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與其說是說話致富,不如說是說話的態度。
書中重覆強調與人溝通時,帶著真誠的表情,表達感謝跟謙遜的態度,對於說話的藝術跟細節著墨較少,節選比較有興趣的部分分享一下。
1.「結果=熱情(幹勁)×能力×思維」
假如有人要求你製作一份資料,別等思考完整,想精密製作出完美的報告才給對方。先提出草案,一到兩成也無妨,詢問對方感覺方向,能夠明白對方想要的方向性即可。
用出乎意料的速度提出資料,自然對方會想「這個人很有幹勁呢」,比起工作能力高的人,先表現出幹勁會比較容易得到機會。
2.先表達日常的感謝,再小聲傳達反對意見。
「在現今社會,發現問題的能力,會比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有價值。」
但這不是要我們暢所欲言,先表達感謝,然後小聲的說話,控制音量心情比較冷靜,也讓會對方情緒不會那麼高昂,好好的聽你說。
3.馬丁.路德.金恩:「我有一個夢想。」
金恩博士是消除美國種族歧視的重要人物,他名留千史的演講就是:「我有一個夢想。」他不是先說歧視有多不好,也沒提到如何終止,而是述說一個願景,一個友善不論膚色平等的國度。
勾勒情境比說道理更引人入勝。
4.請對方動作
「請你數一下這頁有幾個字」,跟「你覺得這頁有幾個字呢?」
一但加上「你覺得」,原本跟自己無關的事,就會逐漸變成自己的事。
對方會從被動變主動。
5.「先讓對方答應小要求,才能讓對方答應更大的要求。」
讓對方持續答應小要求後,在最終階段前,盡可能讓對方怎麼回答都是「YES」。
假使約對方,詢問「我們今天是約三點,對吧?」,對方可能會找理由不碰面。如果改成「今天很感謝您,我們約三點,東口和西口哪邊比較方便呢?」,這問題變讓對方一定得和你見面,較能增加成功率。
小小結論
這本書是日本人書寫的,多多少少文化與表達習慣和我們有所不同,會缺少些共嗚感。整本書大略看完約1小時左右,節選的幾個面向還不錯,真誠、親切、謙遜的態度是共通的準則,一些小技巧有助於人際關係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