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被愛之前被恨的需求——摘自 《溫尼考特的語言:通往核心概念的23個關鍵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需要為患者提供的環境的一個巨大且關鍵的部分是分析師的情緒可及性——具體地說,恨:

我想補充,在特定分析的特定階段,患者真的是在尋求分析師的恨,那麼被需要的就是客觀的那種恨。如果患者尋求客觀或有正當理由的恨,他必須能夠碰觸到它,否則他便無法感覺到他可以碰觸到客觀的愛。
﹝〈反移情裡的恨〉,199頁﹞

而從溫尼考特個人與戰爭期間撤離孩童的工作經驗裡,以及他多年來與家庭的諮詢工作中,他認識到,新環境能夠忍受遭受過剝奪的孩子引發的恨,這是多麼地重要,其實這孩子正在展現他無意識的希望。(見反社會傾向:5)

或許,在這裡談一個來自破碎家庭(或說沒有父母)的孩子是切題的。這樣的孩子無意識地花時間找尋他的父母。把這樣的孩子帶回家愛他是眾所周知的不足。發生的事情是,一陣子以後,被收養的孩子得到希望,開始測試他發現的環境,以證明他的監護人能否客觀地恨。他似乎唯有在被恨過之後才能相信自己被愛。
﹝〈反移情裡的恨〉,199頁﹞

溫尼考特用他在二戰期間照顧一個受剝奪孩子的個人經驗來說明這個。

這篇論文裡的這個部分最主要的理論論點是母親先恨寶寶。

在關於恨及其根源的所有複雜問題當中,我想特別挑出一點,因為我相信它對精神病患者的分析師而言是重要的。我認為母親恨寶寶,在寶寶恨母親之前,也在寶寶知道母親恨他之前。
﹝〈反移情裡的恨〉,200頁﹞

在溫尼考特的論述裡,母親先恨寶寶,因為寶寶還沒有能力恨。他對母親的需求是無情的,而正是這個無情特質激起她的恨。由此引伸出的理論是,精神病患者也尚未覺察他的恨,他帶著他對分析師的無情需求來到分析裡。就發展上來說,這個現象發生在抱持階段,此時寶寶是絕對依賴的。這是交融的時期,當時嬰兒無法與完整客體(whole objects)產生關聯,因此沒有把他人當成非我。

或許整合最早出現在興奮或憤怒的高峰,但不論整合多早達成,都總有一個理論上更早的階段,嬰兒在那個階段不論做出什麼傷人的事,都不是出於恨。我用「無情的愛」這個詞來描述這個階段……當嬰兒變得能夠感覺到自己是個完整的人,恨這個字才有意義,才能成為對他特定感覺類型的描述。
﹝〈反移情裡的恨〉,201頁﹞


(摘自pp.314-316,未完待續)




#閱讀更多

博客來 https://reurl.cc/q0MYp0
TAAZE https://reurl.cc/DoWOYm
誠 品 https://reurl.cc/5O7nX6
momo https://reurl.cc/l7E6lj
金石堂 https://reurl.cc/2E5QN4

也可以到 #獨立書店 洽詢喔!
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社員書店 https://reurl.cc/jlW5Ky
#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 書店地圖 https://reurl.cc/MROdE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問一位同事他是否在黑暗中進行分析,他說:「為什麼,不!我們的工作當然是提供尋常的環境,而黑暗並不尋常。」他對我的問題感到驚訝。他的取向是神經症的分析。但尋常環境的提供和維持本身可以是精神病分析中一件極為重要的事,事實上,它有時甚至比口語詮釋更為重要,當然,詮釋也是必須給的。
溫尼考特的夢可以用來描繪(a)患者對分析師的使用,導致分析師(無意識地)在身體裡經驗到患者自己無法整合的感受,以及(b)反移情的各個成分——也就是,在某次分析師對她所造成的侵擾做出反應的治療時段之後,分析師的無意識回應。
溫尼考特強調分析師個人分析的重要性,並指出許多分析師會選擇與精神病患者(被他稱為「研究案例」)工作,以達到「比他自己的分析師能帶他去的更遠的地方」(〈反移情裡的恨〉,196頁)。換句話說,分析師必須足夠開放以被患者在情緒上推著前進,就像父母被他們的寶寶與孩子推動那樣。
在溫尼考特的作品中,「恨」這個字與他最著名的論文之一,1947年對英國精神分析學會報告的〈反移情裡的恨〉高度連結。要記得,在本文寫作的1940年代,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與今日大不相同,尤其是在為嚴重患者提供藥物方面。然而,恨的論點以及本文所闡述恨的一切涵義,在溫尼考特的所有作品中從來沒有改變過。
對孩子總是特別不忍的陳宗鷹,某次接到一位車禍案例,送到急診的一位十歲左右的小朋友,頭部重傷,面目全非,以至於臉部完全找不到可以建置呼吸道的地方,只能做氣切。  外科醫師施行緊急手術做了一個氣切孔,但是氣管內管放入後,卻測不到有吐氣末端二氧化碳濃度的反應,這表示並沒有真的成功插入
溫尼考特的語言,總是令人目眩神馳地編織著無數有如魔法般流動的意念,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撞擊讀者靈魂的深處,解開累世堆疊的防衛,有如召喚亡靈一般,讓那些早已埋葬在內心深處的各種感受緩慢但堅定地浮現到終於可以觸摸得到的地方。
我問一位同事他是否在黑暗中進行分析,他說:「為什麼,不!我們的工作當然是提供尋常的環境,而黑暗並不尋常。」他對我的問題感到驚訝。他的取向是神經症的分析。但尋常環境的提供和維持本身可以是精神病分析中一件極為重要的事,事實上,它有時甚至比口語詮釋更為重要,當然,詮釋也是必須給的。
溫尼考特的夢可以用來描繪(a)患者對分析師的使用,導致分析師(無意識地)在身體裡經驗到患者自己無法整合的感受,以及(b)反移情的各個成分——也就是,在某次分析師對她所造成的侵擾做出反應的治療時段之後,分析師的無意識回應。
溫尼考特強調分析師個人分析的重要性,並指出許多分析師會選擇與精神病患者(被他稱為「研究案例」)工作,以達到「比他自己的分析師能帶他去的更遠的地方」(〈反移情裡的恨〉,196頁)。換句話說,分析師必須足夠開放以被患者在情緒上推著前進,就像父母被他們的寶寶與孩子推動那樣。
在溫尼考特的作品中,「恨」這個字與他最著名的論文之一,1947年對英國精神分析學會報告的〈反移情裡的恨〉高度連結。要記得,在本文寫作的1940年代,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與今日大不相同,尤其是在為嚴重患者提供藥物方面。然而,恨的論點以及本文所闡述恨的一切涵義,在溫尼考特的所有作品中從來沒有改變過。
對孩子總是特別不忍的陳宗鷹,某次接到一位車禍案例,送到急診的一位十歲左右的小朋友,頭部重傷,面目全非,以至於臉部完全找不到可以建置呼吸道的地方,只能做氣切。  外科醫師施行緊急手術做了一個氣切孔,但是氣管內管放入後,卻測不到有吐氣末端二氧化碳濃度的反應,這表示並沒有真的成功插入
溫尼考特的語言,總是令人目眩神馳地編織著無數有如魔法般流動的意念,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撞擊讀者靈魂的深處,解開累世堆疊的防衛,有如召喚亡靈一般,讓那些早已埋葬在內心深處的各種感受緩慢但堅定地浮現到終於可以觸摸得到的地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番外篇-尋找張元植》 生命有許多告別總是來不及。 無論是活著或者死去,我們都從未準備好說再見,甚至是可能再也不見。 我們都是爬山、玩戶外的人, 我們無法預料死亡的那一刻...
本文章探討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與傳統主動脈瓣替換手術(SAVR)對年輕患者的影響。重點回顧了年輕患者對瓣膜類型的選擇、手術結果的影響因素以及臨床試驗的結果。分析了機械瓣膜和生物瓣膜的優缺點,並基於患者的預期壽命、合併症及個人偏好提供推薦。
Thumbnail
而要讓療育發生,「自己」也要列在生命中的重要項目裡― ―不是以自我中心的方式顯現,而是我們愛著所愛的人,同時也願意愛著自己。
Thumbnail
情緒源自於我們成長歷程中吸收的各種信念及經驗,又或許夾帶著我們累世所攜帶的記憶,它同時保護著我們,也同時限制著我們,並同時形塑著我們外在的世界。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Thumbnail
急診的顧名思義就是緊急處理情況,所以都是處理急性期的症狀,但並非處理源頭,意思就是源頭的疾病則需要靠住院或是門診續追蹤治療或安排檢查等,這些通常在急診不會做,因為急診是緊急的
Thumbnail
  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有憂鬱症狀(有憂鬱症狀不代表就有憂鬱症,文後會說明),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人受到憂鬱的影響,只是我們不一定知道,他們自己也不一定知道。有些人出現憂鬱症狀後可以自行調適,有些人則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
Thumbnail
或許,在這裡談一個來自破碎家庭(或說沒有父母)的孩子是切題的。這樣的孩子無意識地花時間找尋他的父母。把這樣的孩子帶回家愛他是眾所周知的不足。發生的事情是,一陣子以後,被收養的孩子得到希望,開始測試他發現的環境,以證明他的監護人能否客觀地恨。他似乎唯有在被恨過之後才能相信自己被愛。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番外篇-尋找張元植》 生命有許多告別總是來不及。 無論是活著或者死去,我們都從未準備好說再見,甚至是可能再也不見。 我們都是爬山、玩戶外的人, 我們無法預料死亡的那一刻...
本文章探討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與傳統主動脈瓣替換手術(SAVR)對年輕患者的影響。重點回顧了年輕患者對瓣膜類型的選擇、手術結果的影響因素以及臨床試驗的結果。分析了機械瓣膜和生物瓣膜的優缺點,並基於患者的預期壽命、合併症及個人偏好提供推薦。
Thumbnail
而要讓療育發生,「自己」也要列在生命中的重要項目裡― ―不是以自我中心的方式顯現,而是我們愛著所愛的人,同時也願意愛著自己。
Thumbnail
情緒源自於我們成長歷程中吸收的各種信念及經驗,又或許夾帶著我們累世所攜帶的記憶,它同時保護著我們,也同時限制著我們,並同時形塑著我們外在的世界。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Thumbnail
急診的顧名思義就是緊急處理情況,所以都是處理急性期的症狀,但並非處理源頭,意思就是源頭的疾病則需要靠住院或是門診續追蹤治療或安排檢查等,這些通常在急診不會做,因為急診是緊急的
Thumbnail
  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有憂鬱症狀(有憂鬱症狀不代表就有憂鬱症,文後會說明),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人受到憂鬱的影響,只是我們不一定知道,他們自己也不一定知道。有些人出現憂鬱症狀後可以自行調適,有些人則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
Thumbnail
或許,在這裡談一個來自破碎家庭(或說沒有父母)的孩子是切題的。這樣的孩子無意識地花時間找尋他的父母。把這樣的孩子帶回家愛他是眾所周知的不足。發生的事情是,一陣子以後,被收養的孩子得到希望,開始測試他發現的環境,以證明他的監護人能否客觀地恨。他似乎唯有在被恨過之後才能相信自己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