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村上臣。譯者:李友君。封面設計:木木Lin。內頁設計:廖健豪。
2022年1月初版。
作者為LinkedIn日本負責人,類似獵人頭公司的負責人所寫的書,想說當中應有值得學習或是能得到新發想,因此就繼續看下去了。
自貼標籤、成為自己的股份公司、建立人際網絡。
本書目標受眾為在日本社會工作的人們,也因此作者花了不小的篇幅想要說明終身雇用的崩解動搖著日本社會職場結構,從原本以公司為本的社會變成以自身能力判定一切。因終身制的退場,退休保障等福利也逐漸消失,公司員工也該開始省思自己的職涯規劃。
提升自己能力最需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市場價值(畢竟有供給才有需求嘛)。那該如何了解市場價值呢?就要先利用人際網路(弱連結)。
與過往的社會結構不同,以前多以狹窄而深入地的人脈,此關係偏向相近的社群,屬強連結。而現在的社會關係多人為「人際網路」,廣大而距離合適,也包含沒共事過的人,但也因為如此,認識的人非常多元化更能夠創造雙贏局面。這是作者認為目前工作環境最需要的關係。有了人際網路,可了解不同產業的思考邏輯,也會對自身專業有更多的思考,碰撞出更多火花;同時,也因為認識不同行業的人,累積到不同的「人際網路」,也才能了解市場,這是工作人應該要努力的方向。
了解自身市場之後,就開始找適合自己的標籤,先了解自身技能、身邊的資源,找到相對應的市場價值後找尋屬於自己的標籤。
圖書第300頁,作者列出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標籤,來判定自身在市場上的價值。
可透過與別人口中了解自己的標籤,也可以透過職涯顧問*(註)徵詢意見,更可以把自己的履歷投到市場試試水溫,以及找尋與自己經歷相仿的人做為榜樣目標。
"今後,一個人的職涯生活中,轉職次數會增加。"
從以前的一份工作做到退休,現在人的壽命增加,換工作這種事再自然不過了。至於如何轉職?好的職缺往往來自口耳相傳,這也是回扣到作者不斷重複提起的「人際網絡」。
當在一間公司達到職涯的階段目標後(也就是累積到標籤後)不是在原公司加入新的小組、找尋新標籤,不然就是轉職、找尋新標籤,也才能持續保有競爭力。
書中也提到轉職時面試技巧
面試不只對方在測試自己,自己其實也在測試對方。從「人際網絡」得來的消息,也可以拿出來提問。例如想了解對方的加班制度可以問「我目前的職場平均一周加班3-4小時,想請問貴公司的情況是如何呢?」若想詢問某些消息是否屬實也可以在面試時提出。例如公司福利中提到每月補助五百元的書籍購買費,便可這樣詢問:「我看到貴公司若購買書籍有一定的補助,想請問您最近閱讀的書籍中,有看到哪些有益的圖書嗎?」不僅可了解貴公司福利是否屬實,也可以了解貴公司甚至是面試官的標籤。
就想面試官就是進去該公司兩年後的你,你會想變成那樣的人嗎?
而轉職面試最頭痛的就是轉職理由。統一正解便是:在原公司達成當初的設定目標,再具體分享心路歷程,最後再帶出在貴公司希望達成的目標。就會給面試官帶來正面的印象。
將不同行業同職位的人當作「職場導師」
不僅用不同的角度切入自己這個行業,藉由交換資訊也會產生新的火花,對自己的行業有了新的見解或是與別的產業產生新的合作關係,更可建立「人際網路」了解自己的市場價值。
在未來,勞動人口將減少的情況下,市場在哪裡?自己的標籤在哪裡?
人際網路乍聽之下好似利用的關係,但其實自己也有機會介紹工作給別人。互利創造雙贏,魚幫水水幫魚的概念。這本書提出一個概念,但至於要如何使用,因每人職場種類環境不同,端看讀者怎麼利用了。
註:各地方政府多提供免費資源可善加利用,只要上網搜尋「青年職涯發展中心」、「就業服務處」等就有相關訊息可供選擇。另外,也有私人機構提供類似服務,有興趣也可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