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7歲高中生做出下載量第一的地震APP|論如何在職場中保持競爭力

更新於 2024/04/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聯合新聞網

圖/聯合新聞網

新聞背景:

最近餘震不斷,17歲高中生林子祐靠著看YouTube影片,自學程式開發出「台灣地震速報」App,目前已累積超過32萬次下載,成為了熱點新聞。

在大家驚嘆於這位高中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奉獻社會的熱心的同時,我看到了背後隱藏的現代職場人重大危機,以及需要被扭轉的價值觀念


未來將不可避免的更強調「自主學習能力」

在科技迅速變革的時代,我們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會快速過時。這與過去掌握一項技能,可以維持生計一輩子,大不相同。我們需要保持對周遭事物發展的敏感度,積極主動地學習新技能,以免被時代淘汰。

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淘汰速度將越來越快。即使現在的我僅25歲,能如魚得水掌握最新科技,有時也會對拒絕與時俱進的年長者感到生氣,但如果我們不保持警惕、學習新技術,了解新一代的趨勢,很快我們也可能成為我們曾經討厭的「大人」。

現在的孩子已經開始自主學習,學習外語已經司空見慣,而程式語言更成為必修項目。但是,目前有多少青壯年在職場上掌握程式語言的能力呢?過去這幾年,程式語言已逐漸成為職場的主流必備技能。現在,懂得使用AI工具加速工作效率,在AI時代已開始被強調,如果不及時跟進,現在的年輕人也很可能很快陷入「中年危機」。

我們習慣於和比我們年長的人討教,但是在這個變革速度這麼快的年代,為了不讓自己淘汰,我們其實更需要看現在的小朋友們都學的是什麼,才能避免自己被淘汰。


從只跟前輩請教,到前後輩彼此學習

回顧職場招聘需求的演變,便能發現這樣的轉變是必然且必須的。

過去二十年,隨著全球化發展,英語能力受到重視,投遞工作時將英語檢定成績(例如全民英檢、多益、托福成績)放入履歷已是基本。然而,對於青壯世代的職場人來說,他們那個年代的外語並不是必要的技能。時過境遷,隨著新進員工擁有更優秀的外語能力、年輕有活力、還便宜,假如過去20年間這些青壯世代沒有危機意識,督促自己學習新技能,或是打造不可逾越的由經驗累積的高牆,職場人的中年危機是否便形成了呢?

傳統的價值觀念告訴我們,在職場裡的上進,是要趕快向前輩學習,學會前輩的做事方法,才能快速熟練,逐步做到主管,再把那一套方法傳遞給下面的新人。

也因此,向後輩學習不是我們的本能,我們潛意識裡認為「我比你年長、更有經歷,因此懂得比你多、會的技能比你多」,在快速變遷的年代,這樣的價值觀需要被扭轉!

我認為,現在的職場,已經從只跟前輩請教,到前輩、後輩必須彼此學習的階段:

  • 向前輩請教,才能得到關乎你當下能否創造價值的技能
  • 向後輩學習,學習新工具,避免在未來被時代洪流所淹沒。 
打破階層意識,才能以更謙卑的態度學習到新技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第二次主動消失發生在我確定離職之後。那時網路上已經充斥著許多裸辭,開始做自媒體的博主。「裸辭開始做自媒體」似乎是個很自然而然的選項,畢竟離開正職、每月都有固定收入的工作,大家都想趕快抓住一個扶木,有新的收入渠道,而自媒體因門檻較低,顯而易見是大家會先嘗試的選擇。然而我卻沒這麼做...
儘管確定了方向,不再如畢業初期那般迷茫,卻面臨與上學時截然不同的壓力——背水一戰的心理壓力及社會期待的壓力。心理壓力來源於對自身的期望,面對曾經走過失敗的海外升學道路,又要再勇闖一遍,不免有質疑自己的能力,及害怕再經歷一次失敗的恐懼...
聽起來很聳動,我卻親身實踐了兩次,第一次發生在2020年——疫情元年,我也是該年的大學畢業生。疫情的打擊造成就業困難指數級上升。度過大學四年如此多風光時刻之後,我竟然在畢業找不到出路,對我而言是個致命的打擊。那麼我是如何谷底翻身的...
麥肯錫Next Generation Woman Leaders計畫旨在幫助職業女性提升領導技巧,增強創新思維,並提供了一個平臺讓女性領導者能夠互相學習交流,共同成長。我有幸在2021年參加此計劃,從我的角度分享為什麼推薦參與。
關於INSEAD畢業典禮前一天,我被同學評為Top 3 「最難忘的人」,雖然當下很錯愕,但回想起來,應當是我一直以來的「直言不諱」和「做自己」翻轉了歐洲同學對亞洲女性「乖乖牌」的印象...
2023年夏,當我和身邊人說我要離開新加坡醫療管理顧問的工作去寫書,大家都覺得我瘋了。一來這是一份外人眼光人人欣羨的高薪工作,二來時下經濟環境惡劣,各類大公司裁員消息不斷,按常人思維,我應該好好苟住眼前的工作,而我居然選擇反其道而行。看似魯莽的行為,卻是深思熟慮的決策。
第二次主動消失發生在我確定離職之後。那時網路上已經充斥著許多裸辭,開始做自媒體的博主。「裸辭開始做自媒體」似乎是個很自然而然的選項,畢竟離開正職、每月都有固定收入的工作,大家都想趕快抓住一個扶木,有新的收入渠道,而自媒體因門檻較低,顯而易見是大家會先嘗試的選擇。然而我卻沒這麼做...
儘管確定了方向,不再如畢業初期那般迷茫,卻面臨與上學時截然不同的壓力——背水一戰的心理壓力及社會期待的壓力。心理壓力來源於對自身的期望,面對曾經走過失敗的海外升學道路,又要再勇闖一遍,不免有質疑自己的能力,及害怕再經歷一次失敗的恐懼...
聽起來很聳動,我卻親身實踐了兩次,第一次發生在2020年——疫情元年,我也是該年的大學畢業生。疫情的打擊造成就業困難指數級上升。度過大學四年如此多風光時刻之後,我竟然在畢業找不到出路,對我而言是個致命的打擊。那麼我是如何谷底翻身的...
麥肯錫Next Generation Woman Leaders計畫旨在幫助職業女性提升領導技巧,增強創新思維,並提供了一個平臺讓女性領導者能夠互相學習交流,共同成長。我有幸在2021年參加此計劃,從我的角度分享為什麼推薦參與。
關於INSEAD畢業典禮前一天,我被同學評為Top 3 「最難忘的人」,雖然當下很錯愕,但回想起來,應當是我一直以來的「直言不諱」和「做自己」翻轉了歐洲同學對亞洲女性「乖乖牌」的印象...
2023年夏,當我和身邊人說我要離開新加坡醫療管理顧問的工作去寫書,大家都覺得我瘋了。一來這是一份外人眼光人人欣羨的高薪工作,二來時下經濟環境惡劣,各類大公司裁員消息不斷,按常人思維,我應該好好苟住眼前的工作,而我居然選擇反其道而行。看似魯莽的行為,卻是深思熟慮的決策。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台灣和日本一樣因為地理因素,是屬於地震活動和颱風十分頻繁的區域。想起22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以及數萬間房屋倒塌;近年梅雨季與夏季颱風來臨時,臺灣各地總是下著傾盆大雨,使得低窪地區易造成水災。有想過這些災害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該怎麼辦嗎?萬一周遭沒有大人怎麼辦?該採取哪些行動? 這系列
311東日本大震災十年過去了。對於災後重建的情況,日本的東北復興究竟已履及何處?從硬體的防災設施打造,到災後的心理支持,東北三縣的災後復興又有些哪些未竟之處?讓我們暫時撇開那些紛擾,直面地看待東北復興之路上,那些已解的課題與待解的難題。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台灣和日本一樣因為地理因素,是屬於地震活動和颱風十分頻繁的區域。想起22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以及數萬間房屋倒塌;近年梅雨季與夏季颱風來臨時,臺灣各地總是下著傾盆大雨,使得低窪地區易造成水災。有想過這些災害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該怎麼辦嗎?萬一周遭沒有大人怎麼辦?該採取哪些行動? 這系列
311東日本大震災十年過去了。對於災後重建的情況,日本的東北復興究竟已履及何處?從硬體的防災設施打造,到災後的心理支持,東北三縣的災後復興又有些哪些未竟之處?讓我們暫時撇開那些紛擾,直面地看待東北復興之路上,那些已解的課題與待解的難題。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篇文章描述 Jumbo 補教老師,學生時期對未來感到迷惘便翹課三年,卻不幸兩度大學落榜,因而耗費10年找尋自己的目標。他以自身經驗向讀者說明迷惘並非浪費時間,也鼓勵讀者在面對迷惘時可將它視為休息站。文章以個人真實故事為主,鼓勵、啟發讀者。關鍵字包括:翹課、落榜、補教老師、迷惘故事。
Thumbnail
你心目中的「財務自由」是什麼? 中大樂透一億後,無憂無慮環遊世界,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樣或許很好,不過好像有點不切實際,畢竟大樂透一億得主不多,更多人是大樂透400元得主,又或是連400元都沒有。 如果把財務自由想像成無憂無慮,隨時可出國環遊世界,這當然是會非常難去達成,因為這樣的
Thumbnail
每個人都應該確立自己的價值觀,以及認同每個人都應享有同等的人權,而且要了解家庭和社區對自我認知的影響。我們都應該把這些思想融入日常生活,讓每個人都能夠享受到平等的尊嚴和平等的機會。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正面影響!
Thumbnail
上回提到的今昔女神祟拜獲得不少迴響,看來公元前的上古女神們,在21世紀仍然能夠如同林襄一樣獲得大家的青睞。接下來,就讓大家來鑑賞一個上古女神們的雕塑,看看她的美能否經得起數千年時間的考驗,博得你的喜愛…
Thumbnail
昨日一個悠閒的午後,我晃著走進誠品想挑本書。瀏覽了一番暢銷書排行榜,仔細端詳一本本熱賣書籍後,突然湧現令人莞爾一笑的矛盾感。 • 我們同時讀著「心靈雞湯」與「毒雞湯」 • 我們到底為何焦慮與矛盾? • 我們可以怎麼緩解焦慮?
Thumbnail
諸多私人感嘆揉合著接案的心情,想一併統整成一篇文章,左思右想,內容牽涉範圍過於龐雜,還是收錄於「碎碎唸」系列文章好了。 以下開始各種接案雜感碎唸(或稱金玉「涼」言?!),希望這些碎唸能引發你對生活的共鳴與更深刻的體悟~
Thumbnail
我們的腎功能,從0歲出生時慢慢發育,5歲時達到顛峰,25歲時開始緩緩衰敗。就跟鐘點戰這部電影一樣,腎臟裡也有一串數字正在倒數。倒數歸零的當下,如果不洗腎你就會死。
Thumbnail
是不是到了某個年紀,一定要有管理經驗才能持續維持職場競爭力?面試官問有沒有「管理」、「帶領」人的經驗,到底是想要問什麼呢?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篇文章描述 Jumbo 補教老師,學生時期對未來感到迷惘便翹課三年,卻不幸兩度大學落榜,因而耗費10年找尋自己的目標。他以自身經驗向讀者說明迷惘並非浪費時間,也鼓勵讀者在面對迷惘時可將它視為休息站。文章以個人真實故事為主,鼓勵、啟發讀者。關鍵字包括:翹課、落榜、補教老師、迷惘故事。
Thumbnail
你心目中的「財務自由」是什麼? 中大樂透一億後,無憂無慮環遊世界,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樣或許很好,不過好像有點不切實際,畢竟大樂透一億得主不多,更多人是大樂透400元得主,又或是連400元都沒有。 如果把財務自由想像成無憂無慮,隨時可出國環遊世界,這當然是會非常難去達成,因為這樣的
Thumbnail
每個人都應該確立自己的價值觀,以及認同每個人都應享有同等的人權,而且要了解家庭和社區對自我認知的影響。我們都應該把這些思想融入日常生活,讓每個人都能夠享受到平等的尊嚴和平等的機會。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正面影響!
Thumbnail
上回提到的今昔女神祟拜獲得不少迴響,看來公元前的上古女神們,在21世紀仍然能夠如同林襄一樣獲得大家的青睞。接下來,就讓大家來鑑賞一個上古女神們的雕塑,看看她的美能否經得起數千年時間的考驗,博得你的喜愛…
Thumbnail
昨日一個悠閒的午後,我晃著走進誠品想挑本書。瀏覽了一番暢銷書排行榜,仔細端詳一本本熱賣書籍後,突然湧現令人莞爾一笑的矛盾感。 • 我們同時讀著「心靈雞湯」與「毒雞湯」 • 我們到底為何焦慮與矛盾? • 我們可以怎麼緩解焦慮?
Thumbnail
諸多私人感嘆揉合著接案的心情,想一併統整成一篇文章,左思右想,內容牽涉範圍過於龐雜,還是收錄於「碎碎唸」系列文章好了。 以下開始各種接案雜感碎唸(或稱金玉「涼」言?!),希望這些碎唸能引發你對生活的共鳴與更深刻的體悟~
Thumbnail
我們的腎功能,從0歲出生時慢慢發育,5歲時達到顛峰,25歲時開始緩緩衰敗。就跟鐘點戰這部電影一樣,腎臟裡也有一串數字正在倒數。倒數歸零的當下,如果不洗腎你就會死。
Thumbnail
是不是到了某個年紀,一定要有管理經驗才能持續維持職場競爭力?面試官問有沒有「管理」、「帶領」人的經驗,到底是想要問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