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一週行事曆,你敢信?

2024/03/1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相信前陣子大家應該都看過這則新聞,一個小學生的一週行事曆居然比當兵還精實,裡面滿滿的才藝課與高壓的作息時間,每天只睡六小時,一週7天全年無休,晚餐只能花15分鐘在車上解決,這種比大人還要刻苦的生活,到底是成功的必經之路,還是變相的揠苗助長?這些發想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

懶人包

2/20,以馬內利美語公布一則「以馬寶寶個個允文允武......」的貼文,裡面從老師的角度提到一對六年級、四年級的Felix & Jenny 兄妹,並讚揚他們在學業、藝術等領域傑出的表現。

關鍵是後面老師問媽咪兩個孩子的日程表,驚為天人,這邊摘錄其中一天的行程(七天都大同小異)

  • 5:50-7:10am 寫公文
  • 7:30am-4:00pm 國小
  • 4:05-4:35pm 在車上完成學校功課
  • 4:40-7:00pm 以馬內利
  • 7:00 - 7:20 pm 在車上吃完晚餐
  • 8:00 - 11:00 pm 練琴
  • 11:00-11:30 pm 唸iEnglish

乍看之下只覺得時間緊湊,居然要在車上吃飯!但還是看不太懂,需要加一點名詞解釋

以馬內利

以馬內利是希伯來文中「神與我們同在」的音譯。
(希伯來語:עִמָּנוּאֵל‎,英語:Immanuel)(byWiki)

以馬內利美語創辦於1989年,採用美國教育部課綱,以學術為主的教學模式,旨在讓學生將來能順利出國留學,在以馬內利上課,就如同就讀於美國學校。(by以馬內利官網)

公文

公文不是一般辦公室使用的公文,而是另一種解釋方式:

Kumon公文式教材涵蓋了尚不具握筆能力的幼兒能學習的內容,到國、高中乃至大學程度的內容,並且,將各學習課題分解到難以再分解的程度,並由淺入深的編排在一起,便於孩子自學自習、超越學年,實現因人而異的教學宗旨。(byKumon官網)
公文科目類別為:數學、英文、國文、運筆(練習書寫各種長短線條的運筆能力)

iEnglish

English借助AI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重構英語學習方式,不只是將傳統的學習模式搬到線上而已,而是遵循母語學習本質<聽-說-讀-寫>規律......訓練聽、說、閱讀無障礙。
(byiEnglish臉書)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這對兄妹每天的學習歷程緊湊得讓人難以置信,而且兄妹倆在其他天還會安排鋼琴、小提琴,游泳等課程,相當充實之餘,不免讓人懷疑,小小的身體真的足以支撐這麼龐大的訓練量嗎?

還是說,正因為他們夠小,才能夠在體力得以負荷的情況下,心無旁鶩的好好練習呢?

有許多網友去肉搜小孩爸媽的身分或職業,查資料的時候一直看到新聞說爸媽身價多少多少,拿什麼包,我覺得這些花邊新聞非常無聊,完全偏離主題,所以這邊就不再贅述,任何爸媽都有屬於自己的教學風格,小孩獲得的資源和家庭財力當然有關聯,但沒必要一直炒作。

至於那些跑去補習班粉專留言謾罵的網友......算了,不予置評。

畢竟這麼特殊的行程表,大家還是有很多意見要說:

反對的論點

台北市教育局提出「孩子應該要有9~11小時的睡眠時間」,以補習班po出的資訊來看明顯不足。

在義務教育早已行之有年的當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段求學生涯,難免在學習過程中受過挫折或壓迫,自然而然就產生情感投射,也就偏向要求現在的孩子不用太在乎課業,只要能健康快樂成長就好,希望不要造成他們課業上的壓力,畢竟學業不代表一切

反對案例:我的國中同學

去年聖誕節,我的國中同學在facebook上po了一張照片,是一張白紙上寫著歪歪扭扭的字跡:「To 聖誕老人 我希望我能加強數學中一元一次方程式單元,如果可以我想要三張試卷題目,拜託!!」,而我的同學表示這是他看過最悲情的聖誕禮物,希望小孩想要的禮物能是偏玩樂的東西,甚至說看到這樣的願望會不希望自己小孩在這樣的環境長大。

連聖誕禮物都希望是數學考卷,小孩這樣看起來好可憐,好像受制於大人的欺壓,不得不鞭策自己提升數學成績一樣。

但禮物不就是該讓小孩自己決定的嗎?小孩是真的打從心裡想要考卷當聖誕禮物嗎?

如果他希望的禮物是一台玩具車、一台遊戲機,會不會比較正常一點?

贊成的論點

後來也有不少名人、醫師站出來支持這樣的教學方針,甚至表示自己當年的生活更加緊湊密集,也沒產生甚麼負面影響,況且兄妹兩人在課業、藝術等領域上的練習也都產生成果,在各大比賽上獲得佳績,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小小年紀能有這樣的成就值得肯定。

另外各種名人傳記、運動員的生涯故事等等,很多都會強調當初他們經歷多少的苦難磨練,才能把握住難能可貴的契機,將自己的才能發揚光大,由此來看,確實應該從小就磨練好各種技藝,畢竟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類似贊成的案例:學生的虎媽

教學生涯中,我曾帶過一對雙胞胎兄弟,從國一帶到國三,媽媽的教育方針就是高壓高強度,本來我已經出好兩頁(約15題)的作業,媽媽直接致電並表示這樣太少,要求我多出一點,並表示絕對能讓孩子寫完,自此他們每次的作業量都是40題起跳,而且兄弟倆當時的課程安排是一週兩次,也就是每週80題左右的練習量。

後來經由哥哥轉述,他們家假日偶爾會出遊,但是媽媽會準備數學練習卷讓他們在車上寫,寫完才能下車去玩。

這對雙胞胎的案例比起以馬內利兄妹來說,當然是小巫見大巫,只是在對孩子的期許上,兩位家長的態度應該是虎媽所見略同。

後來兄弟兩個成績都維持得不錯,也都考上很好的高中。

但如果媽媽是佛系家長,沒有這樣鞭策兒子的話,他們有辦法考出一樣的成績嗎?

小小補充一下,這對兄弟真的很有意思,很典型的雙胞胎但個性大不相同的例子,哥哥比較聰明但是比弟弟懶,比較會讀題,卻也會想方設法逃避過量的作業;弟弟比較認真但在邏輯上的反應能力比哥哥稍慢,腦袋偶爾會轉不過來,但媽媽或老師要求寫多少作業就照著寫。
現在兩位孩子都已經到上大學的年紀了,祝福他們往後一切順利。

總結

回到以馬內利兄妹,這麼密集的行程表,裡面滿載的可能是爸媽的期待,也可能是補償心態,但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應該回歸到孩子本身的感受,這整起事件風波當中,我一直沒有看到有關孩子的反饋,應該要多聆聽孩子的意見,如果真的太累就該做調整,假如真像補習班所說的「樂在其中」的話,就應該給予更多的支持。

我有去看補習班的連結,有哥哥參加主播營、妹妹彈鋼琴的影片,真的很厲害,希望他們能在喜愛、擅長的領域持續發光發熱。

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以及我的所見所聞 很多事情沒有對錯 多想想 多思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