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爸的幸福教養】親子之間的界線戰爭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早上鬧鐘響了,孩子怎麼還在睡?

「起床!要遲到了!要我叫幾次?」

「快點去刷牙!」

「快點換衣服!今天很冷,把外套穿起來!」

「不是這件!這件太薄了,你要冷死嗎?」

「不是這件!這件太厚了,會太熱!」

「早餐吃快點!來不及了。」

「吃慢點,會噎到!」

「快去穿鞋子!」

「襪子怎麼穿不同雙呢?」

「東西帶了沒?不是跟你說昨天要先整理書包嗎?」

「走快點!你這樣會害我遲到喔!」

⋯⋯


每天早上,你是怎麼和孩子互動的呢?和上面的劇情類似嗎?還是有不同的模式呢?

上面的劇情我們稱為「界線戰爭」,也就是當孩子的行為,不符合爸媽所設定的界線時,就會發生類似的衝突事件。

上面的劇情至少還是單向的,更多青少年的家庭,是爸媽說一句,青少年頂嘴一句⋯⋯


「起床!要遲到了!要我叫幾次?」

「煩咧!我起來了啦!不然你不要叫我呀!」(但沒有起床)

「快點去刷牙!」

「我知道啦!」(但沒有去刷牙)

「快點換衣服!今天很冷,把外套穿起來!」

「好啦!我想穿什麼我自己決定啦!」(然後穿著處處破洞的牛仔褲)

一天的開始,應該是平靜且放鬆的,這樣的狀態才能讓我們順利地開始整天的行程。

如果每天早上都在戰爭,親子雙方的能量,在一早就耗損殆盡,接下來的整天身心靈都無法順利與滿足了。


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嗎?

最簡單、也是最難的方法,就是「課題分離」。

起床、刷牙、穿衣服、吃早餐、帶物品、出門⋯⋯當孩子擁有了照顧自己的能力之後(通常在小學階段),這些課題就是屬於孩子的,理應由他們自己來負責。

因為多數的爸媽有著「準時」的界線,而上述的課題一個影響一個,最後的結果就是「遲到」,侵犯到了爸媽「準時」的界線,為了防範已知的結果,所以爸媽「只好被迫施以控制」。

但結果應該顯而易見,爸媽愈希望孩子快,孩子反而愈慢;爸媽愈在意孩子準時,孩子對遲到也就愈無所謂了。


  • 有沒有可能就讓遲到自然發生呢?
  • 有沒有可能時間到了爸媽就出門呢?
  • 有沒有可能東西沒帶就沒帶呢?
  • 有沒有可能襪子就穿不同隻呢?
  • 有沒有可能早餐就沒有吃完呢?
  • 有沒有可能衣服就讓孩子自己選擇呢?
  • 有沒有可能牙齒就由孩子自己照顧呢?
  • 有沒有可能孩子自己起床呢?

每一個場景,都有調整的「可能」,爸媽可以試著透過週三分享的「觀、感、需、求」和自己正言溝通,找出調整的可能做法。

當爸媽開始改變,孩子也就必須改變(無論往好或往壞),也就重新的改寫了親子關係的劇本,有機會讓日復一日的戰爭片,有了不同的結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可能幸福學院
39會員
142內容數
可能幸福學院|非學校・親子團・幸福家|學習幸福的可能!
可能幸福學院的其他內容
2024/02/11
因為它並沒有標準答案,不但牽涉到不同家庭的價值觀,還需要判斷是孩子的真實需求或是權力欲望,以及親子關係是否達到「自由且承擔責任、平等且互相尊重」。
Thumbnail
2024/02/11
因為它並沒有標準答案,不但牽涉到不同家庭的價值觀,還需要判斷是孩子的真實需求或是權力欲望,以及親子關係是否達到「自由且承擔責任、平等且互相尊重」。
Thumbnail
2024/02/11
隨著社會氛圍愈來愈強調自由與平等,一代比一代的孩子更「有種」了,孩子不再「打到會怕、罵到不敢」,而是「愈打愈欠打、愈罵愈討罵」!
Thumbnail
2024/02/11
隨著社會氛圍愈來愈強調自由與平等,一代比一代的孩子更「有種」了,孩子不再「打到會怕、罵到不敢」,而是「愈打愈欠打、愈罵愈討罵」!
Thumbnail
2024/02/11
當孩子有積極的事務可以幫忙時,既不會無聊、又能展現能力與價值,自然就不需要呈現不良行為,而大人也就不用再烙下威脅的話語了,親子關係的正向循環,或許就從超市採買這裡展開囉!
Thumbnail
2024/02/11
當孩子有積極的事務可以幫忙時,既不會無聊、又能展現能力與價值,自然就不需要呈現不良行為,而大人也就不用再烙下威脅的話語了,親子關係的正向循環,或許就從超市採買這裡展開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瞭解什麼是「親子公事」,以及為什麼每天跟孩子談一兩句除了親子公事之外的對話對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瞭解什麼是「親子公事」,以及為什麼每天跟孩子談一兩句除了親子公事之外的對話對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面對孩子的挑戰,是一個改變自己、改變親子關係、改變家庭關係的重要歷程,過程當中會面臨到很多的挑戰,但只要經歷過後,就能享受到家庭團隊合作的甜蜜果實。
Thumbnail
面對孩子的挑戰,是一個改變自己、改變親子關係、改變家庭關係的重要歷程,過程當中會面臨到很多的挑戰,但只要經歷過後,就能享受到家庭團隊合作的甜蜜果實。
Thumbnail
因為它並沒有標準答案,不但牽涉到不同家庭的價值觀,還需要判斷是孩子的真實需求或是權力欲望,以及親子關係是否達到「自由且承擔責任、平等且互相尊重」。
Thumbnail
因為它並沒有標準答案,不但牽涉到不同家庭的價值觀,還需要判斷是孩子的真實需求或是權力欲望,以及親子關係是否達到「自由且承擔責任、平等且互相尊重」。
Thumbnail
當孩子有積極的事務可以幫忙時,既不會無聊、又能展現能力與價值,自然就不需要呈現不良行為,而大人也就不用再烙下威脅的話語了,親子關係的正向循環,或許就從超市採買這裡展開囉!
Thumbnail
當孩子有積極的事務可以幫忙時,既不會無聊、又能展現能力與價值,自然就不需要呈現不良行為,而大人也就不用再烙下威脅的話語了,親子關係的正向循環,或許就從超市採買這裡展開囉!
Thumbnail
每天早上,父母與孩子互動,常常會出現界線衝突。這會消耗雙方能量,影響全天的生活。透過將孩子的照顧能力交給他們自己,並讓父母放下界線,調整一些能力的可能做法,可以改善親子關係。
Thumbnail
每天早上,父母與孩子互動,常常會出現界線衝突。這會消耗雙方能量,影響全天的生活。透過將孩子的照顧能力交給他們自己,並讓父母放下界線,調整一些能力的可能做法,可以改善親子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