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談日常】《懼胖社會》中英閱讀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這本書在台北時間2024/08/03買了,我花了一整個晚上把它讀完,這本書的很多經歷都跟我很像,所以這本書對我來說蠻有共鳴的。

I bought this book on August 3rd, 2024, Taipei time, and I spent the entire night reading it. Many of the experiences described in this book are similar to mine, so it resonated deeply with me.

其中看到胖女人在性吸引力的困擾,我深刻的認為有很強大的共鳴,於是我找到作者Kate Manne的連絡方式,我們相談甚歡,我跟她分享我在這方面的心得。我說:

When I read about the struggles of plus-sized women with sexual attractiveness, I felt a strong connection. I found the contact information for the author, Kate Manne, and we had a great conversation. I shared my thoughts on this topic with her, and I said:

「有些人問我,我現在在社會關係上獲得『第一階段的勝利』——交到很要好的好朋友,被異性和同性告白和約會,有性生活,開始有尊重我的人,開始喜歡自己,開始有勇氣解決自己和任何人的煩惱。可是我看起來沒有覺得好像解脫的樣子,究竟為什麼?」
"Some people ask me, now that I've achieved the 'first stage of victory' in social relationships—making close friends, being confessed to and dating by both men and women, having a sex life, starting to be respected by others, starting to like myself, and having the courage to solve my own and others' problems—why don't I seem to feel liberated? What's the reason?"
「我說,這些事情,乍看之下好像是我只要想要就可以得到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是需要我透過爭取才能得到的——換言之,這些東西在我漫長的人生裡,並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這是理所當然就能得到的;相較來說,如果我們不爭取,可能永遠沒有辦法得到一般人的生活,可能就永遠都是『人生輸家』,而我們的努力被視為一種勵志範本讓大家做榜樣。但事實上,我們不想當誰的榜樣,我們只想擁有一般人本來就能擁有的權利。如果一群人必須要透過爭取才能得到平常人擁有的東西,那其實代表什麼呢?特別是當我們努力過後,被社會荒誕卻又理所當然的『封聖』為一種『社會聖人』,究竟是真的被看得起?還是因為社會本身不公平,才透過『封聖』讓我們被認可是『社會聖人』讓這種不公平延續下去?」
"I explained that these things, which might seem easily attainable at first glance, were actually something I had to fight for—meaning that these things were not naturally granted to me in my long life, unlike what many people assume. In contrast, if we don't fight for them, we might never achieve what is considered a 'normal' life, and we might forever remain 'losers in life.' Our efforts are then seen as inspirational examples for others to follow. But in reality, we don't want to be anyone's role model; we just want to have the rights that everyone else naturally has. If a group of people has to fight for things that others take for granted, what does that say? Especially when, after our efforts, society absurdly and self-righteously 'canonizes' us as 'social saints,' are we truly being respected, or is this an attempt to perpetuate the unfairness by recognizing us as 'saints'?"

然後這些人就沉默了。我不知道他們的沉默是什麼意思,但是當我講出這句話時,他們確實啞口無言。

Then these people fell silent. I don't know what their silence meant, but when I said this, they were indeed speechless.


我想這應該是普遍瘦子和胖女人最大的不同。瘦子會認為,我目前既然力圖振作,應該覺得圓滿了,但我並不這麼認為。我想即使我在社會關係上取得全面勝利,這種想法應該還是種在我心裡,這不是我天生愛抱怨,而是無論我看起來勵不勵志,都不應該讓這個問題被淡化。

I think this might be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slim people and plus-sized women. Slim people may think that now that I've tried to pull myself together, I should feel fulfilled, but I don't see it that way. I believe that even if I achieve total victory in social relationships, this thought will still be planted in my heart. It's not that I am inherently inclined to complain, but rather that, regardless of whether I am seen as inspirational, this issue should not be downplayed.

有些同樣是胖女人的KOL,也是宣傳著「愛自己」、「有自信」、「自我提升」是解決問題的萬靈丹,特別是跟我一樣是身心靈同業的胖女人KOL,也是會很生氣的反駁我的觀點,認為我們只要善用吸引力法則,愛自己,進而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讓社會因為我們的努力尊重我們,這樣怎麼會是一個問題呢?

Some plus-sized women KOLs also advocate that 'loving oneself,' 'being confident,' and 'self-improvement' are the panacea for solving these problems. Particularly those in the same mind-body-spirit industry as me, some may strongly rebut my views, arguing that as long as we make good use of the law of attraction, love ourselves, and improve ourselves, society will respect us for our efforts. How can this be a problem?

但實際上,在資本主義下的靈性思考,究竟是否能應用在確實被社會壓迫的胖女人身上?

But in reality, can spiritual thinking under capitalism truly be applied to plus-sized women who are indeed oppressed by society?

原因是因為,我們的社會,依照每個人的外形,分類有哪些外形是值得被愛、被關心的;但有些人的外形,可能天生很難獲得其他人的關心,我們必須要花更多時間在關心自己身上,而同時我們又要分出更多心力關心那些本身就不缺乏關心的人。

The reason is that our society categorizes people based on their appearance, determining which looks are worthy of love and care. But some people's appearance may make it inherently difficult to receive concern from others, forcing us to spend more time caring for ourselves while also expending more effort to care for those who are not lacking in care.

如果是這樣的話,所謂的「愛自己」對這些外形的人來說,是不是公平的事情呢?當然也更不用說,所謂的「吸引力法則」究竟能不能適用在被社會拋棄的外形?

If that's the case, is the concept of 'loving oneself' fair to people with certain appearances? Not to mention, can the so-called 'law of attraction' really apply to those whose appearance society has discarded?


我目前學占卜也才五個月的時間,我在這段期間幫助了所有人,但是面臨極端案例時,我並不會像其他身心靈家,會重複說著「愛自己」或「吸引力法則」之類的東西。假如個案一直活在有毒的環境,那他們會一蹶不振不是很正常嗎?我們的社會過於叫絕望的人力挽狂瀾,然後說這是勵志;如果他們沒辦法振作,他們還會嫌這個人不長進,而不會去思考整體大環境如何影響個案,那這是不是一件很過分的事情?

I’ve only been studying divination for five months now, and during this period, I’ve helped everyone. However, when facing extreme cases, I don’t repeat phrases like 'love yourself' or 'law of attraction' like other mind-body-spirit practitioners. If someone is stuck in a toxic environment, isn't it normal for them to be unable to bounce back? Our society puts too much pressure on the hopeless to turn their lives around and calls this inspirational; if they can't pull through, they’re seen as not making progress. But no one thinks about how the larger environment affects individuals. Isn’t this a terribly unfair thing?

所以我覺得,這本書不止可以釐清胖體歧視的問題,同時也能側面思考,弱勢的環境是如何形成的。

So, I believe this book not only clarifies the issue of sizeism but also offers a perspective on how marginalized environments are formed.

當然我認為,這本書對廣泛瘦子,以及認同瘦身文化的人來說,應該是沒有辦法共情的,因為他們沒有能力思考到這件事。

Of course, I think this book might not resonate with the general slim population or those who identify with slimming culture, as they may not have the capacity to think about this issue.

所以我推薦所有對瘦身文化質疑的人閱讀這位教授的書。但如果你不同意,那我們也尊重你的想法。

Therefore, I recommend this professor's book to anyone who questions slimming culture. But if you disagree, we respect your opinion as well.


內容總結
懼胖社會
5
/5
avatar-img
21會員
104內容數
卡門夫人,一個BMI大於40的大齡熟女,正經了大半輩子後終於不正經了|苦系情慾作家|佛系經營|喜歡無尾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文章談論了過去困苦的自己,不應該被否認和羞恥,而是應該被承認和接納。作者認為這樣的過去是生命的一部分,讓我們從中成長。這是一篇關於接納自己過去的積極訊息。
當代性自由運動宣揚積極性實踐才能獲得性自主,但這樣的概念是否不適用於所有人?我以無性取向的視角,反思社會對女性性別角色的期待,並展望我對性解放的理想,期盼在世界上能夠適當地被尊重。
文章討論了對於社會議題的探討,以及對自由與性別等同的看法。作者分享了一些觀察和感想,認為社會學概念應該要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表現自己的進步,指出有些自稱feminists或性平支持者的人缺乏真正關心社會議題的意圖。
這是我認識一個好幾年的姐姐跟我說的,因為她發現我都發一些關於私生活的貼文,她覺得很「奇怪」所以就跟我說這些。當然她是沒有惡意的。雖然她這句話很去脈絡,但這句話並沒有惡意。
兒童的行為和價值觀只是成人世界的投射,成年人對屁孩的默許,可能只是想藉由兒童發洩他們被社會壓抑的惡意。兒童是社會的鏡子,他們所有的反應都是反射社會的真實運作,所謂的「屁孩」,也只不過是沒有胭脂抹粉的真實社會罷了。
任何一個成聖的追求,如果只是單純出於對現實的不滿,你會活得很痛苦。
這篇文章談論了過去困苦的自己,不應該被否認和羞恥,而是應該被承認和接納。作者認為這樣的過去是生命的一部分,讓我們從中成長。這是一篇關於接納自己過去的積極訊息。
當代性自由運動宣揚積極性實踐才能獲得性自主,但這樣的概念是否不適用於所有人?我以無性取向的視角,反思社會對女性性別角色的期待,並展望我對性解放的理想,期盼在世界上能夠適當地被尊重。
文章討論了對於社會議題的探討,以及對自由與性別等同的看法。作者分享了一些觀察和感想,認為社會學概念應該要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表現自己的進步,指出有些自稱feminists或性平支持者的人缺乏真正關心社會議題的意圖。
這是我認識一個好幾年的姐姐跟我說的,因為她發現我都發一些關於私生活的貼文,她覺得很「奇怪」所以就跟我說這些。當然她是沒有惡意的。雖然她這句話很去脈絡,但這句話並沒有惡意。
兒童的行為和價值觀只是成人世界的投射,成年人對屁孩的默許,可能只是想藉由兒童發洩他們被社會壓抑的惡意。兒童是社會的鏡子,他們所有的反應都是反射社會的真實運作,所謂的「屁孩」,也只不過是沒有胭脂抹粉的真實社會罷了。
任何一個成聖的追求,如果只是單純出於對現實的不滿,你會活得很痛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有人質疑你因為「瘦」而不需擔心外貌焦慮,這樣的說法本質上忽略了外貌焦慮的複雜性。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來看,這不是單純身材的問題,而是社會對外貌的種種規範,如何將不同女性的身體,無論胖瘦,捲入不斷的自我審視與矛盾中。
如果這個世界是人的主觀都是又瘦又美麗的,那胖的人就因為世人的主觀意識而變得不自信,可是這個世界卻不該是這個樣子的。      我就是個棉花糖女孩,因為胖所以一直被欺負,慢慢的變得不自信,不敢做自己。以前的我總是因為胖,所以有很多機會都不敢爭取,明明我有能力卻又退縮回去。現在才發現其實我有
Thumbnail
本書在婦科調養方面頗為實用。 它詳細剖析每個年齡層的女人、在每個生理階段的身體激素變化,以及該如何保養。不僅解開多年來對婦科的疑惑,也能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
Thumbnail
這次要介紹的書,書名是:《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作者蔡培元,依作者自己的論述,他就是一個胖子。作者認為「胖」這個議題,是個招魂幡,引領著他回到深層的生命實相中,去探究、去理解,最後能與自己和解,接受全部的自己,包括那個做不好的,與不符合他人或自己期待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害怕面對未來,也害怕面對自己』 這是一部以愛情和友誼為主題的小說,探討家庭背景、社會價值觀對年輕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反應。男女主角的複雜情感糾葛讓人思索何謂正常,以及對自我展現和被愛的恐懼。此外,書中的對話反映了父權主義對男性和女性的影響,以及探討個人自我認同感、歸屬感和社交接納的問題。
Thumbnail
許多人在減重的過程中常常遇到初期效果顯著,但過了幾週的蜜月期後,體重就再也沒有變化,甚至復胖。體重週而復始的在一定的區間盤整,體型就像溜溜球一樣,忽胖忽瘦。這種被困住的感覺,背後是因為許多日常中的陷阱造成的,而瘦一輩子的本事這本書就是要來針對這些陷阱提出有效解方!
Thumbnail
月初逛書店看到某暢銷書裡一段話「有錢人開餐廳不會變胖」,心中有點不以為然,第一個念頭就是:難道作者認真做過抽樣調查歸納出這個結論嗎?如果只是順口一句而已,那也有點失之偏頗。 不過後來仔細想想,暢銷書排行榜常勝書籍永遠不缺「致富」和「生活」兩大熱門品項,這本書作者用了「有錢人就是因為做到了xxx,所
Thumbnail
我寧願相信這本書是翻譯的鍋,不然這本書的口氣我真的是無法接受。
Thumbnail
所謂「飲食男女」,人類對於食物與性愛的追求是本性,但隨著近年來國人健康意識的抬頭,飲食方式開始慢慢出現變化,少油少糖少鹽的概念以及有機蔬果在逐漸普及大眾,改變的動機除了追求外貌身型的美觀之外,促進身體的內部良好循環與健康維持也是大家首重的要點。
這本書的作者是蘇宗祺,是一諮商心理師,書中提到一個觀念是肥胖是過去生活習慣造成的結果,減肥只是治標不治本,就算體重一時減下來了,我們的舊有習慣並沒有改變,只要時間久了就會復胖,這時我們可能會陷入不斷減重又復胖的循環當中,過量進食的背後可能有心理上的因素。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有人質疑你因為「瘦」而不需擔心外貌焦慮,這樣的說法本質上忽略了外貌焦慮的複雜性。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來看,這不是單純身材的問題,而是社會對外貌的種種規範,如何將不同女性的身體,無論胖瘦,捲入不斷的自我審視與矛盾中。
如果這個世界是人的主觀都是又瘦又美麗的,那胖的人就因為世人的主觀意識而變得不自信,可是這個世界卻不該是這個樣子的。      我就是個棉花糖女孩,因為胖所以一直被欺負,慢慢的變得不自信,不敢做自己。以前的我總是因為胖,所以有很多機會都不敢爭取,明明我有能力卻又退縮回去。現在才發現其實我有
Thumbnail
本書在婦科調養方面頗為實用。 它詳細剖析每個年齡層的女人、在每個生理階段的身體激素變化,以及該如何保養。不僅解開多年來對婦科的疑惑,也能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
Thumbnail
這次要介紹的書,書名是:《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作者蔡培元,依作者自己的論述,他就是一個胖子。作者認為「胖」這個議題,是個招魂幡,引領著他回到深層的生命實相中,去探究、去理解,最後能與自己和解,接受全部的自己,包括那個做不好的,與不符合他人或自己期待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害怕面對未來,也害怕面對自己』 這是一部以愛情和友誼為主題的小說,探討家庭背景、社會價值觀對年輕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反應。男女主角的複雜情感糾葛讓人思索何謂正常,以及對自我展現和被愛的恐懼。此外,書中的對話反映了父權主義對男性和女性的影響,以及探討個人自我認同感、歸屬感和社交接納的問題。
Thumbnail
許多人在減重的過程中常常遇到初期效果顯著,但過了幾週的蜜月期後,體重就再也沒有變化,甚至復胖。體重週而復始的在一定的區間盤整,體型就像溜溜球一樣,忽胖忽瘦。這種被困住的感覺,背後是因為許多日常中的陷阱造成的,而瘦一輩子的本事這本書就是要來針對這些陷阱提出有效解方!
Thumbnail
月初逛書店看到某暢銷書裡一段話「有錢人開餐廳不會變胖」,心中有點不以為然,第一個念頭就是:難道作者認真做過抽樣調查歸納出這個結論嗎?如果只是順口一句而已,那也有點失之偏頗。 不過後來仔細想想,暢銷書排行榜常勝書籍永遠不缺「致富」和「生活」兩大熱門品項,這本書作者用了「有錢人就是因為做到了xxx,所
Thumbnail
我寧願相信這本書是翻譯的鍋,不然這本書的口氣我真的是無法接受。
Thumbnail
所謂「飲食男女」,人類對於食物與性愛的追求是本性,但隨著近年來國人健康意識的抬頭,飲食方式開始慢慢出現變化,少油少糖少鹽的概念以及有機蔬果在逐漸普及大眾,改變的動機除了追求外貌身型的美觀之外,促進身體的內部良好循環與健康維持也是大家首重的要點。
這本書的作者是蘇宗祺,是一諮商心理師,書中提到一個觀念是肥胖是過去生活習慣造成的結果,減肥只是治標不治本,就算體重一時減下來了,我們的舊有習慣並沒有改變,只要時間久了就會復胖,這時我們可能會陷入不斷減重又復胖的循環當中,過量進食的背後可能有心理上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