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燕翎《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序章讀書筆記

2024/01/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想研究女性主義很久了。有人向我推薦了由女書出版的《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讓我可以好好地了解一下女性主義。

此書由顧燕翎主編,另有其他九位作者分別整理各家流派資料並撰稿。各人思考脈絡不同,也提供了讀者不同的思考路徑。

raw-image

為何會對女性主義產生興趣?

先來說說自己為何會開始對女性主義感興趣。雖然早已進入21世紀,我也是個生於20世紀末的千禧寶寶,但我還是感到社會對女性的不友善:參加職涯探索相關活動一定會聽到講者要求在場女學生一定要會化淡妝,如果可以,面試最好要穿高跟鞋和裙子;我自己的阿公阿嬤們對我的表弟也比對待我要好得多,從不曾給過我零用錢,阿公還在世時,我從沒拿過我阿嬤的紅包(雖然也可能是因為我家家境比我表弟好)。

再來是我自己的心結。上大學以前,我極度排斥化妝和著裙裝,每天花費時間來取悅男人,怎麼想都覺得做作。可是約莫在上大學半年後,我開始嘗試去接觸這些「女人的物品」。我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只知道有人開始說我變漂亮了,不開心是假的,可有時候邊化妝邊看著鏡中的自己,越來越陌生。而且變漂亮人生也沒有比較順利,每天仍有許多不如意在發生。

可能是常常被長輩念叨,所以一直以為不喜歡粉紅送、不喜歡裙子的我是個異類,後來才知道,不少女生都有排斥自己的生理性別,或是對自己的社會角色感到迷惘的經驗。

學校的論文發表會上,也有很多同學以「女性」為出發點探討文本,例如女性情慾、女性成長以及姊妹情誼等不同面向的議題。

有一次和頗有好感的男生在咖啡廳各忙各的,而我正在閱讀本書。對方突然問我在讀什麼書,我竟下意識地不敢讓他知道我在研究女性主義。他將書拿過來看,我又緊張地說這是為了應付學校報告。

我確實是以當中的存在主義女性主義作為期中報告選題,並沒有說謊,但我對自己下意識的做法和說詞感到驚愕:分明是因為不喜歡自己被賦予的社會性別才想研讀,推薦此書的也是一位男性,那我為什麼要害怕讓有好感的男生知道我在讀女性主義?

有人曾問過我,我到底想找到甚麼答案?我其實也不知道,但我總覺得,也許我能在研究女性主義的過程中,找到自己所糾結的,撥開重重迷茫。

女性主義起源

raw-image

女性主義19世紀開始在法國發展。1985年張小虹等人將女性主義的概念與思想介紹給台灣民眾。1980年代也是台灣文學史上,女性作家蓬勃發展的年代,李昂的《殺夫》或是袁瓊瓊的〈自己的天空〉都是在這個時期寫下的女性自覺代表作。

一般人對於女性主義理解大概是「為爭取女性權益倡導的理念與努力」。18世紀的啟蒙運動不只啟蒙了中下層階級的男性,也有部分女性受到影響。到了19世紀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開始發展,女性受前者影響,也開始爭取為自己賦權,後者也有不少學者逐漸意識到女性的次要地位,提出「解放女性」。

自由主義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為群體爭取權利,並且法國大革命與美國獨立戰爭都彰顯並宣揚了自由主義的可行;反觀社會主義是需要全面性地打碎現有社會規範,重新建立新的社會模式,且在當時所進行的小規模實驗最終都宣告失敗,因此自由主義的勢頭更勝於社會主義,在討論女性主義源頭時,多也以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為源頭。

女性主義流派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女性主義發展過程中,也汲取了不同學說的理論,因此也不該將之視為「論述女性議題」的學說,它同時也是關懷社會與弱勢族群的研究途徑

raw-image
內容總結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4
/5
有感於自己跨出舒適圈的懵懂和不安,希望有個地方可以互相交流資訊和鼓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