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緒問題:回到與自己的連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一堂關係中的線上課程,同學談論面對父母的情勒,並且自身如何不成為情勒的父母?


老師回應:需要回到跟自身的連結。


我內心以為,與自身連結會談及自我慈悲、自我照顧、自我對話、與自己和解⋯等。


老師提到的連結更為直接,他說:身為父母是需要跟自己的付出後的失落連結,需要跟隨著年齡增長、子女成長、獨立後的孤獨連結,需要跟自己身體退化的事實與感受連結,跟自己的擔心、恐懼連結。最終則與自己將要面臨死亡的焦慮、未知連結。


老師說:如能與這些感受深刻的連結,即是一個個體能夠發展出智慧的路徑。


反之,則因害怕、逃避、漠視,就會專移注意到子女身上,如此將更與自己內在的感受與智慧失聯,就會更焦慮無助,想要掌控、抓取,如此就會成為子女的壓力。


從老師的回應中,令我想到佛陀曾說過「見實相,即得解脫」,也許我們生命中的成長、病痛、衰老、逝去所引發的焦慮、悲傷、失落、恐懼都是我們真實需要面對,並得以從中擷取智慧的道途,而我們因不願面對,轉而他求的想要避免,把責任轉嫁他人,即會產生跟自己更大的失聯而受苦。


這讓我回想母親從小給予的支持與陪伴都不是帶著條件的,沒有因為我什麼地方符合她的期待或要求才認可我。另一方面總是在我闖禍或是挫折時接納我、鼓勵我。


現在媽媽年紀大了,過去我常回去探望他會感到開心,現今因為比較忙碌回去的時間變少,自己也不會感到愧疚與不安,因為我相信媽媽能理解,而且也會有適當的方式回應她自己。


透過媽媽曾經的陪伴,自己也已為人父,孩子都已長大獨立在工作了,偶爾回家探望母親會順道繞去他們工作的地方送杯飲料探班,在當下我們就能感受到彼此的情感與連結。


兒子剛退伍時很焦慮,說要趕快賺錢成家還要孝養我們。


我說:你跟其他孩子不同,你的父母親都還很年輕,有能力照顧自己,你可以朝自己想要的人生邁進,我們也有自己的規劃跟安排,我們一起努力但你不需要把照養我成為壓力。


如同老師說的;我們身而為人會有七情六慾,或有焦慮恐懼,但這些感受都是屬於我們自己的,也唯有自己願意靠近、連結,為其自我負責,才不會甩鍋給子女甚或是他人。


「無執有愛」是我在自己父母身上深刻體驗的感受,那種只有關懷沒有壓力所求的愛是一種慈悲的展現,也會是自己希望學習對下一代傳遞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生命剪輯師的沙龍
19會員
395內容數
2025/03/22
近年因為重返校園,有些學習對自己而言是新鮮且有趣的,而有些則讓自己彷彿面臨「下修」,實習便是一例。 過去的自己懶得運動,對戶外活動不熱衷,也不擅長任何球類運動。然而,在實習機構裡,卻常需要陪伴孩子打籃球、桌球、羽球,甚至騎腳踏車。有時一天結束,感覺彷彿完成了一場「鐵人三項」的挑戰。對於
Thumbnail
2025/03/22
近年因為重返校園,有些學習對自己而言是新鮮且有趣的,而有些則讓自己彷彿面臨「下修」,實習便是一例。 過去的自己懶得運動,對戶外活動不熱衷,也不擅長任何球類運動。然而,在實習機構裡,卻常需要陪伴孩子打籃球、桌球、羽球,甚至騎腳踏車。有時一天結束,感覺彷彿完成了一場「鐵人三項」的挑戰。對於
Thumbnail
2025/03/21
身為學生兼自由工作者與實習生的作者,分享如何透過早晨靜心調整自己,迎接充滿挑戰的一天,並區分早晨靜心為「準備」,晚上靜心為「修補」的差異,以及如何透過觀察與感受,養成正向習慣。
Thumbnail
2025/03/21
身為學生兼自由工作者與實習生的作者,分享如何透過早晨靜心調整自己,迎接充滿挑戰的一天,並區分早晨靜心為「準備」,晚上靜心為「修補」的差異,以及如何透過觀察與感受,養成正向習慣。
Thumbnail
2025/03/02
透過學習諮商輔導,反思兒時經驗,並在與特殊孩子的互動中,重新連結過去的運動和遊戲經驗,例如桌球、籃球、羽球、撲克牌等,這些活動不僅喚醒兒時記憶,也幫助作者重新認識自己。
Thumbnail
2025/03/02
透過學習諮商輔導,反思兒時經驗,並在與特殊孩子的互動中,重新連結過去的運動和遊戲經驗,例如桌球、籃球、羽球、撲克牌等,這些活動不僅喚醒兒時記憶,也幫助作者重新認識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最近在英國的心理治療界有個議題:有許多被成年子女疏遠的父母,認為是在心理治療國過程中,心理師間接、直接引導子女跟父母疏遠、甚至不再往來。
Thumbnail
最近在英國的心理治療界有個議題:有許多被成年子女疏遠的父母,認為是在心理治療國過程中,心理師間接、直接引導子女跟父母疏遠、甚至不再往來。
Thumbnail
一段關於父親離世後情緒起伏的過往,分享自己在父親過世後的情緒和療傷過程。透過心理師的建議和輔導,學習面對和思索這些情感。
Thumbnail
一段關於父親離世後情緒起伏的過往,分享自己在父親過世後的情緒和療傷過程。透過心理師的建議和輔導,學習面對和思索這些情感。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Thumbnail
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並提出與自己的連結以發展智慧的觀點。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並提出與自己的連結以發展智慧的觀點。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