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緒問題:回到與自己的連結

更新於 2024/05/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一堂關係中的線上課程,同學談論面對父母的情勒,並且自身如何不成為情勒的父母?


老師回應:需要回到跟自身的連結。


我內心以為,與自身連結會談及自我慈悲、自我照顧、自我對話、與自己和解⋯等。


老師提到的連結更為直接,他說:身為父母是需要跟自己的付出後的失落連結,需要跟隨著年齡增長、子女成長、獨立後的孤獨連結,需要跟自己身體退化的事實與感受連結,跟自己的擔心、恐懼連結。最終則與自己將要面臨死亡的焦慮、未知連結。


老師說:如能與這些感受深刻的連結,即是一個個體能夠發展出智慧的路徑。


反之,則因害怕、逃避、漠視,就會專移注意到子女身上,如此將更與自己內在的感受與智慧失聯,就會更焦慮無助,想要掌控、抓取,如此就會成為子女的壓力。


從老師的回應中,令我想到佛陀曾說過「見實相,即得解脫」,也許我們生命中的成長、病痛、衰老、逝去所引發的焦慮、悲傷、失落、恐懼都是我們真實需要面對,並得以從中擷取智慧的道途,而我們因不願面對,轉而他求的想要避免,把責任轉嫁他人,即會產生跟自己更大的失聯而受苦。


這讓我回想母親從小給予的支持與陪伴都不是帶著條件的,沒有因為我什麼地方符合她的期待或要求才認可我。另一方面總是在我闖禍或是挫折時接納我、鼓勵我。


現在媽媽年紀大了,過去我常回去探望他會感到開心,現今因為比較忙碌回去的時間變少,自己也不會感到愧疚與不安,因為我相信媽媽能理解,而且也會有適當的方式回應她自己。


透過媽媽曾經的陪伴,自己也已為人父,孩子都已長大獨立在工作了,偶爾回家探望母親會順道繞去他們工作的地方送杯飲料探班,在當下我們就能感受到彼此的情感與連結。


兒子剛退伍時很焦慮,說要趕快賺錢成家還要孝養我們。


我說:你跟其他孩子不同,你的父母親都還很年輕,有能力照顧自己,你可以朝自己想要的人生邁進,我們也有自己的規劃跟安排,我們一起努力但你不需要把照養我成為壓力。


如同老師說的;我們身而為人會有七情六慾,或有焦慮恐懼,但這些感受都是屬於我們自己的,也唯有自己願意靠近、連結,為其自我負責,才不會甩鍋給子女甚或是他人。


「無執有愛」是我在自己父母身上深刻體驗的感受,那種只有關懷沒有壓力所求的愛是一種慈悲的展現,也會是自己希望學習對下一代傳遞的。

avatar-img
18會員
37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命剪輯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拾課本的生活,總是過得充實,雖還有工作要兼顧,但至少孩子都成年獨立了,也不用太費心。 自己看待時間更加珍貴了,也沒什麼本錢再浪費,只是過去從每週回去探望媽媽,去年九月至今只回去過六次(都數得出來),幾乎假日都有工作或作業需要完成。 清明連假也沒休息,一直到昨天才跟太太利用一早快閃高雄佛
一個亞隆,各自表述,其實,他只是他。 自己很喜歡歐文亞隆,他是美國心理治療界大師級的人物。 日前因為學校的報告,蒐集相關資料時,看到他雖九十幾歲,確還在2024年初再婚的消息。 對岸~這個心理學開始蓬勃發展的地方,也對這位大師多所推崇。在看到這則消息的同時,對岸有些社群間引發了諸多
心理系有一堂課需要到某慢性精神障礙機構陪伴病友。 上午到機構的時候被分配到一名男孩,他說自己今年27歲,我想剛好跟我的小兒子一樣大。 男孩一頭短髮,長得酷酷帥帥的,言談中跟我想像的病友印象不太一樣。 聊天中我關心的問到他在機構多久?他回:在這邊三年多,但之前在另一個機構十年左右。
有時在新團體開展的時候,介紹薩提爾模式的自我欣賞跟感謝,都會有學員提出疑惑,也不外乎是這幾點。 什麼都沒做也可以欣賞自己嗎? 做了一些「本來就應該」的事,有需要這樣欣賞自己嗎? 一直自我欣賞會不會自我感覺良好,也太自戀、自我了⋯ 我也許無法很正確的回答這些問題,但只能從自己過
雖然自己常說有點年紀,生活中開始有些「小的迷糊」,但這幾天密集在做學校分組報告的簡報時,還是常能想到可以引用過去讀過書的內容,該用腦子時還是很好使喚呀! 一直都很喜歡當代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的作品,他的書我幾乎每本都讀過,有幾本還會反複的閱讀。 二十幾歲經由第一位諮商老師推薦,看了第一本
一早還要到布行去採買,用完早餐接近九點就出門,才想到布行十點才開,但是如果開始我的工作模式中間還要間斷也不銜接。 於是想著先到布行再說,誰知到九點二十幾分、老闆娘提早開門準備要營業了,無縫接軌就完成採買。 很久沒有到布行了,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忙碌的學生生涯,一直覺得自己只有三個身份,學生
從拾課本的生活,總是過得充實,雖還有工作要兼顧,但至少孩子都成年獨立了,也不用太費心。 自己看待時間更加珍貴了,也沒什麼本錢再浪費,只是過去從每週回去探望媽媽,去年九月至今只回去過六次(都數得出來),幾乎假日都有工作或作業需要完成。 清明連假也沒休息,一直到昨天才跟太太利用一早快閃高雄佛
一個亞隆,各自表述,其實,他只是他。 自己很喜歡歐文亞隆,他是美國心理治療界大師級的人物。 日前因為學校的報告,蒐集相關資料時,看到他雖九十幾歲,確還在2024年初再婚的消息。 對岸~這個心理學開始蓬勃發展的地方,也對這位大師多所推崇。在看到這則消息的同時,對岸有些社群間引發了諸多
心理系有一堂課需要到某慢性精神障礙機構陪伴病友。 上午到機構的時候被分配到一名男孩,他說自己今年27歲,我想剛好跟我的小兒子一樣大。 男孩一頭短髮,長得酷酷帥帥的,言談中跟我想像的病友印象不太一樣。 聊天中我關心的問到他在機構多久?他回:在這邊三年多,但之前在另一個機構十年左右。
有時在新團體開展的時候,介紹薩提爾模式的自我欣賞跟感謝,都會有學員提出疑惑,也不外乎是這幾點。 什麼都沒做也可以欣賞自己嗎? 做了一些「本來就應該」的事,有需要這樣欣賞自己嗎? 一直自我欣賞會不會自我感覺良好,也太自戀、自我了⋯ 我也許無法很正確的回答這些問題,但只能從自己過
雖然自己常說有點年紀,生活中開始有些「小的迷糊」,但這幾天密集在做學校分組報告的簡報時,還是常能想到可以引用過去讀過書的內容,該用腦子時還是很好使喚呀! 一直都很喜歡當代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的作品,他的書我幾乎每本都讀過,有幾本還會反複的閱讀。 二十幾歲經由第一位諮商老師推薦,看了第一本
一早還要到布行去採買,用完早餐接近九點就出門,才想到布行十點才開,但是如果開始我的工作模式中間還要間斷也不銜接。 於是想著先到布行再說,誰知到九點二十幾分、老闆娘提早開門準備要營業了,無縫接軌就完成採買。 很久沒有到布行了,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忙碌的學生生涯,一直覺得自己只有三個身份,學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定了,「孩子的情緒」就只是一個客觀事件。
Thumbnail
★「我還不是為你好。」 「你以後就會感謝我。」 「辛辛苦苦養你有什麼用?」 為什麼我會因為這些話語內疚不已?  
Thumbnail
孩子的感知能力 人生處處是修行!尤其是當孩子來到我們的世界,修身養性更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與其說是我們在教育孩子,倒不如說是孩子在教導我們如何真正長大成人?大家都知道教養、以身作則、良好習慣等這些德行培養的正面言詞,但實際要做的到還真是一條漫漫之路。 猶記大寶剛出生時,那種緊張、懵懂、不知所
Thumbnail
人與人的關係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課題,尤其是家庭關係。 韓劇《黑暗榮耀》講的是一個校園霸凌的復仇故事,但我的焦點都放在女主角與他媽媽的關係。 都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劇裡的媽媽卻為了自己成為加害者的一方。 「不論你逃到哪裡我都找得到妳,畢竟我們有血緣關係。」
Thumbnail
沒多久前,母親在與我聊天的過程提到養兒育女可能會產生令人感到困擾之事,當時母親說:「如果生到一個孩子不會讀書、不聽你的話、沒有辦法讓你掌控的話,就真的會很頭痛。」 我聽了這一段話之後立即提出反駁,並表示這些都不應該是為人父母所應該期望孩子做到的,因為這滿滿是身為父母的控制欲。母親聽了我的這一番話後瞬
Thumbnail
情緒不成熟慣用十種互動模式 在他們身邊,你總是覺得孤單 與他們互動,感覺像是走在令人喪氣的單行道 你自知受到他們的情感脅迫卻無計可施 他們第一,你是次要 他們無法建立親密感或交心 他們不明說,而是藉著情緒來溝通 他們從不尊重你的界線或個體性 你獨自做出情緒努力,他們未必領情 你喪失情感自主和精神自由
Thumbnail
其實大人怎麼做,孩子都在看,甚至什麼都沒做,敏感的孩子也感受到大人的情緒溫度。並不是不吼叫、不暴走,就叫做情商很好。冷暴力帶來的傷害也不容忽視,常常焦慮、不耐、面無表情、冷淡、緊張等情緒,孩子都感受得到,積累下來,容易複製爸媽的情緒模式,成為沒有同理、容易失序的孩子。
Thumbnail
父母的情緒,往往決定孩子的一生幸福與否。覺察情緒、處理情緒、釋放情緒,是每個父母都需要學習的課題。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定了,「孩子的情緒」就只是一個客觀事件。
Thumbnail
★「我還不是為你好。」 「你以後就會感謝我。」 「辛辛苦苦養你有什麼用?」 為什麼我會因為這些話語內疚不已?  
Thumbnail
孩子的感知能力 人生處處是修行!尤其是當孩子來到我們的世界,修身養性更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與其說是我們在教育孩子,倒不如說是孩子在教導我們如何真正長大成人?大家都知道教養、以身作則、良好習慣等這些德行培養的正面言詞,但實際要做的到還真是一條漫漫之路。 猶記大寶剛出生時,那種緊張、懵懂、不知所
Thumbnail
人與人的關係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課題,尤其是家庭關係。 韓劇《黑暗榮耀》講的是一個校園霸凌的復仇故事,但我的焦點都放在女主角與他媽媽的關係。 都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劇裡的媽媽卻為了自己成為加害者的一方。 「不論你逃到哪裡我都找得到妳,畢竟我們有血緣關係。」
Thumbnail
沒多久前,母親在與我聊天的過程提到養兒育女可能會產生令人感到困擾之事,當時母親說:「如果生到一個孩子不會讀書、不聽你的話、沒有辦法讓你掌控的話,就真的會很頭痛。」 我聽了這一段話之後立即提出反駁,並表示這些都不應該是為人父母所應該期望孩子做到的,因為這滿滿是身為父母的控制欲。母親聽了我的這一番話後瞬
Thumbnail
情緒不成熟慣用十種互動模式 在他們身邊,你總是覺得孤單 與他們互動,感覺像是走在令人喪氣的單行道 你自知受到他們的情感脅迫卻無計可施 他們第一,你是次要 他們無法建立親密感或交心 他們不明說,而是藉著情緒來溝通 他們從不尊重你的界線或個體性 你獨自做出情緒努力,他們未必領情 你喪失情感自主和精神自由
Thumbnail
其實大人怎麼做,孩子都在看,甚至什麼都沒做,敏感的孩子也感受到大人的情緒溫度。並不是不吼叫、不暴走,就叫做情商很好。冷暴力帶來的傷害也不容忽視,常常焦慮、不耐、面無表情、冷淡、緊張等情緒,孩子都感受得到,積累下來,容易複製爸媽的情緒模式,成為沒有同理、容易失序的孩子。
Thumbnail
父母的情緒,往往決定孩子的一生幸福與否。覺察情緒、處理情緒、釋放情緒,是每個父母都需要學習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