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療癒| 手作布丁:甜美的心靈療癒時光

生活療癒| 手作布丁:甜美的心靈療癒時光

Evelyn怡怡-avatar-img
發佈於致50+熟齡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到月底,小慈臉上總是冒一堆痘痘,而同事阿彬就會跟小慈說:「要喝啤酒、吃炸雞才能治療痘痘啦」!這時,我們都會跟阿彬翻白眼,因為這哪是業務壓紅線快來不及時的紓壓方式?但周遭不少男性朋友喜愛把啤酒、炸雞、甜飲料、泡麵等當忙碌以外的自我犒賞,而我們女生則偏愛甜點、洋芋片、巧克力等,雖然說巧克力是快樂食物之一,但擔心冒痘,所以小慈不愛吃巧克力。

幾個月前很會做甜點的朋友瑞思,帶了手作布丁到辦公室,入口即化的美味、吃著布丁的我們心情都溫柔起來了,大家起哄「妳要不要斜槓,我們可以幫妳揪團購」,瑞思笑著說:「我做甜點是為了紓壓啦! 當我非常忙碌、頭腦不清楚時,就會找時間做甜點。」

 受她啟發,心情煩燥時我決定嘗試手作布丁。食材簡單,蛋黃、糖、牛奶、鮮奶油和香草精。我按食譜操作,輕柔攪拌、濾過蛋液,然後緩緩加熱至凝結……,空氣中焦糖、鮮奶的香氣瀰漫,就像是將煩憂悠悠洗滌,一切都化為甜美的味道;冰冰涼涼、軟軟滑滑,有著奶香跟蛋香的布丁成了我最愛的紓壓食物,能瞬間撫慰心靈的不安。

 家中的婆婆也喜歡吃軟的布丁,以前我都超市外買,現在兒子回家的周末我則找他一起製作布丁。在布丁手作共創的時光,最棒的是我有機會聆聽家人分享生活的如意或苦澀;而在品嚐手作布丁的微笑中,時間彷彿凝結,有了片刻的寧靜,就像布丁般,用柔軟融化生活中的繁瑣、波折。

如果你不喜歡吃巧克力紓壓,手作布丁吧!它是我最近最愛的紓壓方式之一,更是心靈分享與療癒的儀式。

raw-image


avatar-img
怡怡的沙龍
74會員
452內容數
有根羽毛喜歡到處旅行,記錄生活、想像、教育、教養....不管是光或陰影都值得擁有翅膀,跟著這羽毛一起去旅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怡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一首慵懶輕鬆的歌曲,歌詞描述了午後的閒適時光,以及對生活簡單快樂的嚮往。歌曲以「懶」為主題,表達了在繁忙生活中放慢腳步、享受當下的重要性。
「嘎~~碰!」敏惠煞車不及摔倒在地,左手舉不起來,左腳則有多處流血。「那怎麼辦?」我們瞪大眼睛問,聽敏惠分享到此,當時只想像到她和孩子在花東縱谷迎風而騎的快意畫面, 怎會突然有這嚇人的插曲。
住在老公寓的最大好處就是沒有電梯,有了電梯,住戶就得擠在電梯裡尷尬地面對面,勉強擠出言不及義的問候語;我住的地方,只有樓梯,所以大家可以互相閃躲,不用跟其他住戶打招呼,也因此我住的五樓公寓,雖然只有十戶,但仍有超過一半的住戶,我未曾碰面。 在都市,你可以輕易的選擇隱藏。
這是一首慵懶輕鬆的歌曲,歌詞描述了午後的閒適時光,以及對生活簡單快樂的嚮往。歌曲以「懶」為主題,表達了在繁忙生活中放慢腳步、享受當下的重要性。
「嘎~~碰!」敏惠煞車不及摔倒在地,左手舉不起來,左腳則有多處流血。「那怎麼辦?」我們瞪大眼睛問,聽敏惠分享到此,當時只想像到她和孩子在花東縱谷迎風而騎的快意畫面, 怎會突然有這嚇人的插曲。
住在老公寓的最大好處就是沒有電梯,有了電梯,住戶就得擠在電梯裡尷尬地面對面,勉強擠出言不及義的問候語;我住的地方,只有樓梯,所以大家可以互相閃躲,不用跟其他住戶打招呼,也因此我住的五樓公寓,雖然只有十戶,但仍有超過一半的住戶,我未曾碰面。 在都市,你可以輕易的選擇隱藏。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