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卻沒有成長?學習後更重要的事情?《認知覺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此書全名為《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原動力》,作者是周嶺,書中結合心理學和腦科學等知識,提出有關於一些成長的建議,以下選一些書中內容,寫出一些我的心得

⬛學習後

學習之後的思考、思考之後的行動、行動之後的改變更重要

以權重來看 改變量>行動量>思考量>學習量

看書和上課都是種學習,但更應該關注的是思考、行動和改變,如果沒有深入關注過自己的思考、行動和改變,感到學無所獲,甚至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努力,認為自己應該繼續加大學習量,進入學習的惡性循環

因此看書時不用記住書中的全部知識,只要有觀點促使自己發生了切實的改變就足夠了

建議可以採用觸動點讀書法,看完書後放上幾天,問自己這本書最觸動自己的點或部分?能觸動和發生實質改變,這本書就超值了

書的目錄、那些課程的大綱,雖然洋溢著體系的香味,但它們可能與自己的認知和需求貼合得並不緊密,他人認知體系中的很多知識,縱使再有道理,如果距離我們的認知或需求太遠,就相當於處在了學習的困難區,取觸動自己的觀點,其他觀點可以放棄,即使那些部份很有道理

因此建議打碎他人的認知體系,只取其中觸動自己的部分,然後將其拼接成自己的認知網絡,可以結合自身經歷、學識、立場,去解釋、去延伸,去和舊有知識做關聯

⬛舒適區邊緣

焦慮的原因有兩條,想同時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很多事情是需要時間,例如閱讀和寫作,短期內無法見效,需要耐心,等到一個時間後才能看見複利效應,持續行動才有可能突破低點,看見更高層

因為想要立即見效,因此學習過難,但又因為在行動上避開困難,只想留在舒適圈,建議在舒適圈邊緣,讓自己有點難度,但又不會太難,在閱讀和寫作上都可以運用此法則

如果真的很難看不懂,可以先把這本書放一放,去看那些自己感興趣、又剛好能讀懂的書,讓興趣、難度、需求同時匹配到舒適區邊緣

⬛心得

這本書讓我想到有關於閱讀課外書的經驗,在我大學後重新開始看課外書時,常會一定要把一本書看完,加上對全書作筆記,不過這樣的過程會有一種壓力

後來接觸到一些想法,才發現一本書不一定要看完,可以先看目錄,選擇性閱讀自己所需要或想要看的章節,不一定要去按照作者架構

而上面有關於改變量的部分,也提醒有關於閱讀和目的,例如有些方法類的書,閱讀更應該關注有沒有去實踐;而知識類的書,則關注在和己有知識去做連接;書中如果有新觀點,也可以多多思考這個觀點與我以前所知有何不同;看書過程中思考也很重要,這些都是讓自己發生改變的方式

然後針對上述這些部分做筆記就可以了,不用整本書都看完和做筆記,目前我會將筆記紀錄後,再用粗體字標示重點中重點,然後再選一部份可以寫成文章,有時也能夠將不同書中知識進行對比和串聯,以及結合自己的想法,和所學內容去進行對話

「打造第二大腦」書中則提到「我們無法僅憑「運用大腦」來儲存所有知識,理當把這個工作外包給智慧型機器 、「我們竭力回想事情耗掉的能量都不能用來思考 」,因此閱讀後可以將筆記放置在數位軟體內,而後續知識的管理,也相當重要,而非要求自己記住

例如一些歷史類的書,不用去背年代人名細節,而是可以思考提供哪些新視角、觸動的點、趣味的案例,先看看筆記內容,如果真的要看細節時在回到原書中查看,而不需要整本書記下來

當然每個人看書方式有所不同,以上觀念可以給大家當作參考

avatar-img
128會員
371內容數
目前主要會以書籍心得、動漫心得、生活想法等方面來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豆pika的園地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作者是楊大輝,是4think部落格作者,以下舉出書中觀念,並寫些我的心得
這本書作者是日本的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以下列出書關觀念,以及我的思考和心得
《唐鳳的破框思考力》是由楊倩蓉進行採訪並撰寫,唐鳳親自口述的書。書中主要探討了唐鳳對學習、職業以及科技發展的看法。 以下抽取幾個書中提到的概念,並寫出我的心得
《唐鳳的破框思考力》是由楊倩蓉進行採訪並撰寫,唐鳳親自口述的書。書中主要探討了唐鳳對學習、職業以及科技發展的看法。 以下抽取幾個書中觀念,並寫出我的心得
這本書作者法國文學教授皮耶.巴亞德,他在本書中主要探討有關於文學書的看法,並且用一些西方的文學和文學家的看法作為舉例,以下我列出一些書中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這本書作者是楊大輝,是4think部落格作者,以下舉出書中觀念,並寫些我的心得
這本書作者是日本的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以下列出書關觀念,以及我的思考和心得
《唐鳳的破框思考力》是由楊倩蓉進行採訪並撰寫,唐鳳親自口述的書。書中主要探討了唐鳳對學習、職業以及科技發展的看法。 以下抽取幾個書中提到的概念,並寫出我的心得
《唐鳳的破框思考力》是由楊倩蓉進行採訪並撰寫,唐鳳親自口述的書。書中主要探討了唐鳳對學習、職業以及科技發展的看法。 以下抽取幾個書中觀念,並寫出我的心得
這本書作者法國文學教授皮耶.巴亞德,他在本書中主要探討有關於文學書的看法,並且用一些西方的文學和文學家的看法作為舉例,以下我列出一些書中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對於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思考是日常學習與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單靠思考而忽略閱讀的支撐,可能會讓你陷入危險的自我消耗與虛無主義。 思考雖然重要,但閱讀經典書籍與實踐,才是真正豐富思想、解決問題的基石。以下分享為什麼理工科碩博士生特別需要平衡閱讀與思考,以及如何避免過度思考帶來的陷阱。
Thumbnail
我們常常聽見一些說法,例如「閱讀改變人生」,或者是誰「一年看了幾本書」 然而,有時候我們讀了很多書,卻感覺沒有什麼實際的改變 這時候,就該開始想:是不是不該看這麼多書?也許重點不在「看了多少」 閱讀這個詞語,常常會看起來只是吸收資訊而已,然而實際上,閱讀之後要做的事情也有許多,只是增加閱讀數量
Thumbnail
如果你討厭制式,卻希望有系統的整理自己的讀書心得的話,這本書的確可以提供一些方法,讓你跟著他的步驟,慢慢將思緒整理清晰、表達完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9cwnqHralA 看到一篇文章說,現在,在日本的年輕人中, 「你平常都聽什麼音樂?」是一個很私密又敏感的問題。 「被問起這種問題的時候,最該回答的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作品, 而是『不會毀掉對話氣氛的作品』吧」
Thumbnail
此書全名為《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原動力》,作者是周嶺,書中結合心理學和腦科學等知識,提出有關於一些成長的建議,以下選一些書中內容,寫出一些心得
Thumbnail
微精通(micromastery)指的是在有限的範圍做一件事,特點是可以反覆做,而且越做越好、不斷進步,讓人產生很大的滿足感,你不用每學習一項技能就要耗費一萬個小時,短短時間內就能有成果,而且成果看來還很不錯,你會越做越有成就感。 成功不是花數個小時追求事情的完美,而是練就鑽研許多小事情所累積的功夫
Thumbnail
#生活精緻小小習慣 在連假的早上從精緻開始,喝一杯自己喜歡的咖啡、在睡前做一些簡單的瑜伽或伸展運動等等。這些小小的習慣可以讓妳感到放鬆和舒適,同時也提醒自己要對「自己好一點,多愛自己」。透過這樣的練習,女以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使自己一天比一天更漂亮。
Thumbnail
之前的文章,我們談到了生成式AI發展迅速,各種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我們談到該學什麼,而今天,我們要來談談,如果有某些AI工具你特別有興趣的,我們該怎麼來讓學習變得更有效率。
Thumbnail
以下,為找陳和謙學長演講的心路過程。 分三大點分享: 1.為何找? 2.學到什麼? 3.會後心得 為何找? 當初是為了解決自己剛進外科實習後遇到了困境。想了解這樣的學習方式是系統的問題,還是是自己的問題。總會在是不是自己的問題的情緒漩渦下,有著臨床逃避傾向。因為,客觀來看自己和同儕相比資質奴頓
對於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思考是日常學習與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單靠思考而忽略閱讀的支撐,可能會讓你陷入危險的自我消耗與虛無主義。 思考雖然重要,但閱讀經典書籍與實踐,才是真正豐富思想、解決問題的基石。以下分享為什麼理工科碩博士生特別需要平衡閱讀與思考,以及如何避免過度思考帶來的陷阱。
Thumbnail
我們常常聽見一些說法,例如「閱讀改變人生」,或者是誰「一年看了幾本書」 然而,有時候我們讀了很多書,卻感覺沒有什麼實際的改變 這時候,就該開始想:是不是不該看這麼多書?也許重點不在「看了多少」 閱讀這個詞語,常常會看起來只是吸收資訊而已,然而實際上,閱讀之後要做的事情也有許多,只是增加閱讀數量
Thumbnail
如果你討厭制式,卻希望有系統的整理自己的讀書心得的話,這本書的確可以提供一些方法,讓你跟著他的步驟,慢慢將思緒整理清晰、表達完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9cwnqHralA 看到一篇文章說,現在,在日本的年輕人中, 「你平常都聽什麼音樂?」是一個很私密又敏感的問題。 「被問起這種問題的時候,最該回答的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作品, 而是『不會毀掉對話氣氛的作品』吧」
Thumbnail
此書全名為《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原動力》,作者是周嶺,書中結合心理學和腦科學等知識,提出有關於一些成長的建議,以下選一些書中內容,寫出一些心得
Thumbnail
微精通(micromastery)指的是在有限的範圍做一件事,特點是可以反覆做,而且越做越好、不斷進步,讓人產生很大的滿足感,你不用每學習一項技能就要耗費一萬個小時,短短時間內就能有成果,而且成果看來還很不錯,你會越做越有成就感。 成功不是花數個小時追求事情的完美,而是練就鑽研許多小事情所累積的功夫
Thumbnail
#生活精緻小小習慣 在連假的早上從精緻開始,喝一杯自己喜歡的咖啡、在睡前做一些簡單的瑜伽或伸展運動等等。這些小小的習慣可以讓妳感到放鬆和舒適,同時也提醒自己要對「自己好一點,多愛自己」。透過這樣的練習,女以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使自己一天比一天更漂亮。
Thumbnail
之前的文章,我們談到了生成式AI發展迅速,各種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我們談到該學什麼,而今天,我們要來談談,如果有某些AI工具你特別有興趣的,我們該怎麼來讓學習變得更有效率。
Thumbnail
以下,為找陳和謙學長演講的心路過程。 分三大點分享: 1.為何找? 2.學到什麼? 3.會後心得 為何找? 當初是為了解決自己剛進外科實習後遇到了困境。想了解這樣的學習方式是系統的問題,還是是自己的問題。總會在是不是自己的問題的情緒漩渦下,有著臨床逃避傾向。因為,客觀來看自己和同儕相比資質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