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爸的教養思塾】檢視你的「家庭價值系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對於孩子的生活能力進行了簡單的統計,例如:孩子幾歲可以自己吃飯、自己決定飯量、自己料理食物、自己穿衣服、自己決定衣裝搭配、自己決定睡眠時間⋯⋯

然後會發現每位父母對於孩子幾歲可以做什麼事情的認知落差很大,有的父母覺得3歲就可以做的事,另外的父母卻覺得要10歲才可以讓孩子自己做。

這就是我們常談的「家庭價值系統」,家庭價值系統並沒有對錯,但若和「孩子的發展」、以及「群體的狀態」相衝突時,就很容易引發親子的對抗。

以孩子的生活能力發展來看,大約1歲前後,孩子就有自己吃飯的「意願」(當然一開始會掉到桌上或地板),然後大約2歲前後,孩子就有自己決定飯量的「意願」(當然可能抓不太準)。

我強調「意願」,就是孩子認為自己的能力已經足夠,可以開始練習了,然而此時若父母因為各種因素(怕髒、怕麻煩、怕浪費時間、怕浪費食物)而否決了孩子的意願,也就等於扼殺了孩子發展能力的機會,甚至一路餵食長大的孩子,到了4歲父母要孩子自己吃飯,孩子反而會耍賴要父母餵呢!

而群體的狀態就像我們小時候,左鄰右舍的父母都在打罵小孩,所以我們被打被罵,也就習以為常。

然而現代因為民主的觀念已經從社會延伸到學校與家庭,所以孩子很習慣的是被尊重、享平等、擁有自由的互動環境,此時打罵孩子,反而會激發孩子與父母的對立。

當然,民主不是孩子說了算(正如同不是父母說了算),而是在「自由與責任、平等與尊重」並存的原則下,運用影響力和孩子進行溝通與討論,這部份在後續的課程會有更詳細的說明。

在和小學的孩子互動時,我們也觀察到有的父母習慣性的幫孩子拿書包、拿水壼,這樣的行為對父母來說,以為是關心孩子、愛孩子。

但事實上,卻是對孩子性格與獨立的一大挫敗。我們不斷的提醒父母,「絕對不要幫孩子做他可以做的事情」,因為孩子必須練習成為自己的主人,必須練習為自己負起責任,而書包、水壼,是再輕不過的責任了。

很多父母幫孩子做很多,卻又覺得孩子怎麼都不獨立?甚至有的父母反依附在孩子身上,藉由「傭人服務」來證明自己在孩子心中還有地位與價值,這樣的做法並不適當,因為父母要先提升自己的信心與自我價值,才有可能帶領孩子建立他的自信與自我價值。

甚至也有的父母,習慣貶低孩子,來證明自己比孩子優秀,這更是要不得呢!

(有位40多歲學員和我說,他的爸媽直到現在還是很習慣貶低他,甚至還會在孩子面前這麼做,讓他非常困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豆爸的幸福家
58會員
74內容數
趙介亭(綠豆爸)育有2子綠豆和粉圓,2006年擔任全職奶爸;2010年學習阿德勒心理學;2012年成立可能親子團;2014年成立可能非學校;2020年成立可能幸福學院,帶領夥伴學習與實踐阿德勒幸福學!
綠豆爸的幸福家的其他內容
2024/12/07
「時間結構 Time Structuring」是「TA溝通分析」當中,讓我很有感觸的概念。 TA的創辦人伯恩認為人有結構的需求,因此當人和人相處時,就會有下列六種「時間結構」的型態來度過時間。 這讓我想到在 #幸福教養學 裡的親子行動「單獨約會」。
Thumbnail
2024/12/07
「時間結構 Time Structuring」是「TA溝通分析」當中,讓我很有感觸的概念。 TA的創辦人伯恩認為人有結構的需求,因此當人和人相處時,就會有下列六種「時間結構」的型態來度過時間。 這讓我想到在 #幸福教養學 裡的親子行動「單獨約會」。
Thumbnail
2024/03/29
我:「不要再和那些會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的人相處了!」 學生:「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和我爸、我媽、我的兄弟姐妹相處了耶!」
Thumbnail
2024/03/29
我:「不要再和那些會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的人相處了!」 學生:「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和我爸、我媽、我的兄弟姐妹相處了耶!」
Thumbnail
2024/03/18
我們從2010年開始推動以阿德勒心理學為核心的幸福教養,至今已有14年,「溫和且堅定的態度、自然或合理的後果」為我們主要的練習方向。
Thumbnail
2024/03/18
我們從2010年開始推動以阿德勒心理學為核心的幸福教養,至今已有14年,「溫和且堅定的態度、自然或合理的後果」為我們主要的練習方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為人父母的我們很需要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尋求伙伴與資源、建立支持系統。與其他大人連結,能夠給你支持、鼓勵、滋養和力量,幫助你保持冷靜,彼此陪伴、學習與成長。
Thumbnail
為人父母的我們很需要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尋求伙伴與資源、建立支持系統。與其他大人連結,能夠給你支持、鼓勵、滋養和力量,幫助你保持冷靜,彼此陪伴、學習與成長。
Thumbnail
過去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理應充滿和樂歡笑的環境,但後來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理解家庭失能確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至將來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把教養當成是不容外人置喙之事,而是應該以長遠的思維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帶給社會負擔,並且能完全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人格,我想這才是
Thumbnail
過去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理應充滿和樂歡笑的環境,但後來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理解家庭失能確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至將來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把教養當成是不容外人置喙之事,而是應該以長遠的思維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帶給社會負擔,並且能完全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人格,我想這才是
Thumbnail
我:「不要再和那些會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的人相處了!」 學生:「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和我爸、我媽、我的兄弟姐妹相處了耶!」
Thumbnail
我:「不要再和那些會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的人相處了!」 學生:「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和我爸、我媽、我的兄弟姐妹相處了耶!」
Thumbnail
影片中的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衝突,帶出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之重要性,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提供了教育者另一個思考方向。文章訴諸於身為教師或父母者,覺察自己的自卑感及優越目標,並發展出『正言溝通』的方式,以降低與學生和孩子之間的衝突。
Thumbnail
影片中的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衝突,帶出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之重要性,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提供了教育者另一個思考方向。文章訴諸於身為教師或父母者,覺察自己的自卑感及優越目標,並發展出『正言溝通』的方式,以降低與學生和孩子之間的衝突。
Thumbnail
我們對於孩子教育的底線是快樂,目標是幸福,過程是與自己同在,最終更好地成為自己。
Thumbnail
我們對於孩子教育的底線是快樂,目標是幸福,過程是與自己同在,最終更好地成為自己。
Thumbnail
面對孩子的挑戰,是一個改變自己、改變親子關係、改變家庭關係的重要歷程,過程當中會面臨到很多的挑戰,但只要經歷過後,就能享受到家庭團隊合作的甜蜜果實。
Thumbnail
面對孩子的挑戰,是一個改變自己、改變親子關係、改變家庭關係的重要歷程,過程當中會面臨到很多的挑戰,但只要經歷過後,就能享受到家庭團隊合作的甜蜜果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