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界限》關於抱怨,觀於抱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話語的力量

日本文化很信奉「言靈 ことだま」觀念,認為在言語中有著「不可輕視的力量」;在西方文化中亦有「Spirit of Language」、「Power Words」等用語,都表明話語的力量已然是無文化分別的真實存在。


你說什麼,就會變成什麼。

人的能量影響思維,思維影響發言,而人的話語說出口的瞬間,自己的耳朵也會聽見,大腦與內心會更深植這個信念,日益影響行為與運氣。

當我們抱怨「好衰」、「工作運很差」、「老闆很壞心」、「我就是歹命」等話語,就再一次跟我們的大腦、內心、靈魂說「對!我就是這樣的人、我就是喜歡這樣的環境」,甚至宇宙也會接收到這樣的信號,努力幫你加持、鞏固!於是你會吸引來更多符合你所說的事件。(想想都覺得可怕)

語言對能量的影響

你聽什麼,也可能會影響你的能量場。

當你長期處於負面環境,就會開始影響你的能量、思想,進而影響行為。


我們在日常中,常常會有一種感受,聽到來自身邊人的負面言論,或是時常有人來傾吐心事、訴苦與抱怨,我們可能會覺得很欣慰,開心自己能受到對方信任,卻沒有覺察到自己的身體正在反應出的不適感,呈現方式包含:開始覺得哪裡不舒服,心情愈來愈差、愈來愈覺得受壓迫、身體本能地想離開當下環境等情況,或是事後發現自己原本的好心情蕩然無存了。

其實我們都以為這些只是日常抱怨,小事,而用心地給予對方建議,希望他能從口中這些鳥事中脫離,卻發現過一些時間後,他又回來抱怨相同的事情,於是你又絞盡腦汁為他設想不同的解方,對方可能會回覆你「可是我...」,下次又回來抱怨。然而你筋疲力竭時,換來對方說「噢!我又沒有要你指點,我只是想抱怨,我抱怨完就好了」。對你的能量場而言,就是「蛤!」,就像是莫名其妙被倒一桶負能量水,對方就跑了!

我不知道當下更痛苦的是誰,但或許我們都該學會辨識能量吸血鬼。這無關乎我們與對方的感情深淺,即便是我們最親近的家人或伴侶也一樣,這只是建立一種保護機制,來幫助我們學會辨識能量破口與設立界限,長遠而言,也是在保護我們與對方的關係。

🌸能量吸血鬼:喜歡抱怨、總喜歡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遇事情就喜歡找人傾訴但倒完垃圾就舒坦了,不再繼續思考改變,直至下一次遇到事情再重複一樣的模式。

我們可以學會設立防護罩,當有人來傾倒垃圾時,儘管我們很想幫助他,但只要有感受到自己的能量或情緒感到不舒服,可以先緩緩、設立防護罩,保護自己的能量場:

  1. 先告訴對方你當下需要一點時間或空間。
  2. 辨識這個不好的情緒是來自對方,不是自己。
  3. 再依據自己的狀態,選擇是否要繼續傾聽,若是覺得對方是確實迫切需要幫助,但我們自身的能量不足時,可以建議對方或陪伴對方找更專業幫助。
我們總要把自己照顧好了,才有能量去照顧他人
學會保護自身能量,才能幫助更多人。

關於抱怨

抱怨,有時候是讓自己失去機會去發現這個困境中的課題,進而去內省改變,若沒有把握這個機會,其實滿可惜的,上天就需要再為我們安排一次事件再次學習,類似於我們該好好修課、寫作業學習時,選擇了請同學代勞,而失去成長機會,最終沒有學習到內涵,老師們就需要再為我們安排一次次的暑修班,我們也會因而損失掉一些寶貴時間。


觀於抱怨

其實我們是可以抱怨的。

只是換個對象。


我們可以透過自我對話,對自己抱怨,幫助自己更能夠釐清與剖析自己的感受,在心中設立一位中立的自己 (似於平常抱怨時,對方的角色),與那位不滿的自我對話,再抽離一位旁觀者的自我,以客觀角度觀察這些對話的合理性、是否事件真的盡是委屈?或是否有換位思考?

一開始練習時,可以用書寫的方式:

  1. 將不滿的、委屈的抱怨內容書寫下來,抒發完情緒
  2. 在這次的事件中,我感受到哪些情緒?
  3. 請出中立的自己逐一審視,逐項問問自己:
    真的是這樣嗎?
    我為什麼會這樣覺得?
    對方也真的是這樣覺得嗎?...等問題
  4. 沉澱一下思緒與情緒
  5. 從事件抽離,用更宏觀、客觀地角度,問問自己:
    過去是不是也發生過類似的事件呢?
    那時的我有哪些情緒感受?
    為什麼我會一直遇到這樣的事件?
    是不是我要從中學習到什麼?
    過去的經驗我是如何應對?與這次有不同嗎?
    如果是現在的我可以如何應對?
  6. 完成後,再次問問自己的感受。
  7. 感謝自己、感謝上天安排、感謝對方配合演出來讓我們學習這一個人生課題。

這樣的過程,幫助我們達到下列的功用:

  1. 仍可透過抱怨方達到抒發情緒的目的
  2. 避免話語的力量影響到他人
  3. 避免破壞關係
  4. 避免話語說出後,遭誤傳誤會的可能性
  5. 訓練自我從不同角度觀人事物的能力
  6. 訓練自我從情緒中抽離的能力
  7. 觀察到自己在事件中的不足之處
  8. 觀察到事件帶來的課題
  9. 更能理性規劃可以如何學習與改善
  10. 觀察梳理後,學習換個方式去與事件的人事物應對
  11. 更能夠看見事件本質,學習感恩

就算透過這樣的過程後,仍是有無法釋懷之處,此時再去找人傾訴或求助,會更加理性、有效率,因為你已經沉澱大部分的負面情緒,也明白癥結點,只需要他人的一點智慧與開導。

但這個過程需要提醒自己的是,我們是希望透過抒發情緒來沉澱情緒、透過多方對話來平衡觀點,而不是助長自我的受害者心理,而這需要相當的穩定與練習,所以如果當你發現這樣的過程,反而讓情緒更加高漲時,仍需要停下來,找人求助。

透過一次一次地練習,我們會更加熟悉這樣自我對話的過程,並從中長出更平和更自洽的自己的。一起加油吧!


avatar-img
6會員
31內容數
「人們失憶著相聚,等待靈魂超越認知的相認。」 我們都在關係裡看到了些什麼,例如愛; 我們都在關係裡失去了些什麼,例如自己; 我們都在關係裡學會了些什麼,例如界限; 我們都在關係裡找到了些什麼,例如自己。 . 當我們走過彼此,你想交換什麼禮物與祝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關係界限 | 覺察 的其他內容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充滿規矩,充滿要這樣要那樣,充滿幾歲要成就、幾歲要成家,但人生劇本沒有標準。(你看過哪個好編劇這麼沒創意的嗎?) 或許是年齡到了一個階段,身邊開始遇見愈來愈多憂慮著要三十歲了,急著找到對的人的人,也愈來愈聽膩了有沒有穩定對象的話題。你也是這樣嗎?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焦慮呢
自從接觸靈性之後,許久未接觸酒精,明明過去的幾年還是每天小酌才能好好睡上一覺的。 今夜大掃除發現了年初酒展買的酒,抱著清除空間的想法,搭配著另一瓶被翻出的石榴醋夥伴同飲。 那種萬念被迫中止抽離的熟悉感又回歸了,雖然鬆弛但少了一些自主權與多了一份依賴感。 原來酒精是為了讓過度運轉的電
一路成長至2023,真的是經歷過一波接一波的暗夜,終於在年末逐漸看見全新的道途,慢慢醒來,開始找回自洽的自己。
最近看了很可愛很溫暖的繪本《我離開之後》,想起是時候面對一直逃避的生死課題了(終於)。 從小跟著奶奶長大,我的人生開始時,奶奶的起跑線是70歲,我記得從幼年的潛意識裏就每天都在擔心、提醒自己準備心態面臨道別這件事,也一直在逃避,用祈禱來逃避,甚至曾經在多次奶奶生病時,祈願用我的生命來換取更多相處時
曾經 我以為走向世界是人生的意義 我會在探索中成長
「我還以為他們能自己好好長大,所以才給了上等的肥料。」說出這句台詞的,是一位痛失女兒的母親,是一位麻木照顧著女兒留下的盆栽的母親,是一位忙於工作疏忽女兒而失去摯愛的母親。電影並未描繪這段背景,僅從這位母親的台詞與失落,可以見到,雖然因爲女兒離開後,她懂得不過度執著於工作了,但還是一直沒弄懂養育與關愛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充滿規矩,充滿要這樣要那樣,充滿幾歲要成就、幾歲要成家,但人生劇本沒有標準。(你看過哪個好編劇這麼沒創意的嗎?) 或許是年齡到了一個階段,身邊開始遇見愈來愈多憂慮著要三十歲了,急著找到對的人的人,也愈來愈聽膩了有沒有穩定對象的話題。你也是這樣嗎?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焦慮呢
自從接觸靈性之後,許久未接觸酒精,明明過去的幾年還是每天小酌才能好好睡上一覺的。 今夜大掃除發現了年初酒展買的酒,抱著清除空間的想法,搭配著另一瓶被翻出的石榴醋夥伴同飲。 那種萬念被迫中止抽離的熟悉感又回歸了,雖然鬆弛但少了一些自主權與多了一份依賴感。 原來酒精是為了讓過度運轉的電
一路成長至2023,真的是經歷過一波接一波的暗夜,終於在年末逐漸看見全新的道途,慢慢醒來,開始找回自洽的自己。
最近看了很可愛很溫暖的繪本《我離開之後》,想起是時候面對一直逃避的生死課題了(終於)。 從小跟著奶奶長大,我的人生開始時,奶奶的起跑線是70歲,我記得從幼年的潛意識裏就每天都在擔心、提醒自己準備心態面臨道別這件事,也一直在逃避,用祈禱來逃避,甚至曾經在多次奶奶生病時,祈願用我的生命來換取更多相處時
曾經 我以為走向世界是人生的意義 我會在探索中成長
「我還以為他們能自己好好長大,所以才給了上等的肥料。」說出這句台詞的,是一位痛失女兒的母親,是一位麻木照顧著女兒留下的盆栽的母親,是一位忙於工作疏忽女兒而失去摯愛的母親。電影並未描繪這段背景,僅從這位母親的台詞與失落,可以見到,雖然因爲女兒離開後,她懂得不過度執著於工作了,但還是一直沒弄懂養育與關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關係中,對彼此的需求與界限的尊重至關重要。本文探討了一個情感節目的情節,展示了過度控制如何導致分離,以及該如何以健康的方式進行溝通。學習放手,給彼此留有舒適的互動空間,避免用「為你好」的名義進行控制,對於建立健康人際關係至關重要。透過更深入的反思,能真正理解彼此的需求,促進良好的互動。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情緒對人際關係和溝通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對話時應注意的要點,以及在不同情境下應如何適當表達。作者提出了情緒導向的溝通新觀念,希望讀者可以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更加注重情感的表達。
言語是個充滿力量的工具 是人與人之間情感和想法的重要技能 或許在這方面我還有所欠缺 有時一不小心把愛我的人推離 情緒 讓言語化成利劍 狠狠的刺向他人
Thumbnail
因為這本是日翻書的關係,所以我一個不小心就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想說是不是因為日本文化的原因,所以在說話以及用字遣詞上會更加來得有禮貌一點。
Thumbnail
從前看到命運多舛的人或弱勢團體,總是心生同情,覺得難受及無力,除了小額消費或是物資贈與,想了很多自己如果有能力可以怎麼幫助他們,以及回歸到自己當下可以做什麼,但確實極其有限,想到最終總以獻上祝福、祈求上天庇佑他們,並感恩著自己的幸福作結。
Thumbnail
《假面飯店-假面遊戲》的讀後感想,可能有微微雷,不過是不是有這樣的程度全依個人主觀認定。絕大多數都是我的情緒、心得跟想法,完全不專業,只是在自嗨。
Thumbnail
近期壓制政策的歷史發展,不禁發想其背後的心理狀態。 在治國面,自古時有焚書坑儒、宗教迫害,這些在位者透過前人經驗、占卜預言、自身假想等,預期對方或某個族群會傷害我,所以我先壓制、先迴避或先解決。 職場裡,新官上任來下馬威也屢見不鮮,大家也習以為常,但這行為展現的是什麼?對新工作夥伴的猜疑?
Thumbnail
話語的力量 日本文化很信奉「言靈 ことだま」觀念,認為在言語中有著「不可輕視的力量」;在西方文化中亦有「Spirit of Language」、「Power Words」等用語,在在表明話語的力量已是無文化分別的真實存在。 你說什麼,就會變成什麼。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關係中,對彼此的需求與界限的尊重至關重要。本文探討了一個情感節目的情節,展示了過度控制如何導致分離,以及該如何以健康的方式進行溝通。學習放手,給彼此留有舒適的互動空間,避免用「為你好」的名義進行控制,對於建立健康人際關係至關重要。透過更深入的反思,能真正理解彼此的需求,促進良好的互動。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情緒對人際關係和溝通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對話時應注意的要點,以及在不同情境下應如何適當表達。作者提出了情緒導向的溝通新觀念,希望讀者可以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更加注重情感的表達。
言語是個充滿力量的工具 是人與人之間情感和想法的重要技能 或許在這方面我還有所欠缺 有時一不小心把愛我的人推離 情緒 讓言語化成利劍 狠狠的刺向他人
Thumbnail
因為這本是日翻書的關係,所以我一個不小心就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想說是不是因為日本文化的原因,所以在說話以及用字遣詞上會更加來得有禮貌一點。
Thumbnail
從前看到命運多舛的人或弱勢團體,總是心生同情,覺得難受及無力,除了小額消費或是物資贈與,想了很多自己如果有能力可以怎麼幫助他們,以及回歸到自己當下可以做什麼,但確實極其有限,想到最終總以獻上祝福、祈求上天庇佑他們,並感恩著自己的幸福作結。
Thumbnail
《假面飯店-假面遊戲》的讀後感想,可能有微微雷,不過是不是有這樣的程度全依個人主觀認定。絕大多數都是我的情緒、心得跟想法,完全不專業,只是在自嗨。
Thumbnail
近期壓制政策的歷史發展,不禁發想其背後的心理狀態。 在治國面,自古時有焚書坑儒、宗教迫害,這些在位者透過前人經驗、占卜預言、自身假想等,預期對方或某個族群會傷害我,所以我先壓制、先迴避或先解決。 職場裡,新官上任來下馬威也屢見不鮮,大家也習以為常,但這行為展現的是什麼?對新工作夥伴的猜疑?
Thumbnail
話語的力量 日本文化很信奉「言靈 ことだま」觀念,認為在言語中有著「不可輕視的力量」;在西方文化中亦有「Spirit of Language」、「Power Words」等用語,在在表明話語的力量已是無文化分別的真實存在。 你說什麼,就會變成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