡很棒的翻譯是「奮鬥」。
你會怎麼將Calendar翻譯成中文呢? Calendar在中文的翻譯是「曆法 」,在牛津字典的定義是「你每一天做的事情的紀錄 (a record of what you have to do each day)」。 務農的人,跟著農曆的安排,去做好每一天的事情,時候成熟了,就能歡喜收割。
你會怎麼將Atlas翻譯成中文呢? Atlas (阿特拉斯)是希臘神話中掌管耐力,力量與天文的泰坦神。在地球上,大西洋就是阿特拉斯之海,而亞特蘭提斯則是阿特拉斯之島。 Atlas在中文的翻譯是「輿圖」,在牛津字典的定義是「地圖冊 (a book of maps)」。
ACE 框架是 Nick Milo 在2023年8月中發表,即將在Linking Your Thinking Workshop 12重點討論的知識管理框架。 ACE 分別代表著Atlas (輿圖),Calendar(曆法)與Efforts(奮鬥)三個元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人員流動加速,企業在知識管理上面臨的挑戰,以及為何需要以AI為基礎的知識管理系統。通過瞭解AI技術如RAG檢索的運作原理,企業能夠更有效地保存和傳承工作成果。雖然使用AIKM的過程中會面臨習慣、信任和抗拒等問題,但隨著技術的進步,AI的準確度和可信度也會逐步提高,這將對企業的持續經營成為關鍵要素
Thumbnail
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記錄知識成為許多人關心的問題。許多書籍和專家推薦各種最新的工具和方法,讓我們不禁覺得只要掌握了某種技術,就能輕鬆應對信息洪流。然而,真相往往並不如此簡單。持續不斷才是長期有效的關鍵。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我們談過幾次資訊過剩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快速多變的資訊朝我們的五感無止盡地衝過來,我們幾乎無法避免去接收。但這並不等同於「資訊流通得更好、更完整或更順利」,我們能知道世界各地的資訊,但總是被篩選過、甚至被掐頭去尾,重新詮釋過。  
※ 什麼是資料庫正規化?為什麼需要正規化? 什麼是資料庫正規化? 資料庫正規化是一種設計關聯式資料庫的方法,目的是建立良好結構的關聯表,主要目的有二: 去除重複性:建立沒有重複的關聯表。因為重複資料不只浪費資料庫的儲存空間,而且會產生資料維護上的問題。 去除不一致的相依性:資料相依是指關聯表
Thumbnail
社交究竟是個困難而複雜的任務。我們可以將所有人際關係先簡單的分為弱連接和強連接兩類,前者主打點頭與輕巧談話的交集,後者著重長期的投入與關係。先說結論:在功利主義的社會,弱連接更可以帶給我們新的機會和刺激以拓展網絡,比強連接效益更大。但,我們真的不需要強連接嗎?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上一篇文章提到有些介面不應被繼承,但物件導向的子類別只能繼承父類別的介面,因而產生一些不合適的介面實作。trait/typeclass則沒有這種繼承機制,這似乎使需要繼承的特性無法直接使用。然而函數式導向比起繼承,更適合使用組合,根本不需要使用繼承疊加特性。 資料類型的定義往往跟怎麼建構模型相
類似於trait/typeclass的特性系統能提供程式「延展性」,它能讓函式針對不同的類型做出不同的行為。這種機制與物件導向的繼承非常像,然而特性系統的彈性比較大一點,而且概念上也有一些差別。為了探討討論這些差異,我們必須深入了解繼承機制到底是什麼。 繼承並不是建立子類關係的唯一方法。所謂的
Thumbnail
從個人到組織不改變就衰退! 不斷改變的環境,在走到盡頭前,就該鋪設新路,不是適應環境而是讓變動根本追不上你。 在人力資源運用必須跨越鴻溝!  鴻溝理論 高科技企業因為某項產品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沒能跨越市場中的「鴻溝」。 要想破除失敗的詛咒,必須做到認識鴻溝、跨越鴻溝。 在主流市場之前,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人員流動加速,企業在知識管理上面臨的挑戰,以及為何需要以AI為基礎的知識管理系統。通過瞭解AI技術如RAG檢索的運作原理,企業能夠更有效地保存和傳承工作成果。雖然使用AIKM的過程中會面臨習慣、信任和抗拒等問題,但隨著技術的進步,AI的準確度和可信度也會逐步提高,這將對企業的持續經營成為關鍵要素
Thumbnail
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記錄知識成為許多人關心的問題。許多書籍和專家推薦各種最新的工具和方法,讓我們不禁覺得只要掌握了某種技術,就能輕鬆應對信息洪流。然而,真相往往並不如此簡單。持續不斷才是長期有效的關鍵。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我們談過幾次資訊過剩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快速多變的資訊朝我們的五感無止盡地衝過來,我們幾乎無法避免去接收。但這並不等同於「資訊流通得更好、更完整或更順利」,我們能知道世界各地的資訊,但總是被篩選過、甚至被掐頭去尾,重新詮釋過。  
※ 什麼是資料庫正規化?為什麼需要正規化? 什麼是資料庫正規化? 資料庫正規化是一種設計關聯式資料庫的方法,目的是建立良好結構的關聯表,主要目的有二: 去除重複性:建立沒有重複的關聯表。因為重複資料不只浪費資料庫的儲存空間,而且會產生資料維護上的問題。 去除不一致的相依性:資料相依是指關聯表
Thumbnail
社交究竟是個困難而複雜的任務。我們可以將所有人際關係先簡單的分為弱連接和強連接兩類,前者主打點頭與輕巧談話的交集,後者著重長期的投入與關係。先說結論:在功利主義的社會,弱連接更可以帶給我們新的機會和刺激以拓展網絡,比強連接效益更大。但,我們真的不需要強連接嗎?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上一篇文章提到有些介面不應被繼承,但物件導向的子類別只能繼承父類別的介面,因而產生一些不合適的介面實作。trait/typeclass則沒有這種繼承機制,這似乎使需要繼承的特性無法直接使用。然而函數式導向比起繼承,更適合使用組合,根本不需要使用繼承疊加特性。 資料類型的定義往往跟怎麼建構模型相
類似於trait/typeclass的特性系統能提供程式「延展性」,它能讓函式針對不同的類型做出不同的行為。這種機制與物件導向的繼承非常像,然而特性系統的彈性比較大一點,而且概念上也有一些差別。為了探討討論這些差異,我們必須深入了解繼承機制到底是什麼。 繼承並不是建立子類關係的唯一方法。所謂的
Thumbnail
從個人到組織不改變就衰退! 不斷改變的環境,在走到盡頭前,就該鋪設新路,不是適應環境而是讓變動根本追不上你。 在人力資源運用必須跨越鴻溝!  鴻溝理論 高科技企業因為某項產品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沒能跨越市場中的「鴻溝」。 要想破除失敗的詛咒,必須做到認識鴻溝、跨越鴻溝。 在主流市場之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