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深度職場力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深度職場力:拋開熱情迷思,專心把自己變強!MIT電腦科學博士寫給工作人的深度精進指南


📖閱讀筆記

前言 一場打破迷思的旅程

本書以一項核心論述——能力的重要——貫穿全文。我發現,人人夢寐以求的理想職位少之又少,而且極其珍貴;如果你想做那種工作,就得用珍貴稀有的個人特質去交換。換句話說,你需要先擅長某些事,才能預期找到好工作。

當然,精通某些事,並不保證你就能過得幸福快樂。職場上有很多備受敬重、卻忙到天翻地覆的工作狂就是這樣的例證。所以,本書不只是強調你應該培養實用的技能,也談到如何把那些技能帶來的職涯資本,巧妙投資在適合你的職涯特質上。

這個論點徹底顛覆了一般的看法,推翻「熱情至上」的迷思。我主張,熱情是工作愉悅的附帶產物。你不該以追隨熱情為起點,應該像知名藝人史提夫·馬丁說的那樣,先讓自己「讚到沒人可忽視你」,熱情自然會隨之而來。


規則1 不要追隨熱情

第一章 賈伯斯教我們的事

熱情假設:一個人是否能從工作中得到快樂,關鍵在於先找出自己的熱情所在,接著去找符合那個熱情的工作。


第二章 熱情很罕見

自我決定論主張,無論是在職場或任何領域,動機源自於三種基本的心理需求。也就是說,這三種「養分」必須充足,你才會對工作產生內在動機:

  • 自主:你覺得自己可以掌握一天要怎麼過,而且感覺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重要的。
  • 勝任:你覺得自己很擅長所做的事情。
  • 歸屬:你感覺到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聯。

這個科學知識不像「追隨熱情,就會讓你幸福快樂」那樣鼓舞人心,但確實所言不虛。換句話說,「把工作做好」比「入對行」更重要。


第三章 熱情是危險的

我愈是研究這個議題,愈覺得「熱情假設」讓人相信某處有個「適合」的工作等著他;只要他看到那個工作,一眼就能認出那是命中注定的完美工作。當然,問題是,當他們始終找不到那麼篤定的工作時,負面後果也隨之而來;例如不斷換工作,甚至開始懷疑自己。

這一切都指向同一結論:「熱情假設」不僅是錯的,還很危險。鼓吹別人去「追隨熱情」不僅是一種天真的樂觀,還可能害人一輩子對職涯感到困惑苦惱。


規則2 讚到沒人可忽視你──技能的重要

第四章 技能思維 vs. 熱情思維

我提出兩種不同的職涯觀念:一種是技能思維,強調你能提供世界什麼;另一種是熱情思維,強調世界能提供你什麼。技能思維清晰明確,熱情思維則讓人陷入含糊難解的問題泥淖。


第五章 職涯資本的力量

定義美好工作的幾項特質:

  • 創意
  • 影響力
  • 自主性

不適合套用技能思維的三項特質:

  1. 那個工作沒什麼機會讓你培養珍貴稀有的技能,從而脫穎而出。
  2. 你覺得那個工作重視的東西沒什麼用處,甚至還對世界有害。
  3. 那個工作迫使你和討厭的人共事。

具有上述任一特質的工作,都可能破壞你累積職涯資本的努力。工作有第一項特質時,你不太可能精進技能。工作有第二項特質時,即使你真的累積了職涯資本,也很難為了目標而長期堅持下去。


第七章 刻意練習你的深度職場力

刻意練習或許是讓你迅速變得「讚到沒人可忽視」的關鍵。


規則3 適時婉拒升遷──自主性的重要

第八章 夢幻工作的萬靈丹

總之,如果你的目標是找到理想的工作,第一步是先累積職涯資本,下一步是把職涯資本拿去交換那些定義美好工作的特質;其中,自主性便是你可以選擇交換的一大目標。


第九章 自主性的第一陷阱

自主性若不是以職涯資本換來的,就無法持久。


第十章 自主性的第二陷阱

當你累積了足夠的職涯資本,可以獲取工作的自主性時,你在雇主眼中也變得很有價值,導致雇主想盡辦法阻止你改變。

一種可能是,你沒有足夠的職涯資本,無法換取更多的自主性——也就是說,你面臨自主性的第一陷阱。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聽從周遭的反對意見,暫時擱下那個想法。另一種可能是,你有充足的職涯資本,周遭的人之所以大力反對,正是因為你對他們來說太有價值了——也就是說,你面臨自主性的第二陷阱。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忽略反對意見,勇於落實那個想法。當然,問題在於自主性就是那麼微妙:兩種情況感覺很像,因應之道卻截然不同。


第十一章 迴避自主性的陷阱

財務可行性法則:判斷你該不該去追尋誘人的目標,以便爭取更多自主性時,你應該先證明有人願意為那件事買單。找得到證據,就繼續去追求;找不到證據,就別再多想了。


規則4 小處著眼,大舉行動──使命的重要

第十二章 搞樂團的哈佛教授

所謂使命,是指你對職涯抱持著某種一貫的目標。使命比某個工作更廣義,它可以橫貫多個職位。它回答了這個大哉問:我的人生該怎麼過?

使命很強大,它讓你把精力集中在某個有益的目標上,擴大了你對世界的影響力,而影響力正是讓人熱愛工作的關鍵要素。一個人若是覺得自己的職涯很重要,他對工作的滿意度比較高,也更能夠承受工作的辛勞。


第十三章 有職涯資本才能找到使命

如果你想為職涯找到使命,必須先達到最頂尖的境界,才看得見那些使命。

在某個領域達到頂尖境界是一種「小處著眼」的作為,需要你長時間專注於少數議題上。不過,一旦你達到頂尖境界,並在鄰近可能性中找到使命時,你必須熱切的投入,那就是「大舉行動」。


第十四章 以小賭注實現使命

為了提高實現使命的機率,你需要運用許多具體的小實驗,以便獲得具體的意見反饋。


第十五章 使命需要行銷

引人注目法則:使命導向的產品若要成功,需要在兩方面「引人注目」。第一,必須讓接觸它的人津津樂道;第二,必須在容易口耳相傳的地方推出。


📝閱讀心得

此書提出四個規則:

  • 規則1:推翻了「熱情假設」(「熱情假設」主張你應該先搞清楚自己的志業為何,再去找符合志業的工作)。
  • 規則2:以「職涯資本理論」來取代「熱情假設」;美好的工作是珍貴稀有的,想要擁有那種工作,你必須先累積珍貴稀有的技能去交換。那些技能稱為「職涯資本」。
  • 規則3:用職涯資本能換取的重要特質—自主性
  • 規則4:用職涯資本能換取的重要特質—使命

技能思維 vs. 熱情思維

  • 技能思維:強調你能提供世界什麼
  • 熱情思維:強調世界能提供你什麼。

作者否定熱情思維,著重技能思維,也就是要「讚到沒人可忽視」,其方法是「刻意練習」,以此累積「職涯資本」作為交換美好工作特質的籌碼。

其中「職涯資本市場」分為:贏家通吃市場與拍賣型市場。簡單說:深入型(專精領域)與廣泛型(跨領域)。


不適合套用技能思維的三項特質

  1. 那個工作沒什麼機會讓你培養珍貴稀有的技能,從而脫穎而出。
  2. 你覺得那個工作重視的東西沒什麼用處,甚至還對世界有害。
  3. 那個工作迫使你和討厭的人共事。

在《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一書中也提到五大類狗屁工作:

  1. 幫閑
  2. 打手
  3. 補漏人
  4. 打勾人
  5. 任務大師

這其實點出了40%的工作沒意義,而且取代性高,但作者偏向菁英思維,這是否意味著熱情建立於技能之上,而非菁英者連熱情都談不上,只能做好可能沒意義的工作技能呢?如果都不想做沒意義的工作,哪這40%的工作又誰來做呢?再者,這菁英思維是否依然逃不過勞動者思維呢?這是種生產力至上的預設立場嗎?是競爭力思維嗎?


財務可行性法則

作者認為「勇氣文化雖然立意良善,但很危險,因為它容易讓人忽略先累積職涯資本以支持職涯抱負的重要,導致許多人辭去工作,最終陷入比之前更糟的狀態。」

這點也是許多人裸辭後做自媒體不久,便銷聲匿跡的原因,但確實許多人是在離職後或大病一場時才有心力思考人生。

「財務可行性法則」認為:判斷你該不該去追尋誘人的目標,以便爭取更多自主性時,你應該先證明有人願意為那件事買單。找得到證據,就繼續去追求;找不到證據,就別再多想了。

這法則是在看完許多「熱情思維」書籍,一頭熱的想先改變再說、跳出去做熱愛的、有意義的事情時,可以清醒思考的冷水:你的熱情志向究竟有沒有人買單?

不過沒人買單就不值得嗎?應該是說以務實層面而言,你可能沒有生在需要你的才華所處的時代,並且有時候變現反而是扼殺熱情的方式。

以作者觀點似乎比較偏向匠人精神,而非藝術家。匠人是大眾化的,藝術家可能是孤芳自賞的。確實匠人比較容易生存,日本的職人精神比較接近作者的由熟練技能產生熱情的觀點,不過匠人的自我價值比較偏向外在賦予的。


自我決定論

書中提到:

自我決定論主張,無論是在職場或任何領域,動機源自於三種基本的心理需求。也就是說,這三種「養分」必須充足,你才會對工作產生內在動機:自主、勝任、歸屬。

在《人生不需要計畫,而是要活出自己的故事》一書中亦提到:

自我決定理論辨識出三種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性(Autonomy)、勝任感(Competence)和自我連結性(Relatedness)。只要滿足這三種需求,人類就會覺得更加幸福,並且體驗到內在動機,事實上,人生也更有意義。—《人生不需要計畫,而是要活出自己的故事》

不過「自我決定論」是否立基於《失控的熱情》一書中提到的「賢能制意識形態」與「新自由主義的個人責任」說法呢?

熱情原則與兩個強大且已有大量文獻記載的信念緊密交織:也就是賢能制意識形態與新自由主義的個人責任說法。前者相信勞動市場從根本上是公平的,並平等獎勵那些夠勤勞又有天賦的人。……新自由主義的核心信念強調個人應該對自己經濟上的成功與失敗負責,政府援助與社會福利供給不但不必要,還會讓人變得消極。—《失控的熱情》


自主性與使命感

作者提出美好工作的兩種特質:自主性和使命感。

■ 自主性

自主性有兩個陷阱:

  1. 職涯資本不足,就想追求自主性
  2. 職涯資本充足,週圍人阻止離開

迴避自主性的陷阱就是依「財務可行性法則」判斷有無人買單。

■ 使命感

使命感的三種策略:

  • 鄰近可能性:理想的職涯使命通常位於鄰近可能區,所以你想在職涯中找到使命的話,必須先達到頂尖境界。
  • 小賭注:創新不見得都要從大創見開始,或是事先做好全盤規畫,而是以有系統的一連串小賭注來試探可能的方向,從大量的小失敗以及重要的小成功裡學習關鍵資訊。
  • 引人注目法則:想要讓產品實現使命,需要在兩方面「引人注目」:第一,必須讓接觸它的人津津樂道;第二,必須在容易口耳相傳的平台推出。

資本家思維 vs. 勞動者思維

《意義:邁向美好而深刻的人生》一書中提到:

意義的四大支柱:歸屬、使命、敍事、超然。

而此書《深度職場力》是作者在選擇職業前寫的,這本提及了「歸屬」與「使命」,作者下一本《深度工作力》會稍微提到「超然」,也就是「心流」狀態。

不過勞動異化確實讓人失去了意義感,如今的意義感是否是種資本主義社會賦予的「教育」,或是種自我催眠,好讓勞動者自願生產更多剩餘價值呢?

《來談談那些痛苦的事吧!》書中寫道資本主義的社會很明顯服務於資本家,換句話說,作者的思維是否是勞動者思維呢?

資本家應該會認為,無論熱情、技能、意義感,都是免費的督促勞動者自願努力生產的幻象,有這些幻象才不會看清努力只是為人作嫁而躺平。

資本家應該會樂於投資在作者這類人身上,因為他們會為了自主性維持高產值,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往往不是技能高超,而是懂得使用技能高超的人,資本家的思維似乎又與職涯資本思維不同導向,值得持續探究思考。

avatar-img
101會員
440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三大步驟,讓你選系、就業、轉職或創業不再迷惘
幸福的關鍵,是找到金錢與人生的平衡點
為何在工作中追尋成就感,反而助長了不平等?
減速生活,給窮忙族的樂活提案
讓工作和生活相輔相成,解決人生卡關、突破困頓的翻轉指南
三大步驟,讓你選系、就業、轉職或創業不再迷惘
幸福的關鍵,是找到金錢與人生的平衡點
為何在工作中追尋成就感,反而助長了不平等?
減速生活,給窮忙族的樂活提案
讓工作和生活相輔相成,解決人生卡關、突破困頓的翻轉指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頁頁重點,我讀很久,絕對值得買回來細細研究。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深度工作與淺薄工作的區分,以及如何減少淺薄工作的時間比例,提高深度工作效率所需的紀律,以及其他時間區段的安排建議。
Thumbnail
『深度職場力』一書介紹了『自我決定論』理論架構,強調職場工作需要滿足自主、勝任和歸屬的心理需求,並透過技能思維累積職涯資本。書中提到了如何磨練珍貴技能、自主性的陷阱、使命感的重要性等觀點,並結合『刻意練習』一書的原則。
Thumbnail
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偶然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工作,其實是需要動機的,如果讓工作變得有熱情、有意義。其實是讓我們很值得去思考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頁頁重點,我讀很久,絕對值得買回來細細研究。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深度工作與淺薄工作的區分,以及如何減少淺薄工作的時間比例,提高深度工作效率所需的紀律,以及其他時間區段的安排建議。
Thumbnail
『深度職場力』一書介紹了『自我決定論』理論架構,強調職場工作需要滿足自主、勝任和歸屬的心理需求,並透過技能思維累積職涯資本。書中提到了如何磨練珍貴技能、自主性的陷阱、使命感的重要性等觀點,並結合『刻意練習』一書的原則。
Thumbnail
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偶然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工作,其實是需要動機的,如果讓工作變得有熱情、有意義。其實是讓我們很值得去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