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危機』與『職涯年齡紅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二十世紀最大的發現之一:就是一個人能夠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緣起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職涯危機』與『職涯年齡紅利』不僅是個人職業發展的關鍵詞,也反映了社會對於勞動力市場的期待與挑戰。因為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科技的進步以及全球化的深入,職業生涯的概念正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轉變。

如今,終身職業已經不再是大多數人的現實,轉職、創業或是學習新技能成為了常態。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會如何在職涯的海洋中航行,不僅要學會如何面對和解決危機,更要學會如何抓住機遇,發掘和創造屬於自己的紅利。這不僅是一場對於知識、技能的挑戰,更是對於心態、價值觀的考驗。而在這樣的脈絡下,「職涯危機」和「職涯年齡紅利」成為了現代人職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兩大議題。


什麼是『職涯危機』

首先,職涯危機(Career Crisis)通常指的是個人在職業生涯中遇到的重大挑戰或困境,這可能是因為技術變革、行業調整、個人能力不匹配或其他外在因素。一位年近中年的軟件工程師,可能因為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發現自己的專業技能漸漸落後,這種專業技術將被淘汰的恐懼正是職涯危機的一種表現。

什麼是『職涯年齡紅利』

至於職涯年齡紅利(Career Age Dividend),這個概念則是指隨著年齡增長,個人累積的經驗、技能、人脈等資源,如何轉化為職業優勢。例如,一名年過五十的管理顧問,憑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人際網絡,反而更能夠提供深刻的商業洞察和策略建議,正是職涯年齡紅利的體現。

然而,從不同的視角來看,這兩個概念的影響力也大不相同。在高科技行業,年輕的創業者因為敢於冒險、快速適應新技術,似乎可以更早享有職涯年齡紅利;而在傳統產業,豐富的經驗和人脈則往往更加珍貴。


質疑與回應

也許我們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是否每個人都能夠享受到職涯年齡紅利?對於那些處於職涯危機中的人,他們又該如何扭轉局面?

對此,我想許多的職涯顧問也許都會提出以下的解決方案:持續學習和個人品牌塑造。因為通過不斷學習新技能、新知識,不僅可以減緩技術淘汰帶來的壓力,還可以開拓新的職業機會。而建立和維護個人品牌,無論是通過社交媒體還是專業網絡,都能增加個人在職場上的能見度和影響力。

這裡想提以下知名美國社會學家Charles Wright Mills(查爾斯·賴特·米爾斯),他在《白領:美國中產階級的形成》一書中,所指出職業生涯的不確定性和轉變對個人的影響。米爾斯透過對白領階層的深入分析,強調了持續教育和自我更新在現代職業生涯中的重要性,這與今日面對職涯危機和追求年齡紅利的應對方案不謀而合。

這幾年來,我們不難發現,隨著疫情的爆發和遠程工作模式的普及,許多人的職業生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傳統行業的從業者面臨職業轉型的壓力,而IT、電商等行業則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些變化無不考驗著人們面對職涯危機的應對能力,同時也為某些年齡段的人帶來了新的職業紅利。


職涯錨

從職涯理論角度來看,職涯發展理論中的「生涯錨」(Career Anchors)概念,這個由埃德加·謝因(Edgar H. Schein)提出的概念,認為個人的職業選擇和發展方向,深受其內在價值觀、能力和工作動機的影響。對於處於職涯危機中的人來說,了解自己的「生涯錨」,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職業規劃,從而找到新的發展方向。


面對職涯危機,一些人可能會感到迷茫和無助。然而,正如日本管理學家野中郁次郎所說:“在危機中尋找機會,是管理者的重要能力。”這句話不僅適用於企業管理,同樣適用於個人職業生涯的管理。將視野放寬,從危機中尋找轉機,或許能開創職業生涯的新篇章。


回到職涯年齡紅利的話題,我想說:社會對於年齡的看法正在悄然改變。過去,人們可能會認為年紀較大意味著職業生涯的衰退期。但現今,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和生活質量的改善,許多人在50歲甚至更晚的年紀仍然能保持高水平的工作效率和創造力。這些改變為年長者帶來了新的職業機會和挑戰,證明了職涯年齡紅利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概念往往都是相對的

關於職涯危機與職涯年齡紅利,這兩者在職業發展的旅程中猶如陰與陽,互相交織,塑造了一幅豐富多彩的職業生涯圖景。面對職涯危機時,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策略至關重要。這不僅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新技能,適應新環境,同時也需要我們有足夠的勇氣去接受變化,甚至是重新開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職業生涯的每一個階段中發掘出新的機遇,實現自己的職涯年齡紅利。


綜合來看,職涯危機和職涯年齡紅利是職業發展過程中的兩個重要面向。面對這兩個面向,我們需要有準備,有策略,也需要有恆心。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曾說:“二十世紀最大的發現之一就是:一個人能夠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來改變自己的生活。”這句話不僅是對生活的啟示,也是對職業發展的深刻指引。在職業生涯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我們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挑戰,用智慧和勇氣去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正處在一個由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導的新技術革命時代。如果我們我們想要瞭解這個影響,也許從『勞動經濟學』中『技術替代效應』與『』技術補充效應』兩個視角來分析,可以有一些有趣的收穫。
『我們不能控制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反應。』~激勵管理大師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在當今多元且複雜充斥著無數角色與職業的社會裡,『鄙視鏈(Despise Chain)』這一概念,如同一把雙刃劍,既揭示了人類群體間的階級感知,也反映了個體間的價值觀差異。
結構洞是由社會學家羅納德提出的理論,在企業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瞭解結構洞的概念可以幫助管理者和人資專業人員識別出在『組織內部』和『外部網絡』中具有戰略性位置的關鍵人物。透過招聘或培養能夠控制結構洞的人才,企業可以加強其內部的協調和外部的合作關係,從而提升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我唯一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The only thing I know is that I know nothing)』~ 蘇格拉底
技能和職能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技能是關於一個人需要哪些能力來執行工作,而職能則關注這些能力如何被應用和在工作環境中表現出來以實現期望的結果。
在現今的職場環境中,應用upskill、reskill和skill inventory的概念對個人職業發展和組織人力資源管理至關重要。文章解釋了這三個概念的關係和重要性,並強調了持續學習和發展的文化對個人和組織的競爭力和創新力至關重要。
我們正處在一個由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導的新技術革命時代。如果我們我們想要瞭解這個影響,也許從『勞動經濟學』中『技術替代效應』與『』技術補充效應』兩個視角來分析,可以有一些有趣的收穫。
『我們不能控制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反應。』~激勵管理大師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在當今多元且複雜充斥著無數角色與職業的社會裡,『鄙視鏈(Despise Chain)』這一概念,如同一把雙刃劍,既揭示了人類群體間的階級感知,也反映了個體間的價值觀差異。
結構洞是由社會學家羅納德提出的理論,在企業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瞭解結構洞的概念可以幫助管理者和人資專業人員識別出在『組織內部』和『外部網絡』中具有戰略性位置的關鍵人物。透過招聘或培養能夠控制結構洞的人才,企業可以加強其內部的協調和外部的合作關係,從而提升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我唯一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The only thing I know is that I know nothing)』~ 蘇格拉底
技能和職能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技能是關於一個人需要哪些能力來執行工作,而職能則關注這些能力如何被應用和在工作環境中表現出來以實現期望的結果。
在現今的職場環境中,應用upskill、reskill和skill inventory的概念對個人職業發展和組織人力資源管理至關重要。文章解釋了這三個概念的關係和重要性,並強調了持續學習和發展的文化對個人和組織的競爭力和創新力至關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去的職業規劃講求的是「往上走」,可能是「升職、加薪、跨國」,然而越來越多人發現往上走反而離自己「理想的生活」越來越遠,工時長、壓力大是原因,但在我看來也有可能是「好學生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守著一份不完全適合自己的工作」,新型的職業規劃應當是「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步逼近,找到自己擅長的天職工作」。
Thumbnail
經由解析現代社會產生的現象,找出自主創新的藍海特性,再將這一切回歸到工作裡時,在工作時就會產生奇異點,感激幸福的被愛著,只因為已經看見我們要去的方向與目的地。
Thumbnail
現代人的職場處境不再穩定,需要採取不同的生活方式。投資組合生活方式有助於提供更多彈性以順應世界局勢,並且可以兼顧生活和擴增財源。發展具體行動方案,評估適切的興趣與能力,運用資源人脈、有效管理時間、分析投報效益是實現理想的工作/生活模式的關鍵。
Thumbnail
本文探討終身學習與自我提升的重要性,適合追求職業成長與個人發展的讀者。 探討如何透過不斷學習和自我提升,來保持與個人價值觀的一致性 在現今,終身學習已不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種必須。從某種角度來看,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不斷尋求成長與發展的機會。 這是為了在職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Thumbnail
對於一些人來說,職業可能只是一份工作,但對於其他人來說,事業則是他們生命的呼喚。無論我們選擇哪條路,最重要的是找到那份與我們的核心價值觀相符的工作。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解決職涯迷惘的方法及思維觀念,包括職涯只是生涯的一部分、不要放棄去接近一直吸引你的事物,以及職涯是不斷動態變化的過程等。這些方法或許可以幫助你緩解對於職涯迷惘的焦慮與緊張,並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涯GPS。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我們的一生,不過是無數習慣的總和。」 想要擁有滿意人生的關鍵,不是一開始就挑戰需要費力才能培養的習慣,而是要從微小的習慣開始蓄養,從中獲得成就感再堅持下去。 大腦的習慣如何影響我們? 如果說,一張清單可以改變一場戰局,是否也能改變人的一生? 答案是可以。而且這些清單還
Thumbnail
你有過創業的念頭嗎?如果沒有,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創業的高風險,在公司就業相對安全且保險。 但真的是如此嗎? 就業已不再安穩 《就業的終結》指出,因為持續加速的全球化,我們不再只是跟身邊的人,而是跟全世界的人競爭,而且會有越來越多比自己工資更低廉、學歷更好的人出現;另一方面,文憑的商品化,
Thumbnail
中年失業遇到後,可能感到迷惘、失落、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但我們應學會與之共處,並尋找新的職業目標。這是一次重新出發的契機,不要被困在過去,而是要勇敢面對未來。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去的職業規劃講求的是「往上走」,可能是「升職、加薪、跨國」,然而越來越多人發現往上走反而離自己「理想的生活」越來越遠,工時長、壓力大是原因,但在我看來也有可能是「好學生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守著一份不完全適合自己的工作」,新型的職業規劃應當是「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步逼近,找到自己擅長的天職工作」。
Thumbnail
經由解析現代社會產生的現象,找出自主創新的藍海特性,再將這一切回歸到工作裡時,在工作時就會產生奇異點,感激幸福的被愛著,只因為已經看見我們要去的方向與目的地。
Thumbnail
現代人的職場處境不再穩定,需要採取不同的生活方式。投資組合生活方式有助於提供更多彈性以順應世界局勢,並且可以兼顧生活和擴增財源。發展具體行動方案,評估適切的興趣與能力,運用資源人脈、有效管理時間、分析投報效益是實現理想的工作/生活模式的關鍵。
Thumbnail
本文探討終身學習與自我提升的重要性,適合追求職業成長與個人發展的讀者。 探討如何透過不斷學習和自我提升,來保持與個人價值觀的一致性 在現今,終身學習已不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種必須。從某種角度來看,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不斷尋求成長與發展的機會。 這是為了在職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Thumbnail
對於一些人來說,職業可能只是一份工作,但對於其他人來說,事業則是他們生命的呼喚。無論我們選擇哪條路,最重要的是找到那份與我們的核心價值觀相符的工作。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解決職涯迷惘的方法及思維觀念,包括職涯只是生涯的一部分、不要放棄去接近一直吸引你的事物,以及職涯是不斷動態變化的過程等。這些方法或許可以幫助你緩解對於職涯迷惘的焦慮與緊張,並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涯GPS。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我們的一生,不過是無數習慣的總和。」 想要擁有滿意人生的關鍵,不是一開始就挑戰需要費力才能培養的習慣,而是要從微小的習慣開始蓄養,從中獲得成就感再堅持下去。 大腦的習慣如何影響我們? 如果說,一張清單可以改變一場戰局,是否也能改變人的一生? 答案是可以。而且這些清單還
Thumbnail
你有過創業的念頭嗎?如果沒有,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創業的高風險,在公司就業相對安全且保險。 但真的是如此嗎? 就業已不再安穩 《就業的終結》指出,因為持續加速的全球化,我們不再只是跟身邊的人,而是跟全世界的人競爭,而且會有越來越多比自己工資更低廉、學歷更好的人出現;另一方面,文憑的商品化,
Thumbnail
中年失業遇到後,可能感到迷惘、失落、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但我們應學會與之共處,並尋找新的職業目標。這是一次重新出發的契機,不要被困在過去,而是要勇敢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