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創傷會遺傳》──看看別人的故事,整理自己難以名狀的創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工作之餘,在書堆裡走走、逛逛,總是讓我感到自在。

某日,《創傷會遺傳》在誠品的書架中吸引注我的目光,有 《你發生過什麼事?》──有時候,光是理解就能帶來寬慰。作者的推薦,加上有「世代」、「家族」的故事,我決定帶它回家,悉心閱讀。


raw-image

參考文獻: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74152


這本書的作者 Galit Atlas 是美國的博士層級的精神分析師,藉由夾敘夾議的故事內容帶領讀者仰視「祖父母、父母,以及自己」的不能說的經驗如何透過世代遺傳,成為創傷與苦痛。

我想要先說結論:勇敢面對世代創傷,生命就能開始改變,但請謹慎閱讀。貼近生活脈絡的故事可能會觸發你的創傷感受,若有任何不舒服,請尋找心理專業資源協助。


《創傷會遺傳》談的是被消音的經驗

1970年代開始,神經科學證實精神分析的研究:
生還者的創傷對他們子女和孫子女的生活都會造成實質影響。(頁23)


有別於《你發生了什麼事》談的是「具體創傷經驗對當下身心理的影響」,這本書更著墨於「世代、家族的創傷如何被遺傳」,這些「被消音」的經驗如何對個人造成難以言說的不適。

例如:曾經被哥哥性騷擾的祖母,如何因瘋狂似的保護孫女而撕裂家庭;不能出櫃而自殺的祖父,如何讓同為同志的孫子困惑「何以爸爸總是無條件支持自己快樂就好」;不知道自己有一個病死哥哥的弟弟,總是瘋狂似的喜歡閱讀訃聞,覺得自己有個哥哥。

這本書提醒我們,許多困惑就藏在家的「創傷秘密」故事集裡。或許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指向了過去「被消音的經驗」。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4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心理師選書:人生二三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內容總結
創傷會遺傳
4
/5
各種關於心理健康議題的文章,還有貓咪編的遊戲日誌,自行領取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開始在不同的諮商所接案服務,成為自己的老闆、員工及會計師,猶如《插畫家冒險記》中元綺的分享,全職Freelancer的工作狀態竟然與行動心理師的生活有極高的相似性。我決定把閱讀後的思緒記錄下來,也幫助未來有志成為自由工作者、插畫家或行動心理師的夥伴,能更清楚「自由工作者」的生活樣貌。
《學習家族治療》這本書透過Minuchin的督導視角充分展現多元的家庭故事,也說明活在家庭中的我們何以受苦,並且如何透過治療脫困。
過去發生的每一個經驗都累積成為現在的自己,而過去發生了什麼事也解釋了我們何以害怕、何以痛苦,只要理解,就能帶來寬慰與痛苦後的人生智慧。
開始在不同的諮商所接案服務,成為自己的老闆、員工及會計師,猶如《插畫家冒險記》中元綺的分享,全職Freelancer的工作狀態竟然與行動心理師的生活有極高的相似性。我決定把閱讀後的思緒記錄下來,也幫助未來有志成為自由工作者、插畫家或行動心理師的夥伴,能更清楚「自由工作者」的生活樣貌。
《學習家族治療》這本書透過Minuchin的督導視角充分展現多元的家庭故事,也說明活在家庭中的我們何以受苦,並且如何透過治療脫困。
過去發生的每一個經驗都累積成為現在的自己,而過去發生了什麼事也解釋了我們何以害怕、何以痛苦,只要理解,就能帶來寬慰與痛苦後的人生智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讀『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越戰退伍軍人Tom 的創傷故事 參戰:Tom 的家族有從軍傳統,父親參加過二戰,對 Tom 有相同期望,果然,Tom 長得健壯又聰明、足可任領導者,是熱愛生命、忠誠熱忱又優秀之人。高中畢典代表班級致詞。畢業後受軍事基本訓練,自覺強大且能戰鬥,到越南服役擔任排長,
Thumbnail
20金年 30小年 3月 15日。 我從有記憶以來,就是在這間該死的醫療所度過。 在這裡每天都好無聊,無聊的繪本、無聊的床單、無聊的醫生。 真的好無聊啊,我是不是只有死,才可以逃離這該死的世界。 — 20金年 31小年 4月 18日。 今天我換了新的主治醫生,這個醫生有些古怪,他每天
Thumbnail
代際創傷是無論男女老少都需要面對的挑戰,透過實踐以及心靈成長的方式來應對過去的創傷,並轉化為力量。
Thumbnail
當我們遇到創傷時,命名這個痛苦並瞭解創傷反應的類型、影響以及依附障礙,內心被禁聲、被忽略的部分就得到了支持和認可。在無法命名經驗的情況下,創傷就像無名孤魂一般飄盪潛抑,但一旦給予名字,便能從黑暗中召喚回來。
先前家裡發生事情 我沒有找人訴苦 單純是默默的承擔壓力 漸漸遠離那些常互動的友人 讀了一些書籍 上了一些不一樣的課程 體驗不一樣的歷程 想法有一些轉變後 那些以往不敢在聚會裡提出的家族醜事 都覺得沒有關係 他們是他們、我是我~ 我這麼努力就是想脫離過去家族的束縛 我可以辨別我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這次陳怡今在2024的第一檔展覽定名為「在家寫生」, 展出有三種不同的媒材,圍繞在生活物件、移動中的風景。 ... 這次的作品雖然是平靜的畫面,卻讓我的心裡澎湃洶湧。 我在作品前忽遠忽近,然後還側面看, 想要找出一些讓我心臟怦怦跳的原因😂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本好書《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可以讓我們去思考童年時期的經驗對我們有什麼關鍵的影響。尤其自身也是一位青少年工作者,接觸許多在大家眼中所謂的問題青少年?非行青少年?這也是一本不管對家長、學校老師、或是專業工作者,都能從中獲得一些觀點。
Thumbnail
有別於《你發生了什麼事》談的是「具體創傷經驗對當下身心理的影響」,這本書更著墨於「世代、家族的創傷如何被遺傳」,這些「被消音」的經驗如何對個人造成難以言說的不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讀『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越戰退伍軍人Tom 的創傷故事 參戰:Tom 的家族有從軍傳統,父親參加過二戰,對 Tom 有相同期望,果然,Tom 長得健壯又聰明、足可任領導者,是熱愛生命、忠誠熱忱又優秀之人。高中畢典代表班級致詞。畢業後受軍事基本訓練,自覺強大且能戰鬥,到越南服役擔任排長,
Thumbnail
20金年 30小年 3月 15日。 我從有記憶以來,就是在這間該死的醫療所度過。 在這裡每天都好無聊,無聊的繪本、無聊的床單、無聊的醫生。 真的好無聊啊,我是不是只有死,才可以逃離這該死的世界。 — 20金年 31小年 4月 18日。 今天我換了新的主治醫生,這個醫生有些古怪,他每天
Thumbnail
代際創傷是無論男女老少都需要面對的挑戰,透過實踐以及心靈成長的方式來應對過去的創傷,並轉化為力量。
Thumbnail
當我們遇到創傷時,命名這個痛苦並瞭解創傷反應的類型、影響以及依附障礙,內心被禁聲、被忽略的部分就得到了支持和認可。在無法命名經驗的情況下,創傷就像無名孤魂一般飄盪潛抑,但一旦給予名字,便能從黑暗中召喚回來。
先前家裡發生事情 我沒有找人訴苦 單純是默默的承擔壓力 漸漸遠離那些常互動的友人 讀了一些書籍 上了一些不一樣的課程 體驗不一樣的歷程 想法有一些轉變後 那些以往不敢在聚會裡提出的家族醜事 都覺得沒有關係 他們是他們、我是我~ 我這麼努力就是想脫離過去家族的束縛 我可以辨別我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這次陳怡今在2024的第一檔展覽定名為「在家寫生」, 展出有三種不同的媒材,圍繞在生活物件、移動中的風景。 ... 這次的作品雖然是平靜的畫面,卻讓我的心裡澎湃洶湧。 我在作品前忽遠忽近,然後還側面看, 想要找出一些讓我心臟怦怦跳的原因😂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本好書《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可以讓我們去思考童年時期的經驗對我們有什麼關鍵的影響。尤其自身也是一位青少年工作者,接觸許多在大家眼中所謂的問題青少年?非行青少年?這也是一本不管對家長、學校老師、或是專業工作者,都能從中獲得一些觀點。
Thumbnail
有別於《你發生了什麼事》談的是「具體創傷經驗對當下身心理的影響」,這本書更著墨於「世代、家族的創傷如何被遺傳」,這些「被消音」的經驗如何對個人造成難以言說的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