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生活習慣轉變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來紀錄一下40歲的自己

在過去的一年間

大概把自己的體重從92~93公斤左右降到77~78公斤,這中間主要依賴運動習慣養成與飲食的熱量控制(呃 這他媽不是廢話嗎)

因為先前有許多減肥的經驗失敗的經驗,這一次是持續比較久下降幅度比較明顯的,所以應該記錄一下一些要點

第一個要點

每天睡醒去做一些暖身核心的運動大概15到20分鐘

這裡面以伏地挺身為主體去穿插,大概確保自己每天能夠做到80到100下左右,不過這不是一次全部做完:

是做20下然後全身伸展(就是把所有關節從頭到腳能轉能拉的搞一搞)

再做18下然後開合跳80下(再讓身體醒一點)

再做16下然後做啞鈴的組合運動10下(術語不懂怎麼說但大概就是類跑步+雙手舉+舉平肩+舉頭頂那些吧)

再做14下然後再跳繩空手跳繩100下

再做12下然後做腹部的抬腿碰肘(左右正面抬腿跟側腹抬腿)

再做10下然後深蹲20下

再接著最後10下伏地挺身收尾

這個比例沒有特別的數據意義,只是我一開始想說越做越累所以每一個小階段就用減兩下的方式(對我就是廢)偷吃步的努力把總量加上去,讓他變成一個總數100的伏地挺身。

不過這方法我覺得可以適合很多沒時間運動的忙碌工作者,開頭的時候可以是總數30再逐步加上去,我好像是10 8 6 4 2這種慢慢習慣後每天加幾下,可以觀察自己逐漸的小進步,每一階無聊也可以控制伏地挺身的手臂擺位(寬與窄稍微能練到不同部位)。

然後因為早上6點接著準備早餐了,我有時做的晚一些準備早餐不及,就會打個蛋加熱時做一階運動,烤麵包等3分鐘做兩階...

盡量善用時間,可以的話盡量做完(當然也有出差的時候太早出門,那就晚上回家洗澡前補一補了)

這是這一年給自己添加上去的第一個很小習慣,其實不一定對減重有幫助但應該對身形有幫助,例如拿光東照西照肚子可以有個角度有六塊肌的影子自high的程度,當然這真的也有改善了我的久坐腰酸問題。

然後再來就是騎腳踏車了,入坑腳踏車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在稍微騎的習慣之後就可以把它融入日常生活中,平常一到五的上班日如果沒有出差到外地,每天的上班與下班就可以加起來有個總量一小時左右的騎乘時間(從太平往返西屯)。

raw-image

如果遇到週末老婆如果不在的話,安排一個100公里的訓練路線也是很好的體重調控,讓自己早上5點騎到11點回家洗澡休息再來個營養午餐。

而如果週末老婆有在家也可以排個3小時的60公里(例如我很喜歡太原上中興嶺,切新社市區下東勢,從東豐接后豐,再由后里回豐原走鐵道廊道回到太原站再回家這大概60公里,有流汗爬坡也有愜意田野),讓自己可以在5點出門8點買好早餐回來,剛好順接老婆的作息真是一兼二顧。

舒適的早起偷騎路線

舒適的早起偷騎路線

如果遇到週末天氣不好無法騎車時,就可改到健身房做個慢跑,今年減重的過程,也慢慢把跑步的速度修正到6分速的平民基礎。

以上

大概就是減肥成功的30趴因素

剩下的60趴是飲食調整了...少吃澱粉多吃原型食物,以及食量修正打個9折之類。

說真的,動得要死無法打平吃太多,吃的控制真的佔減肥成功與否大部分原因。

工作忙碌時,中午的三明治+燕麥飲+茶葉蛋就是好選擇,晚餐偶爾無澱粉,再用健康的水果補上缺口就好。

還有10趴?

我想頒給體重計跟鏡子還有適合自己的目標設定,體重計與鏡子是個過程的工具,有看到數字與畫面比較能跟設定的目標呼應,而決定調整身體狀態這件事,我一開始的設定目標就是希望健康點,所以狂運動的健身猛男與全靠xxx數字飲控的兩種極端從來就不是我的選項了,畢竟工作太繁忙,大量的運動投入或準確時間的限定品項進食很難做到,長遠來說也很難維持,希望在作息不變的前提下,維持精實體態卻不練壯的方式,與生活習慣結合,可能才是成功之道吧。

就是生活紀錄 工作遊憩美食 親朋好友歡迎常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