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狀態稱為「心流」(Flow),意思是指當我們專注於正在做的事情時,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完全投入在活動本身,渾然忘我的狀態。絕大多數的人都有相同經驗,無論是聚精會神的打一篇文章、彈奏樂器、還是沉浸在運動裡。
心流的狀態讓我們能長時間專注於某事上,是一種無痛甚至令人愉悅的感受。我們對感興趣的人事物容易進入心流,那是一個美好的時刻,但對於其它面向,要如何才能進入心流呢?作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看到這總是想起練吉他的時候,享受和心流還是有些許不同,享受在已經會的音樂時的彈彈唱唱,是快樂專心的,但在練習不太擅長的彈奏時,時間過得飛快,而練起來有所進步後愉悅無所取代,我想練吉他時是我最容易進入心流的時刻吧。
作者特別提到盯著螢幕是最不容易進入心流的,雖然被大量的娛樂設備包圍,大多數人依舊感到無聊與隱約的沮喪。
想要過美好的生活,除了摒除分心的問題外,還需要一個積極的目標。
如果在一天之中,很早就經歷心流,那麼當天接下來的時間會感覺放鬆、有彈性能做點別的事,而且不會感覺時間侷促。
有時在假日早起,去跑個步或是與朋友約騎單車吃早餐,總是會感覺當天特別充實,雖然還不到心流的境界,但一早完成一件想做的事,特別是運動、畫畫或看書,讓腦袋放空,讓注意力在想做的事情上,遠比起床滑一下手機,不知不覺半小時、一小時過去好很多,而且往往運動回家,發現才8點、9點,休息一下還有大半美好的時光等著,整天心情都會感覺愉悅。
---
專注力喪失的情況還有睡眠不足,因為大腦只會在睡著時排毒,長期睡眠不足會有更大失智風險。
作者提到睡覺時做夢是非常重要的事,做夢可以幫助我們在情緒上適應清醒時的事件,重溫壓力,但不會釋放壓力荷爾蒙,現今的人熬夜上網後,開始用藥物或酒精讓自己助眠,人為的誘導睡眠和真正的睡覺並不一樣,更像是麻醉,身體不會像自然睡眠一樣休息、排毒、更新和做夢。
---
以上書中的內容是我挑選出來較有共嗚的面向,後來的內容大多介紹現今社會是如何生成剝奪我們專注力的環境,尤其是許多商業行為的社群APP,為了讓我們的眼球快速滑動內容,擷取蒐集我們的興趣,賣廣告給廣告商,讓我們無止盡的被手機吸引,漫無目的的在資訊中沉淪。
社會環境不是我們能改變的,有人說看完本書後半段,會感到深深的無力感,但我覺得只要試過短暫的遠離文明、遠離3C,半天也好,一小時的跑步也好,那個時間裡只屬於自己,沒有各種分心的事物,做著自己喜歡的事,那樣的感受,才像活著。
最後有共嗚的事是作者特別提到,我們說的很多紓壓方法,像是靜坐、瑜珈等,這些事去跟被生活所困,同時做三份工作、帶四個孩子的人說說看,要人只要改變想法就能紓壓,是不切實際的,這是「何不食肉糜」的21世紀版本。
是呀,真正困苦被生活所逼的人,是沒有時間想這些事,書中也沒有方向指引,幸運的是我還有盈餘能跑跑步,偶爾山林間閒晃,讓這一刻顯得彌足珍貴而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