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社會的鏡子,他們所有的反應都是反射社會的真實運作,
所謂的「屁孩」,也只不過是沒有胭脂抹粉的真實社會罷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說法?
在小的時候,如果有男生對女生惡作劇,代表這個男生喜歡這個女生。
這個說法對女生來說很是親切對吧?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男生表達自己的態度很簡單,他們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因為他們單純的好惡,所以才有反射性的動作。
只是我們的社會習慣告訴女人,男生捉弄妳是喜歡妳,才導致這些女人長大以後,離不開家暴她們的男人。
最近我跟一個心理系畢業的朋友提到我小時候被男生瞧不起的事情,她說她也經歷過那些,並且很理所當然認為這一切都只是屁孩行為。
是的,這些都是屁孩行為,所以長大以後,就不會這樣了。
於是我從國小等到國中,國中等到五專……
到了大學,一個出社會的姐姐跟我說:
「其實就算出社會還是這樣,這社會本來就瞧不起胖子,不管妳等幾個年月,他們都不會成長。」
於是,我不想期待了。
兒童是社會的鏡子,他們所有的反應都是反射社會的真實運作,所謂的「屁孩」,也只不過是沒有胭脂抹粉的真實社會罷了。
屁孩、屁孩、屁孩……究竟真的只是屁孩?還是人們假借屁孩的名義,允許這社會的野蠻?
以前的社會不容許小孩子的口無遮攔,但當前的社會卻特別容許小孩子的不禮貌。
但終究來說,無論我們允不允許小孩子有屁孩的一面,身為成年人的我們,或許有更高的社會責任去約束自己「不要製造屁孩」。
兒童的行為和價值觀只是成人世界的投射,成年人對屁孩的默許,可能只是想藉由兒童發洩他們被社會壓抑的惡意。
「屁孩」需不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未必不是一種責任。
因為熊孩子的行為只是熊大人在大社會的規範之下,對惡意的消極縱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