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中的尊重與培養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網上刷到一個媽媽把她跟孩子對話錄下來分享的視頻,這個孩子在幼稚園的年齡段,媽媽原本要給孩子穿外套,結果孩子拒絕,然後這媽媽尊重孩子選擇,但她對孩子說我還是會帶著你的外套,以防萬一你冷可以穿

這個媽媽表達了想尊重孩子意願,引導她的孩子對自己的身體的感知負責,建立身體自主權的觀念,所以與其逼迫孩子穿,她想說如果孩子真的感受到冷了,自然會穿上。

結果下方留言就有不同的聲音出現了,有些覺得自己是大人家長所以比較懂且說的算,有些覺得孩子太小沒有判斷力,所以身為家長的他會替孩子做決定讓他一定要穿上,有的則是表達不會因為溫度低就造成感冒,有的反駁說如果放任孩子的決定,不逼他穿外套就會感冒了,也有的回覆說就算穿外套也一樣會感冒,有的覺得這有什麼好尊重穿上就對了等等。

大家眾說紛紜都有自己的觀點,我不是個媽媽,但我也思考過如何引導一個孩子,那便是從引導自己開始啦。當我內在的某個需求發生時,我是順著還是如何應對,其實還挺常見的,比如嘴饞想吃一些東西,我也會猶豫要吃點想吃的特定食物,還是完全不吃,我如果禁止我自己,那報復性飲食就反彈了,如果給我自己吃點,加上去了解自己背後的情緒時,內心平衡舒服點。這裡沒有絕對的方法,不同情況、不同性格、不同人有不一樣的應對方法,聆聽身體/他人需求,讓身心靈引導自己做判斷選擇本身就是個練習的過程。想想這也是摸索的一部分,但自己做為過來人,我雖還沒當媽,但當過孩子,我知道我不喜歡什麼樣的對待方式,想要什麼的對待方式。尊重、為選擇負責與需求的滿足如何平衡,這裡就是嘗試、摸索的部分了。

如若因為恐懼而賦予條條框框,甚至因為一個人的主觀想法就認定那是個唯一標準,這樣的打壓制止,最後變的畏手畏腳,剝奪了一個人的選擇權、自主權與獨立性。引導一個人做選擇,身為父母可能是從引導孩子去認識自己的感受需求並且表達出來,還有調節能力。溝通、信任、聆聽、理解是關鍵,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感受需求,去信任自己做出選擇,在表達出來讓別人知道; 和別人溝通協商太重要了,這過程讓一個孩子意識到他是自己人生的主人,父母、任何人都只是npc,是來支持他的、和他一起相伴體驗人生而不是來控制、剝奪打壓他的權益、權利、力量,他是個個體不是來滿足他人需求的受氣包。

不管是父母的身分,還是任何身分,少不了向他人學習,為人父母就是和孩子平等的共同成長的過程,孩子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他們的純粹與智慧,他們的開放性,是我覺得可貴的,從他們身上看見希望與可能性。是引導孩子認識自己建立起自己的判斷力與決策力,還是用獨裁的方式打罵制止,要孩子服從呢; 就我個人的經驗,打罵與恐嚇威脅只造成更多的恐懼瞻前顧後,從而沒法解放天性大膽嘗試。父母將自己的擔憂投射到孩子身上本身對孩子不太公平,很多家長總有種我擔心我孩子如何如何,但那只是家長自己的擔心,不是孩子自己的,在我看來給孩子最好的支持就是放手、祝福、尊重成為他們的後盾而不是干涉他人選擇,更不是因為自己的不安全感制止、操控、打壓、詆毀。

孩子始終是個獨立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智慧,來到人間當然會需要學習了解這世界的種種,但如果是我,我只想一個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從自己的視角看這個世界,他和我分享他所認識的世界,而我可以陪伴他在某個時間段一起看世界,而不是我自以為是因為自己是過來人很有經驗的告訴他這個世界如何,你要注意,人性如何你要注意,這多無趣多沒意思啊,我不需要在親子關係中當個上位者證明自己耍威風認定自己知道的一切便是全部。

我最近正好感受到拋下記憶、鬆開已知的部分的重要性,除了要放開那些情緒印記與記憶之外,我連我知道的種種都想放,純粹的允許一切流動,我想探索未知,讓未知驚艷我,我不想活在人們口中眼中的世界,我不想活在已知的框架下,我想看看這個世界還能讓我發現什麼不一樣的風景,還有什麼可能性; 如同我想和一個人共賞一片風景,但我知道我們即使看著同片天,關注到的點、感受到的始終不一樣,可也因為不同讓我們可以交流認識到不同的視角,了解到另一種可能性,那便是我想要的伴侶,也是我想和孩子一同成長

-

我想親身感受與體驗我感受到的生命是什麼,領略到的真理是什麼,活著是什麼,最後有可能生命、真理、智慧的概念都拋開了,僅僅剩下存在本身、創造本身、感受本身

這一切便是我的感悟、假設、和一生,繞了一圈發現也不過如此,但精彩,但好玩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每個人有不同答案,每段時期的我也有不同答案,沒答案也是一種答案,而當下的我,只覺得就是存在和感受


777:

與其規定制止,不如帶著好奇心允許一切的流動發生,認識到自己為什麼有這樣的需求 孩子為什麼想這樣做,這樣的耐心、開放性與好奇心,正是我們可以選擇培養的能力,讓允許的力量,好奇心的力量支持我們引導我們去發現未知的世界吧

我聽到一個聲音說不用費盡心思去思考該怎麼做、怎麼帶領,只是去愛=讓愛帶領我們=允許愛流動,方法可能很多,但去愛的時候,滋養的時候,流動的時候,就沒有"應該"了,而是直覺性自發性自然的讓愛的力量,一切流動

你不需要知道,因為你會知道 °❀⋆.ೃ࿔*:・



Feb 4, 202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之所向𓇼 ⋆。˚ 𓆝 𓂃 𓈒𓏸‪‪
9會員
51內容數
˚˖𓍢ִ໋🍃˚.⛰️⋆☁️
2024/10/23
本文探討了教育體制中的問題,特別是對心理健康需求的忽視及標籤化的問題。作者回顧了自身的教育經歷,強調了教師的重要性與教育環境對孩子成長的深遠影響。真正的教育應該關注個體的完整性與獨特性,提供真正的支持,而不是依賴於藥物或歧視。最終,呼籲重新審視教育的意義,並鼓勵教師與家長關注每一位孩子的需求與發展。
Thumbnail
2024/10/23
本文探討了教育體制中的問題,特別是對心理健康需求的忽視及標籤化的問題。作者回顧了自身的教育經歷,強調了教師的重要性與教育環境對孩子成長的深遠影響。真正的教育應該關注個體的完整性與獨特性,提供真正的支持,而不是依賴於藥物或歧視。最終,呼籲重新審視教育的意義,並鼓勵教師與家長關注每一位孩子的需求與發展。
Thumbnail
2024/02/18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2024/02/18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2024/01/01
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我去了一趟商場經過母嬰店的時候百感交集,那是我內心渴望但又害怕的面向。我想靠近孩子,但又害怕自己與孩子處不來。我渴望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早日在地球相見,可我現在感受到的全是恐懼、我童年的恐懼,那個我靠近不了自己的恐懼...
Thumbnail
2024/01/01
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我去了一趟商場經過母嬰店的時候百感交集,那是我內心渴望但又害怕的面向。我想靠近孩子,但又害怕自己與孩子處不來。我渴望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早日在地球相見,可我現在感受到的全是恐懼、我童年的恐懼,那個我靠近不了自己的恐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父母尊重孩子並與他們建立穩固的情感連結是非常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4個法則,分別是尊重、信賴、傾聽、互助。這些法則可以幫助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強大的連結,並提供孩子支持和安全感。
Thumbnail
父母尊重孩子並與他們建立穩固的情感連結是非常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4個法則,分別是尊重、信賴、傾聽、互助。這些法則可以幫助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強大的連結,並提供孩子支持和安全感。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單純又直接的想為孩子好,沒有用,直接又暴力的作法,只會得到更直接又暴力的反彈效果,可是,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呢?每一個孩子的反應都不一樣,做為家長在教導自己孩子的時候,該怎麼調整,該怎麼做呢? 要培養孩子,我們需要用心溝通,用愛和理解去引導。溫柔的話語和體貼的舉止,能夠深深觸動他們純淨
Thumbnail
單純又直接的想為孩子好,沒有用,直接又暴力的作法,只會得到更直接又暴力的反彈效果,可是,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呢?每一個孩子的反應都不一樣,做為家長在教導自己孩子的時候,該怎麼調整,該怎麼做呢? 要培養孩子,我們需要用心溝通,用愛和理解去引導。溫柔的話語和體貼的舉止,能夠深深觸動他們純淨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成人如果可以溫和堅定地引導孩子分辨、認識這一層關係,孩子就會逐漸學習並且理解,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為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讓孩子真的感覺到自己「有所擁有」以及「被成人尊重」。
Thumbnail
成人如果可以溫和堅定地引導孩子分辨、認識這一層關係,孩子就會逐漸學習並且理解,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為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讓孩子真的感覺到自己「有所擁有」以及「被成人尊重」。
Thumbnail
教導孩子遵守規則 5歲的孩子已經具有自我意識,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因此,父母親要適當地教導孩子遵守規則,並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中得到支持並不斷地探索世界成長。 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尊重別人的想法和感受,並培養同理心和合作能力 5歲的孩子也開始發展社會行為,需要學習如何與他人
Thumbnail
教導孩子遵守規則 5歲的孩子已經具有自我意識,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因此,父母親要適當地教導孩子遵守規則,並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中得到支持並不斷地探索世界成長。 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尊重別人的想法和感受,並培養同理心和合作能力 5歲的孩子也開始發展社會行為,需要學習如何與他人
Thumbnail
在此分享平時常對兒說的話及分享育兒經驗。當自己有能量時,我相信陪伴孩子學習時,會更有自信!
Thumbnail
在此分享平時常對兒說的話及分享育兒經驗。當自己有能量時,我相信陪伴孩子學習時,會更有自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