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爸的幸福教養】從親子時間表,陪伴孩子建立時間常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社會從威權走向民主,人民擁有愈來愈多的權力;家庭也從威權走向民主,媽媽、爸爸和孩子也各自擁有愈來愈多的權力。

在權力增加的同時,如何也讓責任相對應的增加,而不是有權無責、或是有責無權,是從社會延伸到家庭的共同課題。

許多父母不願意重蹈兒時的教養經驗,希望朝向民主的教養模式邁進,卻一不小心從贏家的父母類型、轉變成為輸家的父母類型,反而教養出「威權的孩子」。

幸福教養鼓勵父母從「我好、你也好」的共好角度,和孩子成為合夥人,目標是讓彼此的生活更幸福!

從「共好的親子關係」做為出發點,那麼「常規」就成為雙方很重要的依據了!


常規和規定有什麼不同?

簡單來說,「常規」是經由雙方(或多方)討論並且同意,沒有一方覺得不公平或被剝奪,目的是讓彼此更好的約定。

而「規定」則是由其中一方提出,要求對方遵守,目的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甚至必須犧牲對方的權益。

有家長問我:「可是我想要有自己的時間,不希望孩子來打擾,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這樣不就是『規定』了嗎?」

的確如家長所說,有很多狀況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因此重點在於,孩子有沒有覺得「犧牲權益」?

如果「親子心理存款」足夠,父母對孩子有影響力、孩子對父母有在乎感,同時父母願意滿足孩子的需求,自然而然孩子就會願意滿足父母的需求了。

換個角度來說,常規就像跳雙人舞,一人腳步向前、另一人腳步就往後,彼此協調;而規定就像拔河,目的是要拉動對方、取得單方的勝利。


常規和界線有什麼不同?

在常規的建立與執行上,需要親子多方(父、母、孩子、甚至同住的親戚)運用「智慧」進行溝通和討論的。

但溝通和討論的前提,是彼此都「願意改變」。

有的父母內對某些議題心早就有定見,和孩子的互動只是為了說服孩子,自己沒有要做任何的退讓。

若是這樣的狀況,這些議題就是家庭的「界線」,不行就是不行,千萬不要假借討溝通之名、行說服之實,這樣是很傷害親子信任的。

當然如果家庭的界線太多,很容易讓孩子認為父母握有的權力比較大,進而引發權力鬥爭喔!因此家長對於「界線」的設定,還是要有謹慎的思考。

我們家最後的界線就是「安全」,只要沒有安全顧慮,都可以讓孩子嚐試,然後陪伴孩子面對行為的自然結果、或是規劃合理結果讓孩子承擔。


時間常規,是建立常規的第一步

時間常規,愈早建立愈好,從孩子出生之後,就要從孩子的反應和需求,同時納入自己的作息考量,建立親子的時間常規。

嬰兒時期的飲食方面,我們並不建議由父母單方面決定孩子的食量和時間,因為每個孩子都不同。然而「定時定量」卻是可以建立的時間常規,這就需要「讓孩子教我們,如何教他」了。

raw-image

當年我在當全職奶爸的初期,還做了一張記錄表,然後逐步地瞭解孩子的食量和時間,就可以讓孩子不需要用哭的來表達肚子餓了。

而睡眠的作息,也是很大的挑戰,基本原則要善用「自然光線」,天亮了就把窗帘打開、睡覺時就把燈關暗,然後讓孩子在白天有足夠的活動,晚上則在和緩的氣氛下全家入睡。

嬰兒半夜哭醒,要先理解哭聲的涵意,協助孩子解決生理的需求,過程中燈光不要開太亮,只要不會把尿布包相反的亮度即可。

兩歲以前的時間常規,大概就是分成早上、下午、晚上三個時段吧!

隨著孩子愈大,活動範圍和友伴關係增加之後,生活的面向也需要被打開,因此「兼顧孩子和父母需求的親子時間表」,就會列為家庭會議的必要議程,而時間表的分界也會愈來愈細,但原則上仍以一小時做為最小單位即可,不需要分到太細。


為什麼需要親子時間表?

對孩子來說,時間是一項相當模糊的概念,幾乎所有孩子都跟我說過:「好玩的時間,一小時像一分鐘一樣;無聊的時間,一分鐘卻像一小時一樣」。

同時,孩子對於「無法預知的未來」是緊張和擔心的,很怕有了這一餐、沒有下一頓。

像孩子和朋友玩得很愉快,如果孩子明確知道下次什麼時候會再和朋友玩(當然也要做到),孩子就會安心的和朋友分開;但如果孩子長期都不知道再來的時間安排,孩子往往就會拖延、拉扯、不想離開。

沒有親子時間表,孩子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詢問父母;而父母希望孩子做任何事之前,也要一再告知孩子。過程當中,很容易就擦槍走火引發衝突。

有了親子時間表,加上時鐘和計時器的輔助,孩子可以清楚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父母也只要在時間之前五分鐘提醒孩子一次,整體的家庭生活就會更加順暢。


先寫個別的時間表,再求同存異合併成親子時間表

既然是「親子時間表」,著重的就是「親子相處」的時間,如果是全職爸媽,就會像我的範例一樣,是全天從早到晚的;如果是上班族爸媽,時間表就會是晚上或假日。

第一步,父母可以先寫下自己的時間表,並且將自己的需求寫進時間表當中。

第二步,就是協助孩子完成孩子的時間表,孩子可以用畫的、父母用文字簡單摘記。

第三步,拿出雙方(或多方)的時間表,先找出共同的時間列入親子時間表,針對不同的時間或需求,進行討論。

像我自己有放鬆的需求(帶小孩很累的),原本安排在下午,但和孩子討論後,就挪到晚上九點之後,而孩子因為瞭解我是因為他而改變時間表,對於九點入睡、讓我有個人時間,也就更願意做到。

以下列出之前家長對於親子時間表的疑問,如果讀者有問題,也歡迎再提出來喔!


有時間表不會很有壓力嗎?

一開始我對於親子時間表也是排斥的,回想原因,不外乎和過往的教育經驗有關,總覺得時間被分割、被安排、然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確很有壓力。

但在執行了兩三週之後,反而感受到親子之間的壓力變小了,因為親子時間表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也讓我可以擁有個人時間,很多時候甚至不需要我提醒,孩子自己會去覺察時間(或用計時器輔助),時間到了自己收玩具、自己準備吃飯。

也因為如此,我就一路執行時間表至今。


需要有書面的時間表嗎?

剛開始執行親子時間表時,我會建議可以用一張海報紙、或是一個小白板,簡單繪製表格後,讓孩子畫內容、家長一樣用文字摘記在旁邊。

然後每一週可以再討論運作的狀況,即時地進行調整,然後再運作一個星期。

等到雙方都很熟悉親子時間表之後,就不太需要書面的時間表了。


照表操課不會抹煞孩子的創造力嗎?

「照表」不會抹煞孩子的創造力,甚至因為有時間表,孩子會更安心的拓展自己的舒適圈。

但「操課」兩字就要留意了,一方面親子時間表是雙方共同討論出來的,所以不用操;另一方面內容是兼顧親子雙方的需求,所以也不算課。

因此親子時間表並不會抹煞孩子的創造力。


孩子不會看不懂時間表嗎?

當然會呀!所以需要「視覺輔助」,像是可以將親子時間表貼在冰箱上,然後製作爸爸、媽媽和孩子的「小頭照磁鐵」,時間走到哪裡,就可以把磁鐵移到哪裡,這樣孩子就可以清楚自己現在的時間位置。

另外孩子對於數字時鐘的理解,也會比指針式時鐘來得快,因此也可以先使用數字時鐘,或是在時間表旁放一隻數字時鐘的手錶也可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可能幸福學院
39會員
142內容數
可能幸福學院|非學校・親子團・幸福家|學習幸福的可能!
可能幸福學院的其他內容
2024/02/11
因為它並沒有標準答案,不但牽涉到不同家庭的價值觀,還需要判斷是孩子的真實需求或是權力欲望,以及親子關係是否達到「自由且承擔責任、平等且互相尊重」。
Thumbnail
2024/02/11
因為它並沒有標準答案,不但牽涉到不同家庭的價值觀,還需要判斷是孩子的真實需求或是權力欲望,以及親子關係是否達到「自由且承擔責任、平等且互相尊重」。
Thumbnail
2024/02/11
隨著社會氛圍愈來愈強調自由與平等,一代比一代的孩子更「有種」了,孩子不再「打到會怕、罵到不敢」,而是「愈打愈欠打、愈罵愈討罵」!
Thumbnail
2024/02/11
隨著社會氛圍愈來愈強調自由與平等,一代比一代的孩子更「有種」了,孩子不再「打到會怕、罵到不敢」,而是「愈打愈欠打、愈罵愈討罵」!
Thumbnail
2024/02/11
當孩子有積極的事務可以幫忙時,既不會無聊、又能展現能力與價值,自然就不需要呈現不良行為,而大人也就不用再烙下威脅的話語了,親子關係的正向循環,或許就從超市採買這裡展開囉!
Thumbnail
2024/02/11
當孩子有積極的事務可以幫忙時,既不會無聊、又能展現能力與價值,自然就不需要呈現不良行為,而大人也就不用再烙下威脅的話語了,親子關係的正向循環,或許就從超市採買這裡展開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其實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著知識、觀念、技能…,也學習著怎麼在生活中讓自己過的開心愉快…
Thumbnail
其實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著知識、觀念、技能…,也學習著怎麼在生活中讓自己過的開心愉快…
Thumbnail
多數家長們希望孩子能在家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有助於孩子的成長,也能促進家庭和諧。 本文將提供一些要點,幫助孩子在家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 制定規律作息時間 固定的睡覺和起床時間:每天在固定時間睡覺和起床,週末也儘量保持一致。 設立早晚例行程序:早上起床後刷牙、
Thumbnail
多數家長們希望孩子能在家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有助於孩子的成長,也能促進家庭和諧。 本文將提供一些要點,幫助孩子在家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 制定規律作息時間 固定的睡覺和起床時間:每天在固定時間睡覺和起床,週末也儘量保持一致。 設立早晚例行程序:早上起床後刷牙、
Thumbnail
瞭解什麼是「親子公事」,以及為什麼每天跟孩子談一兩句除了親子公事之外的對話對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瞭解什麼是「親子公事」,以及為什麼每天跟孩子談一兩句除了親子公事之外的對話對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家,是孩子成長的溫床,給孩子不變的愛和承諾,有規律的生活對幼兒的情緒和智力成長至關重要。
Thumbnail
家,是孩子成長的溫床,給孩子不變的愛和承諾,有規律的生活對幼兒的情緒和智力成長至關重要。
Thumbnail
大人比較有能力直接調整心情再開始工作,然而這樣的能力對孩子來說需要一些前置作業做準備。幫助孩子自律的方法,包括提前預告和幫助孩子安定下來的技巧。這些方法可幫助孩子掌握時間,培養遵守行為規範和分配時間的能力。此外,也提供幫助孩子放鬆的呼吸練習。
Thumbnail
大人比較有能力直接調整心情再開始工作,然而這樣的能力對孩子來說需要一些前置作業做準備。幫助孩子自律的方法,包括提前預告和幫助孩子安定下來的技巧。這些方法可幫助孩子掌握時間,培養遵守行為規範和分配時間的能力。此外,也提供幫助孩子放鬆的呼吸練習。
Thumbnail
標題這段話,是延續上篇,日程表的文章沸沸揚揚那幾日,德州媽媽提到的概念。 哥哥快3歲的時候,疫情爆發, 沒多久,弟弟出生,在家的時間變多, 書櫃上的書很快的已經看過好幾輪、拼圖已經反覆拼過好幾次, 我們沒多久就開始有黔驢技窮的感覺。 我火速訂了小康軒學習雜誌給哥哥聽,也帶著他一起翻閱雜
Thumbnail
標題這段話,是延續上篇,日程表的文章沸沸揚揚那幾日,德州媽媽提到的概念。 哥哥快3歲的時候,疫情爆發, 沒多久,弟弟出生,在家的時間變多, 書櫃上的書很快的已經看過好幾輪、拼圖已經反覆拼過好幾次, 我們沒多久就開始有黔驢技窮的感覺。 我火速訂了小康軒學習雜誌給哥哥聽,也帶著他一起翻閱雜
Thumbnail
面對孩子的挑戰,是一個改變自己、改變親子關係、改變家庭關係的重要歷程,過程當中會面臨到很多的挑戰,但只要經歷過後,就能享受到家庭團隊合作的甜蜜果實。
Thumbnail
面對孩子的挑戰,是一個改變自己、改變親子關係、改變家庭關係的重要歷程,過程當中會面臨到很多的挑戰,但只要經歷過後,就能享受到家庭團隊合作的甜蜜果實。
Thumbnail
當孩子有積極的事務可以幫忙時,既不會無聊、又能展現能力與價值,自然就不需要呈現不良行為,而大人也就不用再烙下威脅的話語了,親子關係的正向循環,或許就從超市採買這裡展開囉!
Thumbnail
當孩子有積極的事務可以幫忙時,既不會無聊、又能展現能力與價值,自然就不需要呈現不良行為,而大人也就不用再烙下威脅的話語了,親子關係的正向循環,或許就從超市採買這裡展開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